加热保护装置论文和设计-任明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加热保护装置,包括反应釜和加热棒,所述反应釜内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反应釜外侧表面设置有外壳。本实用新型中,在加热腔中从进油口内倒入一定量的导热油,导热油具有抗热裂化和化学氧化的性能,传热效率好,散热快,热稳定性很好,几乎常压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很高的操作温度,即可以大大降低高温加热系统的操作压力和安全要求,提高了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同时可以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满足不同温度加热、冷却的工艺需求,或在同一个系统中用同一种导热油同时实现高温加热和低温冷却的工艺要求,即可以降低系统和操作的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热效率,减少了设备和管线的维护工作量,即可以减少加热系统的初投资和操作费用。

主设计要求

1.加热保护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加热棒(8),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内侧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反应釜(1)外侧表面设置有外壳(3),且外壳(3)与保温层(7)之间开始有加热腔(2),所述加热腔(2)内侧从进油口(4)倒入有导热油,所述进油口(4)位于反应釜(1)一侧表面上方,所述反应釜(1)表面一侧上方开设有出油口(5)。

设计方案

1.加热保护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加热棒(8),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内侧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反应釜(1)外侧表面设置有外壳(3),且外壳(3)与保温层(7)之间开始有加热腔(2),所述加热腔(2)内侧从进油口(4)倒入有导热油,所述进油口(4)位于反应釜(1)一侧表面上方,所述反应釜(1)表面一侧上方开设有出油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2)内侧安装有加热块(6),且加热块(6)一端通过支架与外壳(3)固定,所述加热腔(2)内侧底部设置有加热丝(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底部套接在底座(16)内侧,所述底座(16)内侧开设有存水腔(9),且存水腔(9)内侧安装有加热棒(8),所述底座(16)顶部一侧开设有加水口(17),所述底座(16)一侧表面下方开设有排水口(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2),且出料口(12)表面安装有控制阀(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6)底部表面设置有蓄电池(14),且蓄电池(14)一侧安装有充电口(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6)底部安装有支腿(15),且支腿(15)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支腿(15)等距离环绕安装于底座(16)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块(6)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加热块(6)竖直分布在加热腔(2)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表面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8),且控制面板(18)输入端与蓄电池(14)输入端电性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加热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其结构一般由釜体、传动装置、搅拌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密封装置组成。相应配套的辅助设备:分馏柱、冷凝器、分水器、收集罐、过滤器等。

在反应釜进行反应时往往为了加快加快反应速率,一般都是对反应釜表面进行加热,进而加热反应釜内侧的温度来提高反应的速率,但目前使用的反应釜加热机构,一般都是用水蒸汽进行加热,此结构不容易控制加热的温度,根据以上问题特提出加热保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加热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加热保护装置,包括反应釜和加热棒,所述反应釜内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反应釜外侧表面设置有外壳,且外壳与保温层之间开始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侧从进油口倒入有导热油,所述进油口位于反应釜一侧表面上方,所述反应釜表面一侧上方开设有出油口。

优选的,所述加热腔内侧安装有加热块,且加热块一端通过支架与外壳固定,所述加热腔内侧底部设置有加热丝。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底部套接在底座内侧,所述底座内侧开设有存水腔,且存水腔内侧安装有加热棒,所述底座顶部一侧开设有加水口,所述底座一侧表面下方开设有排水口。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底部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表面安装有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表面设置有蓄电池,且蓄电池一侧安装有充电口。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安装有支腿,且支腿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支腿等距离环绕安装于底座底部。

优选的,所述加热块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加热块竖直分布在加热腔内侧。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表面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输入端与蓄电池输入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加热腔中从进油口内倒入一定量的导热油,导热油具有抗热裂化和化学氧化的性能,传热效率好,散热快,热稳定性很好,几乎常压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很高的操作温度,即可以大大降低高温加热系统的操作压力和安全要求,提高了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同时可以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满足不同温度加热、冷却的工艺需求,或在同一个系统中用同一种导热油同时实现高温加热和低温冷却的工艺要求,即可以降低系统和操作的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热效率,减少了设备和管线的维护工作量,即可以减少加热系统的初投资和操作费用。

2、本实用新型,在底座内侧开设有存水腔,存水腔内侧设置有加热棒,加热棒竖直等距离安装在存水腔侧,当存水腔中加满水时,通过控制面板使加热棒工作,加热棒对存水腔中的水进行加热,进而存水腔的热水为反应釜保温,降低反应釜的散热效率,同时在加热腔中安装有加热块和加热丝,加热块和加热丝可以进行为加热腔中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从而加快反应釜内侧的反应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热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加热保护装置反应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加热保护装置底座俯视图。

图例说明:

1-反应釜、2-加热腔、3-外壳、4-进油口、5-出油口、6-加热块、7-保温层、8-加热棒、9-存水腔、10-排水口、11-控制阀、12-出料口、13-充电口、14-蓄电池、15-支腿、16-底座、17-加水口、18-控制面板、19-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3,加热保护装置,加热保护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加热棒8,反应釜1内侧设置有保温层7,反应釜1外侧表面设置有外壳3,且外壳3与保温层7之间开始有加热腔2,加热腔2内侧从进油口4倒入有导热油,进油口4位于反应釜1一侧表面上方,反应釜1表面一侧上方开设有出油口5。

加热腔2内侧安装有加热块6,且加热块6一端通过支架与外壳3固定,加热腔2内侧底部设置有加热丝19,反应釜1底部套接在底座16内侧,底座16内侧开设有存水腔9,且存水腔9内侧安装有加热棒8,底座16顶部一侧开设有加水口17,底座16一侧表面下方开设有排水口10,反应釜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2,且出料口12表面安装有控制阀11,底座16底部表面设置有蓄电池14,且蓄电池14一侧安装有充电口13,底座16底部安装有支腿15,且支腿15设置有多个,多个支腿15等距离环绕安装于底座16底部,加热块6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加热块6竖直分布在加热腔2内侧,反应釜1表面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8,且控制面板18输入端与蓄电池14输入端电性连接。

控制阀11型号为DN25型控制阀,蓄电池14为2200A电流蓄电池。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进油口4向加热腔2中加入导热油,导热油具有抗热裂化和化学氧化的性能,传热效率好,散热快,热稳定性很好,几乎常压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很高的操作温度,即可以大大降低高温加热系统的操作压力和安全要求,同时在加热腔2中安装有加热块6和加热丝19,加热块6和加热丝19可以进行为加热腔2中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从而加快反应釜1内侧的反应速率,反应釜1底部套接在底座16内侧,在底座16内侧开设有存水腔9,存水腔9内侧设置有加热棒8,加热棒8竖直等距离安装在存水腔9内侧,当存水腔9中加满水时,通过控制面板18使加热棒8工作,加热棒8对存水腔9中的水进行加热,进而存水腔9的热水为反应釜1保温,降低反应釜1的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加热保护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4399.4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715077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01J19/00

专利分类号:B01J19/00;B01J19/18

范畴分类:23E;

申请人:武汉东湖星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武汉东湖星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石牌岭东二路5号

发明人:任明伟;张莉;夏军

第一发明人:任明伟

当前权利人:武汉东湖星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兵

代理机构:42230

代理机构编号:湖北竟弘律师事务所 4223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加热保护装置论文和设计-任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