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红红: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及其启示论文

牛红红: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及其启示论文

·传承辉煌史 奋进新征程·

[摘 要]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的判断,并据此来确定工作的方向与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曲折探索、创新发展、科学判断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既有成功经验,亦有深刻教训。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认真总结党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方面的历史与现实经验,不断深化与扩展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来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规律,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社会主要矛盾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与判断是事关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正确的认知与科学的判断。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验与教训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回顾,有助于我们加强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新中国“站起来”的时代主题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富起来”的时代主题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起来”的时代主题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

(一)新中国“站起来”的时代主题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曲折探索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党在这一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建国初期,我们国家面临着内外交困、百废待兴的复杂局面。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历经百年战乱,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从国际局势来看,新生的中国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与包围。基于对这一基本国情的认识,我们党将社会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并依据这一矛盾提出一系列的方针与举措来推动内政外交的迅速发展。1952年底,民主革命遗留的土地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确立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普遍对行政事业运行成本进行控制,使其始终保持在相应范围内。单位要对资产配置预算管理按照相应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定来执行,不能出现未经批准而擅自购买的现象。单位充分利用社会监督审计,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新增资产进行严格检查并监督,若有不严格遵守规定的购买行为出现,则对这一行为进行严格查处,并且实施相应的财务检查,进一步明确第一责任人,予以相应处罚。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那么此时是否还有矛盾呢?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是充满矛盾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找到矛盾这样的提法是不对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这一认识基本上切合客观发展的实际。但由于受到国内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及国际反共反社会主义逆流的影响,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严重的逆转,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2]。此后,政治敌对矛盾逐渐演变发展为“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富起来”的时代主题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作为与时俱进的先进政党,对社会现实与发展阶段进行考察,形成了关于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通过对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历程的梳理,不难发现其所体现的一些特点。

中午饭由甲洛洛做,大家都在部食堂里吃,有一荤一素两道菜。小丁和潘美丽不来,因为潘美丽觉得甲洛洛做的饭菜又脏又难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起来”的时代主题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

基于社会现实的发展,我们党认识到“落后的生产力”已经退出了制约人们需求的圈子,现在的决定因素是一系列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和一系列发展的不充分问题。新的现实呼吁新的理论,如何定性我国的发展阶段与社会主要矛盾是全党思考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这一新判断,凸显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我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是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

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来把握与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新中国建立70年来,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均以基本国情作为认识的前提。无论是“三个没有变”的论断,还是“两个没有变”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出,初级阶段这一重要的实际没有发生变化。社会历史的发展证明,我们国家的所有工作与任务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出发,这是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如果离开初级阶段这个重要实际,那么我们国家的一切工作将是无本之木,一切关于我国发展的理论也将是空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发生逆转,就与对社会主义社会所处阶段的认识模糊有关。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来衡量自己的实际,确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然而,我们没有认识到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与我国的过渡时期不同,且1957年“左”倾冒进思想使我们党关于过渡时期的下限不断延长。可见,对社会发展阶段认识的不清晰,会导致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的偏差。1978年以来,党中央重新审视了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认识。此后,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皆以这一基本国情作为出发点。

新时代是我国向富强方向迈进的过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正式揭开新时代的序幕,此时党中央仍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主张求新求变,使我们党和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改革开放40年的上下求索,使得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人均消费水平提升,脱贫率递增,人工智能等科技成就举世瞩目,种种迹象表明“落后的社会生产”与当前的社会实际是不相符的。另一方面,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追求物质与文化的需要,而是转向了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多维需要;人们对生活品质与生活方式的追求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注意生活的质量与品质的提升,越来越追求绿色健康的精神消费。由此,“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已无法表明目前的社会真实情况。

二、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特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拨乱反正,我国开启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探索实现了创新发展。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等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错误判断而进行的社会关系大变革的影响,我国社会的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实现了多方面的拨乱反正,使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提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3]。由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了全党的共识。1981年,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完整表述,强调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一表述较八大的表述更为确切,是对现实国情的精确考量。1982年党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认识载入党章。

(一)实事求是: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方法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思想作了精辟的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5]此后,我们党将这一方法贯穿于党的全部理论、全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九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皆是以实事求是基本方法作为出发点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作出判断的重要依据就是我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之后党的八大所作的判断也是对基本国情实事求是的反映。以后一段时间里,由于背离了这一基本原则,违背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了逆转,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恢复了这一思想路线,并增加了“解放思想”的时代内涵,基于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把握、对人民期盼与需要的体悟作出了正确认识。党的十九大,我们党所作的科学判断,也是其秉承实事求是基本原则的体现。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斗争,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根本变革,基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变,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判断。社会历史发展证明,党在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过程中若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前进,若违背了这一客观准则与方法,党的事业就不会顺利前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立足点

