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象要素的气溶胶吸湿增长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基于气象要素的气溶胶吸湿增长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论文摘要

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长对区域环境、气象与辐射收支都有巨大影响,精确的气溶胶吸湿特性观测对描述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以及研究气溶胶对气候环境影响,拓展卫星气溶胶产品的应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能见度、相对湿度)和空气质量观测(PM2.5浓度,即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浓度)相结合的气溶胶吸湿增长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地区气溶胶吸湿特性的时空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沿海的温州瓯海站的吸湿增长能力最高,长三角典型城市环境的杭州和睦小学站的吸湿增长能力次之,而地处较为洁净内陆的衢州实验学校站的吸湿增长能力最低。在时间变化中,同一站点不同湿度条件的吸湿增长变化趋势相同,温州瓯海站的吸湿性变化最为剧烈,杭州和睦小学站的吸湿性变化次之,衢州实验学校站变化较为平缓。本研究表明,浙江地区的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基于本方法能够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描述气溶胶的吸湿增长特性,为有限的精密观测提供重要补充。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2 数据与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区域及数据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颗粒物消光效率Eext (?) 拟合
  •   3.2 吸湿增长因子对比
  •   3.3 与国内已有研究结果的对比
  •   3.4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展望
  • 4 结论与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祝好,王永前,陶金花,张自力,王子峰,曾巧林,陈良富

    关键词: 气溶胶,吸湿增长,气象要素

    来源: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6YFC0200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347,41471305,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16TD0024,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9ZDYF0158~~

    分类号: X513

    页码: 186-198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1332K

    下载量: 138

    相关论文文献

    • [1].2009年11月13日至12月19日北京气溶胶吸收特性分析[J]. 气象 2018(07)
    • [2].北京不同区域气溶胶辐射效应[J]. 应用气象学报 2018(05)
    • [3].我国气溶胶污染对农作物影响研究进展[J]. 气象科技进展 2018(05)
    • [4].钚气溶胶的形成机理[J]. 辐射防护通讯 2017(04)
    • [5].桂林市春季气溶胶及常规气体消光特征研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9(03)
    • [6].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研究南黄海气溶胶的变化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7].河北香河亚微米气溶胶组分特性、来源及其演变规律分析[J]. 环境科学 2018(07)
    • [8].东亚地区春冬季气溶胶化学成分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9].基于卫星资料的华东地区气溶胶三维分布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9)
    • [10].不同污染条件下气溶胶对短波辐射通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 气象学报 2018(05)
    • [11].东亚地区气溶胶化学成分特性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01)
    • [12].基于地基观测的成都彭州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02)
    • [13].铁岭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11)
    • [14].春季中国东部气溶胶化学组成及其分布的模拟研究[J]. 大气科学 2014(03)
    • [15].棕色碳气溶胶来源、性质、测量与排放估算[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12)
    • [16].气溶胶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和起电影响的数值模拟[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8(06)
    • [17].成都冬季“干”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变化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10)
    • [18].“干”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与其质量浓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光学学报 2019(05)
    • [19].同步辐射单光子电离在二次有机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18(17)
    • [20].气溶胶对大气CO_2短波红外遥感探测影响的模拟分析[J]. 物理学报 2018(03)
    • [21].嘉兴市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和气溶胶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 2017(09)
    • [22].重霾天气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近地面臭氧峰值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18(01)
    • [23].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评估及气溶胶辐射效应的模拟研究[J]. 气象 2018(09)
    • [24].霾天气下城市气溶胶吸湿性的观测[J]. 环境科学 2019(06)
    • [25].石家庄地区气溶胶和CCN垂直廓线的飞机观测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19(04)
    • [26].加热不燃烧卷烟气溶胶研究进展[J]. 中国烟草学报 2017(05)
    • [27].不同浓度臭氧对单颗粒气溶胶化学组成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20(05)
    • [28].醇类溶剂对电子烟雾化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影响[J]. 中国烟草学报 2017(06)
    • [29].长三角沙尘中气溶胶粒径分布及化学组分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6)
    • [30].大气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其对有机气溶胶贡献[J]. 化学进展 2019(01)

    标签:;  ;  ;  

    基于气象要素的气溶胶吸湿增长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