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红:老年可穿戴技术融合演化特征研究论文

苗红:老年可穿戴技术融合演化特征研究论文

摘 要 [目的/意义]探索老年可穿戴技术融合的演化特征对于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技术发展需求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以德温特数据库老年可穿戴技术专利为数据源,将1998-2017年的技术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测算每个阶段的赫芬达尔、结构洞等综合指标,分别从整体发展趋势和技术内部变化两方面展示各阶段老年可穿戴技术的融合动态特征,同时通过绘制技术融合地图实现可视化,更直观展示演化规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老年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趋势整体上是融合的;Tech13(医疗技术)、Tech35(土木工程)、Tech34(其他消费品)等技术是该领域内部的结构洞技术;融合过程中,关键的融合技术对有Tech14(有机精细化学)和Tech16(制药)、Tech23(化学工程)和Tech28(纺织和造纸机械)、Tech4(数字通信技术)和Tech12(控制)等三类;不同阶段融合程度呈现波动状态。

关键词可穿戴技术 老年可穿戴技术 技术融合 赫芬达尔指数 结构洞 Netminer

0引 言

随着科技的多样化和专业化被加强,社会经济和技术问题复杂性增长,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联合来解决这些问题[1]。技术融合不仅创造了开发新技术和知识的机会,而且还成为改变企业走向新市场的重要动力[2-3];通过向企业提供-丰富的技术解决方案[4-6],从而改变研发实体的核心竞争力和技能组合[3];通过整合互补知识来促进技术和产业集群,引发产业融合[7-8],利于产业结构的重组。因此,对于技术融合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技术融合的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指出融合是逐渐出现的,而在逐渐融合演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表明技术融合的证据[9-13]。针对融合过程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科学方法反映技术融合过程的阶段性变化,宏观层面可以掌握某个领域的技术发展轨迹,并依据轨迹特征合理预测技术融合进一步趋势,同时有利于协助研究者掌握技术范式。因为技术的演化过程由技术轨道与范式刻画呈现,技术轨道是指技术的演化轨迹,而演化所遵守的模式称为技术范式[14]。不同技术轨道融合程度的变化以及融合性技术范式的形成和变异,是预测新产业形成和判断产业演化阶段的重要依据[15];微观层面可以得到领域内部的技术变化、每个技术所处的角色地位、发现具有融合潜力的技术等,由于提前采用融合技术越来越重要[5, 11, 16],所以微观层面的发现对于企业制定研发策略具有参考意义,还有助于研发规划人员探索技术融合的机会,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进一步推动行业融合的线索[2, 8]。

在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参数整定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理论计算法和工程整定法。理论计算法在创建好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自动控制理论的知识,运用各种算法进行理论计算得到参数组合。其得以应用的前提是必须构建控制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而对实际系统来说,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往往难以得到[1]。

可穿戴技术充分体现了智能-生物-技术(intelligent-bio-technology, IBT)的融合[17],涉及通讯技术、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柔性原件技术等多种技术。而老年可穿戴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年用户的感知、免疫、思维等特点进一步发展[18]。以“老年可穿戴技术”在知网检索结果发现,目前围绕老年可穿戴技术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可穿戴设备或系统的设计、可穿戴产品在移动通信、教育工业等行业的应用两个方面。这些研究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老年可穿戴设备的前期设计和后期应用的情况,但是缺乏对技术发展的演化过程探索,而由于该技术领域具有多技术融合的特点,若能从科技管理视角,分析多种技术其发展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对于预测老年可穿戴技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提升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技术需求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鉴于技术融合演化过程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老年可穿戴技术在老龄化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技术融合的视角,探索老年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过程,以期掌握其技术发展规律,和发现领域内的关键技术。此外,由于技术融合是一个抽象现象[19],通过将老年可穿戴技术领域技术的演化过程可视化,有助于更直观了解其技术融合过程。本文通过构建技术融合地图,目的是反映技术创新系统中发生了哪些技术融合,以及如何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最后通过网络分析最突出的技术融合组合。研究数据选用德温特库1998-2017年的老年可穿戴技术专利数据,以专利的IPC码作为技术类别,不同IPC码在同一条专利共同出现意味着不同技术发生了融合,同时依据IPC所属的技术大类,将专利IPC码的共现分为跨领域融合和跨部类融合。最后运用Netminer数据分析软件绘制技术融合地图。在于地图构建了技术间的融合强度,使得值得关注的一些融合技术和技术组合凸显出来,便于帮助决策者把握机会。