浙江省龙游县2003年以来抢抓省政府实施 “千库保安”“强塘工程”等有利时机,先后完成7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保障水库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该县水库工程还存在部分项目建设标准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维修养护不到位、经费短缺、管理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影响工程使用寿命和水库综合绩效的发挥。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和省人大关于全省水库安全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龙游县被确定为全省水库安全管理试点县,该县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水库安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了水库安全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水库管理局,完善了水库管理责任、水库巡查员等机制,确保水库安全。

(三)社会主义实践: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目的与归宿

总结与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与探索的历程,旨在获得经验与启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此后,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虽然没有发生改变,然而其内涵却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的丰富与发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与社会主要矛盾有机统一起来,从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的角度阐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1992年,党的十四大将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同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深化。1997年党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同时指出,社会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02年,党结合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的现实状况与面临的问题,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作为供给侧的社会生产还是低水平、发展不平衡的。2007年党的十七大形成了“三个没有变”的判断,既体现了党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坚持,也彰显了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清醒认知。

三、党认识和探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经验与启示

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要求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仅要立足于实际,更要实现与社会实践的互动。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具有关联性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当前社会实践亟须解决的问题;社会实践是社会主要矛盾理论认识的根本归宿。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每次变化都带动着党治国理政实践的变迁。社会主要矛盾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客观依据体现为: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内容,规定着社会主义实践做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性质。改革开放以来,针对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性质也侧重经济性、效率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性质也由之前的主要重视效率、经济向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转变。社会主义实践与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实践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的总主题,实行改革开放是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形象的唯一出路。此外,对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正确认识与解决,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D-S证据理论广泛用于信息融合中处理不确定性问题[8]。识别框架和基本概率分配是证据理论两个重要的组成。

(一)应该正确认识党在社会主要矛盾探索过程中的失误

正确认识党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的失误,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要从当时的时代与社会历史条件出发,二要公正客观,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中发生的失误,集中体现在形成以阶级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要矛盾论断上。我们应当看到,这次失误发生于我国刚刚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我们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苏联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看法,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发生失误是在所难免的。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存在这个失误而抹煞了党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功绩,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党是革命的先进政党,在探索中前进,在纠正失误中前行,这是我们党重要的执政能力之一。在出现失误之后,我们党不仅自觉发现和纠正失误,而且深刻总结并吸取教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从新中国70年来我国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过程来看,这次失误是一系列正确判断中的失误,是坚固锁链中的薄弱一环,不能因此次失误而全盘否定党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上的功绩,影响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坚持。

因此,如果以20%为一个分界线,可以大致判定鱼粉中是否含有鱼排粉,粗灰分含量的高低与鱼排粉比例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如果在蒸煮过程中添加的盐过多,鱼粉产品,尤其是全脂鱼粉中的粗灰分含量也会相对较高。而单纯的以鱼排粉、鱼片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生产的鱼排粉,其粗灰分含量则大于25%。

(二)应该从本质上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矛盾的问题涉及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两方面。然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依靠一定的生产关系来进行,所以,应该通过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层面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在马克思看来,人们只有建立起社会联系,并且只有活动在这些社会联系中,他们才可能对自然产生作用。可见,社会是由人与人形成的关系总和,把社会主要矛盾归结为人与人关系问题是对其本质的把握,是符合唯物史观的。党的八大作出的对主要矛盾的论述,其基本精神是准确的。党的八大提出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实质上要破除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新时期我们所坚持的主要矛盾经典论断,其理论意义不仅在于表述的精准,而且为我们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从此,我们越来越关注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越来越重视从人与人关系的本质上解决社会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的转化,党强调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从人与人关系的层面来把握主要矛盾问题。

(三)应该找准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化解主要矛盾

矛盾着的双方基本形态是不平衡的,矛盾主要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找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化解矛盾的基本前提。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通过此消彼长的对抗作用,从而促使社会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要矛盾的双方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社会生产应该是人民需要的决定因素,所以“落后的社会生产”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党将发展作为主要任务,重视生产的结构性和层次性,统筹兼顾,平衡把握,实现了社会生产的极大进步,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得到了极大满足。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只有从主要方面入手,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说到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发展不够的表现;重视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在生产关系领域通过调节分配制度来实现公平正义;立足“五位一体”来综合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生产力发展,释放更多发展潜能。这些都是满足人民需要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41.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593.

[3]邓小平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341(2019)04-0010-04

[收稿日期]2019-06-24

[作者简介]牛红红(1994-),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研究。

〔责任编辑:李敬晶〕

标签:;  ;  ;  ;  ;  ;  ;  ;  ;  ;  ;  ;  

牛红红: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及其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