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论文_陈倩倩,胡宏赛,肖海环,郭志伟,任福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状,数量,小麦,农艺,自交系,群体,油松。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倩倩,胡宏赛,肖海环,郭志伟,任福森[1](2019)在《辣椒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种性状不同的辣椒为试材,分别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显性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辣椒的12个重要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杂交育种的选择效率,加快新品种选育的进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参试不同辣椒材料之间性状差异显着,变异系数范围在8.49%~37.77%。叶长与叶宽、始花节位、对椒单果质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叶宽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对椒单果质量与维生素C含量、果肉厚呈显着正相关,与始花节位呈极显着正相关;果横径与果果纵径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果肉厚呈显着正相关;单株结果数与对椒单果质量呈显着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着正相关;其它性状之间差异不显着。株幅、单株产量、果肉厚、单株结果数,表现出较强的正向遗传优势;对椒单果质量、株高、叶长、果纵径、叶宽、维生素C含量,表现较强的负向遗传优势。主要数量性状对辣椒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叶长>单株结果数>果肉厚>果纵径>叶宽>果横径。因此,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对辣椒性状的要求,有目的的筛选育种材料。(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4期)

Mwenda,Emelin[2](2018)在《水稻不同遗传力的数量性状在中国和赞比亚4个环境下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水稻在不同国家粮食作物中的重要性不同,但是它对全球粮食安全来说十分重要,这也使得提高水稻产量成为养活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稻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育种改良中,水稻产量和品质相关的数量性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然而目前,对于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如出米率等的还了解不够。为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中使用的群体来自于籼稻明恢63和粳稻02428的亚种间杂交组合,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这些材料来加深对出米率等数量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相关遗传因素的理解。我们利用了3个群体对碾磨品质这一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背景效应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226份MH63_ILs、229份以02428为背景的导入系(02428_ILs)和261份重组自交系(RILs)。我们将供试群体分别种植在中国的北京(Env 1)和海南(Env 2)、赞比亚的Mongu Namushakende农业研究所(Env 3)和Mount Makulu研究站(Env 4)四种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多种性状之间进行对数量性状位点的连锁分析。另外,我们也研究了出米率与高遗传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以品种50%抽穗为调查抽穗期的标准对其抽穗期和粒型性状的调查。QTL分析了粒型(粒长(GL)、粒宽(GW)、长宽比(LWR)、籽粒体积(GV))、碾磨质量(糙米率(BRR)、精米率(MRR)、整精米率(HRR))和包括抽穗期(DTH)、株高(PH)、粮食产量(GY)、千粒重(TGW)和籽粒灌浆速率(GFR)在内的农艺性状。我们在四个环境下一共检测到102个QTL,其中在3个碾磨品质中共定位到9个QTL,在4个粒型性状中定位到32个QTL,剩余其他5个被检测农艺性状中共定位到61个QTL。有22个QTL至少在两个环境中检测到,分别包括11个与粒型相关的QTL和11个与5个农艺性状相关的QTL。一共有27个粒型和农艺性状QTL不止一种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中包括qGL3c、qGL9a、qGL11a、qGW3a、qGW5a、qLWR3a、qLWR5a、qGV1a、qGV3a、qGV5a、qGV5b、qPH1e、qPH3c,qPH5c、qPH6a、qPH12a、qTGW3d、qTGW5a、qTGW5c、qTGW11a、qTGW11b、qGFR11a。此外,qDTH2a、qDTH5a、qPH12a、qTGW3d、qGY3a、qGY6a和qGFR3c不止在一个群体中被检测到。有3个QTL(qGY3a、qGY6a和qTGW3d)在多个环境和多个群体中检测到。我们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17个与谷物品质性状相关的主效QTL的影响包括在8号染色体上的与水稻整精米率相关的QTL,qHR8a。遗传背景效应研究显示,在检测到的QTL中,大约有58.7%和28.6%的QTL分别在MH63_ILs和RILs中被检测到,有12.7%的QTL在MH63_ILs和RILs中被共同检测到。本研究中定位到17个控制粒型及其他农艺性状QTL所在区间与已克隆的基因或精细定位的QTL sd.1,sdg,GS3,GS5,Chalk5,GS7,qGL7,GIF1,qHD5,qSS7,SUS1,TGW6 and tgw11等一致。此外,有5个QTL可以分解为25个QTL簇,且至少控制一种碾磨品质。其中有两个QTL簇显示两种碾磨品质和抽穗期之间存在某种联系。1号染色体上位于M443和M450标记之间的QTL簇包含了qDTH1c和qMR1a,这两个QTL只相差2cM。3号染色体上包含qHR3a和qDTH3a的簇位于M989和M1028之间,说明在低遗传力的条件下,对抽穗期的选择是对加工品质的进行选择的主要目标。而且,结果还揭示了在不同环境下抽穗期对加控制工品质相关QTL表达变异的影响。值得提出的是,控制相关QTL的等位基因有73.5%来自于籼稻亲本明恢63。表型差异分析显示,与轮回亲本相比,导入系存在显着的超亲变异。其中,39.4%的导入系的整精米率对轮回亲本明恢63表现出正向超亲遗传。广义遗传率从低到高分别为碾磨品质(17–18%),农艺性状(24–60%)和粒型(69–83%)。通常遗传率由群体类型决定,环境因素同时也影响群体类型对遗传率的效应。本研究还表明,在特定的环境下,基于粒长、粒宽、千粒重和抽穗期与整精米率显着正相关,它们可以为整精米率提供有效的间接选择指标。本研究有助于拓宽我们对数量性状的认识,并为分子育种提供有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赵卫国,王灏,田建华,赵亚军,罗斌[3](2014)在《甘蓝型油菜DH群体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DH群体包括株高、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以及千粒重等数量性状间的遗传关系。通过对DH群体及亲本若干数量性状的表型分析、偏相关分析、遗传力和最少基因对数估计以及基因间互作方式分析。结果表明: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和单株生物产量偏向于父本,而一次有效分枝数偏向于母本。株高、经济产量和千粒重则表现为超亲遗传。多数性状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但是分枝高度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与一次有效分枝数间均呈极显着负相关。分枝高度遗传力最高为83.31%,千粒重遗传力最低为60.9%。对各性状遗传力以及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估算表明,控制各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分别为13.8、12、23、12.5、24.7、20.9、11.1和13.8对。控制株高和分枝高度的基因间没有互作;控制一次有效分枝数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主花序角果数、生物产量和千粒重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控制主花序长度和经济产量的基因间可能存在重迭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15期)