此次活动中,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数字化制造技术顾问/西门子工业软件先进制造中心主任汪锐先生在“西门子数字化工厂之道”的专题演讲中表示,数字化工厂可以通过掌握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完整数字信息,将所有工程阶段衔接起来,并连接到可以理解这些信息并对其做出反应的智能设备上,从而构建出满足工业4.0需求的基础,并逐步发展到智能制造。汪锐先生就西门子安贝格电子工厂的实践案例与大家深入分享了相关技术细节和项目经验。

1技术融合界定与分类

ISI -OST-INPI分类体系是由世界产权组织发布,将所有技术分为5大部类、35个技术领域,专利的IPC码可以对照该体系找到对应的部类和领域。根据ISI -OST-INPI体系中的技术类别,本文将技术融合定义为不同类别的技术在同一条专利中共同出现,即为技术融合。如果同一专利中的共现技术属于不同的技术部类,称为跨部类融合(Inter-sector convergence);如果属于同一技术部类的不同技术领域,称为跨领域融合(Inter-field convergence);若属于同一技术部类的相同技术领域,则为非融合。见图1所示。

图1非融合专利、跨部类融合、领域间融合的概念

注释:

(1)非融合专利:只含相同领域IPC码的专利。如专利1、专利5;

技术融合网络中,占据结构洞的技术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计算公式,得出每个阶段不同技术的结构洞值,列出每个阶段的前10名结构洞技术,如表9-表13所示。

1)跨部类:指同时不同部类IPC码的专利,如专利3;

2)跨领域:指同时包含不同领域IPC码的专利,如专利2、4。

本文技术融合测度主要选用专利数据,专利是技术的载体[20],因此是目前技术融合的主流研究数据。专利分析法主要存在专利引用分析和专利共类分析两种方法[21]。但是由于专利引用需要相关技术具有足够的前后引用专利,因此不适合用于研究新兴技术[22],本文以共类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专利共类分析指使用专利分类码来识别技术知识在不同技术间转移的方法[23],因为每条专利会具有多个IPC分类码,不同分类码的共现意味着不同技术的融合[11, 24]。一些研究[17, 25]依据ISI -OST-INPI体系,又将技术融合分为跨部类融合和跨领域融合。跨部类融合指不同技术部类的技术在同一专利中共同出现;而跨领域融合指属于同一部类但不同领域的技术在同一专利出现的融合类型。

2数据来源

3.2.3 结构洞技术 Burt[26]提出“结构洞”理论。结构洞指社会网络中的空隙,若两节点之间缺少直接的联系,必须通过第三者才能形成联系,则第三者在关系网络中占据一个结构洞。由于占据网络结构洞的网络节点具有更多机会接触新技术和知识,因此具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27]。在技术融合网络中,占据结构洞的技术具有重要作用。结构洞有结构约束算法和网络有效规模两种计算公式,具体见公式(4)-(6)。

TS=("aged people" or "aged person*" or "aged patient*" or "aging people" or "aging person*" or "aging patient*" or "old* people" or "old* person*" or "old* patient*" or "senile people" or "senile person*" or "senile patient*" or "elderly people" or "elderly person*" or "elderly patient*" or "elder people" or "elder person*" or "elder patient*"or geriatric* or gerontology) and TS= (((wearable* or body-worn*) AND (technology or device or product or computing or computer or terminal or application) NOT ( bump or light or "heart stent" or "heart bypass")) or ("(smart or intelligent) AND (watch or glass or band or clothing or clothes or hoodie or socks or garment or costume or shoes or ring or collar or necklace OR neck ring or headphones)") or ("(smart or intelligent) AND (wearable* or body-worn*) ") or ((watch or glass or band or clothing or clothes or hoodie or socks or garment or costume or shoes or ring or collar or necklace OR neck ring or headphones) AND (technology or device or product or computing or computer or terminal or application) NOT ( bump or light or "heart stent" or "heart bypass")))。

