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时各指标病变程度的关系

诊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时各指标病变程度的关系

一、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确诊时各指标间病变程度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潘曈[1](2020)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厚度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厚度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例(40眼)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病人纳入试验组,再选取同时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40眼)健康成年人纳入对照组,利用OCTA获取他们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ILM-RPE)、黄斑区血流密度(Vessel Density)以及视神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比它们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将这些数据与其相对应的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 MD)值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OCTA获得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黄斑区血流密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以及OCT测得的视神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平均值,由数据分析发现,在上方、下方、中心凹及旁中心凹等四个方位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区血流密度,试验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RNFLT均值通过比较发现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鼻侧和颞侧两个方位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区血流密度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的上方、下方、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区域的黄斑区血流密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NFLT均值与视野MD值均呈线性相关,斜率为负。结论:利用OTCA测得的四个方位(上方、下方、中心凹及旁中心凹)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血流密度,以及OCT测得的视神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平均值均与视野平均缺损值(MD)相关性较好,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血流密度以及RNFLT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彭程[2](2020)在《T细胞-HSP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在青光眼RGC丢失中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背景:目前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升高仍是唯一公认的青光眼致病危险因素,而降低眼压也是目前唯一被证实有效防止青光眼进展的治疗方法。然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tension glaucoma,NTG)患者及部分眼压控制良好的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在眼压不高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视神经损伤的进展,这说明除眼压之外还存在其他致病因素参与青光眼的发生、发展。既往许多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体内有明显的自身免疫反应存在,其中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及T细胞被认为是自身免疫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已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被提及。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探究了非眼压依赖性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首先,我们通过建立自身免疫性青光眼(experimental autoimmune glaucoma,EAG)动物模型,探究了不同种属的HSPT细胞自身免疫反应与青光眼视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之间的潜在联系。除此之外,我们还进一步通过蛋白芯片技术对青光眼患者房水样本中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并同时运用生信分析的手段对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进行了特征性分析,为青光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青光眼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在动物实验部分:我们采用不同种属(细菌组Gro EL,小鼠组HSP60及对照组Ovalbumin)的HSP抗原对C57BL/6J小鼠进行皮下免疫,建立EAG动物模型,随后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计数法等方法对小鼠RGC损伤程度、T细胞亚群改变等指标进行检测;在临床标本分析部分:我们选择Sturge-Weber综合征(SWS)继发性青光眼及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Ray Biotech蛋白芯片对其房水样本中的T细胞相关因子进行检测,并利用生信分析的手段对检测结果进行归一化数据处理,同时对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因子的筛选、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动物实验部分,我们发现:1.在EAG模型中可观察到T细胞在小鼠视网膜的浸润,但浸润程度有所差异,其中细菌免疫组(Gro EL)的T细胞浸润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提示T细胞的视网膜原位浸润参与了EAG模型中视网膜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2.