薛芳,李春莲,陈耀锋,杨亚辉,安强[4](2011)在《小麦DH群体几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农1376×WT212)×花育888复交得到的F1,对F1花药组织培养获得DH群体,遗传分析表明,此DH群体的株高、旗叶长、旗叶宽、主穗长、单株穗数、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百粒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93%、78%、18%、81%、38%、64%、29%和74%;控制各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分别约为3、4、13、4、8、5、9和4对。控制株高、主穗长、主穗粒数的基因间没有互作,控制旗叶宽和主穗小穗数的基因间存在互作,控制旗叶长、单株穗数和百粒质量的基因间可能存在互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江枝和,翁伯琦,雷锦桂,肖淑霞,唐翔虬[5](2010)在《姬松茸辐射选育新株系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9个姬松茸品种和辐射选育新株系为材料,对其进行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变异系数最大的数量性状为柄重,达到25.39%;其次为朵重,变异系数为17.70%;再次为盖重,变异系数为15.29%;变异系数最小为盖厚,只有6.14%。子实体中的各类氨基酸总量和农艺各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显着至极显着。遗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可以缩减为4个主成分,遗传变异贡献率大小分别为44.21%、37.70%、8.47%、5.67%,总贡献率达96.05%。(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谢俊锋,李安平,孙伟鹏,崔鹏[6](2010)在《油松数量性状遗传分析与指数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松数量性状在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准,家系内的方差分量也较大,达到53%~78%。油松胸径与材积、结实量和干形通直度性状间遗传相关达到极显着水平,其中胸径与材积的遗传相关系数最大。(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0年04期)

靳力争,高国训,鲁福成,张学东[7](2010)在《芹菜部分数量性状配合力及其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芹菜雄性不育材料"01-3A"为母本,13个不同数量性状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对其后代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各性状的配合力表现,2号和13号父本是选育丰产型杂交品种的良好材料。(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0年13期)

