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开放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道,离子,心肌,线粒体,敏感性,损伤,通量。
开放剂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波,李运丽,艾景雪,高瑞,宋志明[1](2019)在《从线粒体膜稳定作用探讨线粒体K(MITO-KATP)通道开放剂改善老年冠心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线粒体膜稳定作用探讨线粒体K+ATP(MITO-KATP)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Nicorandil,Nic)改善老年冠心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SD老年大鼠(18~20个月),体重400~600 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和尼可地尔(Nic)组,每组10只。建立老年冠心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模型,尼可地尔(Nic)组在再灌注之前,股静脉注射尼可地尔5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3组大鼠在术后24 h进行腹主动脉取血,分别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中p-Cx43蛋白变化情况,心肌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K-MB和LDH的含量增加(P<0.05),说明心肌缺血再灌注会导致心肌细胞损伤;与模型组相比,尼可地尔组大鼠血清中CK-MB和LDH的含量下降(P<0.05),说明尼可地尔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采用阳离子绿色荧光染料罗丹明123对线粒体的膜电位进行检测,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而尼可地尔组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高于模型组(P<0.05),说明心肌细胞凋亡时会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以及功能变化,而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可以缓解线粒体的损伤情况。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线粒体p-Cx43的蛋白表达下调,而尼可地尔组大鼠心肌线粒体p-Cx43的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说明尼可地尔能够上调心肌线粒体p-Cx43的蛋白表达,维持线粒体的稳定性。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的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而尼可地尔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的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说明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可有效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结论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血清中CK-MB和LDH的含量,维持线粒体膜稳定性,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詹碧鸣[2](2019)在《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冠脉微循环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可直接作用于梗塞部位、使病变冠脉再通,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然而,随着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外学者发现:除了传统的慢性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也是造成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心外膜大血管的开通≠心肌水平的再灌注。在部分患者中,即使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受损心肌仍未得到有效的血流灌注,这种微循环障碍的现象称之为无复流(no reflow,NR)。事实上,每年我国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在5%-25%之间。一旦发生无复流,常伴有广泛而严重的心肌损害,患者可出现左室扩张、心功能下降和恶性心律失常,最终增加猝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可见,早期发现及诊断PCI术后的微循环障碍是必要的。大量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发现了很多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是,传统的危险因素只能部分解释冠心病的发生,研究发现有些冠心病患者并不具有传统的危险因素,而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高Hcy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Hcy每增加5umol/L,冠心病死亡率可增加1.52倍。为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无论是血管病变程度(多支血管病变)、还是血管狭窄程度、甚至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心肌梗死后的死亡率均高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其中的机制尚无深入研究。是否因为Hcy加重了冠脉微循环障碍,而造成预后不良,这尚未见报道。尼可地尔为作用于叁磷酸腺苷敏感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既可通过开放血管平滑肌上的ATP敏感钾离子通道开放剂,通道有效扩张微小冠脉,增加缺血区的血氧供应;又能开放心肌线粒体膜上的KATP通道模拟缺血预适应,减少缺血对心肌的损伤。因此,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心绞痛患者。荟萃分析也证实:围PCI期应用尼可地尔可显着减少慢/无复流现象,降低心梗后心衰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以及长期预后。因此,尼可地尔是否能够逆转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冠心病患者的愈后,改善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取得冠心病治疗特别是伴HHcy冠心病这一类患者治疗的突破,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利用HHcy+心肌梗死模型探讨Hcy是否通过损伤内皮细胞,导致冠脉微循环障碍,心肌细胞缺乏充足血供,而加重冠心病的不良预后;2)在此基础上研究尼可地儿是否可逆转伴随HHcy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3)探索尼可地尔对于NO生成和抑制炎症反应等是否参与到HHcy致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当中,从而寻找靶向治疗方法,改善HHcy所致的冠心病严重病变及不良预后。第一部分高同型半胱氨酸加重心梗后小鼠的冠脉微循环损害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小鼠心梗后的冠脉微循环损害。方法:1.将7周C57BL/6的雄性小鼠经过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叁组,分别为对照组:普通全价饲料喂养及饮用双蒸水;高同型半胱氨酸组:含(1.8g/L)同型半胱氨酸双蒸水喂养及普通饲料;叶酸组:高氨酸组+叶酸组,叶酸混悬液,用量为0.071ug/g/day,灌胃,喂养时间为8周;2.分别采用无创鼠尾动脉血压仪检测小鼠的收缩压/舒张压;Hcy试剂盒检测血浆Hcy水平;3.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使用四唑红(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TTC)染色法、心电图明确心梗模型建立。4.通过SPSS19.0分析小鼠的生存曲线对比两组之间的关系。5.小动物超声检测心梗后小鼠心脏功能;6.4周后将所有小鼠处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缺血心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7.番茄凝集素染色评估心梗后微循环数量变化。结果:1.小鼠喂养Hcy 8周后血浆中Hcy浓度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P<0.05),而叶酸组Hcy水平显着降低。同时HHcy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较正常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2.