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照论文_杨旭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观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媒介,历史,乡村,儒家,师道尊严,移风易俗,家风。

历史观照论文文献综述

杨旭东[1](2019)在《新时期农村移风易俗的历史观照与现实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以来,各个时期的政府均开展过移风易俗,意图改造社会、构建新的社会秩序,但被移易的风俗仍然延续至今,这充分反映了该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新时期农村的移风易俗包括遏制高额彩礼、严禁婚丧大操大办、治理有神信仰、打击黄赌毒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这些做法在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地位之间、做法的生硬与风俗的弹性之间、政策统一性与地区差异性之间、典型示范与普及推广之间、运动式治理与风俗惯性之间的矛盾突出,其背后是对风俗基本认知存在偏差、没有掌握风俗规律、群众自治能力发挥不充分以及社会建设严重不足等深层原因所致。未来的移风易俗应充分尊重风俗的客观规律,推进移风易俗的差异化治理,注重形成可替代接续的新风尚,兼顾政策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挖掘和弘扬传统美风良俗。(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游海燕,练伟东[2](2019)在《师道尊严:历史观照、实践观察与现实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师道尊严"体现了我国尊师重教和师道精神的优良传统,在当代学校德育实施中起到聚合力量、过程保障和伦理基础的作用。由于对传统"师道尊严"精神的忽视和盲目批判,导致师道、师职、师尊"失位",德育实施面临知行分离、形只影单、貌合神离的困境。基于历史和实践的视角,以师道回归、师能超越、尊严而惮的理念跨越现实困境,以"立心""通心""乐心"共筑德育精神高地,促德育理性发展,普德育伦常之美。(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9年06期)

蒋东旭[3](2019)在《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共同体理论的媒介维度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共同体理论的发展中,媒介总是参与其中并成为建构不同类型共同体的关键因素。当前媒介理论的发展为建构共同体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将共同体视为基于不同物质属性媒介的连接之物,媒介的物质属性与共同体形态的关系成为考察的对象。共同体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中,逐渐向全球一体、互联互通的方向发展,超越想象层面,形成现实连接。超国家、超民族、超文化是构建人类统一共同体理论必须考虑的前提与特征。因此,基于元媒介则可能建构出一种全球经验的共同体理论:全球一体的元媒介连接、多元并存的文化形态,即一体多元的新的全人类共同体理论。(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9年06期)

洪钟贤[4](2019)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历史学承担着研究人类运动发展的重大任务。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有言:"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历史教育可为当代青年提供重要的经验启示与价值理性的重要积累,在培育人才、凝聚青年、发挥大学生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尤达[5](2019)在《“互联网+”语境下国产IP电影的变革——基于历史观照下的媒介融合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史为鉴,可知兴衰。研究存于历史一隅的鸳鸯蝴蝶派电影,用来与IP电影相比较,可以了解两者的异同及发展趋势。"互联网+"大潮涌动下,媒介融合成为时代主流,IP电影是影视媒体融合的最佳代表。本文通过分析媒介融合下的IP电影,用历史主义的视角观照当下IP电影令人困惑的新问题和新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9年08期)

陈欢[6](2019)在《《见字如面3》:打开历史 观照当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实力文化打造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第叁季(以下简称《见字如面3》)最后一期“超拔”已于上周播出,节目从宏大的人类视野出发,在刘慈欣对“宇宙的目的”这一终极问题的解答中,整季节目画下了完美句点。与很多“综N代”每况愈下的情况不同,《见字如面》播(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19-03-27)

黎瑛,张琪[7](2019)在《历史观照下乡村家风建设路径探析——以赣鄱家风家训文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家风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与助推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保障。优秀家风家训有利于培育个人良好品性、促进家族兴旺发达、推动社会和谐风气形成。以赣鄱地区优秀家风家训为例,从修身、治家、处世3个维度,分析现代乡村家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新时期如何加强家庭教育的培育,注重乡规民约的规范,发挥乡风典型的导向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农林经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崔荣[8](2019)在《诗意氛围、藏地风情与历史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族作家央珍的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以一个女孩子眼中始终都在变动的生活和命运,书写了一个极富诗意的西藏。作为最需要故事和冲突来结构的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别取它径,旁枝逸出,呈现出诗化小说的整体面容。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淙淙流淌的那条(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02-15)

王晓文[9](2019)在《人文精神的历史观照与觉醒——《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阅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娇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历史语境、情境及人文精神的觉醒、呼告与书写叁个方面进行比较、阐述,呈现出作品中这段独特的历史时代中错综复杂的人的生存境遇的曲折性、多变性,给人截然不同的艺术审美。(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02期)

孙德玉,杨慧[10](2018)在《《大学》“洁矩之道”的历史观照和现实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洁矩之道"是儒家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理念。从历史上看,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并逐渐丰富:由最初的推己度人的己人关系到我之上位者、我之下位者和我叁者的关系,再到以"己"为中心点的矩形方正的立体关系。"洁矩之道"的丰富内涵对当今的教育启示颇多:"洁矩之道"乃为人之道,为人重在修身养性,立己达人;"洁矩之道"乃处事之要,处事须恕己接物,尽心竭力;"洁矩之道"乃和谐之源,和谐讲求公平正义。(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历史观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师道尊严"体现了我国尊师重教和师道精神的优良传统,在当代学校德育实施中起到聚合力量、过程保障和伦理基础的作用。由于对传统"师道尊严"精神的忽视和盲目批判,导致师道、师职、师尊"失位",德育实施面临知行分离、形只影单、貌合神离的困境。基于历史和实践的视角,以师道回归、师能超越、尊严而惮的理念跨越现实困境,以"立心""通心""乐心"共筑德育精神高地,促德育理性发展,普德育伦常之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观照论文参考文献

[1].杨旭东.新时期农村移风易俗的历史观照与现实思考[J].中州学刊.2019

[2].游海燕,练伟东.师道尊严:历史观照、实践观察与现实超越[J].中小学德育.2019

[3].蒋东旭.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共同体理论的媒介维度批判[J].新闻界.2019

[4].洪钟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观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尤达.“互联网+”语境下国产IP电影的变革——基于历史观照下的媒介融合之路[J].中国报业.2019

[6].陈欢.《见字如面3》:打开历史观照当下[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

[7].黎瑛,张琪.历史观照下乡村家风建设路径探析——以赣鄱家风家训文化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

[8].崔荣.诗意氛围、藏地风情与历史观照[N].中国民族报.2019

[9].王晓文.人文精神的历史观照与觉醒——《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阅读[J].参花(上).2019

[10].孙德玉,杨慧.《大学》“洁矩之道”的历史观照和现实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新卫城博物馆与帕特农神庙空间形杰上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万字符号海风联投资公司标志笔者在拓印后完成不同形式的作品4.故事片《周恩来》创作中的几点想法‘在出了

标签:;  ;  ;  ;  ;  ;  ;  

历史观照论文_杨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