2.2数据和描述性统计 依据以上检索式,在Derwent 数据库中共得到1 246项专利数据,经人工核查,内容符合,字段完整,均为有效数据。此外,最早的老年可穿戴技术专利出现于1975年,而1975-1997年的23年中,共计相关专利24项;在1998年以后,整体专利的数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因此,本文着重分析1998年及之后的专利,分别统计其中的融合专利、跨部类融合、跨领域融合的专利数量,如图2所示。

赵三总是向那个东村的寡妇说,他一看见她便宣传她。他一遇见事情,就不像往日那样贪婪吸他的烟袋。说话表示出庄严,连胡子也不动荡一下:

图2专利基本情况统计

图2中,条形柱代表专利总数量,可以看到整体专利数量呈上升趋势。折线代表融合专利占总数的比例,在技术发展早期,融合专利的比例波动较大;随着技术发展,融合专利逐渐稳定,并且跨部类融合和跨领域融合的趋势大体一致。最后,2003-2007年之间,跨部类融合与跨领域融合的专利数量相差较多,说明该阶段技术以跨领域融合类型为主;2011年之后,跨部类融合专利数量上升,与跨领域专利的数量差距缩小并维持基本稳定状态。

3老年可穿戴技术融合网络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

为了探索老年可穿戴技术的整体演化过程和内部技术间的变化关系,本文在构建技术融合网络图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

3.1.2 网络密度 网络密度指标代表了网络的聚集程度,而技术融合网络的密集程度代表了技术间的联系程度,数值介于0到1之间。密度值为1的网络,每个节点与其他节点都有联系;密度为0的网络,节点之间相互不存在关系。计算公式为实际存在的连接数量占最大可能出现连接数量的比值。技术融合网络图的密度越大,代表技术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使用Netminer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网络构建,并基于技术融合网络,分别构建反映老年可穿戴技术的整体演化规律和技术内部演化特征的两套指标体系。各个指标的具体介绍见表1。

表1技术融合网络指标体系构建表

指标层次具体指标指标意义 整体网络连线权重反映技术间的联系强度网络密度反映领域整体技术的密度技术内部凝聚子群体现技术内部联系紧密的技术团体赫芬达尔—希尔曼指数(HHI)测度领域内技术的集中度结构洞测度技术在融合过程中发挥技术连接作用的大小

由于在社会网络分析中,网络密度和网络连线权重能够反映研究对象的整体成员间的联系紧密程度,而凝聚子群、HHI、结构洞分别体现成员内部的集散程度、关键位置。因此本文中采用网络连线权重、网络密度代表整体层次的指标,和使用凝聚子群、HHI、结构洞代表技术内部层次的指标,以客观反映老年可穿戴技术发展过程的整体和技术内部两个层次的演化特征,具有合理性。

太阳能供电系统通过30W太阳能单晶硅面板采能、12V/20Ah蓄电池储电[7]。选择EPOW-PS10太阳能控制器,该控制器是基于智能芯片控制的太阳充放电管理系统,具有防反充、三级过载、短路、反接、过充电、过放电等完善的系统保护功能,保证蓄电池工作在最佳的状态。蓄电池是12V输出,系统只需5V供电,所以还用了一个低纹波的LM2596超小型DC-DC 12V转5V降压模块,该模块最大连续输出电流3A,模块还具有输出短路、过热保护功能,这样就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3.1整体演化规律指标

3.1.1 网络连线权重 本文采用专利数据,融合网络中,若不同技术在同一专利中共同出现,则两个技术节点之间则会产生连线,连线数量越多,代表网络中技术的普遍联系程度较大,节点连线体现了技术的共现关系,因此连线与共现频次程度成正比关系,连线越粗,代表技术相互联系越强。Leydesdorff的研究表明,Jaccard系数更适合在共现分析中处理数据,因此,本文选用Jaccard系数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结果即为节点连线的权值。i和j的连线权重:

(1)

上式中,coo(i,j)代表同时包含i和j技术的专利数量,ooc(i,j)代表只包含i技术或j技术的专利数量。

通过网络分析可以揭示知识网络,还可以提供技术创新系统变化的显著证据[19]。网络节点代表技术领域;节点大小代表该领域的专利数量;连线的粗细与同时包含这两个领域的专利数量呈正比。NetMiner是一款用于网络数据的探索性分析和可视化的应用软件,具有数据转换、网络分析、统计、可视化图标等功能,可以检测网络的潜在模式和结构。