建立心梗小鼠模型,结扎前降支血管,肉眼可见心肌组织有红色变为苍白,心电图可见动态ST改变,TTC染色可见灰白色心梗区域,证明小鼠心梗模型建立成功。3.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正常饮食组)、心梗组(正常饮食+心梗组)、HHcy组(HHcy心梗组)、叶酸组(HHcy心梗+叶酸组)。各组小鼠术后28天死亡率对比,与正常组相比,心梗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而HHcy组低于正常饮食组(P<0.05),叶酸组小鼠生存率有所提高。4.HHcy对心梗后小鼠心功能影响,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s,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在HHcy心梗组均低于非HHcy心梗组(P<0.05),同时HHcy心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IDs)高于非Hcy心梗组小鼠(P<0.05)。而叶酸补充治疗,Hcy水平降低组,LVEF、LVFS升高,LVIDd、LVIDs下降。5.心梗组心肌CD31的表达强度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HHcy心梗小鼠的CD31表达下降更明显(P<0.05),叶酸组治疗后心肌CD31的表达可以提高(P<0.05)。6.心梗组番茄凝集素荧光的强度较正常组明显减弱,HHcy组小鼠的下降程度较心梗组下降程度更大(P<0.05),叶酸组小鼠的荧光强度有增强(P<0.05)。结论:1.伴HHcy可影响心梗后小鼠的血管再生功能以及微循环功能,从而影响心功能,加重心梗后小鼠死亡率的发生。2.叶酸补充,可降低Hcy,部分逆转上述改变,保护心梗后小鼠的微循环障碍以及血管再生功能,对改善小鼠心功能、生存率有促进作用。第二部分尼可地尔改善HHcy小鼠心梗后微循环障碍目的:建立在体小鼠心肌梗死模型,评估尼可地尔预处理能否改善伴HHcy心梗后小鼠的微循环功能障碍。方法:1.小鼠随机分为7组:1)假手术组(Sham组):正常饲养无其他处理;2)常规饮食+心梗组(myocardial infarction,MI组):正常饲养喂养+小鼠心梗组;3)HHcy+MI组:HHcy饮食喂养+小鼠心梗组;4)尼可地尔1组(HHcy+MI组+低剂量尼可地尔组,尾静脉注射尼可地尔5mg/kg);5)尼可地尔2组(HHcy+MI组+中等剂量尼可地尔组,尾静脉注射尼可地尔15mg/kg);6)尼可地尔3组(HHcy+MI组+高剂量尼可地尔组,尾静脉注射尼可地尔45mg/kg);7)Vehicle组(HHcy+MI+PBS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等量PBS)。2.预处理尼可地尔对心梗后小鼠生存率、心脏彩超的指标变化;3.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心梗后小血管的出血情况以心肌组织变化,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ematoxylin baisic fuchsi picric acid dyeing,HBFP)各组心肌缺血组织的变化,4.通过CD31免疫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缺血心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5.番茄凝集素评估心梗后小鼠的微循环功能结果:1.随着尼可地尔治疗的浓度升高,HHcy+MI组小鼠的存活率得到改善。2.HHcy心梗后小鼠心功能下降,LVEF、LVFS组明显下降,且LVIDd、LVIDs比正常组扩大,而尼可地尔的预处理可以使得心梗后小鼠的LVEF、LVFS值升高,同时较LVIDd、LVIDs HHcy心梗组缩小(P<0.05)。3.HE染色结果可见:正常心肌组织染色心肌横纹清晰,细胞膜完整,未见炎细胞浸润;而心梗组小鼠心肌组织可见红细胞渗出及炎细胞浸润;HHcy心梗组小鼠除了见到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大量纤维化组织增生;尼可地尔预处理各组小鼠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都有明显好转,肌纤维及间质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4.缺血心肌HBFP染色结果,HHcy+MI组缺血面积较MI组增大(P<0.05),而尼可地尔可减轻HHcy+MI组缺血面积,但在Nic2组、Nic3组与HHcy+MI组才有统计学差异(P<0.05)。5.番茄凝集素实验结果现实,与MI组对比,HHcy+MI组小鼠微循环损伤更严重(P<0.05),尼可地尔2、3组可以改善心梗后小鼠微循环功能,心梗后荧光强度较HHcy+MI组明显升高(P<0.05)。6.对心肌缺血小鼠血管内皮细胞CD31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荧光强度,发现HHcy+MI组的荧光明显较其它各组减弱,而尼可地尔2、3组,荧光强度升高,血管再生能力增强(P<0.05)。结论:1.尼可地尔能够改善HHcy心梗小鼠后的心功能、28天生存率。2.尼可地尔预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心梗后小鼠的心肌组织的血管损伤,缩小心肌缺血的面积。3.尼可地尔提高心梗后心肌的血管生成能力,同时改善微循环功能。第叁部分尼可地尔对HHcy小鼠心梗后微循环障碍的保护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HHcy心梗小鼠在体模型,以及利用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建立HHcy/缺血缺氧损伤体外模型,探讨尼可地尔HHcy小鼠心梗后微循环障碍的机制,观察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其中,明确尼可地尔调节NO和抑制炎症反应,发挥保护微循环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试验-动物部分1.小鼠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Sham组):正常饲养无其他处理;2)HHcy+MI组:HHcy饮食喂养+小鼠心梗组;3)尼可地尔组(HHcy+MI组+中等剂量尼可地尔组,尾静脉注射尼可地尔15mg/kg,最适合浓度);4)LY294002组(在结扎血管前,经尾静脉缓慢推注0.3mg/kg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余同尼可地尔组;5)L-NAME组(在结扎血管前,经尾静脉缓慢推注0.3mg/kg的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余同尼可地尔组)。2.不同处理组对心梗后小鼠生存率、心脏彩超的指标变化;3.通过CD31免疫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缺血心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4.番茄凝集素评估心梗后小鼠的微循环功能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心脏血浆中IL-1β、IL-6,NO以及ET-1的含量。6.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缺血区域PI3K/Akt/eNOS的表达。体外试验-细胞部分:1.HHcy缺血/缺氧模型的建立:不同的HHcy浓度以及缺氧时间的摸索。分组为:24小时Hcy浓度0.5mmol/L、1.0mmol/L、1.5mmol/L、2.0mmol/L,缺氧时间分别为3h、6h、9h。2.采用噻唑蓝(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检测各组不同浓度Hcy和缺氧时间对冠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LDH漏出率,3.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磷酸化eNOS蛋白的表达情况。4.不同浓度的尼克地尔对HHcy缺血/缺氧模型的保护。实验分组如下:1.control组;2.HHcy+Hypoxia 6h组;3.Nic0组(HHcy+Hypoxia6h+PBS组);4.Nic 50u M(HHcy+Hypoxia 6h+Nicorandil 50umol/L);5.Nic 100u M(HHcy+Hypoxia 6h+Nicorandil 100umol/L);6.Nic 125u M(HHcy+Hypoxia 6h+Nicorandil 125umol/L)。5.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PI3K/Akt/eNOS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提取细胞上清液测定NO水平。6.q RT-PCR法检测IL-1β、IL-6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7.PI3K抑制剂LY294002,e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后,尼可地尔保护作用的改变,Western-blotting法检验P-PI3K/PI3K、P-Akt/Akt、P-eNOS/eNOS的变化;8.划痕实验观察尼可地尔对内皮细胞迁移功能,小管成形观察实验尼可地尔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1.HHcy心梗后小鼠生存率提高(P<0.05),但是在PI3K抑制剂、eNOS抑制剂的作用下,尼可地尔的对HHcy心梗小鼠的生存率保护作用消失(P<0.05);2.HHcy心梗后小鼠与正常组对比,LVEF、LVFS组下降,且LVIDd、LVIDs扩大,而尼可地尔的预处理可以使得心梗后小鼠的LVEF、LVFS值升高,同时缩小LVIDd、LVIDs(P<0.05)。