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信访思维构建和谐校园--高校网络信访工作探微

创新信访思维构建和谐校园--高校网络信访工作探微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7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010-01

摘要:创新信访思维,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化解不利因素、解决突发问题,是保障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高校信访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网络信访;特点难点;构建和谐校园

当前,在教育现代化浪潮冲击下,高校校园网络已经非常普及,从信访角度看,高校网络信访正逐渐显现出新时期特有的作用,已成为学校党政“发扬民主、体察民情、接受监督、联系群众”和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就当前高校网络信访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高校网络信访工作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此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高校网络信访特点

认真分析高校网络信访的特点,对于构建高校信访格局,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具体说来,高校网络信访有如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一)信访手段灵活多样。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电话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交流与沟通工具。目前许多高校校园网络已覆盖到每一间学生宿舍,手机和电话也成为学生必要的交流工具,通过电话和网络反映信访问题占全部信访件的比重逐渐增多,高校网络信访已经成为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向校方沟通信息、反映心声等的重要渠道。

(二)信访内容更加丰富。

由于网络快捷、方便的特点,网络信访所反映的问题具有涉及面广、现实性强、矛盾易激化等特点。教职员工反映的问题大多是与自己的职称评定、福利待遇方面的;学生反映的则是有关学生评奖评优、学生宿舍管理以及就业等问题;同时,也有意外事故引发的信访问题,如师生自杀、意外交通事故等,此类问题虽然不多,但由于后果严重、情况复杂、信访人反映激烈,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三)信访人自发意识更强。

高校是知识分子高度集聚的场所,一方面,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氛围历来比较浓厚。学校在实施国家相关政策上的不完善、决策程序上的不尽规范等,是诱发信访活动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信访人的工作、学习性质决定了他们几乎天天在网上,具备了网络信访的充分必要条件,对网络信访快捷回复期望值高,如果没有达到要求,他们容易对事物、政策、做法等产生主观印象,容易冲动。

二、高校网络信访工作的难点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速,高校内部各种层次利益关系的调整继续增多或加强,使高校信访工作的难度增大,集中表现在以现代通讯和互联网作为信访媒介传播方式上,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网络信访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许多高校还没有健全专业的网络信访机制,网络公文流转还存在不畅通现象,导致部分信访事项“久拖不决”;同时,部分高校缺乏经过专业的网络信访工作培训专职信访工作人员,遇到信访问题尤其是重大信访事务时往往不知所措,以至于使有些信访问题出现拖延甚至激化的现象。

(二)网络信访难度不断增大。

高校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分子,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维权意识,如果提出的信访要求长期得不到有效地答复,他们可能会选择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进行宣传、传播,制造舆论压力,引起社会关注,扩大影响面。同时,当前社会信息传播快,事件影响容易短时间内加剧,其他师生在不明真相的情况容易受舆论的影响参与到事件中,使简单事件复杂化。

三、创新信访思维,完善网络信访,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网络信访作为高校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学校内部沟通、为师生排忧解难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积极化解高校发展中的矛盾,维持校园稳定,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高校网络信访的新特点和新问题,结合构建和谐高校的要求,拟提出以下措施,促进高校网络信访工作有效开展。

(一)创新信访思维,构建网络信访长效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网络信访的互动格局,构建一个上下联动衔接、左右互动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长效工作机制,使高校网络信访工作成为各部门合力开展的重要枢纽。二是提升信访工作人员素质。在高校网信访机制构建中,信访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全面了解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而且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网上快速分流、快速反馈,完善信访公开承办、转办流程,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信访队伍尤为重要;三是建设学校信访工作专项法制保障机制,在信访工作中不断引入各种法律手段和法律工具,增强信访工作的法律援助力量。

(二)整合信访资源,完善网络信访预警功能。

针对高校信访网络的特点,高校信访工作应突出整合网络信访资源建设,立足抓早、抓小、抓防控、抓源头,力求将各种矛盾纠纷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首先是在校务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信访反馈整合系统,除了有常规的校长信箱、书记信箱和信访在线等网络资源外,可以开设博客、校务专题网页、学生互动BBS、教职员工互动BBS等;在招生录取阶段,为方便考生及家长信访,设置群众来访接待场所,开设专线电话、网上信访及传真信访,并向社会公布信访地址、邮编,接待场所及接待时间,专设电话,信访网址,专设传真等;其次是通过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防止群众信访过程中的事态扩大,保证校园和谐稳定。

(三)畅通信访渠道,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高校网络信访的概念正逐步泛化,它与高校政策咨询、心理咨询、健康咨询等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保证信访渠道的畅通,对构建和谐校园有者直观重要的意义。一是要加强光纤网络与IP网络之间、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之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之间的畅通管理,加大力度建设学校信访工作网站或网页,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二是逐步开创信访问题网上分析与预测、信访资料网上管理、信访信息网上收集、信访工作网上宣传等,加强院务公开,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对学校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高校网络信访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员工和人民群众批评、建议的窗口和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勤政廉政的重要渠道,以此提高为师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凝聚和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构建和谐校园,保障学校更好更快、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方喆《浅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信访工作》,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第7期;

【2】王思华《网络时代高校信访新趋势及其对应策略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19;

【3】国务院《信访条例》。

011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弓萍

(焦作大学建筑工程系,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011-01

摘要:构成艺术是现代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平面构成作为构成艺术中的基础理论已经渗入园林设计之中,成为现代园林形式的重要特征。研究平面构成理论与园林设计,挖掘平面构成理论丰富园林形式的方法,从平面构成的美学角度去理解分析其的理论有利于园林的设计及组织,提出借鉴和吸收平面构成艺术的精髓,以期平面构成艺术在园林设计中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应用。

