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激光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扰,激光,概率,门限,吸收光谱,光纤通信,激光器。

激光干扰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邱雄,刘志国,王仕成[1](2019)在《半主动激光制导武器系统的高重频干扰有效概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引头波门内,制导信号能否进入以及高重频干扰是否超前均是概率问题,文中采用概率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制导激光进入波门内的概率(制导概率)和高重频激光第一个脉冲超前制导激光的概率(超前概率)。通过研究制导概率与激光器出光时间标准差(激光时序标准差)的关系和制导概率与波门宽度的关系,得出了当波门宽度为激光时序标准差的6.18倍时,可认为制导激光完全进入波门内。基于制导概率研究超前概率得出了:超前概率与波门内高重频脉冲数的关系;不同高重频激光频率下超前概率与波门宽度的关系;当波门内出现4个高重频脉冲数时,超前概率为98.21%。所以从激光制导讲,可根据激光时序标准差选取导引头波门宽度,实现精确制导;从高重频干扰效果讲,可根据导引头波门宽度确定高重频干扰频率,从而达到有效干扰。(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霍鑫,吴瑷菁,王孟渝,邢宝祥[2](2019)在《基于位置域迭代学习的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时变周期干扰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是对激光导引头进行参数标定及性能测试的专用测试设备,其性能和精度决定了导引头的品质。为了提高某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的性能,抑制时变周期干扰对测试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位置域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通过对不同转速下干扰成分的时域/位置域频谱分析,得到时变周期干扰具有角位置定周期的特征,基于迭代学习的思想提出一种位置域的迭代学习控制结构,依据算法的收敛性条件和滤波器的相位延迟特性,给出控制参数的整定准则和相位补偿方法,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最大转速指令下的实验表明,采用位置域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后,角位置稳态跟踪精度提高了65.8%,在此基础上,对位置域迭代周期进行修正,角位置稳态跟踪精度进一步提高了61.5%。(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贺宣,周冰,刘贺雄,刘晓帅[3](2019)在《激光压制干扰评估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化战争中,光电成像侦察设备和光电成像制导设备在现代作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效能,而激光压制干扰是对抗光电成像侦察和光电成像制导的有效手段,对激光武器压制干扰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激光武器的现状,然后从CCD成像、红外成像两方面对激光压制干扰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类梳理,简要评述了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为后续研究启发思路,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7期)

刘志国,邱雄,王仕成,王志敏[4](2019)在《激光导引头探测性能对高重复频率干扰激光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重复频率干扰激光器被激光导引头精确探测是高重复频率有效干扰的必要条件,因此基于激光导引头探测性能研究高重复频率干扰激光器至关重要。采用计算分析的方法研究导引头虚警概率和探测概率,得出:当阈噪比T_(NR)为3.5时,虚警概率P_f约为0.02%;当阈噪比T_(NR)为3.5且被检测信号在导引头入瞳处的功率密度为导引头探测器门限值的1.9倍时,探测概率P_p约为99.92%。基于探测概率研究高重复频率干扰激光器的激光导引头探测概率P_p与高重复频率干扰激光器参数(平均功率P_1、脉冲发射频率f、脉冲宽度τ)、激光导引头参数(探测器门限值P_(th)、阈噪比T_(NR))以及作用距离R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应用背景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11期)

宋国栋[5](2019)在《基于激光红外实验平台的制导干扰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日益发展,制导武器不断涌入现代战争中。红外制导导弹作为制导武器的一种具有被动成像隐蔽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该制导方式目前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红外成像系统在成像时极易受到激光干扰而丢失跟踪目标,导弹在制导环节中一段时间内丢失目标将导致命中率急剧下降,因此对激光干扰红外制导进行研究对武器的攻防对抗均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首先对激光干扰红外成像系统的干扰机理进行了研究。基于理想制导环境设计了基本制导模型,通过仿真探讨干扰后制导特性的变化。在上述研究支撑下设计了真实环境下的制导模型和干扰模型且实现了不同条件下的干扰仿真。最后设计了实验平台为上述建模仿真和理论分析提供基本实验数据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实验平台涉及红外热源控制、运动系统设计、红外图像处理、串口控制等相关技术。激光干扰红外制导主要通过干扰成像系统使导引头无法准确定位目标而导致打击偏离。论文对红外成像系统基本成像原理、激光干扰源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导引头红外图像跟踪算法。针对辐照饱和干扰和跟踪精度干扰进行了理论研究并结合实验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了干扰原理验证。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对理想环境下的制导进行了初步仿真,通过仿真探讨干扰后导弹制导率、脱靶量、过载等制导特性的变化。基于理想模型设计了真实环境下的制导模型和干扰模型并深入研究了真实环境下干扰后导弹相关制导特性的变化。设计了实验平台并对关键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平台主要由图像采集处理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红外热像仪、激光控制器、快门、控制软件等构成。运动控制系统实现了±10°和±20°的俯仰和旋转,定位误差优于50",二轴转台垂直度优于50"。红外热源系统实现了精度为±0.6℃的温度控制,控制范围为室温到100℃。图像处理系统实现了 100帧/s的采集速率和5帧/s的处理速率。系统软件完成对硬件的控制和数据的存储及处理。对实验平台中转台精度、温度控制精度、图像采集速率和准确性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设计一组激光干扰红外成像实验并将干扰下的制导模式切换时刻写入仿真模型中研究干扰后脱靶量、制导轨迹等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韩帅涛,李文生,何斌斌,朱常吉[6](2019)在《激光角度欺骗干扰系统作战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激光角度欺骗干扰系统干扰全过程的分析,给出了角度欺骗干扰作战效能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影响激光角度欺骗式干扰成功率的因素,得到相对应的概率,并最终计算出激光角度欺骗干扰的作战效能。通过作战效能的分析计算,可为激光角度欺骗干扰指挥员更好地实施激光角度欺骗干扰提供一定的决策指导,以发挥该激光角度欺骗干扰系统更大的作战效能。(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9年12期)