但在PI3K抑制剂、eNOS抑制剂的作用下,LVEF、LVFS,LVIDd、LVIDs值与HHcy心梗组无明显改善(P>0.05);3.心肌组织CD31荧光染色,发现HHcy心梗组的荧光强度明显较其它各组少,而尼可地尔治疗组,荧光强度升高(P<0.05),但在LY294002组、L-NAME组,荧光强度与HHcy心梗组无升高。4.番茄凝集素实验结果现实,尼可地尔组可以改善心梗后小鼠微循环功能,心梗后荧光强度较心梗组明显升高(P<0.05),但在LY294002组、L-NAME组与HHcy心梗组对比无明显差异。5.与Sham组对比,HHcy心梗组的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尼可地尔的使用可以降低小鼠血浆中IL-1β、IL-6水平。6.HHcy心梗后小鼠血浆中的NO降低、ET-1水平升高;尼可地尔能够提提高NO水平、降低ET-1的水平(P<0.05)。但在LY294002组、L-NAME组,磷酸化e NO的表达,NO、ET-1水平与HHcy心梗组无明显异(P>0.05)。7.与Sham组相比,HHcy心梗后心肌缺血组织的磷酸化PI3K、Akt、eNOS值下降(P<0.05);尼可地尔治疗后P-PI3K/PI3K、P-Akt/Akt、P-eNOS/eNOS比值升高(P<0.05);但是在LY294002组,P-PI3K/PI3K、P-Akt/Akt、P-eNOS/eNOS与HHcy心梗组无区别(P>0.05);在L-NAME组,PI3K/PI3K、P-Akt/Akt升高(P<0.05),P-eNOS/eNOS仍降低。8.体外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较,Hcy诱导的冠脉内皮细胞中细胞的活力随着Hcy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同时蛋白水平p-eNOS/eNOS的比例也下降(P<0.05);而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增长,细胞的活力也出现下降的趋势。而给予尼克地尔处理后,内皮细胞的活力增强(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P<0.05)。9.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NO水平明显下降,内皮细胞磷酸化的PI3K、Akt、eNOS的比值也降低(P<0.05),而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尼克地尔随着浓度的升高对可以提高P-PI3K/PI3K、P-Akt/Akt、P-eNOS/eNOS的比值升高(P<0.05),升高NO水平(P<0.05),减少细胞IL-1β、IL-6水平(P<0.05)。10.当尼可地尔与PI3K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对细胞内Akt、eNOS的调控作用显着降低(P<0.05);当尼可地尔与eNOS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对PI3K、Akt的调控作用仍在,但其对eNOS的调控作用减弱。11.尼可地尔可以提高模型组细胞的迁徙功能,以及血管形成作用(P<0.05)。但是当与PI3K抑制剂、eNOS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对细胞内皮功能的改变作用消失。结论:1.尼可地尔可以通过上调NO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改善HHcy对心梗后小鼠的微循环功能。2.尼可地尔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缺血缺氧的保护的作用,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孙朝阳,周坤,马翔[3](2019)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改善冠心病大鼠模型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mito KATP)开放剂改善冠心病大鼠模型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不造模且不给予二氮嗪药物干预)、假手术组(仅切皮不进行造模手术)、模型组(制作冠心病大鼠模型,但不给予二氮嗪药物干预)和药物组(制作冠心病大鼠模型,给予二氮嗪药物3 mg/kg干预),每组10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测定各组血管生成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 RNA及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同时比较各组大鼠细胞内的乳酸脱氢酶、线粒体膜电位(MMP)和细胞死亡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者t检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大鼠FGF-2[(100. 21±12. 33)×103vs (120. 43±10. 33)×103IU]与VEGF [(163. 31±9. 33)×10~3vs (181. 33±11. 13)×10~3IU]m RNA转录水平、FGF-2 [(0. 69±0. 33) vs (1. 32±0. 33)与VEGF [(0. 68±0. 33) vs (1. 20±0. 13)]表达水平、乳酸脱氢酶[(49. 32±3. 51) vs (156. 12±10. 18) U/L]表达均显着降低(P <0. 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细胞死亡率显着降低[(30. 32±3. 48)%vs (66. 12±3. 23)%],而荧光强度显着增加[(780. 12±9. 20) vs (220. 24±6. 15),P<0. 05]。结论 mito KATP通道开放剂可通过促进冠心病大鼠血管FGF-2和VEGF增加,增强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MMP、细胞死亡率和冠心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崔富春[4](2018)在《新型KCNQ钾通道开放剂的合成、筛选及优选化合物质量标准初步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膜离子通道是重要的药物靶点之一,离子通道的分布及活性,对细胞、组织的兴奋性及功能十分重要,是生理调节的重要因素。人体组织中存在诸多离子通道,每种通道又存在多种亚型,其中钾通道亚型多,功能复杂。KCNQ钾通道属于电压门控Kv7钾通道亚家族,现已证明KCNQ2/3钾通道(M通道)是治疗癫痫的新靶点,已成为药物开发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发现结构新颖的高活性、高选择性KCNQ/M通道开放剂,并对其进行合成和质量控制研究为进一步的创新药物开发做好准备。第一部分新型KCNQ钾通道开放剂的合成、筛选目的:设计合成系列KCNQ钾通道开放剂,并对其进行活性筛选从而得到优选化合物;对优选化合物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方法:1.设计了一个系列的苯甲酰胺化合物,通过取代、还原两步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II,中间体II与相应的R不同取代羧酸按1:1当量投料,在盐酸EDC及DMAP条件下,得目标化合物I。2.用基于ICR8000的铷离子流出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合成化合物的KCNQ通道开放活性。3.对得到的优选化合物2合成规模放大60倍进行多个批次的重复生产,并优化确定其合成工艺参数。结果:共设计合成化合物4个,并进行了结构鉴定;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优选化合物2的KCNQ钾通道开放活性EC_(50)值为0.15±0.04μM;优选化合物合成工艺优化后纯度大于99.0%,产率为82.3±1.8%(n=3)。结论:本部分对一个系列的KCNQ钾通道开放剂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研究,得到高活性新药候选化合物1个,并对其进行了放大合成工艺研究,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优选化合物质量标准初步建立目的:对优选化合物2的分析对照品进行标定;初步建立化合物2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亚硝酸钠永停滴定法标定化合物2分析对照品;对化合物2参照《中国药典》进行性状、鉴别和含量测定项研究。结果:所用亚硝酸钠滴定液的滴定度为21.05 mg/mL,亚硝酸钠滴定化合物2,滴定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8,最终标定的化合物纯度为99.54%。所建立的HPLC测定化合物2含量方法,全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在0.05~0.4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95,准确度在99.0~100.7%之间。测得的3个放大批次产物的含量分别为99.3%,99.4%和99.3%。结论:本部分内容完成了化合物2分析标准品的标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质量标准研究,为后续研究试药的质量可靠性提供了保证。(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10-01)