细菌免疫组(Gro EL)的RGC细胞数量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表明细菌种属的HSP-T细胞反应在非眼压依赖性的RGC丢失中可能占主导作用;3.细菌免疫组(Gro EL)外周的Th1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Treg细胞较其他两组水平更低,提示Th1可能为参与HSP介导的自身免疫性RGC损伤的主要T细胞亚型,而Treg水平下降引起的免疫耐受失衡可能加剧了该自身免疫反应。在青光眼患者房水样本分析部分,我们首先在SWS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房水中发现了包括IL-12p40、MIP-1d、TNF-α、IL-7、IL-6R等在内的11种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并且发现在早发型SWS青光眼患者群体中,IL-7,MIP-1a,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与其术前眼压呈正相关;同时基于GO、KEGG通路富集分析,我们发现SWS发病机制中涉及的相关免疫信号通路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非常相似且JAK-STAT通路可能是SWS继发性青光眼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炎症信号通路。结论:在EAG动物模型中,我们发现细菌HSP与Th1细胞所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非眼压依赖性RGC丢失的主要原因,同时Treg缺陷引起的免疫耐受失衡加剧了这一过程。在青光眼患者房水的特征性分析中,我们发现差异表达的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在青光眼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为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免疫相关因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闫莉[3](2020)在《Ic-VEP联合黄斑区GCIPL检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视神经病变,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等,并且眼压升高时房角始终保持开放。与闭角型青光眼不同的是POAG的眼压虽然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但一些眼压正常伴有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仅表现为眼压升高无视神经及视野损害的高眼压症者的眼压管理效果明显降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困难性也明显增加。大部分患者在POAG隐匿的病程中逐渐丧失视力,甚至仅存中心视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常规的诊断方式如标准自动视野计(standard automatic perimeter,SAP)可以检出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却不能敏感的发现发生在视野缺损前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的损伤,主观性也较强。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可以通过评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等参数判断视神经的损伤,但POAG早期RGC损伤时RNFL还未出现明显的结构变化,因此该检查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也比较有限。多种用于POAG早期诊断的检查方法在传统检查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出现并在实践中发展。大多数检查都基于POAG早期RGC的损伤,其中SD-OCT可以检测到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Cirrus HD-OCT是SD-OCT的一种仪器,其节细胞分析模式可以准确测量RGC层加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另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isolated—check visual evoked potential,ic-VEP)可以针对性的检查RGC中的M细胞,以期早期发现青光眼的损伤。为了评价ic-VEP联合黄斑GCIPL检查在POAG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本研究收集了早期、中晚期POAG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相关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资料与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4人64眼,根据HAP分级标准将POAG分为早期POAG组34人34眼和中晚期POAG组30人30眼;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年龄及性别匹配的正常者26人26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视力(包括矫正视力)、眼压、房角、角膜厚度、ic-VEP、视野、Cirrus HD-OCT扫描视盘及黄斑等检查。并记录ic-VEP检查参数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与黄斑区检查GCIPL相关参数,应用统计软件分析SNR和GCIPL相关参数对早期、中晚期POAG的独立和联合诊断效能。结果(1)早期POAG组、中晚期POAG组与对照组相比,早期与中晚期POAG组相比年龄、性别、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眼压、C/D及MD均有明显差异(P<0.01)。早期、中晚期POAG组的眼压、C/D均高于对照组,MD均低于对照组;早期POAG组与中晚期POAG组相比,中晚期POAG组的眼压、C/D均比早期组大,MD低于早期组。(2)早期、中晚期POAG组的SNR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着(P<0.01),GCIPL所有象限厚度及平均厚度、最小厚度均薄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3)GCIPL各参数、SNR与MD呈正相关,且GCIPL各参数相关性更强;C/D与MD呈负相关。(4)诊断早期POAG时AUC值最高的是SNR与GCIPL联合指标(0.957),其次是SNR(0.904),部分GCIPL参数AUC也较高如颞上区(0.853)和最小值(0.853)、平均值(0.826);诊断中晚期POAG时AUC值最高的是GPICL鼻下区(0.929),其次是SNR(0.923),GCIPL的其他参数AUC值也较高如平均值(0.924)等均在0.9左右。诊断早期POAG时灵敏度最高的是SNR(94.44%),特异度最高是SNR与GCIPL联合指标(100.00%);诊断中晚期POAG时灵敏度最高的是SNR(96.87%),特异度最高的是GCIPL上方区、鼻上区、下方区及平均值(均100%)。诊断早期POAG时约登指数最大的是SNR与GCIPL最小值的联合指标(0.9167),其次是GCIPL最小值(0.7083)和SNR(0.6944);诊断中晚期POAG时约登指数最大的是GCIPL平均值(0.9063)且GCIPL所有参数的约登指数均大于SNR(0.764)。结论(1)ic-VEP对早期及中晚期POAG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GCIPL对中晚期POAG的诊断更有价值。(2)ic-VEP联合GCIPL对早期POAG的有较好的诊断能力,且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任泽钦[4](2020)在《正常眼压青光眼的基本问题及其认识方法》文中指出正常眼压青光眼在临床和研究上存在的诸多困惑,既出自疾病本身,更多地源于我们临床型思维和认识方法的局限性。正常眼压青光眼临床表现与病理本质关系复杂并相距甚远,基于临床思维的各种研究难以真正解决发病机制问题。正常眼压青光眼的基本问题和特殊性恰在"正常眼压"及其与视神经损害的关系上。正常群体眼压范围不等于正常个体眼压区间;眼压高低不是质的差异,仅是量的差别;眼压即使正常,对眼组织也有"生理性"压迫作用。因此,要从病因、病理生理、病理,到临床表现,全面合理地解释正常眼压青光眼的眼压与视神经损害的关系。(眼科,2020,29:6-8)

