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论文和设计-陆志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属于片状PU输送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切割头、传输带滚轮、传输带、传输带支架、传输带转轴、流利条和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前端设有流利条,流利条设置于传输带支架后端,传输带支架前端设有传输带转轴;所述切割头上设有传输带滚轮;所述传输带通过传输带转轴和传输带滚轮进行传输。本实用新型使本来需要4名员工完成的接料工作只需1名员工即可完成,在确保品质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人员利用率。

主设计要求

1.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切割头(1)、传输带滚轮(2)、传输带(3)、传输带支架(4)、传输带转轴(5)、流利条(6)和升降平台(9);所述升降平台(9)前端设有流利条(6),流利条(6)设置于传输带支架(4)后端,传输带支架(4)前端设有传输带转轴(5);所述切割头(1)上设有传输带滚轮(2);所述传输带(3)通过传输带转轴(5)和传输带滚轮(2)进行传输。

设计方案

1.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切割头(1)、传输带滚轮(2)、传输带(3)、传输带支架(4)、传输带转轴(5)、流利条(6)和升降平台(9);

所述升降平台(9)前端设有流利条(6),流利条(6)设置于传输带支架(4)后端,传输带支架(4)前端设有传输带转轴(5);所述切割头(1)上设有传输带滚轮(2);所述传输带(3)通过传输带转轴(5)和传输带滚轮(2)进行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挡板(8);所述升降平台(9)上设有挡板(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电子眼(7);所述挡板(8)上还包括电子眼(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切割头(1)能够带动传输带滚轮(2)进行上下摆动,从而带动传输带(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属于片状PU输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聚氨酯(PU)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切片机将四个块状PU切割成片状PU,由于切片机切割速度较快,每次切出来的四片PU需要由4名员工进行接片。此种接片方式存在较大弊端,需要4名员工进行作业,且作业过程容易损坏PU,对员工的作业熟练度也有较大的需求。为了避免上述情况,需要在减少员工及不破坏PU的情况下,完成PU的接料齐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其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该装置使需要4名员工完成的接料工作只需1名员工即可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包括切割头、传输带滚轮、传输带、传输带支架、传输带转轴、流利条和升降平台;

所述升降平台前端设有流利条,流利条设置于传输带支架后端,传输带支架前端设有传输带转轴;所述切割头上设有传输带滚轮;所述传输带通过传输带转轴和传输带滚轮进行传输。

还包括挡板;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挡板。

还包括电子眼;所述挡板上还包括电子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可随切割头上下摆动的传输带,可把切割完的PU直接传输出来, PU从流利条上滑下,由挡板挡住,在1名员工的简单辅助对齐下即可完成4片PU的出料齐料。挡板宽度调节用于对应不同宽度的板材,电子眼控制升降平台的高度是适合员工操作的。通过该装置使本来需要4名员工完成的接料工作只需1名员工即可完成。在确保品质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人员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切割头;2、传输带滚轮;3、传输带;4、传输带支架;5、传输带转轴;6、流利条;7、电子眼;8、挡板;9、升降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包括切割头1、传输带滚轮2、传输带3、传输带支架4、传输带转轴5、流利条6和升降平台9;

所述升降平台9前端设有流利条6,流利条6设置于传输带支架4后端,传输带支架4前端设有传输带转轴5;所述切割头1上设有传输带滚轮2;所述传输带3通过传输带转轴5和传输带滚轮2进行传输。

还包括挡板8;所述升降平台9上设有挡板8。

还包括电子眼7;所述挡板8上还包括电子眼7。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切割头1会随着泡块的高度不同及切割动作进行升降,传输带3通过传输带滚轮2连接到切割头1上,确保传输带3和切割头1高度一致,传输带3是通过传输带转轴5连接到传输带支架4上的,传输带3以传输带转轴5为圆心可进行转动,PU通过传输带3后由流利条6导向下滑至升降平台上,由挡板8挡住PU后进行堆叠。

随着堆叠的高度变高,电子眼7就会感应到,然后控制升降平台9下降直到电子眼7感应不到,电子眼感7应高度一般设定为较适合员工操作的高度,挡板可随着PU宽度不同来调整位置,使PU可整齐堆叠。

设计图

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2991.5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07248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65H 31/34

专利分类号:B65H31/34;B65H31/08;B65H29/16;B65H29/22

范畴分类:29B;

申请人:无锡吉兴木桥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无锡吉兴木桥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191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经济开发区友谊北路322号

发明人:陆志杰

第一发明人:陆志杰

当前权利人:无锡吉兴木桥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曹祖良;张仕婷

代理机构:32104

代理机构编号: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PU自动出料齐料装置论文和设计-陆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