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及汽车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所述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包括:主管梁、第一安装管梁和第二安装管梁;所述第一安装管梁与所述第二安装管梁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管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管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管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管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管梁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中通道固定连接。所述的汽车包括所述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仪表管梁的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梁、第一安装管梁和第二安装管梁;所述第一安装管梁与所述第二安装管梁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管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管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管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管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管梁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中通道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梁、第一安装管梁和第二安装管梁;

所述第一安装管梁与所述第二安装管梁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管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管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管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管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管梁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中通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还包括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管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管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管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管梁和所述第二安装管梁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搭接支架与所述主管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支架上设有第一搭接部;

所述第一搭接部包括第一搭接架和第二搭接架,所述第一搭接架和所述第二搭接架之间形成腔体;

所述第一安装管梁和所述第二安装管梁的一端分别伸入所述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通过第二搭接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管梁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搭接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管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支架上设有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支撑管梁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管梁朝向中通道的一端上设有用于与中通道连接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管梁朝向中通道的一端上设有用于与中通道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仪表板系统通常包括仪表板、副仪表板和仪表板横梁等零部件。通过装载在其上的仪表、时钟、多功能显示器等,为驾驶员提供各种信息。

仪表管梁是仪表板系统的支撑骨架,安装在仪表板系统内部,但它对仪表板系统的强度及外观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现有车型中的仪表管梁连接主管梁与中通道的零件大多为单层钣金冲压零件,由于单层钣金冲压零件的刚度和强度较低,单层钣金冲压零件容易发生变形或错位等现象,这会导致仪表管梁的整体强度、刚度以及模态都较弱,并造成仪表管梁的结构稳定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仪表管梁的结构稳定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包括:主管梁、第一安装管梁和第二安装管梁;

所述第一安装管梁与所述第二安装管梁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管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管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管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管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管梁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中通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还包括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管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管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支撑管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管梁和所述第二安装管梁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搭接支架与所述主管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搭接支架上设有第一搭接部;

所述第一搭接部包括第一搭接架和第二搭接支架,所述第一搭接架和所述第二搭接支架之间形成腔体;

所述第一安装管梁和所述第二安装管梁的一端分别伸入所述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的一端通过第二搭接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管梁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搭接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管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搭接支架上设有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支撑管梁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管梁朝向中通道的一端上设有用于与中通道连接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管梁朝向中通道的一端上设有用于与中通道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本申请提供的汽车,包括所述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该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包括:主管梁、第一安装管梁和第二安装管梁;第一安装管梁与第二安装管梁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安装管梁的一端和第二安装管梁的一端分别与主管梁固定连接;第一安装管梁的另一端和第二安装管梁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中通道固定连接。该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主管梁与中通道通过第一安装管梁和第二安装管梁连接,由于第一安装管梁和第二安装管梁的强度和刚度均优于单层钣金冲压零件,能够降低第一安装管梁和第二安装管梁发生变形或错位等问题的概率,从而能够提高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整体的强度、刚度以及模态,使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与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标:1-主管梁;

2-支撑件;

3-第一安装管梁;

31-第一安装部;

311-第一安装孔;

4-第二安装管梁;

41-第二安装部;

411-第二安装孔;

5-第一搭接支架;

51-第一搭接部;

511-第一搭接架;

512-第二搭接架;

6-第二搭接支架;

6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包括:主管梁1、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第一安装管梁3与第二安装管梁4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安装管梁3的一端和第二安装管梁4的一端分别与主管梁1固定连接;第一安装管梁3的另一端和第二安装管梁4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中通道固定连接。主管梁1与中通道通过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连接,由于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的强度和刚度均优于单层钣金冲压零件,能够降低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发生变形或错位等问题的概率,从而能够提高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整体的强度、刚度以及模态,使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并且,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增强,对乘员舒适性的提高也有较大的作用。

