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内经》看中医学的抗衰老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1](2018)在《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抗衰老研究一直是医学界乃至全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经久不衰。中国古代抗衰老方剂经过历代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散落在中医古籍中的抗衰方剂为中医学抗衰老研究留下了丰富的素材。古代抗衰老方剂的研究应用现状,主要分为:一、搜集整理成以精选方或实用方的形式集结成册,其优点是方便查阅,不足之处是未按照严格的入选标准进行收纳和探索挖掘组方规律,难以帮助需要者便捷选用;二、古代抗衰老方剂的方药分析研究,尚未进行全面搜集中医古代文献中的抗衰老方剂,并对其组方规律和配伍机制进行研究;三、古代抗衰老方剂的现代药理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方剂的作用机制,基础实验研究较多,缺乏系统临床观察。本研究以现存1911年以前的中医古籍,包括方书类、综合医书类、医论医话类、养生类、本草类书籍为范围,搜集所载抗衰老方剂,以古代抗衰老方剂庞大的数据基础,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延缓衰老方剂的药物配伍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的挖掘,以期为筛选并重组出安全、可靠、简化的益寿延年方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从以药测证的反向思维,探索中医药衰老学说的理论基础;再者,对古代文献中出现频率高、现代仍然广泛使用的具有明确抗衰老功效的经典名方,运用文献学的方法,进行溯源、探讨其演变过程。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描述性研究等方法,通过搜集整理文献,获得所需研究资料,通过校对核准原始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对所搜集的古代抗衰老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通过确定关键词,搜索明确记载具有延年益寿、抗衰防老功效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具体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方剂来源、方剂名称、药物组成、用法、功效俱备的方剂;②用法为内服的方剂;③方名有明确记载抗老防衰词汇的方剂;④功效中有明确记载抗老防衰词汇的方剂;⑤方名和功效中无“延年”、“益寿”等词汇,但功效描述具有综合抗衰老功用的方剂;同时具备①、②项,并且具备③、④、⑤中的一项。(2)剔除标准:①方剂来源、方剂名称、药物组成、用法、功效等资料记载不完整的方剂;②根据入选标准,方名、药物组成、功效完全相同的方剂,收录最早出现者,剔除后出现者;③方名或功效中记载有“延年”、“益寿”等上述词汇,但所载药味均为矿物的方剂;④用法为外用的方剂。资料搜集方法:首先,为抗衰老方剂界定搜索关键词。以抗衰老同义的“延年”、“益寿”、“不老”、“遐龄”等词为线索,选取中医古籍中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着作为样本进行初步探索,记录描述与抗衰老相同或相近意思的词汇,并作以简单分析,确定了研究的可行性。凡中医古籍中记载功效或方名中出现“延年”、“益寿”、“增寿”、“延龄”等术语,或者综合功效具有延年抗衰功效的方剂;功效中虽无明确延年等字眼,但功效描述具有综合抗衰老作用者,均列入抗衰老方剂的范畴。其次,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中医古籍知识库”和第5版《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在上述数据库中分别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进行收录。然后,利用工具书《中医方剂大辞典》查漏补缺,对未检索出的方剂,查明出处,手动录入;最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主要图书馆网站查询收录以上方剂的书目,对相关图书馆实地调研,查阅原书,核对收录方剂中各项目,确保资料的准确性。资料整理与分析:严格按照纳入与剔除标准共收录方剂530首,来源于87部中医古籍。为方便统计分析,制成EXCE1表,设立方剂的基本信息,包括如下14项:方剂编号、方剂名称、异名、方剂来源、药物组成、药物组成(规范后)、功用、制法与药量、剂型、服用时间、特殊服法、禁忌、记载书目朝代、备注等。根据《中华本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涉及中药进行名称标准化处理。经过数据处理后,把收录的古代抗衰老方剂530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平台管理”模块中的“方剂管理”,根据需要设计分析的项目录入系统,并由双人负责核对查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采用软件内置的描述性统计、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即使用“频次统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统计功能,得出古代抗衰老方剂中所涉及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及潜在的新方组合。分析的结果通过网络可视化展示,直观展示药物间相互关系,提出核心药物组合,并构建新方。论文正文分为8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包括:“中医古籍”;“衰老”条目下“衰老释义”、“现代医学对衰老的定义”、“衰老的表现”、“衰老的机制”、“衰老征象的中医认识”;“抗衰老”;“抗衰老方剂”;其次,对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作以介绍。第二部分:对古代抗衰老方剂发展史进行梳理。第三部分: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分析,包括资料搜集、整理与分析。第四部分:研究结果(一):首先,对古代抗衰老方剂进行朝代分布统计,宋代抗衰老方剂数量最多,其次为明代;其次,分别对唐、宋、金元、明、清五个时期以及古代总体抗衰老方剂进行药物频次、药味、药性、归经等统计分析,并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等方法分析此6部分抗衰老方剂的常用药物组合,并构建新方。归经:古代抗衰老方药归经均以五脏为主,归肾经频次高于其他四脏,唐代抗衰老方药归心经的比例高于后世其他朝代;自宋代以后脾胃归经比重逐渐增加,发展至清代时,抗衰老方剂药物脾胃归经之和已超越肾经。药性:古代抗衰老方药药性均以温平为主,寒性药物的使用也占相当比例,热性与凉性药物则较少使用。温性药自宋代开始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药味:古代抗衰老方剂药味均以甘味为主,辅以苦辛,佐以少量酸、涩、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一致性。高频药物:古代抗衰老方剂高频药物主要涉及以下药类:利湿药、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安神药、开窍药、收敛固涩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解表药、清热药、化湿药、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其中补虚类药所占比例最大,尤其是清代,补虚药的使用发展至顶峰。第五部分:研究结果(二),分别对古代总体抗衰老方剂前十味高频药茯苓、牛膝、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人参、菟丝子、肉苁蓉、山药、天冬等进行组方配伍规律分析。第六部分:抗衰老经典名方,即在中医古籍中反复出现,抗衰老功效记载明确,药物组成平和、安全、精炼的方剂,进行文献梳理。包括“茯苓人参散”、“琼玉膏”、“草还丹”、“还少丹”、“神仙不老丸”、“地仙丸”、“人参固本丸”、“八仙糕”、“延寿丹”及其类似方。第七部分:从古代抗衰老方剂药物归经、药性、药味、高频药物、高频药组进行讨论。从方药的角度对“五脏虚损致衰”学说进行了印证。心主神明,调控生理,唐代对心神的关注,体现了当时医家对衰老诱发于心神失调的认同。肾主藏精,生命之根,历代抗衰老方药归经均以肾经为主,明确肾之盛衰对于衰老的主导作用。脾主运化,后天之本,清代抗衰老方药归脾胃经之和超越肾经的突破性发展,是自宋以后重视中焦脾胃思想经过长期发展的结果。古代抗衰老方药以甘温为主,辅以苦辛。甘温能补养形气;苦能坚阴补心;辛能温中行气、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开窍醒神;寒性药物可滋阴填精、清泄虚热。诸药配伍,阴阳互用,五味相济,热无偏热,寒无偏寒,温无聚温,凉无聚凉,得其中和,此古代抗衰老方剂制方之大旨也。古代抗衰老方剂高频药物大多在《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记载具有“延年”、“耐老”、“不老”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均证明具有延缓衰老作用。从药物的使用来看,衰老的病机为五脏虚损为本,气血津液阴阳亏虚,伴有气涩血瘀、心神失养、寒湿内生、虚损滑脱等标证。药物选择以五脏同补、注重补肾养心健脾,兼用安神、活血、理气、祛痰、开窍、利水功效的药物。分别对高频药组人参-茯苓、人参-地黄-天冬(麦冬)、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山药-五味子-肉苁蓉、菟丝子-山药-茯苓-牛膝进行分析。第八部分:本研究基本明确了抗衰老方药的配伍规律,药物的选用和配伍以《神农本草经》为法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倾向性。古代抗衰老方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配伍而成,以发源于《黄帝内经》的衰老学说为指导,历经后世医家学术思想发展的影响。从方药的角度对衰老学说进行了解析和梳理,并初步理清了其发展脉络。中医药抗衰老具有超前的主观意识,提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未衰之时即采取有效干涉,预防早衰发生和延缓衰老进程。本研究以探索抗衰老方剂的用药规律,为抗衰老新方的开发提供借鉴,为其以后发挥作用和缓、副作用小、适应多样性等优势铺平道路。通过防治老年疾病、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从而延缓衰老进程,实现“健康老龄化”。
