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线论文_孙利国,姜雪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力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力线,半径,边界,霍尔,双城,偶极子,地磁场。

磁力线论文文献综述

孙利国,姜雪松[1](2019)在《深哈“磁力线”共振新动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哈尔滨,中国一南一北两座重量级城市,因发展而共振,因合作而共赢。深圳“乐聚机器人”进驻道里新经济产业园,“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协同区”选址香坊区,深圳万科集团哈尔滨万立双供应链管理运营中心落户双城经济开发区,依兰县与深圳书香文化旅游集团公司签(本文来源于《哈尔滨日报》期刊2019-04-22)

杨艳,万敏平,William,H.Matthaeus,史一蓬,陈十一[2](2018)在《二维磁流体湍流磁力线的曲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流体湍流中磁力线会不断被拉伸、扭曲、折迭,本文中我们采用曲率来度量磁力线的变形程度。在二维磁流体湍流中,我们发现磁力线的曲率和磁场强度是呈负相关的。磁力线的变形在磁重联中尤为重要,磁重联过程伴随着磁能向动能及热能的转化,这一能量释放过程要求磁场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并且往往对应着强磁力线曲率。基于此,我们通过曲率极大值点来确定磁场拓扑结构的特殊点(磁零点),并且讨论了曲率漂移在电子加速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戴成梅,贺娅莉[3](2018)在《圆形直流线圈周围磁力线的测量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正确描绘圆形直流线圈周围磁力线分布情况,基于微分匀强磁场元测量原理,选用霍尔传感器,设计两种实验电路,分别为静态电位补偿法测量电路和两个相同霍尔元件串联的测量电路.主要介绍这两种测量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理论分析可知,两种测量电路可以测出圆形直流线圈周围磁力线分布情况.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静态电位补偿法测量电路测量的准确度不高,调零操作过多,实验操作过于繁杂;而两个相同霍尔元件串联的测量电路的测量准确度高,不需要人工调零操作,并能够自动消除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压的影响,测量操作简便.(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江燕[4](2017)在《地球极区开闭磁力线边界及开放磁通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磁层开放磁力线是太阳风与磁层通过磁场重联相互作用的重要产物。在极区电离层高度,穿越极盖区的开放磁力线总通量以及包裹开放磁力线的开闭磁力线边界是表征太阳风-磁层耦合过程中物质、动量和能量传输的重要参量。研究行星际条件对开闭磁力线边界和开放磁通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太阳风-磁层耦合的物理过程以及建立这两个参量的经验预报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首先利用DMSP穿越开闭磁力线边界的观测数据,检验了 PPMLR-MHD数值模型诊断开闭磁力线边界的可靠性;然后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行星际条件下开闭磁力线边界和开放磁通的变化规律。1.为了检验PPMLR-MHD模型诊断开闭磁力线边界的可靠性,(1)我们选择了两个典型的有DMSP卫星穿越开闭磁力线边界的时间段。这两个时间段内上游太阳风和开放磁通基本维持稳定,磁层近似准稳态。利用模型模拟这两个时间段对应的磁层准稳态,诊断开闭磁力线边界位置,并与DMSP穿越点对比。结果表明,PPMLR-MHD模型可以给出磁层准稳态下可靠的开闭磁力线边界。(2)磁层亚暴是地球磁层空间重要的扰动过程。我们利用模型模拟了发生在2008年3月8日的典型亚暴事件。对比模型诊断的和DMSP观测的开闭磁力线边界纬度,结果表明,PPMLR-MHD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亚暴期间开闭磁力线边界的位置变化。2.利用PPMLR-MHD数值模型,我们考察了行星际磁场对开闭磁力线边界,特别是晨昏两侧的开闭磁力线边界及其不对称性的影响。行星际磁场条件影响着向阳面磁层顶重联的拓扑结构,因此对晨昏两侧开闭磁力线边界位置及其不对称性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模拟结果表明,当行星际磁场纯南向时,晨侧和昏侧的开闭磁力线边界纬度相同。当行星际磁场存在一个By分量时,开闭磁力线边界沿晨昏子午面明显偏移,晨侧和昏侧开闭磁力线边界位置随行星际磁场条件变化的变化规律不同。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定量分析,我们得到了两个经验公式,第一个经验公式用于描述行星际磁场条件与晨昏两侧开闭磁力线边界纬度的变化关系;第二个经验公式用于描述行星际磁场条件与晨昏不对称性程度的变化关系。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模型预测的晨昏两侧开闭磁力线边界的纬度偏差与卫星观测结果符合较好。3.我们利用PPMLR-MHD模型分析了南向行星际磁场和太阳风数密度对开放磁通的影响。对于磁层准稳态事例,如若上游太阳风条件改变,其决定了日侧磁场重联率的变化,而磁尾重联通过调节与日侧重联重新达到平衡。因此,随着太阳风条件变化,开放磁通与日侧重联率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显示,上游太阳风条件对开放磁通的影响可以通过太阳风条件改变磁鞘内的等离子体流,磁鞘流又控制着太阳风中的有效长度(流进磁合并线区域的太阳风流在上游太阳风中y方向上的尺度)来解释。具体地,(1)如若上游是高马赫数太阳风流,磁鞘流主要受到等离子体压力梯度力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南向行星际磁场增加,磁鞘流和有效长度基本不受影响。因此日侧重联率和开放磁通与南向行星际磁场基本满足线性相关。如果太阳风数密度增加,磁合并线和有效长度会因为磁层尺度减小而缩短。因此开放磁通随太阳风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这种变化规律并不遵循Chapman-Ferraro缩放原则,原因在于磁鞘流并不像磁层位形一样在太阳风的压缩下保持自相似。(2)如若上游是低马赫数太阳风流,磁鞘流主要受磁力的控制。随着南向行星际磁场强度增强,作用在磁鞘流上的磁力增加,太阳风中的有效长度缩短。因此,随着南向磁场的不断增强,开放磁通会发生饱和。此外,开放磁通随太阳风数密度的变化与高马赫数情况下刚好相反。太阳风数密度增加,作用在磁鞘流上的磁力项减小。因此,有效长度增加,开放磁通也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期刊2017-11-01)

