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日在华关系论文_王蓉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日在华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英国,北爱尔兰,大不列颠,甲午战争,外交部,联合王国,东亚。

英日在华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蓉霞[1](2012)在《北伐初期英日在华关系(1926.12~1927.5)》一文中研究指出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吹响了北伐的号角,掀起统一中国的高潮,中国民族解放运动走向一个新阶段。英国、日本等列强的在华殖民利益同时受到猛烈冲击。面对此种形势,英国和日本不得不各自采取措施保护殖民权益,英国出台"圣诞节备忘录",做出向中国"妥协"的姿态,日本也发表对华"新政策",以示"友好"。同时,英国也在不同场合向日本发出求助信号,日本的反应则是:积极磋商、含糊应付,是典型的外热内冷型。究其原因,首先在于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两国冲击力度不同,其次则是两国基本利益发生矛盾无法协调。(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王均,冯晓琴[2](1996)在《试论列强在华关系的演变与英日同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逐渐成为列强瓜分的热点。“为避免被直接触及本土,中国加强了对周边藩属的控制,而日本则想建立一条北起库页岛。南至台湾的本土防卫带,以借此抗阻列强,影响大陆。”①对此,西方列强依据本国利益,或者是支持日本成为东亚新兴国家(本文来源于《延安教育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徐蓝[3](1991)在《1936—1937年英日谈判中的对华关系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934年英国曾企图与日本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后因日本于同年12月单方面废除华盛顿海军条约和1936年1月退出伦敦裁军会议而未能实现,但英国并未因此放弃其牺牲中国利益以绥靖日本的政策。1936—1937年英日之间又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谈判,本文试图对这次谈判中的对华关系方面做一说明,以就教于读者。(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1991年02期)

英日在华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逐渐成为列强瓜分的热点。“为避免被直接触及本土,中国加强了对周边藩属的控制,而日本则想建立一条北起库页岛。南至台湾的本土防卫带,以借此抗阻列强,影响大陆。”①对此,西方列强依据本国利益,或者是支持日本成为东亚新兴国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日在华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王蓉霞.北伐初期英日在华关系(1926.12~1927.5)[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王均,冯晓琴.试论列强在华关系的演变与英日同盟的建立[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6

[3].徐蓝.1936—1937年英日谈判中的对华关系问题[J].世界历史.1991

论文知识图

学术活动与学术研究八、学术会议(6)学术活动与学术研究八、学术会议(3)学术活动与学术研究八、学术会议(4)学术活动与学术研究八、学术会议(2)学术活动与学术研究八、学术会议(1)学术活动与学术研究八、学术会议(5)

标签:;  ;  ;  ;  ;  ;  ;  

英日在华关系论文_王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