杨智忠,赵春香,王瑞刚,石秋艳[5](2018)在《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心肺复苏大鼠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心肺复苏大鼠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脏骤停复苏组及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干预组,每组20只。按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6、12、24、48、72 h,每组将4只大鼠处死,取脑组织,检测一氧化氮、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高迁移率蛋白B1、脑组织含水量。处死前,给予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心脏骤停复苏组和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干预组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延长,一氧化氮、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高迁移率蛋白B1、脑组织含水量呈先增加后降低态势,最高点在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增加态势。心脏骤停复苏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的不同时间点(6 h、12 h、24 h、48 h、72 h)一氧化氮、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高迁移率蛋白B1、脑组织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和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干预组。心脏骤停复苏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的不同时间点(6 h、12 h、24 h、48 h、72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假手术组和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干预组。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干预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的不同时间点(6 h、12 h、24 h、48 h、72 h)一氧化氮、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高迁移率蛋白B1、脑组织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干预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的不同时间点(6 h、12 h、24 h、48 h、72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可减轻心肺复苏大鼠的全脑损伤。(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8年12期)
连俊[6](2018)在《钾通道开放剂在冠脉慢血流现象中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冠脉慢血流现象患者服用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后的临床表现、心电图ST-T变化、血清CRP、心肌声学造影K值等指标,来评价尼可地尔对冠脉慢血流的疗效。方法:收集在山西大医院因胸闷、胸痛初诊入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脉慢血流患者60例,将病人分成2组,控制基础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日一次。治疗组加用尼可地尔片,5mg/次,每日3次,疗程3个月。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心肌声学造影是利用特制的声学微气泡作为造影剂进行心肌灌注显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检测心肌微循环完整性和心肌血流灌注的独特检查。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心肌声学造影检查,采用半定量法观察反映心肌微循环血流速度的K值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胸痛发作时症状,心电图ST-T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后胸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时,治疗组效果优于照组(P<0.05)。3.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血糖、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经治疗后均较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时只有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收缩末期内径(LVIDs)、射血分数(EF)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E/A值均较前上升(P<0.05),且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5.行心肌声学造影检查:治疗后两组患者反映局部心肌血流速度的K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组间对比时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抗炎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尼可地尔时,在改善冠脉慢血流患者的胸痛发作时症状,减少胸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心电图ST-T变化及提升慢血流患者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速度方面,效果好于单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心肌声学造影检查作为一种新型检查方法,其创伤性较小,可以从无创的影像学角度客观评价冠脉慢血流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有可能为冠脉慢血流患者治疗后疗效的评估提供新的检查方向。(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20)
刘玉雪[7](2018)在《新型Kv7钾通道开放剂SCR抗癫痫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鼠戊四唑(pentylenetetrazole,PTZ)点燃模型,研究新型Kv7钾通道开放剂SCR-2682和SCR-2692的抗癫痫作用及其对PTZ点燃大鼠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开发新型抗癫痫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Wistar雌性大鼠,隔日腹腔注射(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i.p.)亚惊厥剂量的PTZ(35 mg/kg),建立PTZ点燃模型,癫痫发作行为的测定采用Ono分级标准。2.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SCR-2682(0.4 mg/kg)组和SCR-2692(1.4 mg/kg)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隔日i.p.PTZ 1次,观察SCR-2682和SCR-2692对PTZ点燃进程的影响。3.PTZ点燃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瑞替加滨(retigabine,RTG,7.0 mg/kg)组、SCR-2682(0.2、0.4、0.8、1.2、1.6 mg/kg)组和SCR-2692(0.7、1.4、2.8、4.2、5.6 mg/kg)组,i.p.溶媒、RTG、SCR-2682和SCR-2692后,i.p.PTZ诱导癫痫发作,观察SCR-2682和SCR-2692对PTZ点燃发作的影响。4.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媒对照组、RTG(7.0 mg/kg)组、SCR-2682(1.6mg/kg)组和SCR-2692(5.6 mg/kg)组,利用BW-200生理无线遥测系统记录分析大鼠脑电图,观察SCR-2682、SCR-2692对PTZ点燃大鼠脑电图的影响。5.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媒对照组、RTG(7.0 mg/kg)组、SCR-2682(0.2、0.4、0.8、1.2、1.6 mg/kg)组和SCR-2692(0.7、1.4、2.8、4.2、5.6 mg/kg)组,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在60 s内的逃避潜伏期及穿越原平台区域的次数,观察SCR-2682和SCR-2692对PTZ点燃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6.PTZ点燃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RTG(7.0 mg/kg)组、SCR-2682(1.6 mg/kg)组和SCR-2692(5.6 mg/kg)组,i.p.