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论文和设计-许立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包括移载及拨料组件和料匣组件,移载及拨料组件沿垂直于点胶机的传送轨道方向设置于两传送轨道的左端外侧;料匣组件设置于移载部件的前端侧部,料匣组件包括至少二层放置空间,放置空间内放置有至少二个料匣,料匣为盒状结构,其内部沿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二层插板空间,插板空间的左右两侧为开放面,以便载板沿水平方向插入或被推出插板空间。本实用新型同时完成料匣夹取、分料至传送轨道、推载板至传送轨道等功能;有效避免了相邻载板之间相互摩擦碰撞;通过直线推动方式,在提升上下料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载板上指纹模组的位置稳定性。

设计方案

1.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载及拨料组件(25)和料匣组件(24),其中,上述移载及拨料组件(25)沿垂直于点胶机的传送轨道方向设置于两传送轨道的左端外侧,移载及拨料组件(25)包括移载部件、夹持部件、升降部件及拨料部件,移载部件沿前后方向设置在点胶机的机架上,升降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移载部件上,并与移载部件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夹持部件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升降部件上,并经升降部件驱动而沿竖直方向运动;上述拨料部件设置在升降部件的左侧,且输出端朝右侧设置,拨料部件的输出端与传送轨道的同步带平齐;上述料匣组件(24)设置于移载部件的前端侧部,料匣组件(24)包括至少二层放置空间,放置空间内放置有至少二个料匣(248),料匣(248)为盒状结构,其内部沿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二层插板空间,插板空间的左右两侧为开放面,以便载板沿水平方向插入或被推出插板空间;载板上料时,移载部件驱动夹持部件向前移动至料匣组件(24)处,夹持部件将料匣(248)夹取固定后,移载部件将料匣(248)移动至需要上料的传送轨道一侧,升降部件驱动料匣(248)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使料匣(248)的插板空间对齐传送轨道的同步带后,拨料部件将载板向右推入同步带上,经同步带向右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载部件包括移载滑轨(22)、移载直线模组(23)、移载滑块(26)及移载电机(27),其中,上述移载直线模组(23)沿前后方向设置于两传送轨道的左端侧部;上述移载滑轨(22)包括二条,两移载滑轨(22)分别设置于移载直线模组(23)的左右两侧处;上述移载滑块(26)包括至少二块,移载滑块(26)可滑动地嵌设在两移载滑轨(22)上;上述移载电机(27)设置于移载直线模组(23)的前端,且输出端朝后侧设置,移载电机(27)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丝杆,传动丝杆向后插入移载直线模组(23)内,并经移载电机(27)驱动而在移载直线模组(23)内旋转运动;上述升降部件放置在移载滑块(26)上,并与移载滑块(26)固定连接,且与传动丝杆连接,传动丝杆旋转时驱动升降部件沿着移载滑轨(22)沿前后方向来回直线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部件包括直线滑座(251)、丝杆座(252)、升降直线模组(253)及升降滑座(254),其中,上述直线滑座(251)可滑动地嵌设在移载直线模组(23)上,直线滑座(251)的底部与移载滑块(26)固定连接;上述丝杆座(252)固定连接在直线滑座(251)的下部,且与传动丝杆螺纹连接,传动丝杆旋转运动时,驱动丝杆座(252)带动直线滑座(251)沿移载滑轨(22)来回直线滑动;上述升降直线模组(253)竖直设置在直线滑座(251)上,并随直线滑座(251)移动;上述升降滑座(254)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升降直线模组(253)上,并与升降直线模组(253)的输出端连接,经升降直线模组(253)驱动而升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部件包括夹持座、下夹板(255)、夹持气缸(256)及上夹板(257),其中,上述夹持座为盒状结构,夹持座的前侧为开放面;上述下夹板(255)包括二块,两下夹板(255)分别水平连接于夹持座下部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并向前侧方向延伸;上述夹持气缸(256)竖直设置在夹持座的上部,且输出端穿过夹持座的顶板朝下设置;上述上夹板(257)水平设置在夹持座内,且在夹持座内沿竖直方向自由滑动,上夹板(257)与夹持气缸(256)的输出端了解,并经夹持气缸(256)驱动而升降运动,以便上夹板(257)及下夹板(255)将料匣(248)夹紧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料部件包括拨料气缸(258)及拨料片(259),其中,上述拨料气缸(258)垂直设置在升降直线模组(253)的左侧壁上,且输出端朝右侧设置;上述拨料片(259)为U型架体结构,拨料片(259)水平连接在拨料气缸(258)的输出端上,且其前侧延伸至夹持座的左侧,并与下夹板(255)及上夹板(257)之间的空间左右对齐,拨料气缸(258)驱动拨料片(259)沿左右方向直线运动,以便拨料片(259)将料匣(248)的插板空间内的载板向右推入至传送轨道的同步带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