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写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视觉写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觉写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觉,写实主义,机制,徐悲鸿,文学革命,造型,艺术。

视觉写实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建伟,张琬悦[1](2019)在《写实水墨人物画“中西融合”的视觉特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写实水墨人物画在"中西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视觉特征。其不仅重视素描作为获取塑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作用,且内化了西方写实素描的因素,形成了与中国水墨画形式和笔墨语言相衔接的素描方式。写实水墨人物画力倡写生,探索并形成了新的中西融合的写生方法,突破了基于文人观念的水墨画形式和笔墨传统,以新的视角和体验,融创了写实性的水墨人物画视觉结构形态,拓展了传统水墨画表现语言的视觉空间。(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连杰[2](2019)在《一己之“见”:西方写实绘画的视觉机制与哲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的中国学界,将西方14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之后到19世纪60年代印象主义之前的绘画概括为"写实"绘画,强调透视、解剖、光影等造型原理和手法,认为这是"要取纯客观的态度,不许有丝毫主观的偏见搀在里头"。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西方写实绘画将绘画的衡量标准从事物本身转向了视网膜映像,造成了写实标准的错位。透视法封闭于自身的锥形空间之中,巧妙地将所有其他可能视点浓缩于唯一视点中,甚至容不下画家和观者自身的另一只眼睛,成功地拒绝了他人视点的介入。其中所隐含的极端个人主义哲学,将绘画带入唯我论的泥淖,成为表达主观视觉趣味的一己之"见",最终偏离了写实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9年03期)

王楠[3](2018)在《视觉写实初期儿童的绘画心理学投射分析——读懂孩子心理画,建立正向亲子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结合孩子的发展规律规划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通过儿童绘画心理投射分析,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倾听儿童,读懂孩子,建立正向亲子关系、科学育儿。(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26期)

潘茸绒[4](2018)在《当代超写实主义图像的视觉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作为专有名词时,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的艺术流派,在当代也用于各类高度写实的图像创作手法的描述。有感于图像时代的复杂现状,基于当代超写实主义流派的诸多特点(跨媒介,融入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等)所展现的视觉文化的变迁,本文将范围进行了延展,将当代数码技术等图像手法也纳入其中,着眼艺术与大众文化的互动关系,从艺术、广告、影视、公共景观等多个领域,将超写实主义作为一种与现代、后现代视觉范式息息相关的创作手法、一种以各种形态广泛活跃于艺术及大众消费领域的当代图像文化来进行探究。鉴于超写实主义艺术和图像实践的当代状况,本文主要采取视觉文化研究方法,从图像的技术、构成及社会观看等方面入手,不局限于其在艺术史层面的讨论。本文主要采用鲍德里亚的“仿像”理论和消费社会理论,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理论和现代艺术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学理论,约翰·伯格、米尔佐夫、周宪等人的视觉文化理论等,从生产、技术、社会角度探索当代超写实主义图像文化的大众观看与审美价值。并试图从艺术与媒介技术、大众文化、消费主义的冲突和交融中,探究当代视觉文化的变迁,以及混乱的影像流动中视觉文化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0)

张放[5](2018)在《由写实造型过渡到创意表现的桥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综合造型基础”课程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造型基础"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旨在通过不同类型课题的学习训练,使学生认识掌握各种造型元素的基本特性与基本作用,把对平面形态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形式美法则、设计技法的认识、理解、运用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设计观察、设计思维、审美判断和创意表现的能力,实现学生由写实造型向创意表现的转换,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8年02期)

罗成雁[6](2016)在《写实主义戏剧“细节真实”的视觉机制及其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写实主义戏剧理论和剧场实践追求"细节真实",逐渐建立了充满悖论的旁观者观演关系结构模式。"细节真实"打破了传统戏剧和剧场的可见性分配机制,将社会现实生活以图画的方式客观地呈现出来,使那些不可见的社会阶层和问题得以进入公众的视野。然而,这也奠定了剧场视觉中心的地位,并建立了旁观者观演关系结构模式。由此,"细节真实"在抹除"细节"符号意识和观看意识的基础上,在蕴涵意指的运作中,成为了意识形态自然化的机制。因而,19世纪末写实主义戏剧"细节真实"既是一套可见性机制,也是幻觉机制;既是客观的再现机制,也是真实的"制作术"。这套视觉机制仍然遍布于艺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王中忱[7](2016)在《视觉装置与“写实”方法的现代构筑——“美术革命”与“文学革命”的交集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1919年1月,在提倡新文化运动最为积极的《新青年》杂志第6卷第1号上,刊载了陈独秀和吕澄的问答通信,编者陈独秀特意提取通信的主题"美术革命"作为栏目标题。本文重新考察这一"事件",通过对上海美专的后期印象派运动、蔡元培的美术论等具体案例的分析,指明"美术革命"并非一场旋生即灭的运动,它的序幕早已拉开且回响悠长,并在与"文学革命"不断交集的过程中探索了构筑现代视觉装置和"写实"方法的多种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6年04期)

