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包括压模和成型模,压模底端设有弧形的凸起部;成型模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底模;第一支撑部由第一支撑板和设在其下端的第一半圆柱形滚轴组成;第二支撑部由第二支撑板和设在其下端的第二半圆柱形滚轴组成;底模的两端对称设有与第一半圆柱形滚轴相配合的第一弧形槽和与第二半圆柱形滚轴相配合的第二弧形槽,第一支撑部可通过第一半圆柱形滚轴在第一弧形槽内转动,第二支撑部可通过第二半圆柱形滚轴在第二弧形槽内转动;底模的中部设有与弧形的凸起部相配合的凹槽,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与凹槽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能够简单方便地生产加工L型电极。
主设计要求
1.一种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包括压模(1)和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1)底端设有弧形的凸起部(2);所述成型模包括第一支撑部(3)、第二支撑部(5)和底模(4);所述第一支撑部(3)由第一支撑板(31)和设在其下端的第一半圆柱形滚轴(32)组成;所述第二支撑部(5)由第二支撑板(53)和设在其下端的第二半圆柱形滚轴(54)组成;所述底模(4)的两端对称设有与所述第一半圆柱形滚轴(32)相配合的第一弧形槽(41)和与所述第二半圆柱形滚轴(54)相配合的第二弧形槽(43),所述第一支撑部(3)可通过所述第一半圆柱形滚轴(32)在第一弧形槽(41)内转动,所述第二支撑部(5)可通过所述第二半圆柱形滚轴(54)在第二弧形槽(43)内转动;所述底模(4)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弧形的凸起部(2)相配合的凹槽(42),所述第一弧形槽(41)、第二弧形槽(43)与所述凹槽(42)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包括压模(1)和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1)底端设有弧形的凸起部(2);所述成型模包括第一支撑部(3)、第二支撑部(5)和底模(4);所述第一支撑部(3)由第一支撑板(31)和设在其下端的第一半圆柱形滚轴(32)组成;所述第二支撑部(5)由第二支撑板(53)和设在其下端的第二半圆柱形滚轴(54)组成;所述底模(4)的两端对称设有与所述第一半圆柱形滚轴(32)相配合的第一弧形槽(41)和与所述第二半圆柱形滚轴(54)相配合的第二弧形槽(43),所述第一支撑部(3)可通过所述第一半圆柱形滚轴(32)在第一弧形槽(41)内转动,所述第二支撑部(5)可通过所述第二半圆柱形滚轴(54)在第二弧形槽(43)内转动;所述底模(4)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弧形的凸起部(2)相配合的凹槽(42),所述第一弧形槽(41)、第二弧形槽(43)与所述凹槽(4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53)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板(31),所述第二支撑板(53)的上端设有固定块(52),所述固定块(52)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相配合的定位轴(51),所述定位轴(51)贯穿所述通孔并可调节伸出通孔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3)为矩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一半圆柱形滚轴(32)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板(53)和第二半圆柱形滚轴(54)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1)的弧形的凸起部(2)内设有加热装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电极的生产有许多种方法,比如振动成型法、电沉积成型法和挤压成型方法等,挤压成型是生产电极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模具,得到特定形状的电极。现有技术中公开了U形电极的成型模具,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得到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可以将电极形状挤压为L形。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包括压模和成型模,所述压模底端设有弧形的凸起部;所述成型模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底模;所述第一支撑部由第一支撑板和设在其下端的第一半圆柱形滚轴组成;所述第二支撑部由第二支撑板和设在其下端的第二半圆柱形滚轴组成;所述底模的两端对称设有与所述第一半圆柱形滚轴相配合的第一弧形槽和与所述第二半圆柱形滚轴相配合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支撑部可通过所述第一半圆柱形滚轴在第一弧形槽内转动,所述第二支撑部可通过所述第二半圆柱形滚轴在第二弧形槽内转动;所述底模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弧形的凸起部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与所述凹槽连通。
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相配合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贯穿所述通孔并可调节伸出通孔的长度,可以通过调节定位轴伸出通孔的长度来调节电极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的位置。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为矩形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半圆柱形滚轴一体成型,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目,方便电极的成型装置的组装。
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半圆柱形滚轴一体成型,可以进一步减少零部件的数目,方便电极的成型装置的组装。
所述压模的弧形的凸起部内设有加热装置,更有利于L型电极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能够简单方便地生产加工L型电极;
(2)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板上设有固定块和定位轴,可以通过调节定位轴伸出通孔的长度来调节电极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的位置,从而调节电极上L型弯部的位置,定位轴还可以使电极受压时不易滑动;
(3)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支撑板分部和第一半圆柱形滚轴及第二半圆柱形滚轴一体成型,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目,方便电极成型装置的组装;
(4)本实用新型压模的弧形的凸起部内设有加热装置,更方便L型电极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1压模,2弧形的凸起部,3第一支撑部,31第一支撑板,32第一半圆柱形滚轴,4底模,41第一弧形槽,42凹槽,43第二弧形槽,5第二支撑部, 51定位轴,52固定块,53第二支撑板,54第二半圆柱形滚轴,6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见图1,一种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包括压模1和成型模,压模1底端设有弧形的凸起部2;成型模包括第一支撑部3、第二支撑部5和底模4。
见图2,第一支撑部3由第一支撑板31和设在其下端的第一半圆柱形滚轴 32组成,第二支撑部5由第二支撑板53和设在其下端的第二半圆柱形滚轴54 组成,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一半圆柱形滚轴32可以一体成型,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目,方便电极的成型装置的组装,同理,第二支撑板53和第二半圆柱形滚轴54也可以一体成型;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53的形状可以为矩形,第二支撑板53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53的上端设有固定块52,固定块52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相配合的定位轴51,定位轴51贯穿通孔并可调节伸出通孔的长度。
底模4的两端对称设有与第一半圆柱形滚轴32和第二半圆柱形滚轴54相配合的第一弧形槽41和第二弧形槽43,第一支撑部3可以通过第一半圆柱形滚轴32在第一弧形槽41内转动,第二支撑部5可以通过第二半圆柱形滚轴54在第二弧形槽43内转动;底模4的中部设有与弧形的凸起部2相配合的凹槽42,第一弧形槽41、第二弧形槽43与凹槽42连通,第一弧形槽41与第二弧形槽 43由两个角度为120°-150°的扇形板和弧形底面组成,凹槽42向上延伸至底模4的顶端与第一弧形槽41和第二弧形槽43连通。
见图3,L型电极的成型装置工作时,将电极6放置在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53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定位轴51伸出通孔的长度,以便调节电极6上L型弯部的位置,压模1底端的弧形的凸起部2内加热装置工作,利用气缸下压压模1使电极6受压,第一支撑部3通过第一半圆柱形滚轴32在第一弧形槽41内向外转动,第二支撑部5通过第二半圆柱形滚轴54在第二弧形槽43内向外转动特定角度,继续压迫电极6使其在凹槽42内形成L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8009.7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393777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B21D 7/06
专利分类号:B21D7/06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南京点金焊业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京点金焊业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漆桥镇工业园
发明人:芮新民;周一帆
第一发明人:芮新民
当前权利人:南京点金焊业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定位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