对马尔可夫过程{ξ(t),t∈T},(t1

(2)

求得老年可穿戴技术各阶段的连线数量权重和网络密度如表2所示。从第一阶段至第五阶段,连线数量和网络密度指标呈上升趋势,表明老年可穿戴技术的技术之间联系越来越多,整体呈现加强趋势。

表2老年可穿戴技术的整体指标计算值

时段1975-19971998-20022003-20072008-20122013-2017连线数量1547539099网络密度0.0140.0450.050.0850.094

3.2技术内部演化特征指标老年可穿戴技术内部演化特征主要通过发现领域内部联系紧密的技术群落组成、技术的集中程度、各技术发挥连接不同技术的桥梁作用的程度大小,以发现融合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Step2:节点i的总约束:

3.2.1 赫芬达尔—希尔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HHI) 该指数为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者占行业总收入百分比的平方和,在产业融合中常用于测度产业集中度,本文引入HHI指数用于测度技术融合网络中的技术集中度,表达式如(3)。数值越大,表明技术越集中,融合程度越强。

(3)

其中,X表示融合网络的总规模;表示i技术的规模;表示i技术在融合网络中的占有率;n表示技术总数。

Step1:i对j的约束性:

表3HHI指标计算结果

时段1975-19971998-20022003-20072008-20122013-2017HHI0.20150.10140.09590.12160.1464

表3中,HHI指数反映技术内部的集中度,体现出可穿戴技术内部集中程度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表明该技术先经历了技术扩张,然后逐渐加强技术联系的过程。

3.2.2 凝聚子群 网络中会存在某些节点关系特别紧密,以致形成一个小团体,此类小团体称为凝聚子群。分析凝聚子群的数量、凝聚子群内部的成员组成、以及凝聚子群之间或者内部成员的关系,将有助于更深层次挖掘社会网络的特征。

表41975-1997凝聚子群

COMPONENTSMEMBERSC1Tech13,Tech34,Tech12,Tech3,Tech29,Tech25,Tech33,Tech21C2Tech14,Tech16,Tech15C3Tech17,Tech31

表51998-2002凝聚子群

COMPONENTSMEMBERSC1Tech13,Tech34,Tech33,Tech25,Tech18,Tech16,Tech14,Tech19,Tech28,Tech23,Tech1,Tech2,Tech3,Tech12,Tech35,Tech29,Tech24,Tech10,Tech6,Tech7,Tech9,Tech21,Tech30

表62003-2007凝聚子群

COMPONENTSMEMBERSC1Tech13,Tech34,Tech33,Tech12,Tech3,Tech10,Tech32,Tech31,Tech35,Tech25,Tech6,Tech28,Tech2,Tech4,Tech8,Tech24,Tech14,Tech16,Tech15,Tech18,Tech19,Tech7C2Tech1,Tech27

表72008-2012凝聚子群

COMPONENTSMEMBERSC1Tech13,Tech34,Tech33,Tech12,Tech3,Tech10,Tech14,Tech16,Tech25,Tech6,Tech28,Tech17,Tech29,Tech31,Tech1,Tech35,Tech30,Tech32,Tech9,Tech23,Tech15,Tech2,Tech4,Tech5,Tech26,Tech18,Tech7,Tech21,Tech27,Tech20

表82013-2017凝聚子群

COMPONENTSMEMBERSC1Tech13,Tech34,Tech3,Tech33,Tech12,Tech25,Tech16,Tech14,Tech15,Tech18,Tech29,Tech21,Tech19,Tech31,Tech32,Tech26,Tech10,Tech28,Tech23,Tech6,Tech2,Tech1,Tech35,Tech4,Tech7,Tech9,Tech27,Tech17,Tech30

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由于技术之间联系程度发生变化,会出现不同的聚类簇。由以上5个阶段得到,分别如表4-表8所示,第一阶段一共出现13种技术,分为3个技术簇;第三阶段出现24种技术,分为2个技术簇,后两个阶段均出现30种技术,分为1个技术簇。可以得出,首先,老年可穿戴技术逐渐趋于复杂,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技术;其次,老年可穿戴技术的内部趋于融合,技术之间的联系趋于紧密,虽然在此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波折,但技术内部最终还是趋于稳定融合。

