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爆款文案写作的7个核心算法论文

卢俊:爆款文案写作的7个核心算法论文

关于编辑的写作的价值,我有四个观点:

第一个就是写作即场景。很多人认为场景对应的单词是SCENE,认为场景就是某一种时空组合或者一个情景,这是个错误的认知,真正的场景应该对应的单词是CONTEXT,实际上它代表的是一种上下文语境。本质上,好的写作就是创造一次认知的连接,如果你的产品描述用户认知不能有效地连接,那么就好似鸡同鸭讲,那么读者购买你产品的可能性就很低。

第二个观点是场景即产品。如果用户的需求场景被我们有效地描绘出来了,那么场景中满足用户需求的,就是我们的书。需求和场景只有被写出来,被表达出来,才能被用户记住,得到用户的呼应。所以,写作是那些看起来消极的、隐隐约约的、若隐若现的但是力量很强的真正需求和场景重要挖掘武器,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写作呈现它们,那么这个产品被引爆的可能性也就被埋没了。

第三个观点是产品即流量。做内容的人应该都知道,流量源头不是渠道、不是折扣、不是媒体,流量的源头实际上是我们的idea,我们的创意价值,我们的书。真正理解用户和产品的对接能力,就是我们流量获取的真正根源。

第四个观点是流量即用户。流量基础单元就是人的数量和到访次数,流量的留存和沉淀是付费用户,他们是真正愿意掏钱的人。推动流量流转的是超级用户,就是除了自己消费,还可以分享给其他人的用户才是超级用户,他们能够改变其他用户对这个平台或者产品的看法与选择。

JME患者可有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为额叶功能障碍[15-16],表现为记忆、执行功能以及情感障碍,这些与额叶或丘脑额叶联系有关[13,15,17],JME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流畅性差,可能为丘脑与右额内外侧及顶叶外侧的功能联系受损[18]。JME可以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与微观结构指标,特别是连接大脑皮层、皮层下区域和小脑的投射纤维结构改变有关[19],约40%的JME患者存在焦虑症状[20]。

核心算法

第五个算法是:用尽规则,才能超越规则。伟大的文案总是令人喜欢,而被喜欢的原理就是:熟悉×陌生=喜欢。这里的熟悉就是规则和套路,而陌生感就是超越规则的创新的部分,所以要让人感觉舒服,又要让人耳目一新。要写好文案,一个最重要的规则是不死守规则,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定要守规则,但是不要机械地死守规则。尽管规则不那么必要,但指导思想和参考要点十分关键。一旦形而上地遵守规则时,就会变成机械式思考。概念的产生是种沉默孤独的守望,伟大的想法是非常偶然的创新,创新其实很难有个固定的公式。所以,我们要学会用一种永远打破规则的思路在遵守规则,并且时时寻找新的规则,忘掉昨天最好的套路,呈现独特的全新文案风貌。

第一个算法就是对象与相关性。不管是写作还是写文案,一定要说跟用户有关的事。但是现在大部分文案和写作说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说的,而不管用户想听什么,所以双方只能一拍两散,这是出版和知识服务这个行业里最常见的现象。实际上出版行业里面,分享能力也是好作者的评判标准。懂得多,如果分享不出来,价值就得不到恰如其分的发挥。

第二个算法是永远做人性的学生。我们做的所有文案和最终的文字解决方案,都是为了调配用户和读者的认知结构,你控制了这个结构,就能够说服他。如果不能控制,他就跑了,就变成了失败的说服。我们做人性的学生,需要掌握人性的普遍性原理和多样性原理。很多企业都强调做用户调研,就是问问大家喜欢什么。实际上这个调研就是寻求多样性的最大公约数,人性不仅有共性,还有多样性。如果只知道共性,不知道多样性,是不可能做好产品的。

第六算法:就是重新认识“写”。写只是把你的想法呈现出来的最后一个过程,很多人认为写文案就是坐在案头,不停地写就对了,这是错误的。实际上,文案工作就是发现的历程,“写”只是文案呈现的最后一个步骤。思维和认知,是文案发现的起点,文字呈现是文案把思维和认知客观化的一个结果。如果我们用文案工作过程来看,首先会抽象关键词,找到关键重点,找数据深研,再一次沉淀,最后才是动笔。

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4.11%,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6.47%,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那么,编辑如何能写出爆款文案呢?

