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论文和设计-徐全贵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包括塔体,在塔体内,从塔体顶端到底端依次布置安装有风机、布水器、填料、水箱和进风扇,所述冷却塔还包括收水组件,收水组件安装于塔体内的风机和布水器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利用收水组件降低了冷却塔中漂白雾水汽的散失,收水组件包含了高分子材料的消音毯,其包含了立体网络蜂窝孔隙结构,具有良好的滤水、透气、防水飞溅等作用,既不影响冷却塔换热效果,又阻止了漂白雾水汽的散失,安全可靠,并且保护了周边环境及设施,提高了循环水的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包括塔体,在所述塔体内,从所述塔体顶端到底端依次布置安装有风机、布水器、填料、水箱和进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还包括:收水组件,所述收水组件安装于所述塔体内的所述风机和所述布水器之间。

设计方案

1.一种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包括塔体,在所述塔体内,从所述塔体顶端到底端依次布置安装有风机、布水器、填料、水箱和进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还包括:

收水组件,所述收水组件安装于所述塔体内的所述风机和所述布水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水组件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塔体,并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布水器之间;以及

消音毯,所述消音毯铺设于所述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为网格型,由不锈钢棒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音毯为多张,多张所述消音毯扇形叠压于所述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张消音毯中的一张消音毯部分叠压于另一张消音毯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音毯为高分子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音毯中包含立体网络蜂窝孔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塔的底端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塔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塔体内,并连通所述布水器、所述水箱、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水循环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塔还包括扶梯,所述扶梯安装于所述塔体外侧,并从地面通向所述塔体顶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阻止其中漂白雾水汽散失的冷却塔。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圆形逆流式冷却塔是通过气流与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水温的效果。其优点在于换热效率高。冷却塔的构造大体相同,除塔体外,从上至下主要由风机、布水器、填料、水箱等组件构成,塔体下端还具有进风扇,通过风机及进风扇的配合起到进气换热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冷却塔对其中的漂白雾水汽不加以控制,导致了气流携带大量水雾从冷却塔散出,从而对周边环境及设施造成影响,并致使循环水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塔,以阻止其中漂白雾水汽散失,实现对周边环境及设施的保护,并提高循环水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包括塔体,在所述塔体内,从所述塔体顶端到底端依次布置安装有风机、布水器、填料、水箱和进风扇,所述冷却塔还包括:

收水组件,所述收水组件安装于所述塔体内的所述风机和所述布水器之间。

进一步,所述收水组件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塔体,并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布水器之间;以及

消音毯,所述消音毯铺设于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支架为网格型,由不锈钢棒制成。

进一步,所述消音毯为多张,多张所述消音毯扇形叠压于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相邻的两张消音毯中的一张消音毯部分叠压于另一张消音毯上。

进一步,所述消音毯为高分子材质。

进一步,所述消音毯中包含立体网络蜂窝孔隙。

进一步,所述冷却塔的底端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一步,所述冷却塔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塔体内,并连通所述布水器、所述水箱、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水循环系统。

进一步,所述冷却塔还包括扶梯,所述扶梯安装于所述塔体外侧,并从地面通向所述塔体顶端。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利用收水组件降低了冷却塔中漂白雾水汽的散失,收水组件包含了高分子材料的消音毯,其包含了立体网络蜂窝孔隙结构,具有良好的滤水、透气、防水飞溅等作用,既不影响冷却塔换热效果,又阻止了漂白雾水汽的散失,安全可靠,并且保护了周边环境及设施,提高了循环水的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涤塔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消音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张消音毯的叠压结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名称如下:

1、塔体

2、风机

3、布水器

4、填料

5、收水组件

51、支架

52、消音毯

6、进水管

7、出水管

8、扶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塔包括塔体1,在塔体1内,从塔体1的顶端到底端依次布置安装有风机2、布水器3、填料4、水箱(图1未示出)和进风扇(图1未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塔还包括收水组件5,收水组件5安装于塔体1内的风机2和布水器3之间。