匣组件(24)包括料匣支架(241)、下支板(242)、传动部件及上支板(247),其中,上述料匣支架(241)包括上下二层,分别形成放置空间,以便放置料匣(248);上述下支板(242)及上支板(247)分别水平设置于料匣支架(241)的下层及上层;下支板(242)及上支板(247)的侧边处设有向上延伸的围边,以便限位料匣(248);下支板(242)及上支板(247)后侧的围板上开设有两个槽口,两槽口对应夹持部件的两下夹板(255)设置,以便取料匣(248)时,两下夹板(255)从槽口插入料匣(248)下部;上述上支板(247)左右两侧的围板内壁上水平设有支撑板,以便将料匣(248)悬空支撑在上支板(247)上方,便于下夹板(255)插入至料匣(248)下方;上述下支板(242)上对应两槽口设有插槽,以便取料匣(248)时,下支板(242)从槽口插入后经插槽插入料匣(248)下部;上述传动部件设置于下支板(242)的下部,并延伸下支板(242)的上方,以便支撑下支板(242)上放置的料匣(248),并驱动料匣(248)沿向后侧方向运动,将料匣(248)移向夹持部件;取料匣(248)时,夹持部件的两下夹板(255)从槽口插入料匣(248)下部,上夹板(257)向下夹紧料匣(248)将料匣(248)取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部件包括传动电机(243)、传送带(244)、上顶气缸(245)及上顶辊(246),其中,上述传动电机(243)设置于下支板(242)的下方;上述传送带(244)设置于传动电机(243)输出端一侧,且通过可转动地连接于料匣支架(241)侧壁上的张紧轮张紧,传送带(244)的上部延伸至下支板(242)的上方,以便支撑料匣(248);传动电机(243)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张紧轮连接,并通过驱动该张紧轮旋转运动带动传送带(244)沿前后方向直线运动;上述上顶气缸(245)设置在下支板(242)下方,上顶辊(246)连接在上顶气缸(245)的输出端,并经上顶气缸(245)驱动而升降运动,以便上顶支撑传送带(244),传送带(244)直线移动时带动料匣(248)向后运动至插槽上方,以便夹持部件取出料匣(248)。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特别指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手机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各种新的技术不断地应用在智能手机制造过程中,如国产手机中出现的指纹识别开机技术等,指纹识别技术的软硬件基础为指纹模组,在手机生产组装过程中,针对指纹模组的FPC+IC产品的底部需要填充胶水,以使指纹模组的FPC+IC固定于载板上;在解决指纹模组点胶自动化及产能提升问题过程中,存在以下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1、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多采用自动化产线方式,该种生产方式可针对集中大批量的产品连续流动完成各工序加工,而现有载板的上料方式一般采用机械手将载板搬出或放入料盒完成,该种上料方式,载板直接叠合在料盒内,相邻载板之间在存放搬运过程中会产生相互磨损碰撞,导致载板或指纹模组损坏,特别对于点胶之前的指纹模组,其放置在载板上,但是未与载板固定,因此在取出过程中极易使指纹模组在载板上的位置发生偏移,影响组装精度;2、传统的机械手通过吸附或夹紧方式对载板进行上料时,载板路径为先沿着竖直方向上升后,沿着水平直线方向运动,再沿着竖直方向下降,载板移动路径较长,限制了载板上料效率的提升,且载板升降过程中也易导致指纹模组位置发生偏移,导致组装不良品率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垂直设置在传送轨道端部且前后可直线滑移的料匣上料机构完成料匣夹取、分料至传送轨道、推载板至传送轨道等功能;采用料匣作为载板储存载体,通过料匣内上下隔开的插板空间实现载板集中分隔式储放,有效避免了相邻载板之间相互摩擦碰撞的情况;通过升降部件驱动料匣的插板空间升降至与传送轨道平齐后,再通过拨料部件将载板水平推入传送轨道,通过该种直线推动方式,将载板上下料过程中的路径缩短为直线路径,在提升上下料效率的同时,有效地保证了载板上指纹模组的位置稳定性的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包括移载及拨料组件和料匣组件,其中,上述移载及拨料组件沿垂直于点胶机的传送轨道方向设置于两传送轨道的左端外侧,移载及拨料组件包括移载部件、夹持部件、升降部件及拨料部件,移载部件沿前后方向设置在点胶机的机架上,升降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移载部件上,并与移载部件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夹持部件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升降部件上,并经升降部件驱动而沿竖直方向运动;上述拨料部件设置在升降部件的左侧,且输出端朝右侧设置,拨料部件的输出端与传送轨道的同步带平齐;上述料匣组件设置于移载部件的前端侧部,料匣组件包括至少二层放置空间,放置空间内放置有至少二个料匣,料匣为盒状结构,其内部沿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二层插板空间,插板空间的左右两侧为开放面,以便载板沿水平方向插入或被推出插板空间;载板上料时,移载部件驱动夹持部件向前移动至料匣组件处,夹持部件将料匣夹取固定后,移载部件将料匣移动至需要上料的传送轨道一侧,升降部件驱动料匣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使料匣的插板空间对齐传送轨道的同步带后,拨料部件将载板向右推入同步带上,经同步带向右传输。