溶媒、RTG、SCR-2682和SCR-2692,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分离获取海马组织,Western Blot实验观察各组大鼠KCNQ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成功制备大鼠PTZ点燃模型,溶媒对照组在i.p.PTZ 6.2±3.1次后出现OnoⅤ-Ⅵ级反应,SCR-2682(0.4 mg/kg)、SCR-2692(1.4 mg/kg)分别在i.p.PTZ15.4±3.6、13.5±3.0次后才出现OnoⅤ-Ⅵ级反应,SCR-2682和SCR-2692可显着延缓PTZ点燃进程。SCR-2682(0.4-1.6 mg/kg)、SCR-2692(1.4-5.6 mg/kg)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PTZ点燃发作,降低癫痫发作的Ono等级。2.PTZ点燃大鼠的脑电图明显异常,棘波频发,高频波(α、β)显著增多,波幅增高;SCR-2682(1.6 mg/kg)和SCR-2692(5.6 mg/kg)可显着改善PTZ点燃大鼠的异常脑电,棘波减少,低频波(δ、θ)显著增加,高频波明显减少。3.PTZ点燃大鼠逃避潜伏期显着延长,穿越原平台区域的次数明显减少,学习记忆能力降低;SCR-2682和SCR-2692可显着降低PTZ点燃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原平台区域的次数,两者均可提高PTZ点燃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4.SCR-2682和SCR-2692对PTZ点燃大鼠KCNQ2蛋白表达量无影响。结论:SCR可显着抑制PTZ点燃进程及点燃发作,改善PTZ点燃大鼠的异常脑电图,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新型Kv7钾通道开放剂SCR-2682和SCR-2692有可能成为新型抗癫痫药物。(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9)
王德龙[8](2018)在《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大鼠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瑞替加滨(Retigabine,RTG)对大鼠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选取90只,年龄8周龄,体重240~260g。通过线栓法暂时造成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诱发梗死灶。SD大鼠共分为6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对照(MCAO)组、RTG0h治疗组、RTG1h治疗组、RTG3h治疗组和RTG6h治疗组。Sham组将大鼠麻醉后,只将其右侧大脑中动脉分离,不插入线栓,经尾静脉给与等量的生理盐水。MCAO组将大鼠麻醉后,将线栓插入右侧大脑中动脉,堵塞血管,60min后拔出线栓,恢复血流,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RTG治疗组大鼠在成功制备MCAO模型后,分别在再灌注后0h、1h、3h及6h经尾静脉注射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瑞替加滨(10mg/kg)。在局部缺血和再灌注的第一个小时期间,通过加热垫将大鼠核心体温维持在37℃。在给药处理24小时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缺血半影区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凋亡细胞的数量以及脑梗死皮质区神经元的密度,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影区小胶质细胞的数量。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面积: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发现脑梗死病灶,神经功能正常。MCAO组及RTG治疗组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可见不同程度的脑梗死病灶,同时各组大鼠左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MCAO组比较,RTG治疗组脑梗死面积与Longa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TG6h治疗组比较,RTG0h治疗组、RTG1h治疗组及RTG3h治疗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E染色:Sham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无水肿,形态正常,细胞排列紧密。MCAO组及RTG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明显的水肿与坏死,但是在RTG治疗组中,各组大鼠神经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3免疫组化染色:Sham组大鼠缺血半影区GFAP阳性细胞和caspase-3阳性细胞少见,皮质区神经元排列致密。在MCAO组及RTG治疗组中,缺血半影区GFAP阳性细胞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梗死皮质区Neu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比较,RTG治疗组大鼠缺血半影区GFAP阳性细胞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梗死皮质区Neu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TG6h治疗组比较,RTG0h治疗组、RTG1h治疗组及RTG3h治疗组缺血半影区GFAP阳性细胞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梗死皮质区Neu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Western blot:Sham组大鼠缺血半影区无CD11b蛋白表达,在MCAO组及RTG治疗组中,缺血半影区CD11b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比较,RTG治疗组大鼠缺血半影区CD11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TG6h治疗组比较,RTG0h治疗组及RTG3h治疗组大鼠缺血半影区CD11b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能够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缺血半影区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同时减少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的凋亡。2在缺血再灌注后6h给药,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会减弱。(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5)
杨智忠,赵春香,张磊,王瑞刚,石秋艳[9](2017)在《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5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病组和干预组,每组5只。于建模后6 h、12 h、24 h、48 h、72 h抽取每组大鼠尾部的外周静脉血,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β蛋白、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结果脑病组和干预组随建模时间延长,血清NSE、MBP、S-100β蛋白、CK-BB、MMP-9先升高后降低,最高点在24 h。血清SOD先降低后升高,最低点在24 h;脑病组在建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NSE、MBP、S-100β蛋白、CK-BB、MMP-9高于假手术组和干预组,而血清SOD低于假手术组和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建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NSE、MBP、S-100β蛋白、CK-BB、MMP-9高于假手术组,而血清SOD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7年22期)
