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其包括设于工作平台上的底座,所述底座由两块相对称设置的基板组成,凹模固定在底座远离工作平台一侧;两块所述基板之间夹设有具有倾斜面的落料台,所述落料台位于所述凹模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手表外壳产生磕伤的概率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工作平台上的底座(1),所述底座(1)由两块相对称设置的基板(2)组成,凹模(3)固定在底座(1)远离工作平台一侧;两块所述基板(2)之间夹设有具有倾斜面的落料台(4),所述落料台(4)位于所述凹模(3)的正下方。
设计方案
1.一种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工作平台上的底座(1),所述底座(1)由两块相对称设置的基板(2)组成,凹模(3)固定在底座(1)远离工作平台一侧;两块所述基板(2)之间夹设有具有倾斜面的落料台(4),所述落料台(4)位于所述凹模(3)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台(4)的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设置为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落料台(4)靠近所述工作平台的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柔性垫(5),所述柔性垫(5)位于所述落料台(4)出料端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5)的端部夹设在落料台(4)和工作平台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还包括治具(6),所述治具(6)的上部表面低于所述凹模(3)的上部表面;所述治具(6)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基板(2)上,所述治具(6)的另一端抵接在工作平台上,所述治具(6)通过第一紧固件(7)固定在工作平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6)设置为L形,所述治具(6)由水平板(61)和竖直板(62)组成,所述水平板(61)搭接在基板(2)上,所述第一紧固件(7)穿过所述水平板(61)固定在工作平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通过第二紧固件(9)固定有安装座(8);凹模(3)通过第三紧固件(10)固定在所述安装座(8)背向基板(2)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7)、所述第二紧固件(9)以及所述第三紧固件(10)均设置为螺栓。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落料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压力机把所需材料从板类母材上分离出来,一般称做落料。用各种方法(压力机、剪板机、锯床、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等等)把材料从母材上分离出来,都叫做落料。
现有技术中,板料一般放在凹模上,凹模固定在压力机的工作平台上,用凸模向下加压;因为凹模和凸模的凸边具有刃口,在加压的同时发生剪切作用,从板料上切下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坯料,以便进行下一步工序;凹模正下方的地面上通常设有收料框,对落料后的收集外壳进行收集;手表外壳通常为大批量生产,手表外壳通常为硬质合金。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收集框中收集有手表外壳之后,再有手表外壳落向收集框中时,手表外壳之间产生碰撞的概率较高,而手表外壳为硬质合金,进而使手表外壳在碰撞时产生磕伤的概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手表外壳产生磕伤的概率的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包括设于工作平台上的底座,所述底座由两块相对称设置的基板组成,凹模固定在底座远离工作平台一侧;两块所述基板之间夹设有具有倾斜面的落料台,所述落料台位于所述凹模的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手表外壳进行落料加工时,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对手表外壳进行落料加工,手表外壳在落料加工完成后从凹模处下落至落料台上,在压力机和手表外壳自身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手表外壳沿落料台滑落至工作平台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降低手表外壳产生磕伤的概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落料台的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设置为3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呈30度的设置,便于手表外壳从落料台上下落至工作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定义所述落料台靠近所述工作平台的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柔性垫,所述柔性垫位于所述落料台出料端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手表外壳下落至工作平台上时,落至柔性垫上,以减缓手表外壳与工作平台之间的冲击强度,以保证手表外壳的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垫的端部夹设在落料台和工作平台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柔性垫进行固定,而且该种固定方式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还包括治具,所述治具的上部表面低于所述凹模的上部表面;所述治具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治具的另一端抵接在工作平台上,所述治具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工作平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