现阶段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才能达成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由此看来教师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写作对阅读学习的基础要求,将阅读学习大范围的拓展,从而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得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的机会。

2.1数据检索 本文以Derwent 数据库作为数据源。由于可穿戴设备是可穿戴技术的技术载体,目前主流可穿戴设备包括以手腕支撑的watch类、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和以头为支撑的glass类[25],在此基础上,并排除心脏支架、头灯及血管泵等的影响,确定老年穿戴技术检索式如下:

a.结构约束(constraint)算法:

在哥伦比亚销售药品,需要先找一家当地的代理公司,由代理公司根据药品的种类提供一个检查申请表(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INSPECTION GUIDELINES)给药品生产企业,企业填写完成后,由代理公司转交INVIMA。之后,INVIMA将根据审计范围计算出认证所需要的费用,一般在交费后的4个月之内进行GMP认证。

将老年可穿戴技术数据代入公式中,五个阶段的HHI值如表3所示,前三个阶段HHI值呈下降趋势,而之后两个阶段转为上升趋势。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我国国民收入差距悬殊的现实问题也愈发严重。为了充分协调区域性经济发展导致的不利影响,充分缓和社会矛盾,并积极解决社会经济资源不合理分配的现状,我国必须要积极优化国民收入的结构与水平,对于处在贫困地区的人民要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并且鼓励贫困地区的人们利用自身优势以及环境优势等发展当地经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尽可能寻访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人的遗迹、遗址、遗物,并了解18世纪下半叶以降卡尔梅克人的历史与社会;

(4)

以上特征通过选用凝聚子群、赫芬达尔-希尔曼指数、结构洞等指标刻画网络内部技术之间的关系变化。具体如下:

(5)

表示i花费在与其直接连接的节点j的比例关系;表示与i与j之间的冗余度;表示i技术的约束值,数值越低,冗余连接越少,结构洞程度越大,节点跨越的结构洞越多;反之,约束值越大,节点越不可能成为结构洞占据者。

生态敏感度指生态系统对区域内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反映区域生态系统遭到干扰时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并用以表征外界干扰可能造成的后果。研究区域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地形地貌:北部临城区域、西侧临秋浦河区域和东侧接白洋河(清溪河)区域,地势较为平坦;中南部近陀弥山与茱萸山区域地势较高,形成丘陵、山地相间格局;天生湖和谷谭圩区域为山间盆地,湖光山色掩映,风景优美。选取地形地貌、水文、土地类型等作为生态敏感因子进行评分和加权叠加,根据定量评价结果划分低敏感区、较低敏感区、中敏感区、较高敏感区、高敏感区,得到研究区域生态敏感度空间分布(图3、表1)。

b.网络有效规模(effective size):跨越关系的每个更改节点的效率总和。

1.地理位置和距离:一方面是大的位置范围,古金庭在天台北门的桐柏山中,位于天台山与四明山之间。唐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沃洲山在剡县南三十里,禅院在沃洲山之阳,天姥峰之阴。南对天台,而华顶、赤城列焉;北对四明,而金庭、石鼓介焉。”[3]6905

(6)

其中,j表示所有与i相连的节点。而q是除i和j以外的第三点,为i和j的冗余连接数。网络有效规模越大,结构洞程度大。

(2)融合专利:包括跨部类融合、跨领域融合。

分析表9-表13发现,关键的结构洞技术主要存在两类:第一类是始终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结构洞地位的技术。它们不会随着时间阶段变化而变化,如Tech13(医疗技术)、Tech35(土木工程)、Tech34(其他消费品)、Tech12(控制)。第二类技术在前期阶段,结构洞程度并不显著,而随着技术发展,结构洞程度大幅上升,逐渐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包括 Tech2(视听技术)、Tech4(数字通信)、Tech25(处理)三个技术。结合实际分析,如视听技术的发展变化是由于老年可穿戴产品前期阶段重点放在推出GPS、蓝牙、SIM卡等多种功能,而屏幕仅两寸的设计,忽略了老年人的用户体验,使得生产商逐步意识到产品的缺陷性,从而方便老年人视听的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中得以发展。

表91975-1997结构洞值

第一阶段Eff.SizeConstraintTech135.266 0.356 Tech123.249 0.457 Tech342.970 0.565 Tech31.670 0.810 Tech291.451 0.720 Tech141.167 1.003 Tech161.167 1.003 Tech331.000 1.000 Tech251.000 0.839 Tech151.000 1.389