优选地,所述的移载部件包括移载滑轨、移载直线模组、移载滑块及移载电机,其中,上述移载直线模组沿前后方向设置于两传送轨道的左端侧部;上述移载滑轨包括二条,两移载滑轨分别设置于移载直线模组的左右两侧处;上述移载滑块包括至少二块,移载滑块可滑动地嵌设在两移载滑轨上;上述移载电机设置于移载直线模组的前端,且输出端朝后侧设置,移载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丝杆,传动丝杆向后插入移载直线模组内,并经移载电机驱动而在移载直线模组内旋转运动;上述升降部件放置在移载滑块上,并与移载滑块固定连接,且与传动丝杆连接,传动丝杆旋转时驱动升降部件沿着移载滑轨沿前后方向来回直线滑动。

优选地,所述的升降部件包括直线滑座、丝杆座、升降直线模组及升降滑座,其中,上述直线滑座可滑动地嵌设在移载直线模组上,直线滑座的底部与移载滑块固定连接;上述丝杆座固定连接在直线滑座的下部,且与传动丝杆螺纹连接,传动丝杆旋转运动时,驱动丝杆座带动直线滑座沿移载滑轨来回直线滑动;上述升降直线模组竖直设置在直线滑座上,并随直线滑座移动;上述升降滑座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升降直线模组上,并与升降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经升降直线模组驱动而升降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夹持部件包括夹持座、下夹板、夹持气缸及上夹板,其中,上述夹持座为盒状结构,夹持座的前侧为开放面;上述下夹板包括二块,两下夹板分别水平连接于夹持座下部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并向前侧方向延伸;上述夹持气缸竖直设置在夹持座的上部,且输出端穿过夹持座的顶板朝下设置;上述上夹板水平设置在夹持座内,且在夹持座内沿竖直方向自由滑动,上夹板与夹持气缸的输出端了解,并经夹持气缸驱动而升降运动,以便上夹板及下夹板将料匣夹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拨料部件包括拨料气缸及拨料片,其中,上述拨料气缸垂直设置在升降直线模组的左侧壁上,且输出端朝右侧设置;上述拨料片为U型架体结构,拨料片水平连接在拨料气缸的输出端上,且其前侧延伸至夹持座的左侧,并与下夹板及上夹板之间的空间左右对齐,拨料气缸驱动拨料片沿左右方向直线运动,以便拨料片将料匣的插板空间内的载板向右推入至传送轨道的同步带上。

