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市场传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股指,中国人民银行,风险。
跨市场传递论文文献综述
张末冬[1](2019)在《防范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张末冬报道 为推动金融控股公司规范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日前,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近年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9-07-27)
许荣,刘成立[2](2018)在《股指期货限制交易对定价效率影响研究——基于跨市场信息传递视角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跨国金融市场信息传递的视角对中国2015年股灾中股指期货限制交易政策实施前后的中美市场实证分析表明:股指期货的限制交易政策极大地增强了美国市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在下跌行情中的影响更大。分位数回归显示美国市场的交易活动对中国市场开盘价的影响呈"V"型特征,美国市场的微小波动都会引起中国市场的巨大波动,限制交易措施实施后,在下跌行情中来自美国市场的负冲击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变得更大。这一实证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为了增强股指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金融监管层在市场稳定后应放开股指期货的限制交易,并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和合约大小等措施提高市场的开放程度。此外,监管层和国内投资者不能忽视美国股指期货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01期)
吴黎华[3](2016)在《警惕杠杆风险跨市场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证监会、银监会到保监会,2016年以来,整个金融监管系统“去杠杆、防风险、强监管”的思路和政策正在进一步明朗化。从当前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复杂性和工具产品的多样性来看,打破过去“各管一块”的金融监管格局、防止杠杆风险的跨市场传递,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6-08-01)
闫立良[4](2013)在《央行:坚持市场化取向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对2012年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2013年,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鼓励金融创新,努力构建品种齐全、运行高效、功能完备、规模相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市场体系(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3-05-25)
苗燕[5](2012)在《筑牢“防火墙” 严防金融风险跨市场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二五”期间,对于银行、证券、保险叁大类金融机构来说,健全这叁类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以及与宏观调控部门之间在重大政策与法规问题上的协调机制,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金融“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化监管合作,完善监管协调机制,抑制监管套利行为,持续改进监管工(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2-09-25)
王俊[6](2011)在《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递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各金融市场主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跨市场的金融资产配置当中,他们为获取最理想的收益并承担最适宜于自身的风险,频繁地参与到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之中,将资金反复地在这几个市场之中配置流动,用资金将这些市场联系起来的同时,也蕴含了市场间相互传递风险的可能。随着市场成熟度的逐渐加深,特别是各种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投资理念的逐步成熟,市场间传递风险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因此对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在国内市场之间传递机制的研究是必要且紧迫的。但目前国内外衡量—国内部跨市场风险传递的研究较少,学者们将重心放在了对国际间金融风险传递的描述上。相比较而言,针对—国内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风险传递机制的研究则不多,现有的此类文献多限于理论分析,有的文献用资产价格的相关性来衡量所在市场的风险传递机制,而更多的研究仅仅描述了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性,这种对市场之间—阶矩关系做相应描述的文献没有将市场间的相关性与跨市场的金融风险联系起来,因而其政策含义较低。在我国各金融市场的联结程度已大大加强的背景下,以上文献针对金融风险跨市场传递机制的研究在深度和手段上都显得欠缺,表现为不仅缺乏针对性,同时所用的方法也显得单一,大多数方法仍局限在理论分析、经验证明以及—阶矩的相关性描述上。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一国内部跨市场的金融风险传递机制做深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我们尝试建立起跨市场金融风险的理论模型,然后结合我国近年数据建立GARCH模型族进行实证,以求理清—国内部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机制,并在实践上给出相应指导。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的内容主要囊括以下方面:1、跨市场金融风险传递的理论机制以及在我国可能存在的传递途径。2、我国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包括溢出效应的存在与否及溢出的方向。3、我国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4、上述市场之间波动溢出效应和动态相关系数所反映的跨市场风险传递机制。5、上述风险传递机制形成的原因及相应的政策含义。为此本文将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出发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开头部分为绪论,此部分我们将主要给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创新点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第一章我们将对跨市场金融传递机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并给出实证部分所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设定形式。第二章我们将梳理历年国内外关于风险传递的文献,这又分为叁个部分:一是国内外学者所做的关于跨国风险传递的文献,二是国内学者所做的关于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传递风险的研究,叁是国内外学者所建立的关于衡量序列波动性溢出及波动的动态相关性的研究。第叁章本文将金融风险的跨国传递理论扩展到跨市场的金融风险传递上,建立起跨市场风险传递的理论机制,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跨市场风险传递在我国的可能路径。在跨市场风险传递的源头上,我们认为证券市场的不规范和制度缺陷,以及我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的诚信缺失是目前跨市场风险传递的主要风险源。在跨市场风险传递的理论机制上,产生一个市场局部的风险可能通过通过跨市场资产配置、资金连通、市场预期来实现风险的跨市场传递。而从跨市场金融风险形成的基础上分析,跨市场风险的形成有赖于几大要素的存在,即必须要有市场参与者的重迭、跨市场的融资、跨市场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控股集团的存在。最后,本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自身特点,认为我国的跨市场风险传递主要集中在股市向货币市场、股市向债券市场的传递上,我们还对这些市场之间传递风险的具体金融活动做了归纳。第四章本文将对实证数据作简要介绍,检验各市场数据的统计特征,包括检验平稳性、ARCH效应(波动聚类性)等,为后文建立多元GARCH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然后,我们将根据BEKK-MVGARCH模型的估计结果得出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包括溢出效应的存在与否及溢出的方向;根据DCC-MVGARCH模型的估计结果描述我国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本章的最后,我们用实证得到的结果来分析两个模型所蕴含的市场间风险传递机制,认为现阶段我国的跨市场金融风险主要股市实现向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传递,与我们在理论部分做出的猜想一致。