张旺[5](2019)在《原发性青光眼视盘参数及DDLS分级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各项视盘参数及视盘损害可能度(DDLS)分级与视野缺损参数:平均光敏感度(MS)、平均缺损(MD)及丢失方差平方根(sLV)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44例(240眼),分为四组进行kowa NonmydWX立体视盘照相及OCTOPUS-900静态视野计检查,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41例60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35例6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33例60眼)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组(35例60眼),利用VK-2WXsoftware分析得出的各视盘参数及DDLS分级,并与视野缺损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DDLS分级及视盘参数中的垂直杯盘比、杯盘面积比、盘沿宽度、盘沿面积、盘沿面积比均与视野缺损参数存在显着相关性(P<0.01),与平均缺损(MD)相关性最显着。各组青光眼患者中以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各视盘参数及DDLS分级与视野缺损参数相关性最显着。结论:DDLS分级、盘沿面积比、杯盘面积比最能反映视野缺损程度;视野MD较其他视野缺损参数更能反映青光眼视盘结构损害程度;视盘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与青光眼视野缺损相一致的视盘结构改变,在青光眼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韩秀清,陈杰,王金贤,尚宏[6](2017)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正常眼压(IOP)青光眼(NTG)又被称作低IOP性青光眼,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视神经损害的高致盲眼病,此类型青光眼由于病程长,病变进展缓慢且发病初期患者症状并不典型易被忽视。与高IOP性青光眼(HTG)不同的是,NTG具有一些非IOP依赖性因素,直至目前,NTG还没有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更容易漏诊,一旦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时视野损害已相当严重[1]。临床NTG患者的诊断标准仍采用英国Moorfields眼科

刘川[7](2016)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状况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的首要病因,因其发病的隐匿性和视神经损害的不可逆性而极具危害。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视神经病变,病理性眼压升高是造成视神经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既往眼压在POAG的诊断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大量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tension glaucoma,NTG)和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tion,OH)等病例的报道,高眼压已不作为POAG诊断的必须指标,只要具有特征性的视神经和视野损害表现、房角开放且无其他导致上述损害的病因即可诊断为POAG。但全球公认降低眼压是青光眼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由此形成了诊断与治疗的原则相背离的尴尬局面。有研究者认为青光眼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具有大量的相似性。为什么在眼压正常的情况下仍然会发生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为什么在不对眼压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90.5%的OH患者经过5年的随访后并未发生视神经的损害。跨筛板压力差(trans-lamina cribrosa pressure difference,TLCPD)理论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中作用的揭示,使我们对以上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提示我们青光眼仍然是一组与眼压密切相关的疾病且同时受到颅内压等因素的影响。在POAG的诊断过程中我们是否仍然需要加强对眼压的关注尚待大量临床研究来论证。根据眼压水平的不同,人们将POAG分为高眼压性青光眼(high-tension glaucoma,HTG)和NTG。国外眼科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亚洲为NTG的高发地区,POAG中NTG的比例高达52%-92%,在白色人种中该比例略低约为30%-38.9%,在非洲人种中约为57.1%。国内的眼科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亦显示NTG为POAG的主要组成部分,NTG在POAG中的比例可达60%-90%。然而国外部分临床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上以HTG更为常见,Gyasi等对Emmanuel眼科诊所的455例POAG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NTG仅有32例,约占POAG的7%。在国内关于临床上NTG和HTG比例的报道少见。如同血压一样,眼压同样具有复杂的变化与波动,容易受到各种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年龄、体位、光照等,单次或少次的日间眼压测量不足以为确定POAG的类型提供充分的依据。在临床上POAG患者治疗前的眼压水平究竟如何,NTG占POAG的多大比例,而这个比例与中央角膜厚度、24小时眼压的变化等因素是否有关等问题尚待探讨,眼科流行病学研究与临床眼科学研究得到的NTG比例的差异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有待思考。