优选地,所述的料匣组件包括料匣支架、下支板、传动部件及上支板,其中,上述料匣支架包括上下二层,分别形成放置空间,以便放置料匣;上述下支板及上支板分别水平设置于料匣支架的下层及上层;下支板及上支板的侧边处设有向上延伸的围边,以便限位料匣;下支板及上支板后侧的围板上开设有两个槽口,两槽口对应夹持部件的两下夹板设置,以便取料匣时,两下夹板从槽口插入料匣下部;上述上支板左右两侧的围板内壁上水平设有支撑板,以便将料匣悬空支撑在上支板上方,便于下夹板插入至料匣下方;上述下支板上对应两槽口设有插槽,以便取料匣时,下支板从槽口插入后经插槽插入料匣下部;上述传动部件设置于下支板的下部,并延伸下支板的上方,以便支撑下支板上放置的料匣,并驱动料匣沿向后侧方向运动,将料匣移向夹持部件;取料匣时,夹持部件的两下夹板从槽口插入料匣下部,上夹板向下夹紧料匣将料匣取出。

优选地,所述的传动部件包括传动电机、传送带、上顶气缸及上顶辊,其中,上述传动电机设置于下支板的下方;上述传送带设置于传动电机输出端一侧,且通过可转动地连接于料匣支架侧壁上的张紧轮张紧,传送带的上部延伸至下支板的上方,以便支撑料匣;传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张紧轮连接,并通过驱动该张紧轮旋转运动带动传送带沿前后方向直线运动;上述上顶气缸设置在下支板下方,上顶辊连接在上顶气缸的输出端,并经上顶气缸驱动而升降运动,以便上顶支撑传送带,传送带直线移动时带动料匣向后运动至插槽上方,以便夹持部件取出料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通过垂直设置在传送轨道端部且前后可直线滑移的料匣上料机构完成料匣夹取、分料至传送轨道、推载板至传送轨道等功能;采用料匣作为载板储存载体,通过料匣内上下隔开的插板空间实现载板集中分隔式储放,有效避免了相邻载板之间相互摩擦碰撞的情况;通过升降部件驱动料匣的插板空间升降至与传送轨道平齐后,再通过拨料部件将载板水平推入传送轨道,通过该种直线推动方式,将载板上下料过程中的路径缩短为直线路径,在提升上下料效率的同时,有效地保证了载板上指纹模组的位置稳定性的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置于点胶机的两传送轨道的左端,由移载部件、升降部件、夹持部件、拨料部件和料匣组件组成,其中,移载部件、升降部件、夹持部件和拨料部件设置于后侧,料匣组件设置于前侧,料匣组件通过上下双层结构的料匣支架可同时在上下层放置多个料匣;通过移载部件驱动升降部件移动至料匣组件侧部后,升降部件驱动夹持部件移动至料匣支架的上层或下层,夹持部件从料匣组件的上支板或下支板插入料匣的下方,并将料匣上下夹紧固定后,移载部件将料匣移动至待上料的传送轨道一侧,升降部件驱动夹持部件带动料匣升降,使料匣的插板空间左右对齐传送轨道的同步带后,拨料部件将插板空间内的载板向右直线推入至传送轨道的同步带上,经同步带移送至点胶平台处,点胶平台上顶载板使其脱离同步带后,向下吸附固定载板,以便点胶组件对载板的指纹模组进行点胶动作;通过料匣上料机构有效地完成了料匣取放、根据传送轨道上料要求灵活的滑移料匣至传送轨道侧实现自动分料、料匣通过升降部件驱动在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实现不同插板空间切换,料匣插板空间内的载板通过移载部件直线推载板至传送轨道的同步带,有效地简化了双点胶载板的上料结构,实现了载板灵活高效上料,通过一套料匣上料机构同时完成两套传送轨道的载板自动上料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移载部件包括移栽滑轨、移载直线模组、移载滑块及移载电机,移载直线模组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两传送轨道的左侧,移载滑轨设置在移载直线模组上,移载滑块可滑动地嵌设在移载滑轨上,移载电机设置于移载直线模组的前端部,且其输出端与插设在移载直线模组内的传动丝杆连接,并驱动传动丝杆旋转运动;本实用新型升降部件的直线滑座可滑动地嵌设在移载直线模组上,且其底部与移载滑块固定连接,并与套设在传动丝杆上的丝杆座连接固定,传动丝杆旋转时,丝杆座带动直线滑座沿前后方向来回直线运动,并通过移载滑轨导向限位;升降部件的升降直线模组驱动升降滑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在升降滑座的侧壁上设有夹持部件,夹持部件的夹持座采用前侧为开放面的盒状结构,夹持座的下部两水平间隔延伸的下夹板,夹持座的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有上夹板,夹持座的顶部竖直设有输出端朝下的夹持气缸,夹持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在上夹板上,并驱动上夹板升降运动,以使上夹板和下夹板将待上料的料匣夹紧固定;本实用新型升降直线模组的左侧设有拨料气缸,拨料气缸的输出端朝右侧设置,且连接有拨料片,拨料片采用U型架体结构,且水平连接在拨料气缸的输出端上,拨料片的前侧延伸至夹持座的左侧,并与传送轨道的同步带保持同高位置,拨料气缸驱动拨料片向右直线移动,拨料片将料匣插板空间内的载板自动推入至同步带上。