王新宁[8](2010)在《普通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RIL群体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小麦偃展1号和西藏半野生小麦察雅折达29杂交,利用单粒传法创建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群体。本研究以该RILs群体为材料,研究了群体内不同家系的株高、穗长、株穗数、结实小穗数、千粒重、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活力等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以及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对数。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上述各性状遗传力分别为80.10%、80.00%、72.52%、48.28%、70.10%、70.14%、75.42%、88.12%,可以看出株高、穗长、单株穗数、千粒重、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和酶活力的遗传力较高。2、除结实小穗数这一性状外,控制其余性状的基因对数分别为1-2对、2-3对、5-6对、5-6对、4-5对、4-5对和2-3对,说明这些性状主要由加性遗传效应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相对较小。结实小穗数的遗传力为48.28%,这说明结实小穗数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大,控制其性状的基因对数为2-3对。3、本研究对各性状偏度和峰度系数进行估算,分析了控制各性状基因间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控制株高、结实小穗数、支链淀粉含量的基因间无互作;控制穗长、总淀粉含量的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控制株穗数的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4、株高、单株穗数、总淀粉含量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力的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群体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力、单株穗数和穗长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8.39%、27.42%和24.43%,支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6.01%和14.75%。5、RIL群体内直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呈极显着相关,相关系数为0.74。支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呈显着相关,相关系数为0.22。支链和直链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旗叶叶片ADPGPPase和支链、总淀粉含量存在弱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6和0.09;而ADPGPPase则和直链淀粉含量存在较低的负相关,负相关系数为-0.04。6、千粒重、穗长、单株穗数、单穗结实小穗数、单穗总小穗数等5个性状中各筛选出的2个性状表现优异的株系,其中编号为3034的株系千粒重超高亲百分率达26.89%,为61.59g;编号为2967的株系单穗总小穗数为30个,超高亲百分率高达42.86%。7、察雅折达29和偃展一号在双亲抽穗期、开花期性状都存在极显着的差异。其中察雅折达29的抽穗期和开花期明显晚于偃展一号。8、群体中各株系的性状与双亲相应性状比较表明,单穗总小穗数超高亲的后代个体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1%,超高亲的后代个体占比例最小的性状是抽穗期和开花期,均为1.02%;性状介于双亲之间的后代个体中,单株穗数和开花期所占比例最大,均为91.84%。(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5)

杨雷,杨莉,李莉,郝保春[9](2009)在《草莓果实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8个草莓杂交组合F1的181个株系的果实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和探讨了草莓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果实一级序果果重、二级序果果重、最大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呈连续变异。F1果实一级果重、二级果重、最大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都呈现出趋小变异,果实硬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趋向变大。(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9年S2期)