梁华,兰辛键,李奇玮,朱明雪,尚雨嫣,刘璐,隋雨桐[2](2016)在《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衰老认识的相关性举隅》文中研究说明衰老是机体不可避免的生命过程,深入研究衰老机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限。本文通过对衰老相关文献整理,对两种医学体系于衰老过程的认识及干预手段的相似点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从中医学角度研究衰老的重要性,以期为衰老研究提供更广的思路。
许巧[3](2015)在《元气与衰老关系的探讨及大补元煎延缓线虫衰老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中医元气理论占有重要位置。对元气的论述可以追溯到《内经》和《难经》。在古代,许多养生学家和医家在养生或治病中都意识到元气的作用。随着现在医疗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治未病”思想得到提高,日益注重保养身体,以求提高生活质量。本论文结合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基础,以延缓衰老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为切入点,从各个方面总结中医元气相关理论与衰老关系,并对相关论述进行总结与归纳,进一步探析培补元气及其方药延缓衰老的作用。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观察了大补元煎复方延缓线虫衰老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目的在于更深入的挖掘中医元气理论的内涵,理论指导实践,为后面大补元煎延缓衰老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1、理论探讨:中医关于元气的论述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广大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其理论含义包含十分广泛,并且现代临床运用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分析整理有关中医元气的古今文献,归纳中医对元气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功能等内容的认识,探讨元气与人体衰老相关性,阐释元气损伤与衰老的关系。以希望在反复的探索、运用和积累之间不断挖掘元气的作用。2、实验研究:本文以近几年衰老研究领域中炙手可热的秀丽线虫为模式生物。将大补元煎分为多个不同剂量组,研究其是否具有延长线虫寿命的作用及其延长线虫寿命作用的最佳有效剂量,同时研究药物对线虫生殖力的影响以及在应激条件下对线虫寿命的影响。药物效果明显,下一步收集相关基因,运用现代基因检测技术PCR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大补元煎延缓线虫衰老的可能机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大补元煎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平均寿命和最大寿命,尤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着(p<0.05,p<0.01),低剂量组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无明显影响(p>0.05)。对所有秀丽隐杆线虫全程存活情况做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大补元煎高、中剂量组线虫生长曲线明显右移;生殖实验中,大补元煎药物组总子代数目虽然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组与空白组生殖高峰期(第2、3天)无明显差异,实验表明大补元煎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殖能力无损害(p>0.05);氧化应激测试中,空白组线虫在46小时期间大部分死亡,而大补元煎高剂量组线虫死亡高峰期在78h。制图表发现线虫生存曲线明显右移(p<0.01);热应激测试中,空白组线虫在46h期间出现大量死亡,而大补元煎高剂量组线虫此时仍大部分存活,图表显示大补元煎高剂量组线虫生存曲线明显右移(p<0.01);PCR检测,最后以2-△△CT值表示各基因在线虫体内的相对表达水平,经检测分析,氧化应激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daf-16,hsp-16.2,sod-3基因表达上调(P<0.05,P<0.01),尤其hsp-16.2基因表达显着提高(P<0.01)。而在热应激实验中,仅hsp-16.2基因表达上调。以此推测,大补元煎延缓线虫衰老与其能提高线虫抗压力应激、抗损伤能力有关。结论:1、中医元气理论对抗衰老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大补元煎能够延缓线虫衰老。3、大补元煎延缓线虫衰老可能与其能提高线虫应激能力有关。
高赛[4](2015)在《鹿茸与鹿胎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抗衰老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鹿茸与鹿胎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备广泛的药理作用,而且是一种传统延缓衰老药物。运用现代生物学方法研究鹿茸、鹿胎的抗衰老作用,对于促进相关功能产品的开发及养鹿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课题对干鹿茸、鲜鹿茸、鹿胎盘的水溶性与脂溶性活性成分进行浸提,通过测定3T3-L1细胞毒性与凋亡情况、体外抗氧化能力、秀丽隐杆线虫生命周期以及自然衰老的C57BL/6小鼠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全面考察了鹿茸与鹿胎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由于鹿茸与鹿胎中活性成分绝大部分为水溶物或脂溶物,本研究以水和乙醇为浸提溶剂。经冷冻干燥获得的干鹿茸、鲜鹿茸、鹿胎盘水溶物的提取率分别是 3.944%、14.202%、45.652%,其中总蛋白含量分别为 28.87%、71.11%、58.21%,经SDS-PAGE检测,其蛋白分子量分布在26-180 kDa范围内;三种原料的脂溶物经减压旋转蒸发的得率分别为3.83%、4.29%、11.44%,总磷脂含量分别为 14.877 mg/ml、23.378 mg/ml、35.962 mg/ml。2.考虑到人体的血药毒性与体外细胞毒性有关,检测了六组提取物对3T3-L1的细胞毒性。发现水溶物、脂溶物分别在0.5mg/ml、0.1 mg/ml及其以下浓度时基本没有细胞毒性,而且会出现促进细胞增殖的情况。结合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推测该提取物可能具有抑制细胞自发凋亡的潜能。3.以检测自由基清除能力的DPPH清除法及评价物质还原能力的CUPRAC法考察鹿茸与鹿胎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不同浓度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呈现—定剂量依赖关系,其中0.5 mg/ml WFA及0.1 mg/ml EF的DPPH清除率分别为42.17%、21.58%,.TEAC 值分别为 325.56 μM、113.36 μM。4.首次以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对鹿茸与鹿胎提取物抗衰老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0.5 mg/ml的鲜鹿茸水溶物及0.1 mg/ml的鹿胎脂溶物能够明显延长线虫的寿命。EF组的平均寿命与最大寿命分别为25.16天、34.36天,而WFA组分别为26.64天、36.44天。另外,两组提取物还能够改善线虫的移动能力,并使线虫抵抗热胁迫环境的能力有所提高;对线虫产卵量的统计结果显示,鹿茸与鹿胎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线虫生殖能力而发挥抗衰老作用。检测OP50的生长曲线显示,两组提取物对线虫生命周期的干预与OP50的OD值无关。5.对自然衰老的C57BL/6小鼠灌胃21天后,测定小鼠血清及肝、脑中相关衰老指标的变化。实验组小鼠血清中T-CHO、TG有所下降;同时测定血清及肝、脑组织中SOD与MDA的含量,发现实验组SOD的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MDA的含量则显着降低。另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血清及肝、脑组织中GSH-Px、CAT均呈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以上研究,本课题发现鲜鹿茸水提物与鹿胎脂溶物延缓衰老的作用效果最明显。其机理可能与这两种提取物能够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自发凋亡、调节体内生化代谢过程等作用有关。本课题为深入研究鹿茸与鹿胎的抗衰老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相关抗衰老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占文,李玮[5](2014)在《中医对衰老理论的研究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衰老是人体生理过程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全身性的、缓慢的、渐进的、十分复杂的退化过程。它的到来不可避免,但可以延缓。古往今来很多医家都高度重视衰老理论。衰老理论的研究对确立延缓衰老治则和方法,指导延缓衰老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医对衰老机制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衰老学说,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衰老理论。但概括起来可分主虚说、虚实夹杂说和综合衰老几类。