杨丹丹[10](2017)在《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埃他卡林对束缚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性疾病,其临床的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以及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失眠、多梦、头疼、耳鸣等,抑郁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和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已成共识,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目前,抑郁症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疾患,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抑郁症发病率将仅次于冠心病,跃居到第二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神经营养假说、免疫炎症假说、神经内分泌假说以及神经再生假说等。目前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分为叁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T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MAOI)、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5-HT 和 NE 再摄取抑制剂(Serotonin and 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以及其他抗抑郁药,然而,现有的抗抑郁药仅对部分抑郁症患者有效,且存在副作用大、治疗起效慢、治疗不彻底、需长期用药、复发率高等缺点。因此,研究、阐明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寻找抑郁症干预的新靶标,研发抑郁症治疗的新药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ATP 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K-ATP 通道)是一类耦联细胞代谢和电活动的非电压依赖性的特殊钾离子通道,其在皮层、海马、下丘脑和神经基底节等不同的脑区均有表达,K-ATP通道开放剂对心肌缺血、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均具有治疗作用。近年来,有关K-ATP通道对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体内研究与体外研究均显示,K-ATP通道开放剂对缺血性脑损伤、帕金森病等具有一定的实验治疗学效应。研究表明,K-ATP通道不仅是氧化应激、急性缺血缺氧等病理因素损伤时机体的重要内源性保护机制,而且参与应激所致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埃他卡林(Iptakalim,Ipt)是我国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是具有脂肪胺结构的新结构类型的K-ATP通道开放剂,在国际上被列为第九类钾通道开放剂。埃他卡林是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的小分子化合物,此药物最初被作为抗髙血压药物设计与开发,但近年来的大量的实验表明,埃他卡林具有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我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也显示,埃他卡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再生、减轻神经炎症而缓解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提示埃他卡林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在本文工作中,我们采用短期和长期束缚应激模式制备急性和慢性束缚应激所致的抑郁样小鼠模型,研究埃他卡林对抑郁症小鼠的实验治疗作用及机制。目的:研究埃他卡林对束缚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1.急性束缚应激(Acute restraint stress,ARS):将 8 周龄的 C57BL/6J 雄鼠腹腔注射给予埃他卡林(10mg/kg),20min后束缚2h,后恢复30min处死并收集样本。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restraint stress,CRS):将8周龄的C57BL/6J雄鼠每天束缚6h,共8周,后4周束缚前30min腹腔注射给予埃他卡林(10mg/kg),每周进行称重,8周后进行常规的行为学检测:旷场实验(Openfield)和强迫游泳测试(Forced swimming test,FST),然后处死并收集样本。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以及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的含量。3.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下丘脑炎症相关分子,如白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白介素 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以及氧化应激相关分子,如NADPH氧化酶催化亚基gp91phox、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ed-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E2 related factor 2,Nrf2)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和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的 mRNA 表达水平。4.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PKA以及p-CREB的蛋白表达。5.应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下丘脑神经元中gp91phox蛋白的表达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和TNFα的表达。结果:1.埃他卡林能够逆转长期束缚应激所致小鼠体重减轻和抑郁样行为CRS组小鼠的体重增加仅为对照组小鼠的65%;在旷场试验中,与对照组小鼠相比,CRS组小鼠的自发活动距离降低了 30%;FST中,CRS组的不动时间增加,逃避时间减少。使用埃他卡林进行治疗使体重的增加恢复至正常水平,FST的不动时间减少了 53%,逃避时间增加了 75%,提示埃他卡林的治疗可以逆转小鼠的抑郁样行为。2.埃他卡林缓解应激诱导的小鼠HPA轴功能紊乱埃他卡林具有逆转ARS和CRS应激引起的HPA轴相关激素ACTH和CORT分泌的变化以及CRH和AVP在转录水平变化的能力,使CRS及ARS组小鼠的ACTH和CORT恢复至正常水平;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埃他卡林能够抑制ARS所致小鼠下丘脑p-PKA和p-CREB的上调,但CRS对p-PKA和p-CREB表达没有影响。3.埃他卡林缓解ARS和CRS所致小鼠下丘脑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埃他卡林降低了 ARS和CRS小鼠下丘脑内的炎症相关分子IL-1β、IL-6、TNFα和TLR4的mRNA表达水平,并且显着降低ARS和CRS小鼠下丘脑小胶质细胞中TNFα的表达;同时,埃他卡林可降低ARS和CRS小鼠下丘脑的氧化应激相关分子gp91phox,iNOS和Nrf2 mRNA的表达水平,并抑制神经元中gp91phox的蛋白表达。结论:1.埃他卡林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纠正了 ARS和CRS应激诱导的HPA轴相关激素分泌的紊乱。2.埃他卡林通过缓解小鼠下丘脑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而发挥其抗抑郁效应。(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7-02-01)
开放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可直接作用于梗塞部位、使病变冠脉再通,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然而,随着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外学者发现:除了传统的慢性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也是造成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心外膜大血管的开通≠心肌水平的再灌注。在部分患者中,即使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受损心肌仍未得到有效的血流灌注,这种微循环障碍的现象称之为无复流(no reflow,NR)。事实上,每年我国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在5%-25%之间。一旦发生无复流,常伴有广泛而严重的心肌损害,患者可出现左室扩张、心功能下降和恶性心律失常,最终增加猝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可见,早期发现及诊断PCI术后的微循环障碍是必要的。大量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发现了很多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是,传统的危险因素只能部分解释冠心病的发生,研究发现有些冠心病患者并不具有传统的危险因素,而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高Hcy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Hcy每增加5umol/L,冠心病死亡率可增加1.52倍。