表101998-2002结构洞值

第二阶段Eff.SizeConstraintTech1313.330 0.231 Tech356.060 0.283 Tech335.847 0.338 Tech35.189 0.517 Tech64.776 0.438 Tech164.680 0.320 Tech124.160 0.561 Tech183.644 0.364 Tech193.432 0.461 Tech102.712 0.530

表112003-2007结构洞值

第三阶段Eff. SizeConstraintTech1312.860 0.236 Tech345.972 0.343 Tech335.709 0.376 Tech125.163 0.348 Tech35.101 0.372 Tech324.270 0.355 Tech64.180 0.421 Tech103.791 0.423 Tech163.438 0.640 Tech253.294 0.352

表12 2008-2012结构洞值

第四阶段Eff. SizeConstraintTech1317.272 0.179 Tech3412.203 0.190 Tech109.794 0.232 Tech128.929 0.242 Tech67.401 0.254 Tech15.999 0.444 Tech145.524 0.449 Tech165.025 0.500 Tech174.809 0.429 Tech324.582 0.520

表132013-2017结构洞值

第五阶段Eff.SizeConstraintTech1315.1110.303Tech3414.2060.297Tech1210.8440.338Tech339.8660.285Tech107.9880.355Tech256.9890.272Tech66.7860.345Tech36.6310.416Tech26.5480.364Tech45.9840.403

4老年可穿戴技术融合动态特征分析

为了研究技术融合网络随时间的演化,将老年穿戴技术的发展过程划分成5个阶段:1997年之前,年份跨度长而专利数量少,因此作为第一阶段;此后每5年为一个阶段。采用NetMiner4构建网络图,并用Clustered Eades algorithm来勾勒技术部类的边缘,得到5个阶段的技术融合网络图如图3-图7所示:

图31975-1997年技术融合网络图

第一阶段融合形式主要以跨部类间融合为主,联系程度较强的技术对如:Tech3(电信)和Tech12(控制)、Tech29(其他特殊机器)和Tech12(控制)、Tech31(机械元素)和Tech17(高分子化学)、Tech29(其他特殊机器)和Tech34(其他消费品)、Tech34(其他消费品)和Tech13(医疗技术)。此外,跨领域融合较强的技术对有Tech15(生物技术)和Tech16(制药)、Tech16(制药)和Tech14(有机精细化学)、Tech14(有机精细化学)和Tech15(生物技术)。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注明选择本作品的原因,以及对完成该作品过程中学生本身参与情况和完成情况,对本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及总结所取得的经验和下次努力的方向。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管理策略。

图41998-2002年技术融合网络图

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主要有两点变化:首先是A、C、E三部分的内部技术联系大大增加,出现了较多新的技术对,如Tech18(食品化学)和Tech19(基础材料化学)、Tech16(制药)和Tech21(涂层)、Tech1(仪器)和Tech2(视听技术)、Tech6(计算机技术)和Tech7(IT管理方法)等;其次是部类间的联系也有增强,但A与B之间的联系最为显著,出现了较多新的且联系较强的技术对,如Tech6(计算机技术)和Tech12(控制)、Tech3(电信)和Tech12(控制)、Tech6(计算机技术)和Tech10(测量)等。

图52003-2007年技术融合网络图

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相比,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D部类中。该阶段A与B的联系减弱,而D部类与A、B、E的联系增强,新的技术对如Tech32(运输)和Tech10(测量)、Tech1(仪器)和Tech27(泵)、Tech31(机械元素)和Tech35(土木工程)等。

图62008-2012年技术融合网络图

第四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部类间和领域间的联系都有加强 。其中,最显著的是D部类,不但内部新加了多对联系较强的新技术,如Tech32(运输)和Tech30(热处理和设备)、Tech32(运输)和Tech31(机械元素)、Tech26(机械工具)和Tech25(处理)等技术对,此外,D部类与A、B、C、D部类之间的关系在数量和强度两方面都明显加强。