本实用新型独创性地设计有料匣组件,料匣组件由包括上下两层的料匣支架作为主要承载部件,其料匣支架的上下两层分别水平设有上支板和下支板,上支板和下支板的周沿设有垂直向上延伸的围边,以使上支板和下支板上部形成料匣放置空间,通过围边阻挡限位料匣;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在上支板左右两围边的内侧壁上分别水平悬空连接有支撑板,两支撑板与上支板之间留有间隔空间,料匣直接放置于支撑板上,经两支撑板悬空支撑于上支板上方;本实用新型上支板及下支板后侧的围边上对应夹持部件的两片下夹板开设有两槽口,取料匣时,两下夹板穿过槽口插入至料匣的下部,以便配合上夹板夹紧料匣;本实用新型下支板上对应槽口位置设有插槽,插槽上下贯通下支板,夹持部件从下支板上夹取料匣时,下夹板从槽口水平插入至下支板上方,夹持料匣时下夹板经插槽向上抵住料匣的底部;另外,本实用新型下支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带槽,两带槽内设有传送带,传送带的顶部延伸至下支板的上部,其高度高于下支板,放置于下支板上方的料匣经传送带悬空支撑于下支板上方,且传送带通过传动电机驱动而直线运动时,将料匣向右直线输送至插槽上方,以便夹持部件取完一个料匣后,传送带将其他料匣自动运输至夹持部件处,便于下次夹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料匣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料匣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载及拨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包括移载及拨料组件25和料匣组件24,其中,上述移载及拨料组件25沿垂直于点胶机的传送轨道方向设置于两传送轨道的左端外侧,移载及拨料组件25包括移载部件、夹持部件、升降部件及拨料部件,移载部件沿前后方向设置在点胶机的机架上,升降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移载部件上,并与移载部件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夹持部件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升降部件上,并经升降部件驱动而沿竖直方向运动;上述拨料部件设置在升降部件的左侧,且输出端朝右侧设置,拨料部件的输出端与传送轨道的同步带平齐;上述料匣组件24设置于移载部件的前端侧部,料匣组件24包括至少二层放置空间,放置空间内放置有至少二个料匣248,料匣248为盒状结构,其内部沿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二层插板空间,插板空间的左右两侧为开放面,以便载板沿水平方向插入或被推出插板空间;载板上料时,移载部件驱动夹持部件向前移动至料匣组件24处,夹持部件将料匣248夹取固定后,移载部件将料匣248移动至需要上料的传送轨道一侧,升降部件驱动料匣248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使料匣248的插板空间对齐传送轨道的同步带后,拨料部件将载板向右推入同步带上,经同步带向右传输。

移载部件包括移载滑轨22、移载直线模组23、移载滑块26及移载电机27,其中,上述移载直线模组23沿前后方向设置于两传送轨道的左端侧部;上述移载滑轨22包括二条,两移载滑轨22分别设置于移载直线模组23的左右两侧处;上述移载滑块26包括至少二块,移载滑块26可滑动地嵌设在两移载滑轨22上;上述移载电机27设置于移载直线模组23的前端,且输出端朝后侧设置,移载电机27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丝杆,传动丝杆向后插入移载直线模组23内,并经移载电机27驱动而在移载直线模组23内旋转运动;上述升降部件放置在移载滑块26上,并与移载滑块26固定连接,且与传动丝杆连接,传动丝杆旋转时驱动升降部件沿着移载滑轨22沿前后方向来回直线滑动。

升降部件包括直线滑座251、丝杆座252、升降直线模组253及升降滑座254,其中,上述直线滑座251可滑动地嵌设在移载直线模组23上,直线滑座251的底部与移载滑块26固定连接;上述丝杆座252固定连接在直线滑座251的下部,且与传动丝杆螺纹连接,传动丝杆旋转运动时,驱动丝杆座252带动直线滑座251沿移载滑轨22来回直线滑动;上述升降直线模组253竖直设置在直线滑座251上,并随直线滑座251移动;上述升降滑座254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升降直线模组253上,并与升降直线模组253的输出端连接,经升降直线模组253驱动而升降运动。