眼压与青光眼性视神经或视野损害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既往众多研究表明,病理性的眼压升高是发生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或视野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局部降眼压药物可以有效的延缓或者阻止眼压升高的患者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发生。眼压既是临床上确定治疗目标又是评价治疗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POAG患者确诊时的视野损害程度关系到疾病的治疗与进展。Ren等研究得出青光眼视野缺损与眼压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7。然而在确诊时POAG患者的眼压与视野损害程度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临床上POAG患者确诊时的视野损害情况如何,确诊时的视野损害严重程度还与哪些因素相关,国内相关报道少见。鉴于以上,我们对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青光眼专家门诊就诊的POAG患者进行了一年多的临床观察,以了解临床上POAG患者治疗前的眼压水平及眼压与POAG患者确诊时视野损害程度的关系。本课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我院青光眼专家门诊就诊的POAG患者治疗前的眼压水平与24小时眼压的观察,了解临床上NTG和HTG的构成比及该比例与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24小时眼压等因素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对POAG患者确诊时的视野损害严重程度、眼压水平等因素的观察,了解我院POAG患者确诊时的视野损害状况及其与眼压等因素的关系。第一部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前的眼压水平分析目的了解临床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前的眼压水平,探讨临床上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构成比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和24小时眼压对该构成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青光眼专家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OAG患者。分析其治疗前的随机眼压水平。分别依据患者用药前的门诊最大随机眼压值、CCT校正后的门诊最大随机眼压值和CCT校正后的24小时眼压峰值是否大于21mmHg,将患者分为HTG(眼压>21mmHg)和NTG(眼压<21mmHg)。比较不同的分类方法下,两种类型POAG患者的例数和构成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POAG患者的眼压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分类方法下,两两之间的构成比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研究共纳入POAG患者115例,其中男84例(73.04%),女31例(26.96%),男女比例2.7:1.0,年龄(47.68±15.74)岁。以患者双眼中眼压较高眼的眼压值进行分析,POAG患者治疗前经CCT校正后的门诊最高随机眼压为:<20mmHg者23眼(20.00%),>20-30mmHg者51眼(44.35%),>30-40mmHg者18眼(15.65%),>40-50mmHg者13眼(11.30%),>50mmHg者10眼(8.70%)。男性患者的眼压(32.34±13.49)mmHg高于女性患者的眼压(25.86±9.99)mmHg,40岁及以下患者的眼压(36.03±13.62)mmHg高于40岁以上患者的眼压(27.22±11.3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患者用药前的门诊最大随机眼压值、CCT校正后的门诊最大随机眼压值和CCT校正后的24小时眼压峰值进行分类,HTG和NTG的患者例数和构成比分别为95例(82.61%)和20例(17.39%),89例(77.39%)和26例(22.61%),109例(94.78%)和6例(5.22%)。依据门诊最大随机眼压值进行分类得到的NTG的构成比小于依据CCT校正后的门诊最大随机眼压值分类得到的NTG的构成比,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种分类标准得出的NTG和HTG的构成比分别与依据CCT校正后的24h眼压峰值进行分类得到的NTG和HTG的构成比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后一种分类标准得到的NTG比例显着较低(p<0.05)。结论在我院青光眼专家门诊就诊的POAG患者中,依据不同的眼压标准进行分类得到的NTG的构成比不同,若以CCT校正后的24小时眼压峰值结果为判断标准,则NTG仅占POAG的极小部分。CCT可能不会影响总体的NTG比例,但会影响个体的POAG类型的判别。在POAG的诊断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对眼压动态全面系统的分析。第二部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确诊时视野损害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目的通过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确诊时的视野、眼压水平等因素的观察,了解我院原发性开角青光眼患者确诊时的视野损害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青光眼专家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OAG患者。观察患者确诊时的视野和眼压情况。以患者双眼中视野损害较严重的眼进行分析,根据确诊时的视野损害程度分级将患者分为早期视野损害组(视野损害0-1级)和中晚期视野损害组(视野损害2-5级)。对两组患者的确诊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青光眼相关症状、家族史、高度近视、CCT、眼压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Z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法。结果研究共纳入确诊为POAG的患者113例(113眼),其中男80例(80眼),占70.80%,女33例(33眼),占29.20%,年龄14~81(48.73±17.02)岁,确诊年龄为14~81(47.59±17.20)岁。早期视野损害组31例(27.43%),确诊年龄为(52.81±16.57)岁,其中男性19例(61.29%),女性12例(38.71%),BMI为(22.00±4.72)kg/m2,具有青光眼相关症状的有9例(29.03%),具有明确青光眼家族史的有3例(9.68%),合并高度近视的有3例(9.68%),CCT为(533.12±29.79)μm,IOP为(23.67μ11.44) mmHg。中晚期视野损害组82例(72.57%),确诊年龄为(45.62±17.12)岁,其中男性61例(74.39%),女性21例(25.61%),BMI为(23.24±3.08)kg/m2,具有青光眼相关症状的有44例(53.66%),具有明确青光眼家族史的有7例(8.54%),合并高度近视的有24例(29.27%),CCT为(536.93μ35.02)μm,IOP为(30.58μ12.13) mmHg。经SPSS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后得出,早期损害组的眼压低于中晚期损害组,确诊时的年龄大于中晚期损害组,合并高度近视眼的患者比例小于中晚期损害组,具有青光眼相关症状的患者比例小于中晚期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早期损害组的性别比例、BMI、青光眼家族史、CCT与中晚期损害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眼压与POAG患者确诊时的视野损害严重程度间呈正相关(r=0.411,P=0.000)。结论在我院青光眼专家门诊就诊的POAG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生了较严重的视野损害,高眼压、具有青光眼相关症状、合并高度近视、确诊时的年龄偏低可能是POAG患者确诊时发生较严重视野损害的危险因素。