其中,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可以为直线状管梁,也可以为弯曲状管梁等任意适合的形状。

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与主管梁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也可以为螺纹连接等任意适合的方式。

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与中通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也可以为螺纹连接等任意适合的方式。

第一安装管梁3与第二安装管梁4间隔设置,第一安装管梁3的轴线与第二安装管梁4的轴线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还包括支撑件2;支撑件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管梁3固定连接,支撑件2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管梁4固定连接。

通过支撑件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固定连接,使支撑件2、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仪表管梁总成的强度、刚度以及模态,从而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支撑件2可以为管件,也可以为钣金件等任意适合的形式。支撑件2可以为直线状,也可以为弯曲状等任意适合的形状。

支撑件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在支撑件2为一个时,支撑件2可以设置在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的端部区域,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的中部区域。较佳地,支撑件2设置在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的中部区域,能够使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的受力更加均衡,从而提高稳定性。

在支撑件2为多个时,多个支撑件2可以沿第一安装管梁3的轴向间隔设置,较佳地,多个支撑件2可以沿第一安装管梁3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支撑件2可以沿第二安装管梁4的轴向间隔设置。

其中,支撑件2与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也可以为螺纹连接等任意适合的方式。

优选的,支撑件2为支撑管梁。支撑管梁的强度和刚度较高,能够降低支撑件2发生变形或错位等问题的概率,使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整体的强度、刚度以及模态更高,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均为管件。

其中,管件可以为金属、也可以是塑料。

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搭接支架5与主管梁1固定连接。由于第一搭接支架5的搭接面积大,使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与主管梁1连接更加稳定和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搭接支架5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搭接支架5用于与第一安装管梁3连接,另一个第一搭接支架5用于与第二安装管梁4连接。

如图2,第一搭接支架5上设有第一搭接部51;第一搭接部51包括第一搭接架511和第二搭接架512,第一搭接架511和第二搭接架512之间形成腔体,增大搭接面积;第一安装管梁3的一端和第二安装管梁4的一端分别伸入腔体内,使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与第一搭接部51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搭接支架5与主管梁1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一安装管梁3的一端和第二安装管梁4的一端分别伸入第一搭接支架5和第二搭接支架6之间形成的腔体后,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图2所示,支撑件2的一端通过第二搭接支架6与第一安装管梁3固定连接,支撑件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搭接支架6与第二安装管梁4固定连接。由于第二搭接支架6搭接面积大,使支撑件2分别与第一安装管梁3和第二安装管梁4的连接更加稳定和可靠。

进一步的,第二搭接支架6上设有第二搭接部,第二搭接部上设有凹槽611,进一步增加搭接面积,凹槽611与支撑管梁相适配,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搭接支架6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搭接支架6与第一安装管梁3通过焊接连接,另一个第二搭接支架6与第二安装管梁4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支撑管梁与第二搭接部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管梁3朝向中通道的一端上设有用于与中通道连接的第一安装部31;第一安装部3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311。第一安装部31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11与中通道连接,能够提高装配的便捷性,并能够较为稳固地将第一安装管梁3与中通道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安装管梁4朝向中通道的一端上设有用于与中通道连接的第二安装部41;第二安装部4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411。提高了仪表管梁与中通道连接点的稳定性。第二安装部41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二安装孔411与中通道连接,能够提高装配的便捷性,并能够较为稳固地将第二安装管梁4与中通道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汽车,包括实施例一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其中,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已在实施例一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汽车与实施例一提供的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及汽车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3406.1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739170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B62D25/14

专利分类号:B62D25/14

范畴分类:32B;27C;

申请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申请人地址:402260 重庆市沙坪坝区江津区双福新区九江大道1号

发明人:牟静;黄阔;宁浩;程建勇;饶聘;熊建华;朱红霞;周林

第一发明人:牟静

当前权利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代理人:王刚;龚敏

代理机构:1144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仪表管梁总成安装结构及汽车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