关键词:平面构成;园林设计;应用

一、平面构成与园林设计

平面构成是以轮廓塑形象,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其重点研究形在二维虚拟空间上的组织方式及其视觉效果,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的一种构图;其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对比、集结、发射、特异、肌理等,按构成的技巧和表现方法加以组织,进行形式美的创造。平面构成作为基础理论可以作为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直接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平面布置和界面设计中。而从构成基础的角度来看,平面构成甚至还可以延伸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立体空间中。

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所设计的知识面较广,它包含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又要求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它是一切形态的基础,一切造型的根本。自然界所有的物体都离不开点、线、面,所有的形态也可以归结于点、线、面。而其构成原理是把这些基本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就是要把点、线、面等概念性的基本要素物化,置换成具体的园林设计要素。我们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现代园林景观中的景点、路线、区域抽象成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一)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点是造型领域中最小的视觉单位,点没有大小,没有形态,没有方向,只有位置。在园林景观中,点通常是以“景点”的形式存在。

点具有相对性,景点在整个园林景观范围内,就是一个点的概念。园林设计中的点是我们从美学角度出发抽象出来的元素,严格地说园林设计中的点没有大小,但可以在空间中标定位置。例如在园林景观中,一个湖面相对于整个园林景观它就是一个点,而湖面上的小岛相对于湖面来说,它又是一个点,而湖面则又是上升为一个面。

点所处的位置不同造成的感受也不同。在园林设计中,为了突出设计的主题或者丰富景观的内容,人为创造的一些景点也可以抽象为点。例如园林中的入口节点、雕塑、喷泉或者中心广场等等,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带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尽相同。这些节点由于空间位置特殊,通常是视觉的焦点和构图的重点,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个园林风格和主题的体现。

点的靠近会形成线的感觉。点与点之间连的越紧密,延伸距离越远,形象也越是趋向于线。点的线化应用比实线更有丰富的层次感和韵律感。例如,园林景观中的绿篱植株排列、行道树植株排列,在满足其园林功能分区的同时,还具备景观的点景作用。

此外,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范围还包括很多,点的位置、面积大小变化会对整体布局的重心、构图有很大的影响。

(二)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线有长度、有宽度、有方向感、有位置。对于园林设计,线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在园林中线的应用主要有园路、水体、景观轮廓线等。

园林中的线的表现分为两种:一种是通道,也就是园林景观内的道路,它的作用主要是为园林的结构导引脉络,同时也具备交通功能。另一种是边界,包括同介质面域之间由于高差方向不同形成的边界和不同介质面域的边界或交界线。各种线条在造型表现中变化万千,运用不同的线性设计,可以使园林产生各种风格不同的样式。如运用直线的设计,园林显得强劲有力;运用曲线的设计,园林显得柔美、优雅的效果,我国苏州古典园林就是很好的体现,讲就的是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运用斜线的设计,园林可以产生活泼和动感的视觉效果。在园林设计中,线的运用是大量的,而且十分重要。线的主要形式有直线和曲线,曲线又可以分为规律性曲线和非规律性曲线,它所表达出的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用明·计成的话形容就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三)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具有两度空间,有明显、完整的轮廓。园林设计中的面,是为了便于我们理解和分析景观格局,从美学角度抽象出来的元素,它没有厚度,只有长度和宽度。就园林景观而言,地面铺装可以看作是平面,水景中静止的水面也可看作是面,紧密成行的植物也可以看作是面。在园林设计中,平面可以被理解成一种媒介,用于颜色的应用或空间围合的手段等处理。

面的形状分为好多种,有几何形的面、自由形的面、偶然形的面等。几何形的面最容易复制,它是有规律的鲜明的形态,在规整式园林设计中应用较多。自由形的面形态优美,富有形象力,它是自然描绘出的形态,在自然式园林中运用较多,由于其具有洒脱性和随意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点是整个园林设计中的精彩所在,点、线、面使得园林景观的空间变得有序,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该更注重点、线、面三者的结合,营造出空间景观层次丰富、健康生态的景观环境。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空间、肌理等形式。其基本形式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如福特·沃斯市的伯纳特公园的道路设计就是运用了米字格的方形排列重复的结构,形式简单但效果良好。又如广场上台阶的设计,就是渐变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给人很强的秩序感、韵律感。此外,日本园林中的枯山水,运用白沙铺在地上,划出纹理,模拟水的效果,也是肌理构成的应用。

四、结论

平面构成的历史是百年来几何抽象的历史,它对园林景观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平面构成的美学角度去理解园林设计,其理论有利于园林的设计、组织。平面构成理论中的点、线、面是抽象造型的基础,这些抽象元素都可以在园林设计中找到原型。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形式,如重复、渐变、肌理等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可以拓展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和激发其创作灵感,对园林景观的组织安排有着积极地作用,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效果,对园林景观设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在园林设计中,平面构成中的各个基本形式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我们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要结合设计需求将各个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相互配合,进而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新军.现代设计理论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2]郑永莉.平面构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

[3]李颖.平面构成基础教学初探—谈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

[4]鄢泽兵,孙良辉.试论现代风景园林景观的点,线,面设计法[J].四川建筑,2004,04

标签:;  ;  ;  

创新信访思维构建和谐校园--高校网络信访工作探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