胡以华,徐世龙[7](2019)在《对集群光电成像传感器的多源协同相干激光干扰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激光干扰基本是一对一干扰模式,随着光电侦察传感器的大量使用,激光干扰急需面向集群目标的多对多干扰手段。立足于解决对集群化光电成像侦察的有效压制干扰问题,文中提出对集群光电成像传感器的多源协同相干激光干扰方法,以视场外散斑相干合成干扰作为多对多干扰实现的基本思路,探讨其相干干扰机理,建模分析双光束相干激光干扰光电传感器作用效果并提出对集群目标的协同干扰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激光入射角度是激光协同相干干扰的重要影响参数,能够作为干扰站协同部署的依据。同时,基于PSNR与MSE的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相干迭加干扰与单光束干扰以及非相干迭加干扰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李媛[8](2019)在《光纤通信中激光接口干扰信号过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通信中激光接口的传输信号受到色噪声线谱扰动的干扰,导致输出误码失真,需要进行干扰信号滤波处理,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格型IIR陷波处理的光纤通信中激光接口干扰信号过滤技术。提取光纤通信中的激光接口输出信号特征量,采用自适应滤波方法进行光纤通信信号的线谱增强处理,结合自相关匹配方法提取光纤通信的激光接口传输信号的集平均统计量,采用相位耦合方法进行信号的频谱分解,对提取的干扰信号特征量采用自适应格型IIR陷波方法进行特征分解和盲源分离,实现光纤通信中激光接口干扰信号的有效过滤。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光纤通信中激光接口干扰信号过滤的滤波性能较好,输出信号的信噪比较高,提高了激光通信传输的信号保真性。(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许丽,张志荣,董凤忠,孙鹏帅,夏滑[9](2019)在《激光吸收光谱中谱线重迭干扰的解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吸收光谱常被用于测量大气痕量气体,但某些气体在某波长附近会出现多条谱线重迭的现象,导致吸收信号产生重迭峰。以NH3气体为例,研究6529cm-1附近的4条重迭谱线,通过Voigt线型模拟不同压强下的谱线,搭建直接吸收光谱测量实验系统。实验发现,低浓度NH3气体的谱线峰值并没有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反而逐渐增大。由于NH3存在吸附性,因此,采用无吸附性的CH4气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气体压强为0.18atm(≈18kPa)时,实验谱线与模拟谱线相差最小,NH3的最大吸收峰吸光度与气体浓度成正比。研究结果为后续多气体测量过程中的干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19期)

荆卫国,田超,王红培,孙明昭[10](2019)在《10.6μm激光对红外成像系统干扰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10.6μm激光照射某型红外成像系统所产生的干扰效应开展研究。运用ABCD矩阵变换法实现了激光在红外光学系统每个物镜前后和激光到达探测器表面的功率密度计算;通过研究10.6μm激光对红外成像系统的作用机理,深入分析了激光照射下红外光学玻璃、红外探测器的温升效应,揭示了激光对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干扰效应的一般规律;搭建了10.6μm激光作用红外成像系统试验测试平台,验证了激光照射对光学材料的温升效应、激光照射过程中红外图像的响应特征和不同强度激光照射下的红外图像干扰和饱和效应。(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4期)

激光干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是对激光导引头进行参数标定及性能测试的专用测试设备,其性能和精度决定了导引头的品质。为了提高某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的性能,抑制时变周期干扰对测试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位置域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通过对不同转速下干扰成分的时域/位置域频谱分析,得到时变周期干扰具有角位置定周期的特征,基于迭代学习的思想提出一种位置域的迭代学习控制结构,依据算法的收敛性条件和滤波器的相位延迟特性,给出控制参数的整定准则和相位补偿方法,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最大转速指令下的实验表明,采用位置域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后,角位置稳态跟踪精度提高了65.8%,在此基础上,对位置域迭代周期进行修正,角位置稳态跟踪精度进一步提高了61.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邱雄,刘志国,王仕成.半主动激光制导武器系统的高重频干扰有效概率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霍鑫,吴瑷菁,王孟渝,邢宝祥.基于位置域迭代学习的激光导引头测试系统时变周期干扰抑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3].贺宣,周冰,刘贺雄,刘晓帅.激光压制干扰评估研究现状[J].激光与红外.2019

[4].刘志国,邱雄,王仕成,王志敏.激光导引头探测性能对高重复频率干扰激光器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9

[5].宋国栋.基于激光红外实验平台的制导干扰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6].韩帅涛,李文生,何斌斌,朱常吉.激光角度欺骗干扰系统作战效能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9

[7].胡以华,徐世龙.对集群光电成像传感器的多源协同相干激光干扰机理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8].李媛.光纤通信中激光接口干扰信号过滤研究[J].激光杂志.2019

[9].许丽,张志荣,董凤忠,孙鹏帅,夏滑.激光吸收光谱中谱线重迭干扰的解析方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10].荆卫国,田超,王红培,孙明昭.10.6μm激光对红外成像系统干扰特性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9

标签:;  ;  ;  ;  ;  ;  ;  

激光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