张小进[8](2016)在《不同视觉下的看与见——论摄影与写实绘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有了摄影术后,摄影和写实绘画便拉开了长久的论战。摄影和写实绘画的论战持续发展至今,一些从事绘画的佼佼者悲观地感叹写实绘画从此将被迫走向灭亡。人们并没有对摄影和写实绘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是从一种视觉现象上进行了简单的判断,而得出自己的一种结论。经过时间的证明,大家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摄影和写实绘画在彼此的相互影响下都取得了更好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6年07期)

李金康[9](2016)在《象征性在写实绘画中的视觉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家思想的体现载体是其作品,每一幅创作背后都深深隐藏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同的作品表达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正是基于此来探讨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特别是在传统写实绘画作品中,所运用象征性手法而传达出的象征性问题。象征性手法是绘画中一种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让画面更具意味,以此借景抒情、以象寓理。首先本文通过对象征性在传统绘画中的缘起及发展进行了脉络梳理,将其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即原始艺术时期;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至18世纪;19至20世纪初。并列举了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家进行个案分析,着重于对视觉图像的解构,并提取传统绘画中的图形样式、象征寓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炼出优秀艺术作品中所包含象征意味的合理性及其来源。在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今天,无论表现手法何种多样、艺术观念何种多变,而笔者依然坚持着探求写实绘画中的精神所在。回望自己近叁年来的绘画创作与学习,似乎都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本人是如何在传统绘画中读取象征信息的?在这提炼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我所选择的象征属像来源于哪里,是现实生活中?还是虚构的场景?这些象征元素与心中之象之间又有着何种关系?会产生哪些心理效应?在解释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当中,平凡的视觉形象直接而不加遮蔽的倾诉着我的绘画理念。(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董振金[10](2015)在《短评写实主义历史的时代性——以杨参军的《视觉的凝聚》中的历史题材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土山湾"的发展开始到现在,中国油画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把西方写实主义引入中国的却是徐悲鸿。在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发展过程中,徐悲鸿称得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毕生的经历来推动中国油画的发展。1928年开始徐悲鸿用了叁年的时间创作了他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最典型的历史画代表——《田横五百士》画家希望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故事通过他在巴黎学到的历史画的知识表现出来。徐悲鸿的确受到历史故事的气节——这个精神特质很容易被人为地转换为西方历史画的"崇高"的感染……徐悲鸿的目的要告诉人们:(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5年11期)

视觉写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的中国学界,将西方14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之后到19世纪60年代印象主义之前的绘画概括为"写实"绘画,强调透视、解剖、光影等造型原理和手法,认为这是"要取纯客观的态度,不许有丝毫主观的偏见搀在里头"。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西方写实绘画将绘画的衡量标准从事物本身转向了视网膜映像,造成了写实标准的错位。透视法封闭于自身的锥形空间之中,巧妙地将所有其他可能视点浓缩于唯一视点中,甚至容不下画家和观者自身的另一只眼睛,成功地拒绝了他人视点的介入。其中所隐含的极端个人主义哲学,将绘画带入唯我论的泥淖,成为表达主观视觉趣味的一己之"见",最终偏离了写实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觉写实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伟,张琬悦.写实水墨人物画“中西融合”的视觉特征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刘连杰.一己之“见”:西方写实绘画的视觉机制与哲学反思[J].思想战线.2019

[3].王楠.视觉写实初期儿童的绘画心理学投射分析——读懂孩子心理画,建立正向亲子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潘茸绒.当代超写实主义图像的视觉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5].张放.由写实造型过渡到创意表现的桥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综合造型基础”课程解析[J].美与时代(上).2018

[6].罗成雁.写实主义戏剧“细节真实”的视觉机制及其悖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王中忱.视觉装置与“写实”方法的现代构筑——“美术革命”与“文学革命”的交集及其意义[J].文学评论.2016

[8].张小进.不同视觉下的看与见——论摄影与写实绘画的关系[J].现代装饰(理论).2016

[9].李金康.象征性在写实绘画中的视觉呈现[D].云南大学.2016

[10].董振金.短评写实主义历史的时代性——以杨参军的《视觉的凝聚》中的历史题材创作为例[J].艺术品鉴.2015

标签:;  ;  ;  ;  ;  ;  ;  

视觉写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