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不规则性论文_林颖,张霞,袁牧之,苏焕钧,蒋丽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角膜不规则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角膜,不规则,透气性,视力,白内障,圆锥,对比度。

角膜不规则性论文文献综述

林颖,张霞,袁牧之,苏焕钧,蒋丽君[1](2019)在《虹膜自动跟踪定位联合Contoura矫正角膜不规则散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虹膜自动跟踪联合Contoura矫正低中度近视伴角膜不规则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8月在我院行近视激光治疗的患者30例(60眼),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15例(30眼)接受虹膜自动跟踪定位联合Contoura辅助的LASIK;对照组15例(30眼)接受虹膜自动跟踪定位辅助的LASIK。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表面变异指数(index of surface variance,ISV)、角膜表面垂直不对称指数(index of vertical asymmetry,IVA)、角膜斜轴散光(C3)、角膜规则散光(C5)、对比敏感度等,并作对比。结果术后3个月,试验组裸眼视力为1.12±0.14,高于对照组的1.04±0.19(t=8.58,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ISV和IVA分别降为5.68±3.02和0.89±0.5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C3和C5分别降为(2.10±0.63)D和(2.11±1.04)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C3和C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在明视状态下所有频段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在暗视状态下6.0 c·d~(-1)、12 c·d~(-1)时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虹膜自动跟踪联合Contoura矫正低中度近视伴角膜不规则散光是安全、有效的,能改善角膜的不规则状态,提高视觉质量。(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张菊,高华[2](2019)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后不同对比度视力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后不同对比度视力的临床效果。方法角膜移植术后患者19例(19眼),分别测试19例角膜移植术后患者裸眼(UCVA)、最佳框架矫正(BSCVA)和RGPCL矫正状态下100%、25%、10%和5%的4种对比度视力,并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03-22)