第五章我们将总结本文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我们结合现阶段跨市场金融风险的理论和实证机制,认为目前我国在政策上有以下方面值得改进:其一是要加强对金融风险源头进行管理,其二要协调监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其叁要疏通各市场之间的正规资金渠道,其四要大力发展能与股票市场规模匹配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总之,只有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递不再以股票市场作为源头单方向传递,各金融市场能够互相分担风险时,整个金融体系才能够同时兼顾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的目标。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选择了目前很少被研究的跨市场金融风险传递为研究对象,将金融风险的跨国理论机制引入到对跨市场金融风险传递的研究中,并将理论和实证结合起来综合全面地度量了这个问题。而在实证方面,本文更是首次将衡量波动溢出的BEKK-MVGARCH模型和衡量波动动态相关性的DCC-MVGARCH模型结合起来度量我国跨市场的风险传递机制,从而将我国市场间风险传递是否存在、风险传递的大小以及风险传递的方向一并理清。由于作者水平和论文写作时间的限制,加之题目本身的难以把握和涉及面广,本文的研究尚称不得全面和透彻,部分措辞和研究方法定然存在着缺陷和不合理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以待日后进一步研究的改进和完善。(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1-04-01)
孙雅婧[7](2010)在《基于计算实验金融的跨市场风险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4月16日,中国金融市场的第一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将出现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并存的跨市场结构。细数国外金融发展的种种历史事件,很多次金融风险事件都是由这种跨市场结构导致或影响的。基于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我国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研究这种跨市场风险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以往关于跨市场风险研究主要运用的是统计的方法,无法深层次地研究金融市场最核心的主体,即投资者的行为,而由复杂自适应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计算实验金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计算实验金融,即通过构建人工金融市场,研究不同的投资者交易策略、不同的市场交易机制等微观特性对于市场宏观特性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Netlogo建立一个人工股票市场,其次将人工股票市场产生的价格序列导入人工股指期货市场中去,从而建立跨市场结构。利用跨市场模型分析两个金融市场的风险传递过程。本文主要成果是剖析了跨市场风险传递的过程与机制,股票市场的风险因素对于股指期货市场都有影响的,但前提是股指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受股指的影响。此外,集合竞价的方式,决定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直接影响标的物的价格。因此,股票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对于股指期货的价格是有影响的。此外,关于这种影响的程度与规律,本文在实验部分也做了详细论证,得到相应的一些结论。(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05-01)
李若瑾[8](2009)在《警惕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次贷危机通过跨市场金融风险对世界保险业造成重创,所以分析研究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路径、过程和后果十分必要,得出的相应启示和建议也具有较大实践意义。将次贷危机作为实证分析基础,跨市场金融风险有源于交叉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控股公司两种类型,CDO及CDS等交叉性金融工具和保险集团是典型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途径,这些风险的传递导致保险公司受到重创,也给保险业未来发展带来启迪。(本文来源于《财经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郑庆寰[9](2008)在《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机制研究——基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市场金融风险具有系统性、潜在性、复杂性等特征,它具有爆发后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迅速传递并难以控制的特点。本文从近期发生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入手,分析金融创新背景下跨市场金融风险产生、积累、传递的机制,这对我国央行实施审慎监管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方金融》期刊2008年03期)
丁浩,许长新[10](2008)在《我国现阶段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载体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经历从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变的重要时期,伴随产生的跨市场金融风险因其复杂性与危害性而亟待研究。本文对跨市场金融风险界定后,将现阶段我国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载体分为叁类:交叉性金融产品、全国公开性金融市场、金融控股公司。剖析了跨市场金融风险在不同载体中的传递方式与风险特点,并基于前文分析建议构建我国的"伞式综合监管+功能监管"模式,以有效防范跨市场金融风险。(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08年03期)
跨市场传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跨国金融市场信息传递的视角对中国2015年股灾中股指期货限制交易政策实施前后的中美市场实证分析表明:股指期货的限制交易政策极大地增强了美国市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在下跌行情中的影响更大。分位数回归显示美国市场的交易活动对中国市场开盘价的影响呈"V"型特征,美国市场的微小波动都会引起中国市场的巨大波动,限制交易措施实施后,在下跌行情中来自美国市场的负冲击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变得更大。这一实证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为了增强股指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金融监管层在市场稳定后应放开股指期货的限制交易,并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和合约大小等措施提高市场的开放程度。此外,监管层和国内投资者不能忽视美国股指期货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市场传递论文参考文献
[1].张末冬.防范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递[N].金融时报.2019
[2].许荣,刘成立.股指期货限制交易对定价效率影响研究——基于跨市场信息传递视角的实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
[3].吴黎华.警惕杠杆风险跨市场传递[N].经济参考报.2016
[4].闫立良.央行:坚持市场化取向大力发展直接融资[N].证券日报.2013
[5].苗燕.筑牢“防火墙”严防金融风险跨市场传递[N].上海证券报.2012
[6].王俊.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递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7].孙雅婧.基于计算实验金融的跨市场风险传递[D].天津大学.2010
[8].李若瑾.警惕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J].财经科学.2009
[9].郑庆寰.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机制研究——基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分析[J].南方金融.2008
[10].丁浩,许长新.我国现阶段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载体刍议[J].上海金融.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