史贻玉,曾朝霞,杨静[8](2015)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认知状况及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6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测量结果调查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并将其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和不伴认知功能损害组,比较两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和焦虑抑郁情况,分析影响患者认知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认知功能损害患者39例,发生率为65.0%,认知功能损害组和不伴认知功能损害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罹患率及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及睡眠功能障碍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伴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很高,年龄大、体重指数高和睡眠障碍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郝洁,甄毅,马建民,王宁利[9](2013)在《青光眼眼压监测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眼压升高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眼压是青光眼治疗最主要的手段。由于眼压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加速青光眼病程的进展,因此眼压监测已成为诊断青光眼的重要辅助检查。眼压监测能够为临床提供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及眼压波动等多项信息。鉴于不同历史时期对眼压监测的技术手段和认识水平的不同,眼压监测方法也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由日间眼压、传统昼夜眼压、习惯体位眼压监测到最终实现24 h眼压的连续监测。眼压测量的影响因素,如眼压计、体位、光线等目前被更多的考虑在眼压测量之中。本文主要就眼压监测的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青光眼诊疗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肖明,孙兴怀,孟樊荣,房召彬,邱思羽,郭文毅,钱韶红,王菊英[10](2011)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4小时眼压曲线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24h眼压的测量来深入分析比较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眼压曲线特征。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在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就诊的NTG患者131例及POAG患者102例,测量24h眼压,用非接触性眼压计从8am起每隔2h测一次眼压,0am至6am之间测得的为唤醒后即刻坐位眼压。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压波动曲线、平均眼压、峰值时间及眼压、谷值时间及眼压和眼压波动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各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NTG组双眼平均眼压为(14.2±2.1)mmHg,低于POAG组[(19.9±3.5)mmHg];NTG组双眼峰值眼压为(17.0±2.4)mmHg,低于POAG组[(24.7±4.3)mmHg];NTG组双眼谷值眼压为(11.8±2.2)mmHg,低于POAG组[(16.5±3.1)mmHg];NTG组双眼眼压波动值为(5.2±1.8)mmHg低于POAG组[(8.2±3.1)mmHg];两组的平均眼压、峰值、谷值及眼压波动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2、-16.44、-13.16、-8.90,P均<0.01)。NTG组63.3%患者、POAG组73.5%患者的峰值眼压位于门诊工作时间以外;尤其是NTG组有51.5%患者、POAG组有64.7%患者的峰值位于0am至6am时间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0,P=0.017)。结论 NTG及POAG患者24h眼压曲线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是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订的依据,并可用作治疗随访中评价疗效和调整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确诊时各指标间病变程度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确诊时各指标间病变程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厚度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一般资料
        2.2.1 研究对象
        2.2.2 纳入标准
        2.2.3 对照组纳入标准
    2.3 主要仪器和药品
        2.3.1 主要仪器设备
        2.3.2 主要试剂、药品
    2.4 检测方法
        2.4.1 一般检查
        2.4.2 OCTA检查
        2.4.3 OCT检查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各组受检眼中的比较
    3.2 视神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在各组受检眼中的比较
    3.3 黄斑区血流密度在各组受检眼中的比较
