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隔音结构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面隔音技术领域的一种地面隔音结构,所述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的右侧设置有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所述地基层的顶部设置有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所述多层板的顶部设置有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所述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的顶部设置有混泥土层;在地基层的顶部与混泥土层之间设置了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一与隔音夹层,通过设置的这些具有良好隔音效果的夹层,来从地面进行隔音,在侧面墙体的右侧设置了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橡胶隔音夹层毡与橡胶隔音毡,通过设置的这些具有良好隔音效果的夹层,来从侧面进行隔音。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地面隔音结构,包括地基层(1),所述地基层(1)的左侧设置有侧面墙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墙体(2)的右侧设置有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3),所述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3)的右侧通过侧面弹性减震器(4)设置有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所述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的右侧设置有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6),所述地基层(1)的顶部设置有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8),所述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8)的顶部通过底部弹性减震器(9)设置有多层板(10),所述多层板(10)的顶部设置有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所述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的顶部设置有混泥土层(12)。

设计方案

1.一种地面隔音结构,包括地基层(1),所述地基层(1)的左侧设置有侧面墙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墙体(2)的右侧设置有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3),所述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3)的右侧通过侧面弹性减震器(4)设置有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所述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的右侧设置有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6),所述地基层(1)的顶部设置有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8),所述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8)的顶部通过底部弹性减震器(9)设置有多层板(10),所述多层板(10)的顶部设置有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所述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的顶部设置有混泥土层(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与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6)之间设置有橡胶隔音夹层毡(7),所述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的左侧与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6)右侧均设置有橡胶隔音毡(7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板(10)与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之间设置有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一(13),且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一(13)的厚度设置为三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与混泥土层(12)之间设置有隔音夹层(14),且隔音夹层(14)包括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与底部橡胶隔音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与底部橡胶隔音毡的厚度分别三毫米与两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泥土层(12)厚度设置为五十毫米。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面隔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面隔音结构。

背景技术

地面的隔音与墙面的隔音一直是现如今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因为人们在休息时只有处于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才可以进行舒适的休息与睡眠,而现如今地面的隔音与墙面的隔音效果均不是特别理想;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面隔音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隔音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面隔音结构,包括地基层,所述地基层的左侧设置有侧面墙体,所述侧面墙体的右侧设置有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所述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的右侧通过侧面弹性减震器设置有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所述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的右侧设置有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所述地基层的顶部设置有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所述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的顶部通过底部弹性减震器设置有多层板,所述多层板的顶部设置有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所述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的顶部设置有混泥土层。

优选的,所述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与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之间设置有橡胶隔音夹层毡,所述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的左侧与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右侧均设置有橡胶隔音毡。

优选的,所述多层板与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之间设置有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一,且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一的厚度设置为三毫米。

优选的,所述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与混泥土层之间设置有隔音夹层,且隔音夹层包括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与底部橡胶隔音毡。

优选的,所述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与底部橡胶隔音毡的厚度分别三毫米与两毫米。

优选的,所述混泥土层厚度设置为五十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地面隔音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地基层的顶部与混泥土层之间设置了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 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一与隔音夹层,通过设置的这些具有良好隔音效果的夹层,来从地面进行隔音,在侧面墙体的右侧设置了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橡胶隔音夹层毡与橡胶隔音毡,通过设置的这些具有良好隔音效果的夹层,来从侧面进行隔音,橡胶颗粒隔离垫与橡胶隔音毡均是有带有良好隔音效果的材料制成如橡胶与聚氯乙烯,可充分进隔音消音,而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中的聚氨酯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同时也是一种吸音效果好的材料——开孔的聚氨酯软泡具有良好的吸声消震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基层;2、侧面墙体;3、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4、侧面弹性减震器;5、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6、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7、橡胶隔音夹层毡;701、橡胶隔音毡;8、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9、底部弹性减震器;10、多层板;11、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2、混泥土层;13、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一;14、隔音夹层。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面隔音结构,包括地基层1,地基层1的左侧设置有侧面墙体2,侧面墙体2的右侧设置有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3,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3的右侧通过侧面弹性减震器4设置有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的右侧设置有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6,地基层1的顶部设置有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8,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8的顶部通过底部弹性减震器9设置有多层板10,多层板10的顶部设置有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的顶部设置有混泥土层12。

其中: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与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6之间设置有橡胶隔音夹层毡7,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的左侧与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6右侧均设置有橡胶隔音毡701,通过设置的橡胶隔音夹层毡7与橡胶隔音毡701可增加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与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6的隔音效果;

多层板10与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之间设置有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一13,且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一13的厚度设置为三毫米,增加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的隔音效果;

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与混泥土层12之间设置有隔音夹层14,且隔音夹层14包括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与底部橡胶隔音毡,增加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的隔音效果;

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与底部橡胶隔音毡的厚度分别三毫米与两毫米,限定了厚度,避免由于厚度过厚影响后期的安装与实际使用效果;

混泥土层12厚度设置为五十毫米,通过厚度限定混泥土层12的重量,避免由于混泥土层12过重挤压,导致底部的结构变形。

工作原理:在地基层1的顶部与混泥土层12之间设置了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8、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 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一13与隔音夹层14,由于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8与底部橡胶颗粒隔离垫一13与隔音夹层14均是以橡胶与聚氯乙烯作为主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吸音消音的功能,通过设置的这些具有良好隔音效果的夹层,来从地面进行隔音,在侧面墙体2的右侧设置了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3、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6、橡胶隔音夹层毡7与橡胶隔音毡701,同上侧面橡胶颗粒隔离垫3与橡胶隔音夹层毡7与橡胶隔音毡701均是以橡胶与聚氯乙烯作为主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吸音消音的功能,通过设置的这些具有良好隔音效果的夹层,来从侧面进行隔音,而内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5、外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6与底部高密度聚氨酯隔音板11均是由聚氨酯制成,聚氨酯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同时也是一种吸音效果好的材料——开孔的聚氨酯软泡具有良好的吸声消震功能。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地面隔音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1563.9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53312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E04F 15/20

专利分类号:E04F15/20;E04B1/82

范畴分类:36D;

申请人:星光智造家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星光智造家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广场3幢L2层(B)02-09/10

发明人:李鸿昌

第一发明人:李鸿昌

当前权利人:星光智造家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地面隔音结构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