袁媛,彭华琮,陈雅琼[3](2018)在《角膜不规则散光及眼轴长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白内障患者角膜不规则散光(corneal irregular astigmatism,CIA)与眼轴长(axial length,AL)相关情况调查及预估白内障术后视力。方法收集697例白内障患眼,分析角膜CIA对术后视力恢复的指导意义。结果CIA与AL相关情况:AL<22 mm患眼中,CIA<0.1比例为0,0.1≤CIA<0.3比例72.41%,0.3≤CIA<0.6比例13.79%,0.6≤CIA比例13.79%;22 mm≤AL<24 mm患眼中以上各区间患眼比例分别为3.73%、77.33%、15.20%及3.73%;24 mm≤AL<26 mm患眼中各比例变化为11.01%、70.33%、14.41%及4.24%;26 mm≤AL<28 mm组为5.88%、72.55%、13.73%及7.84%;28 mm≤AL<30 mm组以上各区间患眼比例分别为10.91%、70.91%、10.91%及7.27%;30 mm≤AL组以上各类数据为13.04%、66.67%、13.04%及7.25%。各眼轴组的CIA水平整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A与白内障术后视力情况:随着CIA的增高,患眼术后恢复至0.7及以上的比例减少。当CIA高于0.4以上时,术后近一半患者视力恢复不超过0.7,能恢复到0.9以上者更少,不超过10%。结论白内障患眼各眼轴长组,0.1≤CIA<0.3范围内患眼比例最高,达近70%。术前对白内障患者行视觉分析仪检测角膜CIA大小有助于对患眼术后视力进行预测。(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侯臻[4](2018)在《RGPCL矫正圆锥角膜交联术后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圆锥角膜是一种双侧、非对称性角膜扩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角膜中央或旁中央锥形扩张,伴突起区角膜基质变薄,多为双眼先后发病,好发于青春期前后,是引起视力减退及高度不规则散光的重要原因。圆锥角膜早期,角膜不规则散光不明显时,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通过重塑角膜不规则前表面,减少角膜像差,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视力[1-3]。核黄素/UVA诱导的角膜交联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阻止圆锥角膜的病情进展[4,5]。当角膜前突加重,无法通过接触镜矫正获得较好视力时,可以通过核黄素诱导紫外线A角膜交联术增强角膜的生物力学强度,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但术后许多患者仍存在难以矫正的高度不规则散光。关于RGPCL矫正圆锥角膜患者核黄素/UVA诱导的角膜交联术后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研究很少,故本研究对RGPCL矫正圆锥角膜交联术后存在的不规则散光的临床效果进行随访研究,探究此种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目的:观察RGPCL矫正圆锥角膜患者核黄素/UVA诱导的角膜交联术后不规则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非随机研究。选取于山东省立医院行核黄素/UVA交联的圆锥角膜患者28人(39眼)。术前3天患者预防性应用可乐必妥滴眼液点双眼,手术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表面麻醉药物点术眼后,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术者于显微镜下用角膜刮刀去除角膜中央区域直径为9mm上皮,配制好的浓度为0.1%的等渗核黄素溶液点术眼,每5分钟点一次,共计30分钟,眼部A超测量角膜厚度,所有患者中央区角膜厚度均≥400um,裂隙灯下观察见角膜全层被核黄素溶液渗透,前房内观察到核黄素闪辉,应用交联仪对中央去上皮的角膜区域进行紫外线A照射。交联仪的能量设置:紫外线A波长为370nm,能量密度为3mW/cm2,交联仪光源距离角膜中央上皮最顶端垂直距离为5cm,照射范围为角膜中央9 mm去上皮区域,照射时间共30分钟,照射过程中每5分钟点一次浓度为0.1%的等渗核黄素溶液。圆锥角膜核黄素/UVA交联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术后于我院门诊复诊,术后1-3个月,患者角膜状况良好后,行RGPCL的验配。验配后定期随访,共12个月,记录RGPCL验配前及验配后,患者每次随访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最大K值、平坦K值、陡峭K值等,并进行配对t检查。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Kolmogorov Smirnov(K-S)检验对RGPCL验配前及验配后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分析。结果:1.RGPCL适应时间:本研究中所有患者RGPCL镜片均一次配戴成功。患者RGPCL配戴早期的异物感、流泪等不适症状均可耐受,一般7d到28d适应,平均时间为17d。整个观察期内所有患者角膜透明,无角膜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无巨乳头性结膜炎等并发症,RGPCL保持良好的配适状态。2.视力: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患者RGPCL配戴前的裸眼视力为0.87±0.30,框架眼镜最佳矫正视力为0.41 ± 0.14,配戴RGPCL一年时矫正视力为0.06±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角膜最大K值患者RGPCL验配前角膜最大K值为52.74±3.94,RGPCL配戴1年后角膜最大K值为51.90±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27<0.05)。4.角膜内皮计数患者RGPCL验配前角膜内皮计数为3063.54± 191.18,RGPCL配戴1年后角膜内皮计数为3063.43±191.1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PCL矫正圆锥角膜核黄素/UVA诱导的角膜交联术后不规则散光的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06)

袁媛[5](2018)在《角膜不规则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行手术前后术眼视觉质量分析仪(TOPCON公司KR-1W)检测,回顾性分析视觉质量分析仪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恢复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595例院内白内障手术患者,行手术前后术眼视觉质量分析仪检测,结合术前角膜不规则散光(CIA)及术后3个月患眼矫正视力,分析其(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八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2018学术年会、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眼科和视光技术及设备展览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眼科和视光专业医院展示推广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3-23)

张菊,高华[6](2018)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2年4月至2016年12月,31例(37只眼)行角膜移植术后并且完全拆线的的患者,在山东省眼科医院试戴了并成功验配了RGPCL,用角膜荧光染色法判断试戴RGPCL的静态动态的配(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八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2018学术年会、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眼科和视光技术及设备展览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眼科和视光专业医院展示推广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3-23)

袁媛[7](2017)在《697例湖北白内障患眼轴长与角膜不规则散光相关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的:分析697例湖北白内障患眼轴长与角膜不规则散光相关情况。方法:方法:收集697例湖北地区白内障患眼,行角膜不规则散光及眼轴长检测,分析其相关分布情况。结果:结果:A<22mm患眼中,CIA<0.1比例为0,0.1≤CIA<0.3比例72%,0.3≤CIA<0.5比例14%,0.5≤CIA比例14%;22mm≤A<24mm患(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眼科和视光技术及设备展览会、第十叁届中国眼科和视光专业医院展示推广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17-03-23)