为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无论是血管病变程度(多支血管病变)、还是血管狭窄程度、甚至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心肌梗死后的死亡率均高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其中的机制尚无深入研究。是否因为Hcy加重了冠脉微循环障碍,而造成预后不良,这尚未见报道。尼可地尔为作用于叁磷酸腺苷敏感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既可通过开放血管平滑肌上的ATP敏感钾离子通道开放剂,通道有效扩张微小冠脉,增加缺血区的血氧供应;又能开放心肌线粒体膜上的KATP通道模拟缺血预适应,减少缺血对心肌的损伤。因此,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心绞痛患者。荟萃分析也证实:围PCI期应用尼可地尔可显着减少慢/无复流现象,降低心梗后心衰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以及长期预后。因此,尼可地尔是否能够逆转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冠心病患者的愈后,改善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取得冠心病治疗特别是伴HHcy冠心病这一类患者治疗的突破,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利用HHcy+心肌梗死模型探讨Hcy是否通过损伤内皮细胞,导致冠脉微循环障碍,心肌细胞缺乏充足血供,而加重冠心病的不良预后;2)在此基础上研究尼可地儿是否可逆转伴随HHcy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3)探索尼可地尔对于NO生成和抑制炎症反应等是否参与到HHcy致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当中,从而寻找靶向治疗方法,改善HHcy所致的冠心病严重病变及不良预后。第一部分高同型半胱氨酸加重心梗后小鼠的冠脉微循环损害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小鼠心梗后的冠脉微循环损害。方法:1.将7周C57BL/6的雄性小鼠经过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叁组,分别为对照组:普通全价饲料喂养及饮用双蒸水;高同型半胱氨酸组:含(1.8g/L)同型半胱氨酸双蒸水喂养及普通饲料;叶酸组:高氨酸组+叶酸组,叶酸混悬液,用量为0.071ug/g/day,灌胃,喂养时间为8周;2.分别采用无创鼠尾动脉血压仪检测小鼠的收缩压/舒张压;Hcy试剂盒检测血浆Hcy水平;3.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使用四唑红(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TTC)染色法、心电图明确心梗模型建立。4.通过SPSS19.0分析小鼠的生存曲线对比两组之间的关系。5.小动物超声检测心梗后小鼠心脏功能;6.4周后将所有小鼠处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缺血心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7.番茄凝集素染色评估心梗后微循环数量变化。结果:1.小鼠喂养Hcy 8周后血浆中Hcy浓度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P<0.05),而叶酸组Hcy水平显着降低。同时HHcy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较正常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2.建立心梗小鼠模型,结扎前降支血管,肉眼可见心肌组织有红色变为苍白,心电图可见动态ST改变,TTC染色可见灰白色心梗区域,证明小鼠心梗模型建立成功。3.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正常饮食组)、心梗组(正常饮食+心梗组)、HHcy组(HHcy心梗组)、叶酸组(HHcy心梗+叶酸组)。各组小鼠术后28天死亡率对比,与正常组相比,心梗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而HHcy组低于正常饮食组(P<0.05),叶酸组小鼠生存率有所提高。4.HHcy对心梗后小鼠心功能影响,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s,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在HHcy心梗组均低于非HHcy心梗组(P<0.05),同时HHcy心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IDs)高于非Hcy心梗组小鼠(P<0.05)。而叶酸补充治疗,Hcy水平降低组,LVEF、LVFS升高,LVIDd、LVIDs下降。5.心梗组心肌CD31的表达强度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HHcy心梗小鼠的CD31表达下降更明显(P<0.05),叶酸组治疗后心肌CD31的表达可以提高(P<0.05)。6.心梗组番茄凝集素荧光的强度较正常组明显减弱,HHcy组小鼠的下降程度较心梗组下降程度更大(P<0.05),叶酸组小鼠的荧光强度有增强(P<0.05)。结论:1.伴HHcy可影响心梗后小鼠的血管再生功能以及微循环功能,从而影响心功能,加重心梗后小鼠死亡率的发生。2.叶酸补充,可降低Hcy,部分逆转上述改变,保护心梗后小鼠的微循环障碍以及血管再生功能,对改善小鼠心功能、生存率有促进作用。第二部分尼可地尔改善HHcy小鼠心梗后微循环障碍目的:建立在体小鼠心肌梗死模型,评估尼可地尔预处理能否改善伴HHcy心梗后小鼠的微循环功能障碍。方法:1.小鼠随机分为7组:1)假手术组(Sham组):正常饲养无其他处理;2)常规饮食+心梗组(myocardial infarction,MI组):正常饲养喂养+小鼠心梗组;3)HHcy+MI组:HHcy饮食喂养+小鼠心梗组;4)尼可地尔1组(HHcy+MI组+低剂量尼可地尔组,尾静脉注射尼可地尔5mg/kg);5)尼可地尔2组(HHcy+MI组+中等剂量尼可地尔组,尾静脉注射尼可地尔15mg/kg);6)尼可地尔3组(HHcy+MI组+高剂量尼可地尔组,尾静脉注射尼可地尔45mg/kg);7)Vehicle组(HHcy+MI+PBS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等量PBS)。2.预处理尼可地尔对心梗后小鼠生存率、心脏彩超的指标变化;3.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心梗后小血管的出血情况以心肌组织变化,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ematoxylin baisic fuchsi picric acid dyeing,HBFP)各组心肌缺血组织的变化,4.通过CD31免疫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缺血心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5.番茄凝集素评估心梗后小鼠的微循环功能结果:1.随着尼可地尔治疗的浓度升高,HHcy+MI组小鼠的存活率得到改善。2.HHcy心梗后小鼠心功能下降,LVEF、LVFS组明显下降,且LVIDd、LVIDs比正常组扩大,而尼可地尔的预处理可以使得心梗后小鼠的LVEF、LVFS值升高,同时较LVIDd、LVIDs HHcy心梗组缩小(P<0.05)。3.HE染色结果可见:正常心肌组织染色心肌横纹清晰,细胞膜完整,未见炎细胞浸润;而心梗组小鼠心肌组织可见红细胞渗出及炎细胞浸润;HHcy心梗组小鼠除了见到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大量纤维化组织增生;尼可地尔预处理各组小鼠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都有明显好转,肌纤维及间质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4.缺血心肌HBFP染色结果,HHcy+MI组缺血面积较MI组增大(P<0.05),而尼可地尔可减轻HHcy+MI组缺血面积,但在Nic2组、Nic3组与HHcy+MI组才有统计学差异(P<0.05)。5.番茄凝集素实验结果现实,与MI组对比,HHcy+MI组小鼠微循环损伤更严重(P<0.05),尼可地尔2、3组可以改善心梗后小鼠微循环功能,心梗后荧光强度较HHcy+MI组明显升高(P<0.05)。6.对心肌缺血小鼠血管内皮细胞CD31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荧光强度,发现HHcy+MI组的荧光明显较其它各组减弱,而尼可地尔2、3组,荧光强度升高,血管再生能力增强(P<0.05)。结论:1.尼可地尔能够改善HHcy心梗小鼠后的心功能、28天生存率。2.尼可地尔预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心梗后小鼠的心肌组织的血管损伤,缩小心肌缺血的面积。3.尼可地尔提高心梗后心肌的血管生成能力,同时改善微循环功能。第叁部分尼可地尔对HHcy小鼠心梗后微循环障碍的保护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HHcy心梗小鼠在体模型,以及利用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建立HHcy/缺血缺氧损伤体外模型,探讨尼可地尔HHcy小鼠心梗后微循环障碍的机制,观察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其中,明确尼可地尔调节NO和抑制炎症反应,发挥保护微循环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试验-动物部分1.