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关于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预防癌变的临床研究

半夏泻心汤关于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预防癌变的临床研究

凉州区疾控中心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的临床疗效和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阻止或逆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恶变的可行性。方法:对170例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随机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90例,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西药组80例,给予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口服。治疗2-4周后,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2.22%,西药组83.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阻止或逆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恶变,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能明显改善CG、PU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的损伤,对Hp感染有较强抑菌作用,同时,随访结果显示对阻止或逆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恶变也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药疗法预防半夏泻心汤

慢性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把它分为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恶变等等。世界卫生组织把萎缩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胃溃疡定为胃恶变前期疾病。由于胃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实施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比较困难。因此,对胃癌前病变(PLGC)的研究就成了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胃癌防治研究的重点。当前,西医学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尚缺乏理想方法,中医药对该病治疗则有一定优势,取得了良好疗效。凉州区是胃癌、食管癌高发区,发病率、死亡率远远高出全国水平,据2004-2005年凉州区癌症死因调查,凉州区胃癌死亡率为90.61/10/万,高出全国水平266.79%

因此,在凉州区进行中医药治疗预防胃恶变前期疾病的研究尤为必要,通过该研究为我区治疗、预防和控制胃癌、食管癌,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人参、黄芩、干姜、甘草、黄连、大枣组成,功能和中降逆消痞。笔者临床以本方加减治疗各种寒热虚实错杂之慢性胃病多有奇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70病例均来自2005年6月-207年6月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符合CG、PU诊断标准和中医胃痛辨证标准,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中药组90例,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龄41-81岁,平均(59.9.±10.24)岁,病程0.5-30年,平均(9.57±7.03)年;西药组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2-75岁,平均(64.62.±7.86)岁,病程1-20年,平均(8.17±5.76)年。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CG参照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及评价

1.2.2中医胃痛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3纳入标准符号CAG、PU诊断标准。

1.4排除标准合并出血、穿孔、癌变者。

2.治疗和观察

2.1治疗方法

中药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炒党参12g、炒枳壳6g、生半夏9g、干姜3g、川连3g、旋覆花(包)9g、代赭石30g。每日一剂,水煎服。虚寒之象明显,加附子;湿热结聚突出加大黄;呕吐严重用生半夏,配合生姜;气滞为主,以半夏泻心汤、旋覆花代赭汤、四逆汤合方,减半夏、黄连以免苦燥伤阴,去柴胡,恐其升散太过。西药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即1粒),1日2次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0(即4粒),1日2次口服;甲硝唑片0.4(即2片),1日2次口服。

2.2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的观察及统计分析、体征及胃镜检下胃黏膜变化和病理检查变化。

2.3疗效评价标准

2.3.1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主要症状及胃镜复查无明显变化,也未恶化。胃镜检查判断标准:治愈:胃黏膜充血、水肿或浅表性糜烂消失,胃黏膜恢复正常。显效: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或浅表性糜烂基本愈合。有效:胃黏膜充血、水肿或浅表性糜烂减轻。无效:胃黏膜充血、水肿或浅表性糜烂无改变。

2.3.2胃溃疡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溃疡愈合或者留疤痕,大便潜血转阴;好转(显效、有效):症状体征有较好的改善,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一半以上,大便潜血(﹢~±);疡有所缩小。无效: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潜血均无改变,但可见临床症状反复发作。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资料的同质性比较,计量资料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秩和检验.

3.结果

3.12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胃镜、病理、HP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92.2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10年,我们对曾在中药组治疗的73例CG、PU患者和西药组67例CG、PU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均为治疗痊愈、显效患者)。镜检结果:中药组治疗的64例CG、PU患者中,59例患者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4例已外迁,1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发现肠黏膜样上皮细胞,但尚未发现癌细胞,恶变率为1.56%;西药组46例CG、PU患者中38例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2例已外迁,1例萎缩性胃炎和1例胃溃疡患者,胃黏膜上皮发现肠黏膜样上皮细胞,但尚检出胃癌细胞;1例胃溃疡患者,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溃疡边缘黏膜凹凸不平,并检出胃癌细胞,恶变率为6.52%。对阻止或逆转慢性胃炎恶变,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讨论

CG、PU属于中医“胃痛”范畴,以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但临床上,慢性胃病大都表现为脾胃不和,其病机主要是寒热虚实夹杂,脾胃气机升降失司。《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用于治疗寒热虚实错杂、气机痞塞之痞证。方中芩、连苦寒以泄热;姜、夏辛温散寒;人参、甘草、大枣甘平益气以补脾胃之虚而复其升降之司。诸药配合,辛开苦降,寒热并用,阴阳并调,从而达到恢复中焦升降,消除痞满的目的。故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治疗此病是法与证符。但慢性胃病临床表现各有偏重,根据其临床表现,对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应用,方能做到方与证合,而达到治疗之目的。如虚寒之象突出,加用附子,湿热结聚明显加大黄,此取法于附子泻心汤;若呕吐严重用生半夏,配合生姜而成小半夏汤,再加旋覆花、代赭石下气镇逆,用小量吴萸暖、温胃,呕家忌甘,故不用甘草、大枣;气滞为主,以半夏泻心汤、旋覆花代赭汤、四逆汤合方,减半夏、黄连恐其苦燥伤阴,去柴胡,恐其升散太过,枳壳配香附疏肝理气,白芍配麦冬柔肝和阴;以气滞湿阻为主,以太子参代替人参,去大枣加川朴、白蔻仁化湿,再加香橼、枳壳、白芍、谷、麦芽理气、柔肝和胃现代医学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原因,Hp感染的治疗,自然成为治疗CG、PU的关键所在。而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能显著促进胃排空和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并通过降低NO含量、抗氧化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胃粘膜等发挥其治疗作用,半夏泻心汤可增强SOD活力,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少自由基对胃粘膜的损伤同时,有关研究证明,中药能增强胃粘膜生理功能,改善胃粘膜微循环,增加血流灌注,促使已萎缩、IM的细胞逆转,以制止胃癌前病变向胃癌发展.抑菌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其中以清热解毒类为多,黄连抑菌作用最强,其次是大黄、黄芩,抑菌方剂较强的有左金丸、香连丸。综合临床及有关药理研究结果提示:半夏泻心汤能明显改善CG、PU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的损伤,对Hp感染有较强抑菌作用,同时对阻止或逆转慢性胃炎恶变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有明;张聘年;刘海峰等.2004-2005年凉州区癌症死因调查报告[J].地方病通病,2010,25(1):18-20

2.李鹏张澍田.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及评价[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3):136-138

3.王世鑫.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J].中国临床医生1999年,27(5):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74

5.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3

6.中国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妇儿童、病证诊断评价标准(第1辑)[N]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4

7.陈有明,朱红东.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病举隅[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81

8..刘洪波康胃散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8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7,50(9):794-796。

9.高西静.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实验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9):553-556

10.周增芬,崔蓉,张永生,等.大蒜大黄对Hp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用医学,2002,11(6):1-3.

标签:;  ;  ;  

半夏泻心汤关于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预防癌变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