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评价论文_本报记者,钟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术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评价,学术,中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学术研究,阿姆斯特丹。

学术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钟哲[1](2019)在《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学术评价》的25期版面伴随读者走到了年终岁尾。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又到了总结的时刻。回顾过去一年,本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关注和梳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发展与改革;二是关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及理论前沿动态发展。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31)

[2](2019)在《完善学术影响力评价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研究可以不断推动知识聚合,造福于全人类。然而,随着当前数字技术的进步,学术研究在适应数字技术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数字创新中心副教授萨沙·弗里塞克(Sascha Friesike)认为,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开放学术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30)

陈尧[3](2019)在《行政化评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误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学术评价行政化趋势严重,导致形式评价重于内容评价,妨碍科研自主性和学术的正常发展。根源在于,以行政管理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制,将学术评价与研究资源配置捆绑在一起,以此调动学者积极性。为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必须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遵循学术发展规律,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发扬学术民主,保障学术共同体自主权,不断完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期刊2019年04期)

唐翔,牛玉宏,顾青青,丁汉升,金春林[4](2019)在《我国卫生政策研究机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献综述法、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遵循完整、科学、可行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等方法建立起一个具有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8个叁级指标、8个四级指标、4个五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为今后评价我国卫生政策研究机构的学术能力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卫生软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王伟明,徐海燕,张发明[5](2019)在《具有激励特征的学术期刊动态综合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方法大多为静态且未考虑对学术期刊进行激励的情况,提出一种具有激励特征的学术期刊动态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因子分析法对学术期刊进行静态综合评价,以此得到各年的学术期刊静态综合评价结果;其次,构建学术期刊动态评价加权决策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嵌入奖惩激励量;最后,基于最大熵模型计算具有时效性的时间权重,并利用TOPSIS方法得到最终的动态综合评价结果。以图书情报类期刊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结果,还能够引导学术期刊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12期)

高莹[6](2019)在《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高莹)11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京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会长姜增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02)

徐小莹,李辉[7](2019)在《基于深度自编码器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针对学术期刊多指标评价中存在的复杂指标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深度自编码器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过程】考虑到评价指标间存在的复杂相关性,首先分析了两两指标之间的四种关系;其次,构造深度自编码器将多指标映射到叁维隐元空间;然后,利用该空间分析学术期刊影响力;最后,利用非线性曲线拟合分析预测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指数。【结果/结论】以法学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综合具有复杂关系的多指标因素,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学术期刊影响力,能够自动发现指标值异常的期刊,并能够应用学术期刊影响力分布规律精确预测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指数,是一种有效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洋,叶月,张宗翔,佘芳,陈析宇[8](2019)在《基于GBDT的学术会议替代计量学评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会议作为科学评价的重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是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它是某个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某些学科领域,学术会议因其知识传播的时效性,得到了众多学者的青睐。本文收集替代计量学指标Altmetrics.com和PlumX关于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会议2007—2014年的相关数据,借助描述性统计与梯度提升决策树。通过指标筛选、数据不平衡问题处理、模型优化等步骤,形成一个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的会议评价模型。本文使用新兴的替代计量学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结合当前热门的机器学习模型,有效地弥补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的不足,提升会议评价模型的准确率,丰富会议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并可作为后续研究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情报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娓[9](2019)在《学术年鉴助力“叁大体系”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学术年鉴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1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京联合举办“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学术年鉴评价体系研讨会暨首届年鉴主编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22)

陈辉[10](2019)在《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期刊同被引文献数的学术评价功能——基于与引证文献数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与管理的视角,研究科技期刊论文同被引文献数的科学内涵和学术价值。通过频数分析、回归分析与变异系数的差异性分析,对比研究引证文献数和同被引文献数的特征及评价功能。研究发现,引证文献数与同被引文献数既有正相关性,又有显着差异性,同被引文献数的内涵更为丰富。大数据环境下同被引文献数在时间上的反应速度比引证文献数快,且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等优势,具有很强的学术评价功能,涉及到期刊、论文、作者的学术影响力以及学科或选题的热度,可以作为学术评价的重要补充手段。(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学术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术研究可以不断推动知识聚合,造福于全人类。然而,随着当前数字技术的进步,学术研究在适应数字技术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数字创新中心副教授萨沙·弗里塞克(Sascha Friesike)认为,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开放学术改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术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钟哲.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完善学术影响力评价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陈尧.行政化评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误区[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

[4].唐翔,牛玉宏,顾青青,丁汉升,金春林.我国卫生政策研究机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卫生软科学.2019

[5].王伟明,徐海燕,张发明.具有激励特征的学术期刊动态综合评价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6].高莹.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7].徐小莹,李辉.基于深度自编码器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19

[8].张洋,叶月,张宗翔,佘芳,陈析宇.基于GBDT的学术会议替代计量学评价模型研究[J].情报学报.2019

[9].张娓.学术年鉴助力“叁大体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10].陈辉.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期刊同被引文献数的学术评价功能——基于与引证文献数的对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开放存取期刊学术影响力相关研究分布一2基于h指数的学术授信评价框架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系统整体框架中郡县域评价系统图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标签:;  ;  ;  ;  ;  ;  ;  

学术评价论文_本报记者,钟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