王志红,陈为民,曲双,郭坤元[6](2014)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模型大鼠肺损伤的修复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研究发现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定居于肺脏组织,参与肺组织的再生,但其修复衰老肺损伤方面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减轻D-半乳糖所致肺脏组织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包括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细胞治疗组,每组10只。衰老模型组和细胞治疗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连续4个月制备衰老模型。细胞治疗组通过尾静脉输注3×106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周1次,连续4周;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细胞培养液。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确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肺脏的植入情况。测定3组大鼠肺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3组大鼠肺脏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与结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给大鼠后,能向肺脏组织迁移并存活。与衰老模型组相比,细胞治疗组肺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各组大鼠的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的正常肺泡结构破坏,出现气腔扩大、肺气肿改变;而细胞治疗组大鼠的肺脏损伤有明显修复。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大鼠的肺脏损伤有修复作用,从而发挥其抗衰老作用。
王继慧[7](2014)在《绞股蓝总皂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模型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长波紫外线(UVA)辐射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HSF),诱导细胞发生光老化现象后,采用不同浓度绞股蓝总皂苷(Gyp)含药血清进行干预,观察各组皮肤细胞在增殖活性、ROS含量、细胞凋亡数量以及凋亡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探究Gyp干预光老化细胞凋亡作用相关分子机制,探索Gyp对HSF细胞光老化损伤有明确防治作用新靶点,为绞股蓝作为靶点药物用于防治人体皮肤光老化及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及实验数据。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健康SPF级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20只,体重200~250g。皮肤成纤维细胞株(HSF);绞股蓝总皂苷(MUST-11031401);DMEM高糖培养液;胎牛血清(FBS);胰蛋白酶;PBS缓冲液;二甲基亚砜(DMSO);UVA光源(20W),紫外光光度计;MTT;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水合氯醛;青/链霉素;无水乙醇;75%乙醇;兔抗人Bax、Bcl-2及内参β-actin抗体;HRP标记的羊抗兔二抗;ECL发光试剂盒;Trizol;Bax、Bcl-2及内参引物;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细胞蛋白提取试剂;BCA法蛋白定量试剂盒;ECL发光液;电热恒温振荡器;酶标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水平摇床;垂直板电泳装置;电泳仪;转印电泳槽等。实验方法:第一部分Gyp对光老化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1.绞股蓝总皂苷(Gyp)含药血清制备将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血清对照组和Gyp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组给予Gyp粉末生理盐水溶液(生药质量浓度为80mg Kg-1d-1)灌胃,空白血清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d。然后于腹主动脉采血,血液经离心后分离出血清,冻存备用。2.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培养及光老化模型复制将HSF细胞株消化传代。待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长满瓶底时,放入冰箱中保存。造模时,取出冻存的HSF细胞,解冻后将细胞悬液移入培养瓶,加入新鲜培养液培养。选取10瓶正常培养的HSF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Ⅰ组)。另将50瓶模型细胞随机分为5组,每组10瓶。分别标记为:UVA模型组(Ⅱ组)、空白血清组(Ⅲ组)、低剂量含药血清组(Ⅳ组)、中剂量含药血清组(Ⅴ组)和高剂量含药血清组(Ⅵ组)。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SF细胞,采用UVA照射方法放在紫外灯下照射,进行光老化HSF模型复制。参考相关文献并根据公式UVA剂量=UVA辐照强度×照射时间,经预实验最终确定HSF光老化细胞UVA辐照剂量为36J/cm2。3.Gyp含药血清对光老化HSF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MTT法对各组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检测。取各组细胞悬液,清洗、离心各三次,用台盼兰记数活细胞数为96%,将细胞悬液加入96孔培养板,刺激孔加入Con-A(终浓度为5ug/m1),对照孔加入等量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72小时。在培养结束前4小时取出培养板,加噻唑兰15u1(5mg/m1),继续培养4小时后弃上清,每孔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150μl,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490nm波长处测各孔光密度值(OD值),记录数据并对细胞增殖活性进行分析。第二部分Gyp对HSF细胞光老化模型活性氧(ROS)含量和细胞凋亡数量的影响1.细胞中ROS含量检测用荧光探针(DCFH-DA)标记ROS的方法检测UVA诱导细胞ROS生成的作用。接种细胞于96孔板,每孔1.5万个细胞。DCFH-DA孵育:接种24小时后用有糖earle’s液洗两遍,并换上终浓度为25μM DCFH-DA培养箱孵育30min,再以有糖earle’s液清洗。FLUOstarOPTIMA酶标仪检测荧光,488nm激发波长,525nm发射波长。检测DCF的荧光测得细胞内ROS含量。2.HSF细胞凋亡检测采用Tunel法检测HSF细胞凋亡情况。将细胞以PBS漂洗两次,滴加50μlTDT酶反应液,37℃避光湿润反应60min,PBS漂洗3次,采用Tunel法检测试剂盒,FITC荧光染色观测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计算凋亡细胞平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第三部分Gyp对HSF Bcl-2、Bax和Casapase-3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1.RT-PCR测定Bcl-2mRNA、Bax mRNA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接种六组细胞,调整密度,加4mL培养基。六组细胞即空白对照组(Ⅰ组),UVA模型组(Ⅱ组),空白血清组(Ⅲ组)、低剂量含药血清组(Ⅳ组)、中剂量含药血清组(Ⅴ组)和高剂量含药血清组(Ⅵ组)。待细胞90%生长融合后,三个绞股蓝含药血清组分别换成含低、中、高剂量Gyp大鼠含药血清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试剂盒进行逆转录及聚合酶链反应。在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下观察实验结果,于凝胶成像系统中采集图像,分别测定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条带的积分光密度值,再以目的基因积分光密度值/内参基因积分光密度值的比值作为统计量,进行统计分析。2.Western Blotting测定Bcl-2蛋白、Bax蛋白和Caspase-3蛋白表达调整细胞密度,接种到培养瓶,每瓶加5mL培养基。六组细胞即空白对照组(Ⅰ组),UVA模型组(Ⅱ组),空白血清组(Ⅲ组)、低剂量含药血清组(Ⅳ组)、中剂量含药血清组(Ⅴ组)和高剂量含药血清组(Ⅵ组)。