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唐志斌(临邑县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山东德州251500)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类为了更好的生活,便产生了教学,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生命力。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以往的语文教学是非常僵硬死板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单纯的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要把日常生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人性化、灵活化。

一、走进生活,让学生深刻体味课文内容

以前学生死学课本,根本不感兴趣,产生了厌学感,学习效率低。我在教学中试探着让学生走进生活,体味作者当时写作的意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恰巧距学校不远处有一个荷塘,同样也有荷花、有水、有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会一下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的意境。组织学生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到那片荷塘去体验,并且配上音乐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荷塘月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演绎生活,再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再现,但由于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和学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与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即使作者的阅历及思维与学生也有一定的差距,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正确鉴赏课文的艺术内涵,就必须缩短这种差距。根据课本中的不同人物形象,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学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内容,使一个个人物活生生的再现在同学们眼前。通过这种教学,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非常投入,也同样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教学《雷雨》一课,让学生分别扮演剧中周朴园、鲁大海、周萍、鲁侍萍等人物。使周朴园这个资本家的冷酷无情、道貌岸然,以及在儿子面前的庄重严肃,对美丽、温顺的侍萍严厉冷漠、安抚软化等复杂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体验生活,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

学习课文,如果不结合学生所学知识,不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不让学生体验生活,是很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的,即使通过教学把教师的感悟强加给了学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干瘪、僵硬的,并且很快就会忘记。“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比如,教学《碧螺春》一文,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亲自体味作者细腻笔调所描绘的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回味无穷。

四、创设生活,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

课文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文章,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学生为了更加熟练地掌握并运用使用语言的技巧,教师不妨有意地给学生创设一些活动。比如举行修辞联欢会,让学生通过联欢活动,学习语言的运用技巧。孔子说过,“情欲信,辞欲巧”,“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的是语言的技巧,文章的文采。在讲求“达意”的同时追求艺术美,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在中学语文课文中,词语丰富多彩,句式配合灵活多样,修辞方式异彩纷呈,韵律节奏感强,章法布局富有变化,语言的艺术美令人陶醉。如《雪》的语言,清新隽永,耐人寻味;《黄河颂》一文语言绚丽,浓墨重彩,直扑眼帘。

五、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寻找合适的角度。不同的文章,语言美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文体的文章,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是各有特色的。同为写景的文章,《春》一文长短句错落有致,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都能使人感到春满人间时的那种跃动着的朝气;《浪之歌》一文句式比较整齐,有一种近似“赋”的韵味,使人品味到一种欣赏大自然风光的逸致。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时,可从“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角度切入,去体会语言美的特点。

2.运用恰当的方法。方法之妙,全在运用得当。应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选择体会方法。

标签:;  ;  ;  

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