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包括外辊和内辊,在内辊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在外辊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外辊的内表面与内辊的外表面之间构成的腔体被分割成若干个小腔体,每个小腔体所对应的第一通孔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小腔体所对应的第二通孔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小于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通孔外的气压远远小于外辊的内表面与内辊的外表面之间构成的腔体的内的压力,更加小于内辊内的压力,当第二通孔外的基材向第二通孔靠近时,由于若干第二通孔的气流作用,在第一通孔限制回流的作用下,使得第二通孔外的压力只能无限接近于腔体的内的压力,而不会等于腔体的内的压力,所以,基材就不可能贴在外辊的表面上,克取了现有气浮辊的基材贴孔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包括外辊(1)和内辊(2),所述内辊(2)设在所述外辊(1)内,所述内辊(2)与进风管(3)相通,在所述内辊(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21),在所述外辊(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1),从进风管(3)进入的风经过第一通孔(21)后,再经过第二通孔(11)向外辊(1)外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辊(1)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辊(2)的外表面之间构成的腔体被分割成若干个小腔体(12),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一通孔(21)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二通孔(11)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小于1。
设计方案
1.一种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包括外辊(1)和内辊(2),所述内辊(2)设在所述外辊(1)内,所述内辊(2)与进风管(3)相通,在所述内辊(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21),在所述外辊(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1),从进风管(3)进入的风经过第一通孔(21)后,再经过第二通孔(11)向外辊(1)外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辊(1)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辊(2)的外表面之间构成的腔体被分割成若干个小腔体(12),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一通孔(21)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二通孔(11)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小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一通孔(21)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二通孔(11)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在0.3-0.8之间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一通孔(21)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二通孔(11)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在0.5-0.7之间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辊(1)的辊面包括气浮支撑面(13)和非气浮支撑面(14);所述第二通孔(11)设置于所述气浮支撑面(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3)与所述内辊(2)的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非气浮支撑面(1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3)设置于所述内辊(2)的两端面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辊(2)和所述外辊(1)同轴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浮装置,尤其是一种适合于双面涂布的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在双面涂布过程中,尤其是并联双面涂布(即在烘箱的一端将正、反都进行涂布,称为并联双面涂布)由于基材的正、反都被涂上了湿料,在进入烘箱之前,就不能象传统的涂布机一样,采用普通过辊来支撑,否则反面的涂布的湿料就会被破坏,所以,对并联涂布的基材在进入烘箱之间,一般都是采用气浮辊来进行支撑。现有的气浮辊包括外辊和内辊,所述内辊设在所述外辊内,所述内辊与进风管相通,在所述内辊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在所述外辊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从进风管进入的风经过第一通孔后,再经过第二通孔向外辊外流出。这种气浮辊在运行时存在如下问题,那就是当位于气浮辊上方的基材拉力稍微过大时,基材就会贴到气浮辊上,破坏基材上的湿料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基材拉力过大时,基材也不会贴在气浮辊上的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包括外辊和内辊,所述内辊设在所述外辊内,所述内辊与进风管相通,在所述内辊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在所述外辊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从进风管进入的风经过第一通孔后,再经过第二通孔向外辊外流出,所述外辊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辊的外表面之间构成的腔体被分割成若干个小腔体,每个所述小腔体所对应的第一通孔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所述小腔体所对应的第二通孔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小于1。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每个所述小腔体所对应的第一通孔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所述小腔体所对应的第二通孔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在0.3-0.8之间选择。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每个所述小腔体所对应的第一通孔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所述小腔体所对应的第二通孔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在0.5-0.7之间选择。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外辊的辊面包括气浮支撑面和非气浮支撑面;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气浮支撑面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内辊的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非气浮支撑面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进风管设置于所述内辊的两端面的中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内辊和所述外辊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外辊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辊的外表面之间构成的腔体被分割成若干个小腔体,每个所述小腔体所对应的第一通孔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所述小腔体所对应的第二通孔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小于1的结构,这样,第二通孔外的气压远远小于外辊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辊的外表面之间构成的腔体的内的压力,更加小于内辊内的压力,当第二通孔外的基材向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时,由于若干第二通孔的气流作用,在第一通孔限制回流的作用下,使得第二通孔外的压力只能无限接近于腔体的内的压力,而不会等于腔体的内的压力,所以,基材就不可能贴在外辊的表面上,克取了现有气浮辊的基材贴孔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横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所示实施例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揭示的是一种气浮式旋转输送机构,包括外辊1和内辊2,所述内辊2设在所述外辊1内,所述内辊2与进风管3相通,在所述内辊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21,在所述外辊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1,从进风管3进入的风经过第一通孔21后,再经过第二通孔11向外辊1外流出,所述外辊1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辊2的外表面之间构成的腔体被分割成若干个小腔体12,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一通孔21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二通孔11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小于1。
优选的,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一通孔21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二通孔11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在0.3-0.8之间选择;在两者的面积合之比在0.3-0.8时,有较优的效果。
优选的,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一通孔21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所述小腔体12所对应的第二通孔11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在0.5-0.7之间选择,在两者的面积合之比在0.5-0.7时,有更优的效果。
两者的面积之比的试验结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外辊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辊的外表面之间构成的腔体被分割成若干个小腔体,每个所述小腔体所对应的第一通孔的通风面积的合与每个所述小腔体所对应的第二通孔的通风面积的合之比小于1的结构,这样,第二通孔外的气压远远小于外辊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辊的外表面之间构成的腔体的内的压力,更加小于内辊内的压力,当第二通孔外的基材向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时,由于若干第二通孔的气流作用,在第一通孔限制回流的作用下,使得第二通孔外的压力只能无限接近于腔体的内的压力,而不会等于腔体的内的压力,所以,基材就不可能贴在外辊的表面上,克取了现有气浮辊的基材贴孔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外辊1的辊面包括气浮支撑面13和非气浮支撑面14;所述第二通孔11设置于所述气浮支撑面13上。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3与所述内辊2的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非气浮支撑面14上,这样有利于进风管3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3设置于所述内辊2的两端面的中部,有利于进风管3向内辊2内均匀进气。
优选的,所述内辊2和所述外辊1同轴设置,有利于设备安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3468.8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721117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65H20/14
专利分类号:B65H20/14
范畴分类:申请人:深圳市信宇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信宇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回龙埔社区鸿峰(龙岗)工业厂区2号厂房一楼、二楼、三楼、四楼
发明人:杨志明
第一发明人:杨志明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信宇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清方;彭友华
代理机构:44297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29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风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