图1所示的冷却塔的右边显示部分为塔体内部的剖视结构,左边显示部分为冷却塔的塔体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收水组件5包括支架51和消音毯52。其中,支架51安装于塔体1,并位于风机2和布水器3之间。消音毯52,消音毯52铺设于支架51上。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架51的俯视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以塔体1为圆柱形塔体为例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披露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如方形塔体结构的冷却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51的俯视形状与塔体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塔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支架51的周缘也为圆形。支架51有固定于塔体1的内侧,支架51的周缘可以等距离地布置多个安装点位,通过这些安装点位固定安装于塔体1的内壁。支架51中,均匀分布多个支撑条,用以在支撑条上布置摆放消音毯52,并防止消音毯52从支架51上掉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音毯52的数量为多张。图3示出了单张消音毯52的形状,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张消音毯52的叠放形状。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计的消音毯5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并裁剪成梯形,以便于多张消音毯52扇形叠压于支架51上。图3、图4所示的消音毯52的形状和叠压方式仅为多种实现形式的一种,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铺设消音毯52,需要说明的是,消音毯52的铺设中应当尽量保证消音毯52在支架51上均匀地分布。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张消音毯52中的一张消音毯52部分叠压于另一张消音毯52上。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张消音毯52均裁剪成直角梯形,并且铺放方式是以直角梯形的底边直角一端的端点(图3所示的梯形消音毯52中的右下角)为旋转中心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并叠压于相邻的消音毯52上的,从而实现了相邻的两张消音毯52中的一张消音毯52部分叠压于另一张消音毯52上的效果,整体来看,多张消音毯52呈扇形分布。消音毯52的旋转中心恰好位于支架51的中部附近,消音毯52的斜边位于支架51的边缘并靠近塔体1的内壁。这种布置结构可有效阻止水汽的通过。

为了能够进一步阻止水汽的散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音毯52采用高分子材质。

另外,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水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音毯52中包含大量的立体网络蜂窝孔隙。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塔还具有与现有冷却塔同样的其它组成部分,例如:

图1所示中,冷却塔的底端安装有进水管6和出水管7。

另外,冷却塔还包括安装于塔体1内,并连通布水器3、水箱、进水管6和出水管7的水循环系统(图中未示出)。

冷却塔还包括扶梯8,扶梯8安装于塔体1外侧,并从地面通向塔体1顶端,以便于维修人员攀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塔,采用在风机1与布水器2之间增设收水组件5,由收水组件5中的消音毯52吸收冷却塔内产生的漂白雾水汽,从而达到了降低漂白雾水汽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因考虑气流流向及水分分布等因素,所采用的方案是在布水器3的上端对气流进行滤水、阻水,同时考虑液体腐蚀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51设计为网格型,并由不锈钢棒制成,根据所选位置的尺寸及消音毯52固定等情况确定网格尺寸。因考虑到滤水、阻水及透气等问题,消音毯52采用高分子消音毯,具有良好的滤水、透气、防水飞溅等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支架51的构建及消音毯52材料的选择,固定组合后构成的收水组件5,能够达到降低冷却塔漂白雾水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冷却塔,利用收水组件降低了冷却塔中漂白雾水汽的散失,收水组件包含了高分子材料的消音毯,其包含了立体网络蜂窝孔隙结构,具有良好的滤水、透气、防水飞溅等作用,既不影响冷却塔换热效果,又阻止了漂白雾水汽的散失,安全可靠,并且保护了周边环境及设施,提高了循环水的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冷却塔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4122.6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89420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F28C1/10

专利分类号:F28C1/10;F28F25/08;F28F25/12;F28F25/02;F28F25/00

范畴分类:35F;

申请人:北京生态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生态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102402 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亚新路33号

发明人:徐全贵;杨大鹏;闫铁满;刘达;熊大伟;赵宏飞;肖飞;乔新宇

第一发明人:徐全贵

当前权利人:北京生态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孟旸;王丽琴

代理机构:1101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冷却塔论文和设计-徐全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