刘志萍,张凤英,包海柱[10](2009)在《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0个二棱大麦品种11个性状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亩穗数、穗长和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3.81%、19.83%和18.64%,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52%;小区产量与生育期成显着正相关,与单株粒重成极显着正相关;经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3.43%。性状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反映了数量性状遗传的"一因多效"和"多因共效"特性及相关性状间的协同变异趋势。在品种选择上,首先应考虑生育期和单株粒重,同时结合株高、穗长、主穗粒数、主穗粒重等性状,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平衡,优化栽培技术,以达到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科技》期刊2009年06期)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尽管水稻在不同国家粮食作物中的重要性不同,但是它对全球粮食安全来说十分重要,这也使得提高水稻产量成为养活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稻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育种改良中,水稻产量和品质相关的数量性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然而目前,对于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如出米率等的还了解不够。为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中使用的群体来自于籼稻明恢63和粳稻02428的亚种间杂交组合,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这些材料来加深对出米率等数量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相关遗传因素的理解。我们利用了3个群体对碾磨品质这一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背景效应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226份MH63_ILs、229份以02428为背景的导入系(02428_ILs)和261份重组自交系(RILs)。我们将供试群体分别种植在中国的北京(Env 1)和海南(Env 2)、赞比亚的Mongu Namushakende农业研究所(Env 3)和Mount Makulu研究站(Env 4)四种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多种性状之间进行对数量性状位点的连锁分析。另外,我们也研究了出米率与高遗传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以品种50%抽穗为调查抽穗期的标准对其抽穗期和粒型性状的调查。QTL分析了粒型(粒长(GL)、粒宽(GW)、长宽比(LWR)、籽粒体积(GV))、碾磨质量(糙米率(BRR)、精米率(MRR)、整精米率(HRR))和包括抽穗期(DTH)、株高(PH)、粮食产量(GY)、千粒重(TGW)和籽粒灌浆速率(GFR)在内的农艺性状。我们在四个环境下一共检测到102个QTL,其中在3个碾磨品质中共定位到9个QTL,在4个粒型性状中定位到32个QTL,剩余其他5个被检测农艺性状中共定位到61个QTL。有22个QTL至少在两个环境中检测到,分别包括11个与粒型相关的QTL和11个与5个农艺性状相关的QTL。一共有27个粒型和农艺性状QTL不止一种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中包括qGL3c、qGL9a、qGL11a、qGW3a、qGW5a、qLWR3a、qLWR5a、qGV1a、qGV3a、qGV5a、qGV5b、qPH1e、qPH3c,qPH5c、qPH6a、qPH12a、qTGW3d、qTGW5a、qTGW5c、qTGW11a、qTGW11b、qGFR11a。此外,qDTH2a、qDTH5a、qPH12a、qTGW3d、qGY3a、qGY6a和qGFR3c不止在一个群体中被检测到。有3个QTL(qGY3a、qGY6a和qTGW3d)在多个环境和多个群体中检测到。我们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17个与谷物品质性状相关的主效QTL的影响包括在8号染色体上的与水稻整精米率相关的QTL,qHR8a。遗传背景效应研究显示,在检测到的QTL中,大约有58.7%和28.6%的QTL分别在MH63_ILs和RILs中被检测到,有12.7%的QTL在MH63_ILs和RILs中被共同检测到。本研究中定位到17个控制粒型及其他农艺性状QTL所在区间与已克隆的基因或精细定位的QTL sd.1,sdg,GS3,GS5,Chalk5,GS7,qGL7,GIF1,qHD5,qSS7,SUS1,TGW6 and tgw11等一致。此外,有5个QTL可以分解为25个QTL簇,且至少控制一种碾磨品质。其中有两个QTL簇显示两种碾磨品质和抽穗期之间存在某种联系。1号染色体上位于M443和M450标记之间的QTL簇包含了qDTH1c和qMR1a,这两个QTL只相差2cM。3号染色体上包含qHR3a和qDTH3a的簇位于M989和M1028之间,说明在低遗传力的条件下,对抽穗期的选择是对加工品质的进行选择的主要目标。而且,结果还揭示了在不同环境下抽穗期对加控制工品质相关QTL表达变异的影响。值得提出的是,控制相关QTL的等位基因有73.5%来自于籼稻亲本明恢63。表型差异分析显示,与轮回亲本相比,导入系存在显着的超亲变异。其中,39.4%的导入系的整精米率对轮回亲本明恢63表现出正向超亲遗传。广义遗传率从低到高分别为碾磨品质(17–18%),农艺性状(24–60%)和粒型(69–83%)。通常遗传率由群体类型决定,环境因素同时也影响群体类型对遗传率的效应。本研究还表明,在特定的环境下,基于粒长、粒宽、千粒重和抽穗期与整精米率显着正相关,它们可以为整精米率提供有效的间接选择指标。本研究有助于拓宽我们对数量性状的认识,并为分子育种提供有用的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陈倩倩,胡宏赛,肖海环,郭志伟,任福森.辣椒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北方园艺.2019

[2].Mwenda,Emelin.水稻不同遗传力的数量性状在中国和赞比亚4个环境下的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3].赵卫国,王灏,田建华,赵亚军,罗斌.甘蓝型油菜DH群体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

[4].薛芳,李春莲,陈耀锋,杨亚辉,安强.小麦DH群体几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1

[5].江枝和,翁伯琦,雷锦桂,肖淑霞,唐翔虬.姬松茸辐射选育新株系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0

[6].谢俊锋,李安平,孙伟鹏,崔鹏.油松数量性状遗传分析与指数选择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0

[7].靳力争,高国训,鲁福成,张学东.芹菜部分数量性状配合力及其遗传分析[J].北方园艺.2010

[8].王新宁.普通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RIL群体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

[9].杨雷,杨莉,李莉,郝保春.草莓果实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9

[10].刘志萍,张凤英,包海柱.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

论文知识图

叁个组合F1大田株型图回交群体中CSW与CSR的相关性分析份鸠坑茶树资源的芽叶性状遗传距离聚...肾近端小管尿酸转运Fig.1Uricacidtrans...结缕草属植物抗寒性的次数分布及拟合...2-3果蝇的表型标记[173]Fi...

标签:;  ;  ;  ;  ;  ;  ;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论文_陈倩倩,胡宏赛,肖海环,郭志伟,任福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