图72013-2017年技术融合网络图

第五阶段相比第四阶段,最明显的变化体现为D与A、B之间的联系减弱,如原来联系较强的Tech31(机械元素)和Tech1(仪器)、Tech30(热处理和设备)和Tech1(仪器)、Tech26(机械工具)和Tech10(测量)、Tech32(运输)和Tech9(光学)等技术在第五阶段都已不存在;而A、B之间的关系显著加强,出现了Tech3(电信)和Tech10(测量)、Tech3(电信)和Tech13(医疗技术)、Tech3(电信)和Tech12(控制)、Tech6(计算机技术)和Tech13(医疗技术)等新技术。

此外,在这5个阶段中,我们发现了几类变化突出的技术对,表14列出这些技术对在五个阶段中的共现强度值及排名情况。

表14不同阶段的技术共现强度值

技术对技术共现强度排名阶段一排名阶段二排名阶段三排名阶段四排名阶段五排名Tech14Tech161.00010.28640.52630.21470.1438Tech14Tech150.50030.33350.25040.2502Tech15Tech160.50040.16760.182100.1339Tech3Tech120.40050.53320.143110.019730.11912Tech34Tech130.18870.138170.077240.067270.09615Tech33Tech130.133100.059410.127130.033590.04832Tech12Tech130.067140.065370.055330.054370.09814Tech16Tech180.25050.111150.1616Tech23Tech280.25070.22260.1823Tech4Tech30.056310.32010.1567Tech4Tech120.051400.12211Tech4Tech100.033580.07419Tech31Tech190.3331

表14共统计出13对技术,它们的共现程度排名一直处于前列或者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类如Tech14(有机精细化学)和Tech16(制药)、Tech3(电信)和Tech12(控制)、Tech15(生物技术)和Tech16(制药),它们的共现强度在5个阶段中排名一直处于前列;第二类如Tech23(化学工程)和Tech28(纺织和造纸机械) 、Tech4(数字通信)和Tech3(电信),它们的共现强度排名虽然开始排名并不靠前,但整体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第三类如Tech4(数字通信)和Tech12(控制)、Tech4(数字通信)和Tech10(测量)、Tech31(机械元素)和Tech19(基础材料化学)等技术对,这些技术对虽是第四五阶段新出现的融合技术对,但排名上升速度较快,因此认为是融合过程中有潜力的技术组合。整体上,由于这3类技术呈现融合逐步加强的趋势,被认为是技术融合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应受到企业技术发展的重点关注。

5结 论

为了解技术融合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和成长模式,文章运用专利共类分析法,从德温特数据库检索老年可穿戴技术的相关专利,通过指标测度和社会网络分析,并借助Netminer软件,研究发生融合的技术组合以及网络的强度变化。

主要得到如下结论:a.无论在技术部类间还是领域之间,5个发展阶段在整体上体现逐步融合的趋势。由第一阶段集中在AB、DB、DC、DE、BE部类之间的联系,最终发展到各个部类之间均有联系;领域之间的联系体现在网络密度上由最初的0.014发展为0.094;b.技术融合过程中,结构洞技术扮演着重要作用。Tech13(医疗技术)、Tech2(视听技术)、Tech4(数字通信)等技术是老年可穿戴技术中的结构洞技术。c.技术之间的融合情况是变化的,可能不同的技术对在不同的时段融合程度不一致。该过程中,三类技术融合对被认为是重要的:一是5个阶段均排名靠前的技术对;二是排名在5个阶段不断上升的技术对;三是新出现的技术对,但融合强度上升很快,具有发展潜力。

此外,这三种产融模式其实内含着一个递进式的关系,服务型产融模式是我国产融结合发展的基础模式;而投资型模式则代表着产融结合从内部服务向外部拓展,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最后就是企业集团将自身基础业务与金融业务相结合建立一个体系完整且相对独立的金融机构体系。

参考文献

[1] Hacklin F,Wallin M W.Convergence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in innovation management:A review,critique,and future directions[J].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3,33(7/8):774-788.

[2] Lei D T.Industry evolution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The imperatives of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0,19(7/8):699-738.

[3] Yoffie D B.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6,38(4):31-53.

[4] Nordmann A.Converging technologies—shaping the future of European societies[J].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EUR 21357),Luxembourg,2004.

[5] Roco M C,Bainbridge W S.Converging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human performance:Integrating from the nanoscale[J].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2002,4(4):281-295.

[6] Wolbring G.Why NBIC? Why human performance enhancement?[J].Innovation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08,21(1):25-40.