崔乐乐,李明,沈梅晓,陈世豪[8](2017)在《Zernike多项式分析全角膜前后表面和厚度的叁维不规则分布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利用Zernike多项式分析全角膜前后表面和厚度叁维不规则分布在圆锥角膜中的诊断作用。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圆锥角膜患者14例(20眼)和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20眼)。应用Pentacam系统测量所有受试者的眼前节形态,导出角膜前后表面高度以及全角膜厚度数据。利用Zernike多项式分析得出2至7阶和高阶系数的均方根(RMS)值。采用独立样(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眼科和视光技术及设备展览会、第十叁届中国眼科和视光专业医院展示推广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17-03-23)

柳国华[9](2016)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治疗LASIK术后不规则散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9例(10只眼),均为LASIK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偏中心或不规则散光。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行准分子激光切削,比较手术前后视力、散光度、角膜不规则指数(CIM)及高阶像差均方根(High RMS)。结果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由平均0.50±0.13变为术后3个月平均0.98±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手术前散光绝度值1.00 D~2.50 D,平均为(1.78±0.39)D,术后3个月平均(0.62±0.22)D,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IM及High RMS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CRS-MASTER平台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治疗LASIK术后不规则散光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常枫[10](2015)在《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角膜手术后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RGPCL矫正角膜手术后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因角膜手术后继发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而验配RGPCL的患者29例(38眼),其中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12例(14眼)、LASE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1例(1眼)、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8例(13眼)、放射状角(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二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学术论文集》期刊2015-03-26)

角膜不规则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后不同对比度视力的临床效果。方法角膜移植术后患者19例(19眼),分别测试19例角膜移植术后患者裸眼(UCVA)、最佳框架矫正(BSCVA)和RGPCL矫正状态下100%、25%、10%和5%的4种对比度视力,并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膜不规则性论文参考文献

[1].林颖,张霞,袁牧之,苏焕钧,蒋丽君.虹膜自动跟踪定位联合Contoura矫正角膜不规则散光[J].眼科新进展.2019

[2].张菊,高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后不同对比度视力的临床观察[C].第十九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论文汇编.2019

[3].袁媛,彭华琮,陈雅琼.角膜不规则散光及眼轴长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8

[4].侯臻.RGPCL矫正圆锥角膜交联术后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8

[5].袁媛.角膜不规则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C].第十八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八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2018学术年会、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眼科和视光技术及设备展览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眼科和视光专业医院展示推广会论文汇编.2018

[6].张菊,高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的疗效观察[C].第十八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八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2018学术年会、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眼科和视光技术及设备展览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眼科和视光专业医院展示推广会论文汇编.2018

[7].袁媛.697例湖北白内障患眼轴长与角膜不规则散光相关情况调查[C].第十七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眼科和视光技术及设备展览会、第十叁届中国眼科和视光专业医院展示推广会学术论文集.2017

[8].崔乐乐,李明,沈梅晓,陈世豪.Zernike多项式分析全角膜前后表面和厚度的叁维不规则分布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价值[C].第十七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眼科和视光技术及设备展览会、第十叁届中国眼科和视光专业医院展示推广会学术论文集.2017

[9].柳国华.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治疗LASIK术后不规则散光[J].临床眼科杂志.2016

[10].常枫.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角膜手术后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的疗效观察[C].第十五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二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学术论文集.2015

论文知识图

亚临床期圆锥角腆早期诊断的PLS模型可视...眼数 角膜中央K 值(D) 锥顶 K 值(D)...屈光矫正的精确性等效球镜的稳定性角膜屈光力及角膜散光轴向测量个体化角膜数据(二)

标签:;  ;  ;  ;  ;  ;  ;  

角膜不规则性论文_林颖,张霞,袁牧之,苏焕钧,蒋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