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论文和设计-沈智敏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属于水利工程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高压水泵、闸门、压力管道Ⅰ、压力软管、压力管、钻孔、压力管道Ⅱ;所述闸门淹没于水面下方为潜水闸门,所述高压水泵、压力管道Ⅰ位于水面以上,压力管道Ⅰ的一端与高压水泵连通,压力管道Ⅰ的另一端与压力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压力管道Ⅱ竖直安装在闸门上,所述压力管横向安装在闸门的底部,压力软管的另一端与压力管道Ⅱ的顶部连通,压力管道Ⅱ的底部与压力管连通,所述压力管上开有钻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水中含沙、淤泥较多的地区,泥沙容易堆积在潜水式的闸门底部,使闸门难以开启的问题,同时也能减少闸门常年的维护费用,有更好的实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水泵(1)、闸门(2)、压力管道Ⅰ(3)、压力软管(4)、压力管(5)、钻孔(6)、压力管道Ⅱ(7);所述闸门(2)淹没于水面下方为潜水闸门,所述高压水泵(1)、压力管道Ⅰ(3)位于水面以上,压力管道Ⅰ(3)的一端与高压水泵(1)连通,压力管道Ⅰ(3)的另一端与压力软管(4)的一端连通,所述压力管道Ⅱ(7)竖直安装在闸门(2)上,所述压力管(5)横向安装在闸门(2)的底部,压力软管(4)的另一端与压力管道Ⅱ(7)的顶部连通,压力管道Ⅱ(7)的底部与压力管(5)连通,所述压力管(5)上打有钻孔(6)。

设计方案

1.一种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水泵(1)、闸门(2)、压力管道Ⅰ(3)、压力软管(4)、压力管(5)、钻孔(6)、压力管道Ⅱ(7);

所述闸门(2)淹没于水面下方为潜水闸门,所述高压水泵(1)、压力管道Ⅰ(3)位于水面以上,压力管道Ⅰ(3)的一端与高压水泵(1)连通,压力管道Ⅰ(3)的另一端与压力软管(4)的一端连通,所述压力管道Ⅱ(7)竖直安装在闸门(2)上,所述压力管(5)横向安装在闸门(2)的底部,压力软管(4)的另一端与压力管道Ⅱ(7)的顶部连通,压力管道Ⅱ(7)的底部与压力管(5)连通,所述压力管(5)上打有钻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力管(5)的背面嵌于闸门(2)内,压力管(5)的正面上打有钻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管(5)的正面上打有3行以上6行以下的钻孔(6),且每行相邻两钻孔(6)之间间隔2至5倍孔径大小,孔径为5~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管道Ⅰ(3)、压力管(5)、压力管道Ⅱ(7)均为不锈钢管道。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属于水利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水闸是指修建在河道、渠道或湖、海口,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水工建筑物。当关闭闸门时,可以拦洪、挡潮、蓄水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当开启闸门时,可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的需要调节流量。水闸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但是部分水闸修建的地方,水里含有很多泥沙、杂质等,容易沉积在闸门上游底部。导致闸门很难开启。如果不定期清淤,闸门底部沉积淤泥过多,将造成很多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水中含沙、淤泥较多的地区,泥沙容易堆积在挡水建筑物的闸门底部,使闸门难以开启的问题,同时也能减少闸门常年的维护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包括高压水泵、闸门、压力管道Ⅰ、压力软管、压力管、钻孔、压力管道Ⅱ;

所述闸门淹没于水面下方为潜水闸门,所述高压水泵、压力管道Ⅰ位于水面以上,压力管道Ⅰ的一端与高压水泵连通,所述高压水泵对水流进行加压处理,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加压需求,高压水泵与不锈钢压力管道Ⅰ相紧密连接,压力管道Ⅰ的另一端与压力软管的一端连通,能够满足闸门的自由启闭,且能满足水流的侵蚀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在温度和水压等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具有长期的实用性和耐久性,所述压力管道Ⅱ竖直安装在闸门上,不妨碍闸门的正常工作需求,所述压力管横向安装在闸门的底部,方便闸门的启闭,压力软管的另一端与压力管道Ⅱ的顶部连通,压力管道Ⅱ的底部与压力管连通,所述压力管上打有钻孔。

压力管的背面嵌于闸门内,压力管的正面上打有钻孔。

所述压力管的正面上打有3行以上6行以下的的钻孔,且每行相邻两钻孔之间间隔2至5倍孔径大小,所述压力管上面的钻孔直径不宜过大,不宜过小,为防止颗粒杂质堵塞钻孔,钻孔6的孔径为5~10mm,能够满足从各个方向冲淤的同时保证水流对淤沙的冲击力,具体的钻孔数可由实际的情况进行计算得出。

本实用新型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各部件紧密相连,各压力管与高压水泵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系统,向钻孔处提供高压水流。

所述压力管道Ⅰ、压力管、压力管道Ⅱ均为不锈钢管道。

所述的带钻孔的不锈钢压力管上面的钻孔处最终需喷射出高速水流,在闸底有淤沙压力和水压力的情况下对淤沙有足够的冲击力。可由公式P=P0<\/sub>+ρgh计算钻孔处的压强,其中P0<\/sub>为淤沙与水接触处的水压力,ρ为淤沙的密度,h为淤沙层到钻孔处的高度(取到最底一排钻孔(6)的高度为h)。

可由连续性方程Q=Av,在选择好各压力管断面和输入流量后计算各管内的流速。布置压力管上面的钻孔,均匀分布,然后由连续性方程Q=Av计算出各钻孔处的水流射速,其中Q为高压水泵处的输入流量,A为总钻孔面积,最后除于钻孔数得出各钻孔处的水流射速。

如下图所示

取一个水平方向的微小钻孔单元进行分析,钻孔喷出的水流,以速度v0<\/sub>射向闸底的淤沙,假设当水流被淤沙层阻挡以后,在那一个微小的时段对称均匀的分开,沿淤沙层的流速为v。若考虑的流动在一个水平面上,则不受重力的影响。可由动量方程ρQ(β2<\/sub>v2<\/sub>-β1<\/sub>v1<\/sub>)=∑F进行计算射流对淤沙的冲击力。正方向取向右为X方向,分X和Y两个方向进行计算,最终由设计图

一种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6968.0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3(云南)

授权编号:CN209907330U

授权时间:20200107

主分类号:E02B7/20

专利分类号:E02B7/20;E02F5/28

范畴分类:36B;36E;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第一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申请人地址: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

发明人:沈智敏;闫毅志;苏志敏;邵维志;刘晓嫚

第一发明人:沈智敏

当前权利人:昆明理工大学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潜水闸门底部清淤装置论文和设计-沈智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