细胞90%生长融合后,绞股蓝含药血清组分别换成含低、中、高剂量Gyp大鼠含药血清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h。收集细胞,PBS漂洗并裂解细胞,测定Bcl-2和Bax蛋白浓度,兔抗人Bcl-2和Bax一抗稀释后,于4℃孵育过夜,TBS/T漂洗3次;HRP标记的羊抗兔二抗稀释后,于水平摇床上室温摇晃1h,再以TBS/T漂洗3次,蛋白信号由ECL发光试剂盒检测,分别测定目的蛋白和内参蛋白条带灰度值,以目的蛋白灰度值/内参蛋白灰度值的比值为统计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Gyp含药血清对各组HSF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UVA模型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P<0.01)。与UVA模型组比较,Gyp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高(P<0.05),且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干预效果最为明显。中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高于UVA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细胞增殖活性(P<0.01)。2.Gyp含药血清对各组HSF细胞ROS含量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UVA模型组细胞ROS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UVA模型组细胞比较,Gyp含药血清干预后各组细胞中ROS均显着下调(P<0.01),且高剂量含药血清组ROS下降幅度最大。中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ROS含量显着低于UVA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细胞ROS含量(P<0.01)。3. Gyp含药血清对各组HSF细胞凋亡数量的影响电镜下观测到各组细胞凋亡的不同情况。与空白对照组比较,UVA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显着上升(P<0.01)。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数量比UVA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显着减少(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凋亡减少最为明显。中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数量显着低于UVA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细胞凋亡数量(P<0.01)。4.Gyp含药血清对各组HSF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UVA模型组细胞Bc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UVA模型组比较,含药血清组细胞Bcl-2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1),其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Bcl-2mRNA和蛋白上调幅度最大。中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Bc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UVA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细胞Bc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5.Gyp含药血清对各组HSF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ax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UVA模型组细胞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P<0.01)。与UVA模型组比较,含药血清组细胞Bax 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1),其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幅度最大。中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Bax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UVA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细胞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6.Gyp含药血清对各组HSF细胞凋亡下游通路中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UVA模型组细胞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P<0.01)。与UVA模型组比较,含药血清组细胞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1),其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幅度最大。中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UVA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细胞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1.Gyp可显着提升光老化HSF细胞增殖活性,从而显着提高细胞抵抗UVA损伤的能力。2.Gyp可显着抑制细胞内ROS过量生成,帮助细胞清理代谢垃圾,减轻UVA诱导的光老化损伤程度。3.Gyp可显着减少光老化HSF细胞凋亡数量,帮助细胞重新获得修复机会,以抵抗UVA诱导的光老化损伤。4.Gyp可显着缓解HSF光老化模型细胞Bcl-2和Bax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失衡状态,抑制细胞内部相关凋亡信号通路活性,从而减少UVA辐射引起的细胞凋亡,抵抗UVA诱导的HSF细胞光老化现象。5. Gyp可以显着抑制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的活化,并显着下调HSF细胞在Caspase-3凋亡通路上的DNA转录水平,减少光老化细胞凋亡,对UVA诱导的HSF光老化模型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毛慧芳[8](2012)在《“双固一通”针法对衰老模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医药保健水平的提高,如何延缓衰老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热点。衰老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要研究课题,寻找能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的药物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针灸在延缓衰老方面颇具特色和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固一通”针法对衰老模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及其相关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其在防治衰老领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5月龄SD健康大鼠雌性40只,清洁级,体重(180±20)g,根据简单随机排序法分为每组各10只,即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双固一通’电针组、电针对照组,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肤注射法造成大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双固一通”电针组取“关元”、“后三里”、“百会”;电针对照组取“中极”、“阴陵泉”、“印堂”作为临近对照取穴。两组电针组均选用HANSLH202H型电针仪,连续波,频率2Hz,强度为1mA,通电15min。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逃避潜伏期;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SOD含量;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促凋亡基因Fas、BaxmRNA以及促凋亡基因Bcl-2mRNA的阳性表达。结果:1.正常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找到平台时问为26s,衰老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找到平台时间为46s,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着延长(P<0.01);“双固一通”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找到平台时间分别为30s和35s,两组之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2.