    3.4 青光眼患者受检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神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黄斑区血管密度(VD)与视野MD值的关系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2)T细胞-HSP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在青光眼RGC丢失中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T细胞-热休克蛋白反应在自身免疫性RGC丢失中作用机制的探究
    1.1 前言
    1.2 材料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青光眼患者房水中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的特征性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在读期间参与基金项目

(3)Ic-VEP联合黄斑区GCIPL检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早期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视功能检査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正常眼压青光眼的基本问题及其认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识方法对于认识问题的重要性
二、正常眼压青光眼的基本问题及其特殊性
    (一)“正常眼压”的统计学解析
    (二)视神经损害本质的病理生理学分析

(5)原发性青光眼视盘参数及DDLS分级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检查方法
        2.2.1 眼底照相及视盘参数及DDLS分级的确定
        2.2.2 视野检查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视盘参数与视野损害的相关性
        3.1.1 总体240只眼视盘参数与视野损害的相关性
        3.1.2 APACG组视盘参数与视野损害的相关性
        3.1.3 CPACG组视盘参数与视野损害的相关性
        3.1.4 POAG组视盘参数与视野损害的相关性
        3.1.5 NTG组视盘参数与视野损害的相关性
    3.2 DDLS分级与视野损害的相关性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NTG视盘特征
2 NTG临床评价指标
    2.1 24 h IOP监测
    2.2 视野检测
    2.3 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 (HRT) 检测
    2.4 角膜厚度的检测
    2.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 检测
3 NTG的相关病因分析
    3.1 视神经供血不足
    3.2 颅内压
    3.3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AD) 、帕金森病
    3.4 免疫系统异常
    3.5 内分泌
    3.6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NTG
    3.7 低血压与心肌缺血
    3.8 凝血机制异常
    3.9 中枢神经系统供血不足
4 NTG的治疗

(7)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状况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前的眼压水平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POAG患者的随机眼压水平
        2.3 不同分类方法得到的NTG和HTG的例数及构成比
    3 讨论
        3.1 眼科流行病学与临床眼科学中NTG比例的差异
        3.2 中央角膜厚度和24小时眼压测量对NTG比例的影响
        3.3 判别NTG与HTG的临床意义
        3.4 小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确诊时视野损害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POAG患者确诊时的视野损害和眼压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分析
        2.3 视野损害程度的各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眼压与确诊时视野损害的相关性
        3.2 近视、青光眼相关症状、年龄、家族史、BMI等与视野损害的关系
        3.3 小结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8)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四、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确诊时各指标间病变程度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厚度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D]. 潘曈. 南昌大学, 2020(08)
  • [2]T细胞-HSP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在青光眼RGC丢失中的作用机制[D]. 彭程.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3]Ic-VEP联合黄斑区GCIPL检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早期诊断价值[D]. 闫莉. 郑州大学, 2020(02)
  • [4]正常眼压青光眼的基本问题及其认识方法[J]. 任泽钦. 眼科, 2020(01)
  • [5]原发性青光眼视盘参数及DDLS分级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D]. 张旺.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6]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研究进展[J]. 韩秀清,陈杰,王金贤,尚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19)
  • [7]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状况的临床研究[D]. 刘川.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8]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史贻玉,曾朝霞,杨静. 海南医学, 2015(18)
  • [9]青光眼眼压监测的研究进展[J]. 郝洁,甄毅,马建民,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2013(09)
  • [10]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4小时眼压曲线的比较[J]. 肖明,孙兴怀,孟樊荣,房召彬,邱思羽,郭文毅,钱韶红,王菊英.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1(03)

标签:;  ;  ;  ;  ;  

诊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时各指标病变程度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