爆款文案必然有其核心算法,虽然每个人的算法不尽相同,我个人总结了以下几个算法:

所谓金字塔原理,就是在任何一个表达文本之中,必须有一个清晰的金字塔结构,也就是最顶层金字塔尖最高层,必须是一个核心结论和观点,再往下一层是关键信息,由三至七个一级论据支持核心结论,但这些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由二级论据支持,再往下一层是次要信息,由多个二级论据组成,并可以往下延伸,形状如同金字塔。越往上升,抽象度越高;越往下降,具体性越高。

一个物体在内河航道漂移,受到水流和风力的作用,假设在一定时间Δt内漂移速度相对稳定,那么物体的位置从tn时刻到tn+1时刻的更新为

3.处理带病植株。收割完大豆后,可着手处理带病植株。具体举措是,及时进行翻地操作,有两点益处,其一,将带病植株埋于地下,以达到消除病菌的目的;其二,有利于耕翻出越冬害虫,通过天敌取食、捕捉等达到减轻虫害的目的。

第四个算法是:优秀是伟大的敌人。文案的执行标准很重要,一线10W+的公司,对于文案的打磨细腻程度非常高。我只有打磨到极致才是最高标准。很多文案高手都说,那些顶级文案并不是真正的天才写出来的,而是他们的标准够高,才能做出真正优秀的文案。优质的文案不需要天才,只是需要我们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好公司和烂公司的区别,在于细节上的执行标准不一样。

第三个算法叫心智代理。如果你不用心做的事情,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太好,就像我们写文案,如果你不喜欢写,根本不可能有人喜欢看。所以真情实感,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个标签。如果你是一个空洞、心不在焉、非常敷衍的人,那么想要在移动互联网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认同,可能性就非常低。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是用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理论,必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接受能力,实现其大众化,使理论转化为实践,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代国家领导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红色文化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过程,已归化为大众思想本质,并正逐渐成为人民大众的精神属性,人民大众亦在本能地用它来指导实践,本质上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着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指导作用。

为了测试一个电路,首先执行蒙特卡罗仿真去得到有可配置缓冲器电路的时钟周期的均值μT和标准差σT.芯片对应于μT,μT+σT和μT+2σT的初始的良率Yo分别为50%,84.13%和97.72%[15].如表1所示,Y(%)代表了有可配置缓冲器的芯片的良率.Yi(%)是相对于没有缓冲器调整初始良率的增加良率,也就是Y-Yo.从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到,芯片良率的增加非常显著(最高可达35.98%).

第七个算法:解决问题的文案。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文案,都是耍流氓。最终就是要用文案解决问题,没有一个产品是完美的。很多时候的文案和广告,一半是事实强化了优点,对缺点却只字不提,用户总是半信半疑,那么就离被用户抛弃一步之遥了。所以,写文案和广告创意的人应该假设用户至少和我们自己一样聪明,这是让我们保持真诚和自知的唯一办法,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可能始终写出值得被信任的文案。

2.3.4模式优点该治理模式适用范围广,对稳定、半稳定沟底比降小于10%,坡度较小的侵蚀沟有很好的治理效果;可与林业造林有机结合,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原料丰富,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能增加农民收益。

刻意训练

我们了解了文案的理念和写好文案的方法,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训练和行动: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有效学习的方法,文案不是想出来的,只有持续不断去做刻意训练才能找到通向高手的真正秘径。

第一个行动方案就是建立逻辑树。你的认知树没有树干,上面只有树叶,不会学习和看书的人,就是没有建立自己的逻辑树,说话没有重点,不知所云,就是因为中间没有树干,树叶浮在上面风一吹就掉了。冯唐曾经在麦肯锡工作过,一进公司就是用金字塔原理来训练他的写作、汇报、表达逻辑。