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84.31±8.82)NU/ml,衰老模型组大鼠SOD含量(19.83±3.95) NU/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SOD含量明显降低;“双固一通”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大鼠SOD含量各分别为(33.93±2.81)NU/ml.(45.316±4.421) NU/ml,两组之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3.正常对照组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8.5±2.22)%,衰老模型组细胞凋亡率(28.94±3.68)%,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双固一通”电针组细胞凋亡率(13.9±2.92)%,电针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1.24±3.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指标均显着增高,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双固一通”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比较,“双固一通”电针组干预调节作用优于电针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4.正常对照组大鼠脾脏抗凋亡基因Bcl-2mRNA(0.481±0.12)%.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比值(0.966±0.018);衰老模型组大鼠脾脏抗凋亡基因Bcl-2mRNA(0.247±0.031)%.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比值(0.323±0.04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抗凋亡基因Bcl-2mRNA表达明显下调且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比率显着降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双固一通”电针组大鼠脾脏抗凋亡基因Bc1-2mRNA(0.539±0.018)%. Bcl-2/Bax比值(0.538±0.039),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5.正常对照组大鼠脾脏促凋亡基因Fas mRNA相对含量为(0.487±0.03)%,衰老模型组大鼠促凋亡基因为Fas mRNA(0.961±0.2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固一通”电针组促凋亡基因Fas mRNA相对含量为(0.942±0.16)%,与模型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电针不仅能改善衰老模型大鼠下降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还能提高其血清中SOD含量,增强机体抗氧化反应,从而延缓衰老的发生2.电针通过对淋巴细胞的过度凋亡进行干预,降低衰老模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3.“双固一通”针法通过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mRNA的阳性表达,提高凋亡相关基因Bc1-2/Bax的比值,但对促凋亡基因FasmRNA的阳性表达作用不明显,通过增强脾脏细胞抗凋亡能力和脾脏细胞存活率,调节免疫功能,来延缓衰老的发生。协调与整合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重塑基因平衡,这可能是该针法对衰老模型大鼠淋巴细胞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4.“双固一通”针法“关元”、“后三里”、“百会”对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要明显优于电针对照组“中极”、“阴陵泉”、“印堂”,体现了以固护正气为主的“双固一通”针灸法在防治衰老过程中“以治为防”的作用优势。
王晓宁[9](2012)在《中药复方对老年认知障碍大鼠氧化应激及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A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然而对于AD的发病机制以及较理想的治疗药物和手段仍是当今世界医学的难题。中医基于辨证施治,发挥中药复方多靶点、多环节的特点,在预防和治疗AD上具有良好的前景。还脑益聪方基于“虚、瘀、浊、毒”为AD的病机基础,由补肾益气、活血解毒中药组成,前期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对AD的防治具有良好的作用,现以自然衰老大鼠为动物模型,应用现代工艺制剂制成-还脑益聪方颗粒剂,观察其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氧化应激及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老化和抗氧化的作用机制,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药理依据。目的:应用补肾益气、活血解毒中药—还脑益聪方颗粒剂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自然衰老大鼠进行早期干预,观察还脑益聪方对动物的行为学、病理形态、氧化应激和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及Tau蛋白等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药物的效应机制与作用环节,为AD的早期防治提供药理依据。方法:60只老年大鼠(Sprague Dawley, SD),18-20月龄,雌雄各半,根据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结合体质量,选出正常老年大鼠,并按照分层随机(应用SPSS软件)方法分成为老年认知障碍(模型)组,阳性对照药(盐酸多奈哌齐片,0.49mg/kg)组,还脑益聪颗粒剂(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制剂,3.54g生药/kg)小剂量(3.78g生药/kg)组、中剂量(7.56g生药/kg)组、大剂量(18.90g生药/kg)组,同时另设10只4月龄SD青年大鼠为青年正常组。老年正常组、老年模型组和青年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灌胃量为1ml/100g,所试药物稀释同等药量,连续灌胃14周。给药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腹腔麻醉(10%水合氯醛,0.6ml/100g),腹主动脉取血,脑组织(海马)随机取5只匀浆,检测血清及海马组织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另外5只大鼠脑组织,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常规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CAl区形态学变化;刚果红染色,观察海马组织CA1区淀粉样沉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彩色图像处理系统半定量分析)观察海马组织CA1区早老蛋白-1(PS-1)、β淀粉样肽和Tau蛋白激酶(TTBKl)的表达。结果:1.水迷宫试验结果表明,还脑益聪方及盐酸多奈哌齐均可改善具有认知障碍自然衰老大鼠的记忆功能,与老年模型组相比,中药大剂量组可显着提高大鼠穿越第四象限的时间和路程(P<0.05,P<0.01)。2.大鼠海马组织HE染色后,镜下可见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区组织结构模糊,排列稀疏,部分细胞胞体缩小,胞核固缩深染;经还脑益聪方不同剂量干预后其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刚果红染色后镜下可见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区出现较多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大小不一,染色不均;经还脑益聪方不同剂量干预后,老年大鼠海马部位仍可见散在的橘红色沉积物,但与模型组相比,数量明显减少,染色较浅。3.血清及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检测结果表明,和模型组比较,还脑益聪方各剂量组及盐酸多奈哌齐组均可提高血清和海马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P<0.01);还脑益聪方小、大剂量组还可显着提高血清和海马中CAT和GSH活性(P<0.01);还脑益聪方各剂量组及盐酸多奈哌齐组均可降低海马中β-A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还脑益聪方小、大剂量组可明显提高血清和海马中T-AOC含量,但与模型组相比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还脑益聪方中、大剂量组血清中GSH-PX活性有增高趋势,但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组化半定量结果表明,老年认知障碍大鼠的海马CAl区tau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S-1表达水平增强,β淀粉样沉积增多。经还脑益聪方小、中、大剂量组治疗后,TTBKl、PS-1和β淀粉样肽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计算10D值,和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1.老年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和空间识别能力减弱,大鼠海马CAl区出现细胞胞体缩小,胞核固缩深染等病理变化,Aβ淀粉样沉积增多,tau蛋白、PS-1蛋白和1β淀粉样肽阳性表达明显增多。血清及组织中抗氧化能力减弱,氧自由基清除功能降低。2.还脑益聪颗粒剂可改善老年认知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保护脑组织海马结构;可以提高血清及脑组织中抗氧化能力,增强SOD、CAT、GSH的活性,提高T-AOC的水平,减少MDA和β-AP的生成。3.还脑益聪方颗粒剂具有提高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抗氧化水平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抗氧化能力和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清及组织MDA和β-AP的生成,改善认知障碍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抑制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沉积有关。