夹持部件包括夹持座、下夹板255、夹持气缸256及上夹板257,其中,上述夹持座为盒状结构,夹持座的前侧为开放面;上述下夹板255包括二块,两下夹板255分别水平连接于夹持座下部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并向前侧方向延伸;上述夹持气缸256竖直设置在夹持座的上部,且输出端穿过夹持座的顶板朝下设置;上述上夹板257水平设置在夹持座内,且在夹持座内沿竖直方向自由滑动,上夹板257与夹持气缸256的输出端了解,并经夹持气缸256驱动而升降运动,以便上夹板257及下夹板255将料匣248夹紧固定。

拨料部件包括拨料气缸258及拨料片259,其中,上述拨料气缸258垂直设置在升降直线模组253的左侧壁上,且输出端朝右侧设置;上述拨料片259为U型架体结构,拨料片259水平连接在拨料气缸258的输出端上,且其前侧延伸至夹持座的左侧,并与下夹板255及上夹板257之间的空间左右对齐,拨料气缸258驱动拨料片259沿左右方向直线运动,以便拨料片259将料匣248的插板空间内的载板向右推入至传送轨道的同步带上。

料匣组件24包括料匣支架241、下支板242、传动部件及上支板247,其中,上述料匣支架241包括上下二层,分别形成放置空间,以便放置料匣248;上述下支板242及上支板247分别水平设置于料匣支架241的下层及上层;下支板242及上支板247的侧边处设有向上延伸的围边,以便限位料匣248;下支板242及上支板247后侧的围板上开设有两个槽口,两槽口对应夹持部件的两下夹板255设置,以便取料匣248时,两下夹板255从槽口插入料匣248下部;上述上支板247左右两侧的围板内壁上水平设有支撑板,以便将料匣248悬空支撑在上支板247上方,便于下夹板255插入至料匣248下方;上述下支板242上对应两槽口设有插槽,以便取料匣248时,下支板242从槽口插入后经插槽插入料匣248下部;上述传动部件设置于下支板242的下部,并延伸下支板242的上方,以便支撑下支板242上放置的料匣248,并驱动料匣248沿向后侧方向运动,将料匣248移向夹持部件;取料匣248时,夹持部件的两下夹板255从槽口插入料匣248下部,上夹板257向下夹紧料匣248将料匣248取出。