所以,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创意和创新的态度。我的看法非常极致:舍命换创意,意思是创意恨不得要用生命去换取。伟大创意实际上是令人畏惧的,因为它不寻常又从不模仿,因此令人感到恐惧,就像昨天刚刚刷屏的《佩奇是啥》,是令所有创意人员觉得恐惧和沮丧的。

为什么上限是7个?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以数量来说,7这个数字,是人类听过一次后可以记住的上限。各种文化中,很多惯用语、角色、商品名称等都含有“7”这个数字。例如,柴米油盐酱醋茶、燕赵魏韩楚秦齐、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世界七大谜题、七宗罪、北斗七星……

为什么下限是3个?因为两个主题一个主要主题无法只分割为一个关键主题,而分割为两个主题也难以取得平衡,所以在逻辑的表现中,关键主题最好分为3个或以上。“3”这个数字同样也出现在各种文化中,例如,三段论、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三角关系……

第二个行动方案是临摹和刻意训练。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模仿经典和优质文案去写作,长期去坚持,才能找到通向高手的路径。我们应该去学习好的文案和产品,并且不断进阶,不断优化我们的文案写作能力。

第三个行动方案是每天进行窘境测试。写文案不是告知、博君一笑,而是争取对方同意某个观点。写完之后,用你设计出来的腔调大声念出来,这就是“困窘测试”。想象站在全家面前,大声朗诵所做文案的情形,如果不会觉得尴尬,那就对了。如果觉得不舒服,就修改到舒服为止!

第四个行动方案是学会洞察。我们和真相之间,永远可能隔着一堵墙,所以我们必须打个洞,到这堵墙背后看看,这就是洞察的意义。这个洞怎么才能打开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去观察墙上的蛛丝马迹,找到最快打洞的突破点,有时候,找到漏洞很难,墙毫无破绽,我们不妨毫无目地乱逛、乱看,多一点刺激源,说不定就会找到破绽,找到真正的洞察点。

其实别人的幸福也只是一种表面,关起门来,各人过的日子只有自己清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许他没你这样的烦恼,但他肯定有那样的烦恼。日子还得靠自己慢慢过,与其仰望,不如低头好好生活,好好面对,想办法解决。

第五个行动方案是培养自己的视觉化能力。好的文案应该是一种诗一样的艺术,每个逗号都会影响意义的均衡。当一则文案是好的,它感觉起来会明显是对的。好的文案流畅如音乐,其逻辑是技巧、理性和情感的结合。最好的文案就是提供一种视觉想象,一个字都不必说却令人一见难忘——每一则广告都是一种革命。文案即视觉,好的文案一定是对一个场景的视觉表达,表达效率越高,文案就越精彩。文案的画面感,是高水准文案的重要特征。

第六个行动方案是永远拥抱变化。很多顶尖文案都有自己的套路,因为这是一种风格和曾经高效解决问题的算法,但是,风格会过时,算法会失效,因为用户总是在变,但是,用户的核心需求却不曾真正改变过,所以拥抱变化,并不是乱跟风。

第七个行动方案是反知识诅咒。大部分有学问的人,为什么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因为他以为别人知道的东西和他一样,所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认为别人认为的和他认为的一样。你看到的用户和真正的用户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会用概念把我们的认知变成模块化,相当于学习中做了很多快捷键,但是别人不知道。所以你说的话,别人也听不明白,这就是知识的诅咒。你说的话,别人听不懂,这多可怕。

最后是风格与感觉,最顶级的写作就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感觉,这是最顶级的算法,大师和产品制作人,作者和编辑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算法无法编码,是一种风格与感觉,后者的技艺可以编码,是一种技艺或者攻略。

所以,无论说2018年有多难,或者说2019年会更难,这些难对那些手中真正握有武器的编辑来说,从来不是什么威胁。作为编辑,如果不能把自己已有的武器价值最大化,要么是我们傻,要么就是我们从没有真正拥有过这个武器。

标签:;  ;  ;  ;  ;  ;  ;  ;  ;  

卢俊:爆款文案写作的7个核心算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