潘世斌[10](2011)在《调理五藏与抗衰老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通过古今文献梳理,从中医五藏在延缓衰老中的作用出发,探讨五藏在延缓衰老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在现代抗衰老养生中的重要性。指出生命是一个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衰老与五藏之间具有一定的时相性。因此根据五藏的不同生理特点及作用,结合现代医学延缓衰老机制的研究,阐释五藏在延缓衰老中的重要性,丰富现代医学延缓衰老的内容。提倡中医学整体观念指导下辩证的因人因时采用合理的调理五藏的方法延缓衰老,更好的推动现代延缓衰老养生方法。随着年龄结构老化和劳动力资源不足,必然影响到劳动率的提高,影响社会的发展,增加社会的负担,因此探索衰老机制及寻找延缓衰老的方法,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而衰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衰老机制有一定差异。五藏功能衰弱贯穿衰老过程的始终,延缓衰老应从五藏出发,根据五藏的不同生理特点在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合理方法延缓衰老。本文在理论方面对衰老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五藏的生理功能在衰老中的作用及特点出发,以期开辟延缓衰老的新途径。根据中医五藏的功能特点及有关经典论着的理论,在研习各主要延缓衰老学说的基础上,分析彼此间的联系,五藏在人体在衰老过程中发挥着动态作用,认为某一脏腑在某一年龄阶段对衰老的起着不同的作用,与衰老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存在着时象性关系,提出不同的年龄阶段调理五藏的盛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从《内经》看中医学的抗衰老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内经》看中医学的抗衰老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1)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抗衰老方剂研究进展 |
1 前言 |
1.1 相关概念 |
1.1.1 中医古籍 |
1.1.2 衰老 |
1.1.2.1 衰老释义 |
1.1.2.2 现代医学对衰老的定义 |
1.1.2.3 衰老的表现 |
1.1.2.4 衰老的机制 |
1.1.2.5 衰老征象的中医认识 |
1.1.3 抗衰老 |
1.1.4 抗衰老方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对象 |
2 古代抗衰老方剂发展史 |
2.1 抗衰老方剂的起源 |
2.2 抗衰老方剂的初始发展时期 |
2.3 抗衰老方剂发展的成熟时期 |
2.4 抗衰老方剂发展的鼎盛时期 |
2.5 抗衰老方剂发展的缓慢时期 |
3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
3.1 资料搜集 |
3.1.1 古代抗衰老方剂的界定 |
3.1.2 古代抗衰老方剂的来源 |
3.1.3 古代抗衰老方剂的选取 |
3.2 资料整理与分析 |
3.2.1 资料整理 |
3.2.2 数据准备 |
3.2.3 数据分析 |
4 研究结果(一) |
4.1 古代抗衰老方剂朝代分布 |
4.1.1 古代抗衰老方剂分布表 |
4.1.2 小结 |
4.2 唐代抗衰老方剂分析 |
4.2.1 药物频次 |
4.2.2 唐代抗衰老方剂药物归经及性味分布 |
4.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4.2.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
4.2.5 小结 |
4.3 宋代抗衰老方剂分析 |
4.3.1 药物频次 |
4.3.2 宋代抗衰老方剂药物归经及性味分布 |
4.3.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4.3.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
4.3.5 小结 |
4.4 金元抗衰老方剂分析 |
4.4.1 药物频次 |
4.4.2 金元抗衰老方剂药物归经及性味分布 |
4.4.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4.4.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
4.4.5 小结 |
4.5 明代抗衰老方剂分析 |
4.5.1 药物频次 |
4.5.2 明代抗衰老方剂药物归经及性味分布 |
4.5.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4.5.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
4.5.5 小结 |
4.6 清代抗衰老方剂分析 |
4.6.1 药物频次 |
4.6.2 清代抗衰老方剂药物归经及性味分布 |
4.6.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4.6.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
4.6.5 小结 |
4.7 古代总体抗衰老方剂分析 |
4.7.1 药物频次 |
4.7.2 古代总体抗衰老方剂药物归经及性味分布 |
4.7.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4.7.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
4.7.5 小结 |
5 研究结果(二) |
5.1 含茯苓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 |
5.1.1 含茯苓古代抗衰老方剂药味个数折线图 |
5.1.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5.1.3 小结 |
5.2 含牛膝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 |
5.2.1 含牛膝古代抗衰老方剂药味个数折线图 |
5.2.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5.2.4 小结 |
5.3 含生地黄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 |
5.3.1 含生地黄古代抗衰老方剂药味个数折线图 |
5.3.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5.3.3 小结 |
5.4 含熟地黄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 |
5.4.1 含熟地黄古代抗衰老方剂药味个数折线图 |
5.4.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5.4.3 小结 |
5.5 含枸杞子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 |
5.5.1 含枸杞子古代抗衰老方剂药味个数折线图 |
5.5.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5.5.3 小结 |
5.6 含人参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 |
5.6.1 含人参古代抗衰老方剂药味个数折线图 |
5.6.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5.6.3 小结 |
5.7 含菟丝子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 |
5.7.1 含菟丝子古代抗衰老方剂药味个数折线图 |
5.7.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5.7.3 小结 |
5.8 含肉苁蓉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 |
5.8.1 含肉苁蓉古代抗衰老方剂药味个数折线图 |
5.8.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5.8.3 小结 |
5.9 含山药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 |
5.9.1 含山药古代抗衰老方剂药味个数折线图 |
5.9.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5.9.3 小结 |
5.10 含天冬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 |
5.10.1 含天冬古代抗衰老方剂药味个数折线图 |
5.10.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5.10.3 小结 |
6 抗衰老经典名方 |
6.1 茯苓人参散 |
6.2 琼玉膏 |