治具和第一紧固件的共同作用下对基板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将基座固定在工作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治具设置为L形,所述治具由水平板和竖直板组成,所述水平板搭接在基板上,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水平板固定在工作平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板和竖直板构建成治具,当对基板进行固定时,水平板搭接在基板上,竖直板抵压在工作平台上,第一紧固件穿过竖直板,最终,将基板固定在工作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有安装座;凹模通过第三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座背向基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的设定为凹模的安装提供基础;第二紧固件以及第三紧固件分别用于将安装座和凹模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以及所述第三紧固件均设置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为市场上常见的紧固件,取材组装方便,成本低,维护简单,且使用寿命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当对手表外壳进行落料加工时,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对手表外壳进行落料加工,手表外壳在落料加工完成后从凹模处下落至落料台上,在压力机和手表外壳自身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手表外壳沿落料台滑落至工作平台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降低手表外壳产生磕伤的概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基板;3、凹模;4、落料台;5、柔性垫;6、治具;61、水平板;62、竖直板;7、第一紧固件;8、安装座;9、第二紧固件;10、第三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包括:底座1、基板2、凹模3以及落料台4。底座1由两块相对称设置的基板2组成,基板2的竖直截面呈L形,基板2的水平截面呈圆弧状;凹模3固定在底座1的上部表面上,凹模3呈圆环体状;落料台4位于两基板2之间,两个基板2对落料台4进行夹持,落料台4呈三角体状,落料台4的材质为橡胶,落料台4上开设有倾斜面,落料台4的倾斜面位于凹模3的正下方。当对手表外壳进行落料加工时,手表外壳在落料后从凹模3下方落至落料台4的倾斜面上,手表外壳在自身重力以及压力机的共同作用下,沿倾斜面滑落至工作平台上,再将手表外壳取走即可。
本实施例中,落料台4的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设置为30度,便于手表外壳从落料台4上的倾斜面滑落至工作平台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落料台4的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还可以设置为15度、20度、25度、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60度、65度、70度、75度、80度以及85度。
参照图1,落料台4靠近工作平台的一端为出料端;工作平台上放置有柔性垫5,柔性垫5的一端夹设在落料台4与工作平台之间,对柔性垫5进行夹持固定,柔性垫5位于落料台4出料端的一侧。当手表外壳落至工作平台上之后,通过柔性垫5的设定减少手表外壳与工作平台之间产生的冲击。
本实施例中,柔性垫5设置为橡胶垫;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垫5还可以设置为海绵垫或泡沫垫。
参照图1,手表外壳落料用的出料装置还包括治具6;治具6呈L形,治具6由呈矩形体状的水平板61和呈矩形体状的竖直板62组成,水平板61搭接在基板2上的台阶处,竖直板62抵压在工作平台上;第一紧固件7穿过水平板61固定在工作平台上,第一紧固件7设置为内六角螺栓,水平板61上开以攻丝的方式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螺纹孔,工作平台上也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通过治具6以及第一紧固件7的共同作用,将基座固定在工作凭条上;治具6共两个,一个治具6将一个基板2固定在工作平台上;治具6对基板2进行固定时,水平板61的上部表面低于凹模3的上部表面。
参照图1,底座1上安装有呈圆环体状的安装座8,安装座8通过四个第二紧固件9固定在基板2上,第二紧固件9设置为内六角螺栓螺栓,安装座8的上部表面开设有与第二紧固件9相适配的沉孔,第二紧固件9在安装座8上均匀间隔设置。通过第二紧固件9将安装座8安装在基板2上。凹模3通过第三紧固件10固定在安装座8的上部,第三紧固件10设置为内六角螺栓。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对手表外壳进行落料加工时,第一步:将柔性垫5的端部夹在落料台4的出料端与工作平台之间;第二步:通过两块基板2对落料台4进行夹紧;第三步:通过治具6和第一紧固件7将基板2固定在工作平台上;第四步:通过第二紧固件9将安装座8固定在基板2上方;第五步:将凹模3通过第三紧固件10固定在安装座8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39770.2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52596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B21D 28/02
专利分类号:B21D28/02;B21D45/06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金三维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金三维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22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坑梓办事处金沙社区金康路57号
发明人:李铁球;袁贵强;余长春
第一发明人:李铁球
当前权利人:金三维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柔性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