张晓明,樊之琼,吕忆玲,王庆宾[5](2017)在《磁力线集聚器磁场矢量选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微型传感器弱磁场探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外置磁力线聚集器,探究该集聚器对磁场矢量的选择特性,来提高磁传感器的灵敏度。在磁力线集聚器上施加不同方向的磁场,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集聚器空气间隙磁场放大的叁分量,研究该磁力线集聚器对磁场的矢量选择特性,并针对不同平面矢量磁场,分析磁力线集聚器轴向磁场强度的放大倍数,使用高磁导率材料制作磁力线聚集器。实验表明:将矢量磁场施加在不同平面,磁力线集聚器矢量选择性较好,放大特性较好,在弱磁场环境下,磁测精度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7年09期)

王丰,曲洪鹏[6](2017)在《小磁岛转动引起的沿磁力线电流对撕裂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离子香蕉轨道中心坐标和香蕉轨道平均算符,讨论了磁岛转动引起的沿磁力线电流分布及其对新经典撕裂模演进的影响。结果显示,考虑此电流的影响,当磁岛旋转频率ω=ω_(*i)时,被离子香蕉轨道宽度效应削弱的自举电流驱动项基本恢复;当ω=ω_(*e)时,离子香蕉轨道宽度效应对自举电流驱动项的削弱则加剧。这意味着磁岛转动方向不同时,此沿力线电流能显着增大或减弱离子香蕉轨道宽度效应对自举电流驱动项的削弱作用。(本文来源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2017年02期)

张富林[7](2016)在《转动直线的曲缩规律及效应——磁力线的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1.转动直线的向量分析直线的一个端点围绕着另一个端点做环绕运动时,直线的形状会弯曲,两端点之间的距离会发生萎缩现象。解证如下;直线OA,静止时长度为L;当端点A围绕端点O做圆周运动时,点A运动到点B,速度为V,时间为1秒钟,想象中,OA转到OB,OA=OB,都是直线。而OA转到OB之后,绿色曲线才是直线OA的真正的形状,看得出来,直线弯(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34期)