6.3 草还丹 |
6.4 还少丹 |
6.5 神仙不老丸 |
6.6 地仙丸(方) |
6.7 人参固本丸 |
6.8 八仙糕 |
6.9 延寿丹 |
7 讨论 |
7.1 古代抗衰老方药归经 |
7.1.1 心主神明,调控生理 |
7.1.2 肾主藏精,生命之根 |
7.1.3 脾主运化,后天之本 |
7.1.4 五脏坚固,长寿之本 |
7.2 古代抗衰老方药药性 |
7.3 古代抗衰老方药药味 |
7.3.1 甘味 |
7.3.2 辛味 |
7.3.3 苦味 |
7.4 古代抗衰老方剂高频药物 |
7.4.1 唐代抗衰老方剂高频药物 |
7.4.2 宋代抗衰老方剂高频药物 |
7.4.3 金元抗衰老方剂高频药物 |
7.4.4 明代抗衰老方剂高频药物 |
7.4.5 清代抗衰老方剂高频药物 |
7.4.6 古代总体抗衰老方剂高频药物 |
7.5 古代抗衰老方剂高频药组 |
7.5.1 人参-茯苓 |
7.5.2 人参-地黄-天冬(麦冬) |
7.5.3 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 |
7.5.4 山药-五味子-肉苁蓉 |
7.5.5 菟丝子-山药-茯苓-牛膝 |
8 总结 |
本文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简介 |
附录2: 数据库介绍 |
附录3: 中药名称标准化处理表 |
附录4: 古代抗衰老方剂来源书目 |
附录5: 历代抗衰老方剂举隅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2)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衰老认识的相关性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 两种医学体系对衰老过程“虚”的认识 |
1.1 中医学对衰老过程中“虚”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衰老过程中“虚”的认识 |
2 衰老后机体平衡失常 |
2.1 中医学的气血阴阳失衡 |
2.2 现代医学的机体代谢失衡 |
3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干预衰老的方法具有相关性 |
4 小结 |
(3)元气与衰老关系的探讨及大补元煎延缓线虫衰老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 理论研究 |
1.中医元气理论探讨 |
1.1 元气概念 |
1.2 元气的生成 |
1.3 元气的功能 |
2.中医衰老理论探讨 |
2.1 中医对衰老的认识 |
2.2 中医对衰老机理的论述 |
2.3 中医对抗衰老的认识 |
3.元气与衰老关系探讨 |
3.1 元气亏损,脏腑失用 |
3.2 元气亏虚,机体抵御外邪能力下降 |
3.3 元气亏虚,脏腑气化功能失常,实邪阻滞 |
3.4 元气虚弱亏损,情志失常 |
4.模型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的优势 |
5.选方分析 |
二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与方法(仪器和试剂)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试剂 |
1.4 配制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E.coli OP50培养 |
2.2 线虫的喂养 |
2.3 线虫同期化 |
2.4 线虫除菌方法 |
2.5 线虫的冻存及复苏 |
2.6 线虫寿命实验 |
2.7 线虫生殖力实验 |
2.8 线虫氧化应激实验 |
2.9 线虫热应激实验 |
2.10 实时定量PCR实验 |
3.实验结果 |
3.1 线虫寿命实验结果 |
3.2 生殖力实验结果 |
3.3 氧化应激实验结果 |
3.4 热应激实验结果 |
3.5 基因检测结果 |
4.讨论 |
1 中医元气理论对延缓衰老的指导意义 |
2 中药复方制剂在线虫实验中的运用 |
3 大补元煎方药对线虫寿命的影响 |
4 大补元煎对线虫生殖力的影响 |
5 大补元煎对线虫压力应激条件下寿命的影响 |
6 大补元煎延长线虫寿命机制研究 |
5.结论 |
6.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现代医学对衰老及衰老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本人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实验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致谢 |
(4)鹿茸与鹿胎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1章 绪论 |
1.1 鹿茸与鹿胎简介 |
1.2 衰老学说 |
1.2.1 衰老的中医病机 |
1.2.2 自由基学说 |
1.2.3 端粒衰老理论 |
1.2.4 热量限制理论 |
1.2.5 衰老的其它学说与理论 |
1.3 衰老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
1.3.1 酿酒酵母 |
1.3.2 秀丽隐杆线虫线虫 |
1.3.3 果蝇 |
1.3.4 大鼠衰老模型 |
1.3.5 小鼠衰老模型 |
1.3.6 其它衰老动物模型 |
1.4 抗衰老药物的研究现状 |
1.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鹿茸与鹿胎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检测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试剂 |
2.2.3 实验仪器 |
2.2.4 试剂配制 |
2.3 方法与步骤 |
2.3.1 鹿茸与鹿胎盘的预处理及提取 |
2.3.2 水溶物总蛋白的检测 |
2.3.3 脂溶物中总磷脂的测定 |
2.4 实验结果 |
2.4.1 鹿茸与鹿胎盘水溶物及脂溶物的提取率测定 |
2.4.2 水溶物总蛋白的检测 |
2.4.3 脂溶物总磷脂的测定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3章 鹿茸与鹿胎提取物对3T3-L1细胞的存活率及凋亡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试剂 |
3.2.3 实验仪器 |
3.2.4 试剂配制 |
3.3 方法与步骤 |
3.3.1 3T3-LI细胞培养 |
3.3.2 提取物对3T3-L1细胞毒性的检测 |
3.3.3 提取物对3T3-L1细胞凋亡的影响 |
3.4 实验结果 |
3.4.1 提取物对3T3-L1细胞毒性的检测 |
3.4.2 提取物对3T3-L1细胞凋亡的影响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鹿茸与鹿胎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仪器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2.3 试剂配制 |
4.3 方法与步骤 |
4.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4.3.2 铜离子还原能力测定 |
4.4 实验结果 |
4.4.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4.4.2 铜离子还原能力测定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5章 鹿茸与鹿胎提取物对秀丽隐杆线虫生命周期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仪器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试剂 |
5.2.3 实验仪器 |
5.2.4 试剂配制 |
5.3 方法与步骤 |
5.3.1 线虫的准备 |
5.3.2 提取物对线虫寿命的影响 |
5.3.3 提取物对线虫移动能力的影响 |
5.3.4 提取物对线虫产卵量的影响 |
5.3.5 急性热应激实验 |
5.3.6 提取物对OP50生长曲线的影响 |
5.4 实验结果 |
5.4.1 提取物对线虫寿命的影响 |
5.4.2 提取物对线虫移动能力的影响 |
5.4.3 提取物对线虫产卵量的影响 |
5.4.4 急性热应激实验 |
5.4.5 提取物对OP50生长曲线的影响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6章 鹿茸与鹿胎提取物对老龄鼠相关衰老指标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仪器 |
6.2.1 实验材料 |
6.2.2 实验试剂 |
6.2.3 实验仪器 |
6.3 方法与步骤 |
6.4 实验结果 |
6.4.1 提取物对老龄鼠血清中T-CHO、TG浓度的影响 |
6.4.2 提取物对老龄鼠血清及组织中SOD活力的影响 |
6.4.3 提取物对老龄鼠血清及组织中MDA浓度的影响 |
6.4.4 提取物对老龄鼠血清及组织中GSH-Px活力的影响 |
6.4.5 提取物对老龄鼠血清及组织中CAT活力的影响 |
6.5 小结与讨论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模型大鼠肺损伤的修复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2 结果Results |
2.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 |
2.2 衰老模型的评价 |
2.3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肺脏的定位 |
2.4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测定 |
2.5 组织病理学的检测 |
3 讨论Discussion |
(7)绞股蓝总皂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模型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实验一 Gyp 对光老化 HSF 细胞增殖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小结 |
实验二 Gyp 对各组细胞活性氧含量和凋亡数量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小结 |