[7] Stieglitz N.Strategisches handeln und wettbewerb im konvergenzprozess[M].Deutscher Universitätsverlag,2004:221-314.

[8] Katz M L.Remarks on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nvergence[J].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1996,5(4):1079-1095.

[9] Borés C,Saurina C,Torres R.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a strategic perspective[J].Technovation,2003,23(1):1-13.

[10] Curran C S.The anticipation of converging industries[M].London:Springer London,2013:63-125.

[11] Curran C S,Leker J.Patent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convergence-examples from NFF and ICT[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1,78(2):256-273.

[12] Karvonen M,Lethovaara M.Bulid-up of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convergence:Evidence from printed intelligence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2,9(3):1250020.

[13] Preschitschek N,Curran C S,Leker J.The importance of access to resources in a setting of industry convergence:The case of agriculture and chemistry[C].2011.

[14] Dosi G.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direction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C].Research Policy,1993.

[15] 李丫丫,赵玉林.基于专利的技术融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科学学研究,2016(2):203-211.

[16] Athreye S,Keeble D.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globalisation and ownership in the UK computer industry[J].Technovation,2000,20(5):227-245.

[17] 可穿戴技术的发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5,34(6):644-653.

[18] 李晓珊,张 明.面向高龄用户的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J].装饰,2015(7):101-103.

[19] Jeong S,Kim J C,Choi J Y.Technology convergence:What developmental stage are we in?[J].Scientometrics,2015,104(3):1-31.

[20] Blackman M.Provision of patent information:A national patent office perspective[J].World Patent Information,1995,17(2):115-123.

[21] Kim M S,Kim C.On a patent analysis method for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40(40):657-663.

[22] 李姝影,方 曙.测度技术融合与趋势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7(7):2-12.

[23] Verspagen B.Measuring intersectoral technology spillovers:Estimates from the european and US patent office databases[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1997,9(1):47-65.

[24] Curran C S,Bröring S,Leker J.Anticipating converging industries using publicly available data[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0,77(3):385-395.

[25] 宋昱晓,苗 红.基于专利的技术融合趋势的驱动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7(12):98-105.

[26] Salancik G.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774-788.

[27] Burt R.Structural holes and good ideas[J].AJS,2004,2(0602):11002-11004.

ResearchontheConvergenceEvolutionCharacteristicsoftheElderlyWearableTechnology

Miao Hong Zhao Runbo Huang Luc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Exploring the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vergence of wearable technology for the elder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dict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echnology and responding to the technological needs of an aging society.[Method/Process]Taking old age wearable technology patents in the Derwent database as the data source,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1998 to 2017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dicators such as Herfindahl and structural hole are calculated at each stage.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and internal changes in technolog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ld age wearable technology in each stage are demonstr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volution law is displayed in a more intuitive way by visualization via mapping the technology convergence map.[Result/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ind tha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earable technology for the elderly is convergence as a whole; technologies such as Tech13 (medical technology), Tech35 (civil engineering), and Tech34 (other consumer products) are structural hole technologies in the field; In the process of convergence, there are three key fusion technology pairs: Tech14 (organic fine chemistry) and Tech16 (pharmaceutical), Tech23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28 (textile and paper machinery), and Tech4 (digit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ech12 (control); The degree of convergence in different stages is fluctuating.

Keywordswearable technology elderly wearable technology technology convergence Herfindahl index structural hole Netminer

收稿日期:2018-12-05 修回日期:2019-01-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依靠科技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跨学科研究”(编号:17ZDA11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苗 红(ORCID:0000-0002-9631-6311),女,1977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技术创新;赵润博(ORCID:0000-0002-2023-8513),女,1993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黄鲁成(ORCID:0000-0001-9255-0226),男,1956年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研究、技术与项目管理、技术未来分析等 。

中图分类号C931G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965(2019)06-0064-08

引用格式苗 红,赵润博,黄鲁成.老年可穿戴技术融合演化特征研究[J].情报杂志,2019,38(6):64-71.

DOI10.3969/j.issn.1002-1965.2019.06.011

(责编:王 菊;校对:白燕琼)

标签:;  ;  ;  ;  ;  ;  ;  ;  ;  ;  ;  

苗红:老年可穿戴技术融合演化特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