高广大,胡晓彦,钟佳,邹自明[8](2016)在《地磁场磁力线可视化种子点选取的磁场强度线积分等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磁力线按流线进行绘制是地磁场可视化的通用方法.磁力线种子点的选取决定了绘制磁力线的疏密,其疏密程度能否真实反映地磁场强度分布是评价地磁场可视化效果的关键.基于磁经圈均匀角度种子点选取算法绘制的磁力线通常不能客观反映地磁场强度的空间分布,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一种等分磁场强度线积分的磁力线种子点选取算法.利用该算法对地磁场IGRF模型和T96模型描述的地磁内外源场进行可视化绘制,对磁力线追踪结果中出现的冗余磁力线进行过滤,统计分析了绘制磁力线的空间分布与地磁场强度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地磁场的可视化.(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石秉仁[9](2014)在《磁力线为直线的磁面坐标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已知环形轴对称等离子体平衡位形的条件下,建立磁力线为直线的坐标系的方法。该坐标系被广泛应用于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磁流体稳定性和动理论物理问题的理论分析,但文献中对坐标系建立方法却很少有介绍。结合几类托卡马克位形和球形环位形,对该类坐标系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2014年04期)

钟佳,邹自明[10](2014)在《地磁偶极子场磁力线疏密可视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好的磁力线可视化结果应该是空间中某点附近磁力线疏密能正确反映该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磁力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和该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一致.所以磁力线可视化需要能准确、合理地解决磁力线种子点的选取和磁力线的追踪问题.种子点是磁力线追踪的起始点,其选取原则是满足追踪得到的磁力线疏密能准确映射磁感应强度大小的要求.传统的种子点选取算法是基于实际数据的统计算法.本文提出了基于物理约束的等磁通量法和等磁通密度衰减法,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推导,最后基于经典四阶龙格库塔法实现了磁力线追踪.实验得到了较满意的效果图.(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4年06期)

磁力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磁流体湍流中磁力线会不断被拉伸、扭曲、折迭,本文中我们采用曲率来度量磁力线的变形程度。在二维磁流体湍流中,我们发现磁力线的曲率和磁场强度是呈负相关的。磁力线的变形在磁重联中尤为重要,磁重联过程伴随着磁能向动能及热能的转化,这一能量释放过程要求磁场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并且往往对应着强磁力线曲率。基于此,我们通过曲率极大值点来确定磁场拓扑结构的特殊点(磁零点),并且讨论了曲率漂移在电子加速中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力线论文参考文献

[1].孙利国,姜雪松.深哈“磁力线”共振新动能[N].哈尔滨日报.2019

[2].杨艳,万敏平,William,H.Matthaeus,史一蓬,陈十一.二维磁流体湍流磁力线的曲率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3].戴成梅,贺娅莉.圆形直流线圈周围磁力线的测量电路设计[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8

[4].王江燕.地球极区开闭磁力线边界及开放磁通的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7

[5].张晓明,樊之琼,吕忆玲,王庆宾.磁力线集聚器磁场矢量选择特性研究[J].中国测试.2017

[6].王丰,曲洪鹏.小磁岛转动引起的沿磁力线电流对撕裂模的影响[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7

[7].张富林.转动直线的曲缩规律及效应——磁力线的成因[J].课程教育研究.2016

[8].高广大,胡晓彦,钟佳,邹自明.地磁场磁力线可视化种子点选取的磁场强度线积分等分算法[J].空间科学学报.2016

[9].石秉仁.磁力线为直线的磁面坐标系[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4

[10].钟佳,邹自明.地磁偶极子场磁力线疏密可视化算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

论文知识图

空腔电场路径图空腔磁场路径图空腔电场矢量分布图空腔磁场分布矢量图电磁轨道炮示意图卫星观测到的1989一202期间赤道等...

标签:;  ;  ;  ;  ;  ;  ;  

磁力线论文_孙利国,姜雪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