实验三 Gyp 对 HSF 凋亡相关因子 Bcl-2/Bax、Casapase-3 mRNA 和蛋白表达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双固一通”针法对衰老模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双固一通”针法对衰老模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实验二 “双固一通”针法对衰老模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1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
2 针灸延缓衰老的理论基础 |
3 取穴依据 |
4 西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
5 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的评价 |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附图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9)中药复方对老年认知障碍大鼠氧化应激及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一 中医学对衰老及老年痴呆的认识 |
1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
1.1 中医学对衰老原因和病机的认识 |
1.1.1 阴阳失调说 |
1.1.2 精气神亏耗说 |
1.1.3 五脏虚衰说 |
1.1.4 气血郁滞说 |
1.2 中医药抗衰老的研究进展 |
2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2.1 痴呆的病因病机 |
3 衰老与痴呆间的联系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西医学对衰老致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 AD与衰老的关系 |
2 氧化应激学说与AD和衰老 |
2.1 酶抗氧化系统 |
2.2 非酶抗氧化系统 |
3 防治老年性痴呆的药物研究 |
3.1 改善胆碱神经传递药物 |
3.2 改善脑血液循环和脑细胞代谢的药物 |
3.3 钙拮抗剂 |
3.4 激素类药物 |
3.5 非甾体抗炎药物 |
3.6 毒蕈碱受体激动剂 |
3.7 抗Aβ积聚的药物 |
3.8 抗细胞凋亡的药物 |
3.9 抗氧化应激对AD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还脑益聪方对自然衰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分组与给药 |
2.2 行为学测试 |
2.3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还脑益聪方对自然衰老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和衰老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抗体和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分组与给药 |
2.2 脑组织样品处理 |
2.3 免疫组化法测定PS-1、β淀粉样肽和TTBK1的表达 |
2.4 脑组织病理 |
2.5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海马CA1区PS-1表达的影响 |
3.2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海马CA1区β淀粉样肽表达的影响 |
3.3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海马CA1区TTBK1表达的影响 |
3.4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海马CA1区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和淀粉样沉积形成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PS-1、β淀粉样肽和TTBK1表达的影响 |
4.2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和淀粉样沉积形成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还脑益聪方对自然衰老大鼠血清及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分组与给药 |
2.2 血清标本处理 |
2.3 脑组织样品处理 |
2.4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
3.2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血清CAT活性和T-AOC水平的影响 |
3.3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血清中GSH和GSH-PX活性的影响 |
3.4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海马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
3.5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海马中CAT活性和T-AOC的影响 |
3.6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海马中GSH和GSH-PX活性的影响 |
3.7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海马中β-AP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血清和海马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 |
4.2 还脑益聪方方药的药物作用简析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调理五藏与抗衰老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衰老的理论研究 |
一、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
(一)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源流 |
(二) 中医学对衰老机理的认识 |
二、 现代医学对衰老的研究进展 |
(一) 衰老的表现 |
(二) 衰老概念及延缓衰老的可行性 |
(三) 衰老的现代研究 |
第二部分 调理五藏抗衰老的理论探讨 |
一、 肾虚与衰老 |
(一) 肾精虚与衰老 |
(二) 肾气虚与衰老 |
二、 脾虚与衰老 |
(一) 脾胃气机失调与衰老 |
(二) 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与衰老 |
三、 心虚与衰老 |
(一) 心主神明失常与衰老 |
(二) 心主血脉失常与衰老 |
四、 肝虚与衰老 |
(一) 肝血虚与衰老 |
(二) 肝气机失调与衰老 |
五、 肺虚与衰老 |
(一) 肺气虚与衰老 |
(二) 肺主水与衰老 |
六、 五藏与衰老变化的关系 |
(一) 五脏衰老的时间性 |
(二) 五脏衰老的恒动性 |
七、 五藏相关性与衰老 |
(一) 五脏相关性 |
(二) 五脏相关性与抗衰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 查新报告 |
详细摘要 |
四、从《内经》看中医学的抗衰老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古代抗衰老方剂用药规律研究[D]. 张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 [2]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衰老认识的相关性举隅[J]. 梁华,兰辛键,李奇玮,朱明雪,尚雨嫣,刘璐,隋雨桐. 中医药学报, 2016(03)
- [3]元气与衰老关系的探讨及大补元煎延缓线虫衰老作用的研究[D]. 许巧.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5(03)
- [4]鹿茸与鹿胎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抗衰老作用的研究[D]. 高赛. 吉林大学, 2015(01)
- [5]中医对衰老理论的研究概述[A]. 刘占文,李玮.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服务老年产业研讨会论文集, 2014
- [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模型大鼠肺损伤的修复作用[J]. 王志红,陈为民,曲双,郭坤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28)
- [7]绞股蓝总皂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模型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D]. 王继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06)
- [8]“双固一通”针法对衰老模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D]. 毛慧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02)
- [9]中药复方对老年认知障碍大鼠氧化应激及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D]. 王晓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1)
- [10]调理五藏与抗衰老关系研究[D]. 潘世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