小鼠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Sham组):正常饲养无其他处理;2)HHcy+MI组:HHcy饮食喂养+小鼠心梗组;3)尼可地尔组(HHcy+MI组+中等剂量尼可地尔组,尾静脉注射尼可地尔15mg/kg,最适合浓度);4)LY294002组(在结扎血管前,经尾静脉缓慢推注0.3mg/kg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余同尼可地尔组;5)L-NAME组(在结扎血管前,经尾静脉缓慢推注0.3mg/kg的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余同尼可地尔组)。2.不同处理组对心梗后小鼠生存率、心脏彩超的指标变化;3.通过CD31免疫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缺血心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4.番茄凝集素评估心梗后小鼠的微循环功能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心脏血浆中IL-1β、IL-6,NO以及ET-1的含量。6.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缺血区域PI3K/Akt/eNOS的表达。体外试验-细胞部分:1.HHcy缺血/缺氧模型的建立:不同的HHcy浓度以及缺氧时间的摸索。分组为:24小时Hcy浓度0.5mmol/L、1.0mmol/L、1.5mmol/L、2.0mmol/L,缺氧时间分别为3h、6h、9h。2.采用噻唑蓝(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检测各组不同浓度Hcy和缺氧时间对冠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LDH漏出率,3.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磷酸化eNOS蛋白的表达情况。4.不同浓度的尼克地尔对HHcy缺血/缺氧模型的保护。实验分组如下:1.control组;2.HHcy+Hypoxia 6h组;3.Nic0组(HHcy+Hypoxia6h+PBS组);4.Nic 50u M(HHcy+Hypoxia 6h+Nicorandil 50umol/L);5.Nic 100u M(HHcy+Hypoxia 6h+Nicorandil 100umol/L);6.Nic 125u M(HHcy+Hypoxia 6h+Nicorandil 125umol/L)。5.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PI3K/Akt/eNOS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提取细胞上清液测定NO水平。6.q RT-PCR法检测IL-1β、IL-6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7.PI3K抑制剂LY294002,e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后,尼可地尔保护作用的改变,Western-blotting法检验P-PI3K/PI3K、P-Akt/Akt、P-eNOS/eNOS的变化;8.划痕实验观察尼可地尔对内皮细胞迁移功能,小管成形观察实验尼可地尔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1.HHcy心梗后小鼠生存率提高(P<0.05),但是在PI3K抑制剂、eNOS抑制剂的作用下,尼可地尔的对HHcy心梗小鼠的生存率保护作用消失(P<0.05);2.HHcy心梗后小鼠与正常组对比,LVEF、LVFS组下降,且LVIDd、LVIDs扩大,而尼可地尔的预处理可以使得心梗后小鼠的LVEF、LVFS值升高,同时缩小LVIDd、LVIDs(P<0.05)。但在PI3K抑制剂、eNOS抑制剂的作用下,LVEF、LVFS,LVIDd、LVIDs值与HHcy心梗组无明显改善(P>0.05);3.心肌组织CD31荧光染色,发现HHcy心梗组的荧光强度明显较其它各组少,而尼可地尔治疗组,荧光强度升高(P<0.05),但在LY294002组、L-NAME组,荧光强度与HHcy心梗组无升高。4.番茄凝集素实验结果现实,尼可地尔组可以改善心梗后小鼠微循环功能,心梗后荧光强度较心梗组明显升高(P<0.05),但在LY294002组、L-NAME组与HHcy心梗组对比无明显差异。5.与Sham组对比,HHcy心梗组的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尼可地尔的使用可以降低小鼠血浆中IL-1β、IL-6水平。6.HHcy心梗后小鼠血浆中的NO降低、ET-1水平升高;尼可地尔能够提提高NO水平、降低ET-1的水平(P<0.05)。但在LY294002组、L-NAME组,磷酸化e NO的表达,NO、ET-1水平与HHcy心梗组无明显异(P>0.05)。7.与Sham组相比,HHcy心梗后心肌缺血组织的磷酸化PI3K、Akt、eNOS值下降(P<0.05);尼可地尔治疗后P-PI3K/PI3K、P-Akt/Akt、P-eNOS/eNOS比值升高(P<0.05);但是在LY294002组,P-PI3K/PI3K、P-Akt/Akt、P-eNOS/eNOS与HHcy心梗组无区别(P>0.05);在L-NAME组,PI3K/PI3K、P-Akt/Akt升高(P<0.05),P-eNOS/eNOS仍降低。8.体外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较,Hcy诱导的冠脉内皮细胞中细胞的活力随着Hcy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同时蛋白水平p-eNOS/eNOS的比例也下降(P<0.05);而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增长,细胞的活力也出现下降的趋势。而给予尼克地尔处理后,内皮细胞的活力增强(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P<0.05)。9.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NO水平明显下降,内皮细胞磷酸化的PI3K、Akt、eNOS的比值也降低(P<0.05),而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尼克地尔随着浓度的升高对可以提高P-PI3K/PI3K、P-Akt/Akt、P-eNOS/eNOS的比值升高(P<0.05),升高NO水平(P<0.05),减少细胞IL-1β、IL-6水平(P<0.05)。10.当尼可地尔与PI3K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对细胞内Akt、eNOS的调控作用显着降低(P<0.05);当尼可地尔与eNOS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对PI3K、Akt的调控作用仍在,但其对eNOS的调控作用减弱。11.尼可地尔可以提高模型组细胞的迁徙功能,以及血管形成作用(P<0.05)。但是当与PI3K抑制剂、eNOS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对细胞内皮功能的改变作用消失。结论:1.尼可地尔可以通过上调NO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改善HHcy对心梗后小鼠的微循环功能。2.尼可地尔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缺血缺氧的保护的作用,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开放剂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波,李运丽,艾景雪,高瑞,宋志明.从线粒体膜稳定作用探讨线粒体K(MITO-KATP)通道开放剂改善老年冠心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2].詹碧鸣.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冠脉微循环的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9
[3].孙朝阳,周坤,马翔.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改善冠心病大鼠模型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
[4].崔富春.新型KCNQ钾通道开放剂的合成、筛选及优选化合物质量标准初步建立[D].河北医科大学.2018
[5].杨智忠,赵春香,王瑞刚,石秋艳.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心肺复苏大鼠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8
[6].连俊.钾通道开放剂在冠脉慢血流现象中的疗效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
[7].刘玉雪.新型Kv7钾通道开放剂SCR抗癫痫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8
[8].王德龙.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大鼠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D].华北理工大学.2018
[9].杨智忠,赵春香,张磊,王瑞刚,石秋艳.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保护作用[J].海南医学.2017
[10].杨丹丹.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埃他卡林对束缚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