传动部件包括传动电机243、传送带244、上顶气缸245及上顶辊246,其中,上述传动电机243设置于下支板242的下方;上述传送带244设置于传动电机243输出端一侧,且通过可转动地连接于料匣支架241侧壁上的张紧轮张紧,传送带244的上部延伸至下支板242的上方,以便支撑料匣248;传动电机243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张紧轮连接,并通过驱动该张紧轮旋转运动带动传送带244沿前后方向直线运动;上述上顶气缸245设置在下支板242下方,上顶辊246连接在上顶气缸245的输出端,并经上顶气缸245驱动而升降运动,以便上顶支撑传送带244,传送带244直线移动时带动料匣248向后运动至插槽上方,以便夹持部件取出料匣248。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通过垂直设置在传送轨道端部且前后可直线滑移的料匣上料机构完成料匣夹取、分料至传送轨道、推载板至传送轨道等功能;采用料匣作为载板储存载体,通过料匣内上下隔开的插板空间实现载板集中分隔式储放,有效避免了相邻载板之间相互摩擦碰撞的情况;通过升降部件驱动料匣的插板空间升降至与传送轨道平齐后,再通过拨料部件将载板水平推入传送轨道,通过该种直线推动方式,将载板上下料过程中的路径缩短为直线路径,在提升上下料效率的同时,有效地保证了载板上指纹模组的位置稳定性的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本实用新型设置于点胶机的两传送轨道的左端,由移载部件、升降部件、夹持部件、拨料部件和料匣组件组成,其中,移载部件、升降部件、夹持部件和拨料部件设置于后侧,料匣组件设置于前侧,料匣组件通过上下双层结构的料匣支架可同时在上下层放置多个料匣;通过移载部件驱动升降部件移动至料匣组件侧部后,升降部件驱动夹持部件移动至料匣支架的上层或下层,夹持部件从料匣组件的上支板或下支板插入料匣的下方,并将料匣上下夹紧固定后,移载部件将料匣移动至待上料的传送轨道一侧,升降部件驱动夹持部件带动料匣升降,使料匣的插板空间左右对齐传送轨道的同步带后,拨料部件将插板空间内的载板向右直线推入至传送轨道的同步带上,经同步带移送至点胶平台处,点胶平台上顶载板使其脱离同步带后,向下吸附固定载板,以便点胶组件对载板的指纹模组进行点胶动作;通过料匣上料机构有效地完成了料匣取放、根据传送轨道上料要求灵活的滑移料匣至传送轨道侧实现自动分料、料匣通过升降部件驱动在竖直方向升降运动实现不同插板空间切换,料匣插板空间内的载板通过移载部件直线推载板至传送轨道的同步带,有效地简化了双点胶载板的上料结构,实现了载板灵活高效上料,通过一套料匣上料机构同时完成两套传送轨道的载板自动上料动作。本实用新型的移载部件包括移栽滑轨、移载直线模组、移载滑块及移载电机,移载直线模组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两传送轨道的左侧,移载滑轨设置在移载直线模组上,移载滑块可滑动地嵌设在移载滑轨上,移载电机设置于移载直线模组的前端部,且其输出端与插设在移载直线模组内的传动丝杆连接,并驱动传动丝杆旋转运动;本实用新型升降部件的直线滑座可滑动地嵌设在移载直线模组上,且其底部与移载滑块固定连接,并与套设在传动丝杆上的丝杆座连接固定,传动丝杆旋转时,丝杆座带动直线滑座沿前后方向来回直线运动,并通过移载滑轨导向限位;升降部件的升降直线模组驱动升降滑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在升降滑座的侧壁上设有夹持部件,夹持部件的夹持座采用前侧为开放面的盒状结构,夹持座的下部两水平间隔延伸的下夹板,夹持座的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有上夹板,夹持座的顶部竖直设有输出端朝下的夹持气缸,夹持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在上夹板上,并驱动上夹板升降运动,以使上夹板和下夹板将待上料的料匣夹紧固定;本实用新型升降直线模组的左侧设有拨料气缸,拨料气缸的输出端朝右侧设置,且连接有拨料片,拨料片采用U型架体结构,且水平连接在拨料气缸的输出端上,拨料片的前侧延伸至夹持座的左侧,并与传送轨道的同步带保持同高位置,拨料气缸驱动拨料片向右直线移动,拨料片将料匣插板空间内的载板自动推入至同步带上。本实用新型独创性地设计有料匣组件,料匣组件由包括上下两层的料匣支架作为主要承载部件,其料匣支架的上下两层分别水平设有上支板和下支板,上支板和下支板的周沿设有垂直向上延伸的围边,以使上支板和下支板上部形成料匣放置空间,通过围边阻挡限位料匣;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在上支板左右两围边的内侧壁上分别水平悬空连接有支撑板,两支撑板与上支板之间留有间隔空间,料匣直接放置于支撑板上,经两支撑板悬空支撑于上支板上方;本实用新型上支板及下支板后侧的围边上对应夹持部件的两片下夹板开设有两槽口,取料匣时,两下夹板穿过槽口插入至料匣的下部,以便配合上夹板夹紧料匣;本实用新型下支板上对应槽口位置设有插槽,插槽上下贯通下支板,夹持部件从下支板上夹取料匣时,下夹板从槽口水平插入至下支板上方,夹持料匣时下夹板经插槽向上抵住料匣的底部;另外,本实用新型下支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带槽,两带槽内设有传送带,传送带的顶部延伸至下支板的上部,其高度高于下支板,放置于下支板上方的料匣经传送带悬空支撑于下支板上方,且传送带通过传动电机驱动而直线运动时,将料匣向右直线输送至插槽上方,以便夹持部件取完一个料匣后,传送带将其他料匣自动运输至夹持部件处,便于下次夹取。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1754.4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889819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B65G47/91

专利分类号:B65G47/91;B05C13/02

范畴分类:申请人: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大水田裕展五路16号

发明人:许立峰;黄伟;张剑青;叶伟锋;欧木生;刘绍伟

第一发明人:许立峰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滑移式料匣上料装置论文和设计-许立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