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分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宏分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宏分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D-SCDMA,分集,均衡器,集群,基站,通信系统,前向。

宏分集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中捷,陈燚雷,曹世明,朱翠涛[1](2019)在《一种蜂窝移动用户小区切换的宏分集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毫米波蜂窝网络中用户移动产生切换造成的通信链路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双基站宏分集方案,并基于该方案分析了移动用户的切换概率。首先,假设基站分布为泊松点过程,目标用户采用最近基站接入准则,建立双基站宏分集下蜂窝用户的移动模型;然后,由随机几何理论推导出移动用户的切换概率理论表达式;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软件求解切换概率的分析解,并使用蒙特卡罗仿真验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用户移动速度和基站密度增加,发生一次切换的概率明显增大,但是发生两次切换的概率几乎不变。因此,该方案可以较好地保证移动用户通信链路的稳定。(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沈小祥,智慧,邵世祥[2](2012)在《TD-SCDMA集群系统中多小区联合检测和宏分集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TD-SCDMA集群系统的一个载频和时隙中,信号是以广播的方式传输的,这就导致了信号的小区间多址干扰(MAI)和码间串扰(ISI)很严重,文中讨论两种可以同时抵消MAI和ISI的联合检测算法(迫零块均衡器和最小均方误差块均衡器)对TD-SCDMA集群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考虑到集群系统的特点,当同目标群组的用户分别在不同的小区的时候,宏分集技术可以用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联合检测算法和宏分集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唐宏,刘杰珍,王玮[3](2011)在《TD-SCDMA集群系统中部分宏分集组网前向容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D-SCDMA集群小区使用宏分集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大尺度衰落,保证信号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没有任何措施的前提下进行宏分集组网,但前向容量会随着宏分集基站数的增多而减少。在分析容量损失原因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在终端利用Rake接收机对各路信号进行同步、相位调整,再进行最大比值合并,然后发送给用户,由此,前向容量大大提高。(本文来源于《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1年12期)

邹应全,李春国,杨绿溪[4](2011)在《多基站协作的闭环宏分集发射方案的最优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多个基站联合服务一个移动用户,并且基站和用户均配置多天线的应用场景下,该文研究了多基站协作预编码的最优设计问题。首先基于系统均方误差函数最小化准则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而对该数学模型进行等价变换。等价变换后,需要求解的问题变成了由原始问题的对角块矩阵中所有非零元素组成的列向量求解;最后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变换后的问题进行求解,最终得到问题最优解的解析表达式。基于该解析表达式,设计了一个联合优化多点协作发射机与接收机的迭代算法。计算机仿真表明,所提方案在系统误比特率、误符号率以及系统频谱效率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增益。(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刘杰珍,唐宏[5](2011)在《TD-SCDMA集群通信系统中二基站宏分集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D-SCDMA集群通信系统可以承载不同类型的集群多媒体业务,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质量(QoS)保证。集群小区使用宏分集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大尺度衰落,保证信号质量。本文提出一种二基站宏分集方法,旨在对处在小区边缘的移动台进行信号的最大比合并,保证边缘小区用户的信号质量,同时降低传统宏分集对所有信号进行合并而增加的复杂度,且调整参与宏分集的基站,提高系统的前向容量。(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刘洋,赵慧,周小平,吴斌,王文博[6](2010)在《高维度满速率的宏分集空时编码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宏分集传输中高天线数的要求,提出一种高维度满速率的空时编码方案.这种高维度编码可以达到满速率传输,且其最大似然译码复杂度可控,只需对(发射天线数/2)个实数符号联合最大似然译码.对该编码的等效信道相关矩阵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等效信道右奇异矩阵为常数矩阵.提出一种具有单符号线性译码复杂度的无反馈要求的预处理传输机制,使译码复杂度大大降低.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最小译码复杂度编码以及其他宏分集传输方案,如循环延迟分集,高维度满速率编码方案的性能有一定提升.(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肖丽媛,杨家玮,姚俊良[7](2010)在《WiMAX系统宏分集切换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WiMAX系统宏分集切换问题,提出了2种宏分集切换算法——MDHO和MDHO-H。MDHO算法对已有的Z算法进行了改进,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m个基站做为分集站。MDHO-H算法在MDHO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滞后因子。在相同切换场景下对3种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MDHO算法和MDHO-H算法的切换次数比Z算法的切换次数分别减少了24%和53%。(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许方敏,陶小峰,许晓东,张平[8](2007)在《一种支持宏分集策略的软分数频率复用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GPP2 AIE的框架标准中同时要求采用频率复用和宏分集,但是现有的频率复用方法是无法支持宏分集策略的.鉴于此,在软分数频率复用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可拓集合思想,通过建立可用频段与研究区域之间的物元模型,得到了一种能够在小区边缘支持宏分集的软分数频率复用方法.研究表明该频率复用方法在有效降低小区干扰的同时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同时小区边缘用户由于小区间干扰的协调以及宏分集策略带来的增益,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小区边缘的平均容量.(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7年S1期)

杜海涛,辛阳,钮心忻,杨义先[9](2006)在《宏分集下实现组播同步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种在WiMAX网络中实现纽播同步的方法,使得移动终端在任意时刻从不同基站接收到纽播信息都是相同的,从而可以直接判决合并这几路信号,有效的支持了宏分集信号发送方式和移动终端的接收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07-01)

程卫军,李育红,胡健栋[10](2005)在《瑞利-对数正态联合衰落下多跳宏分集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跳传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跳宏分集。以3个基站构成的六边形宏分集为模型,分别在纯阴影和联合衰落信道下研究了上行链路最大比合并(MRC)的DPSK误码率。分析表明,新系统的性能要优于传统单跳宏分集系统,多跳中继能增强系统性能随移动终端位置变化的鲁棒性,对改善无线链路的可靠通信较有好处。(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宏分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TD-SCDMA集群系统的一个载频和时隙中,信号是以广播的方式传输的,这就导致了信号的小区间多址干扰(MAI)和码间串扰(ISI)很严重,文中讨论两种可以同时抵消MAI和ISI的联合检测算法(迫零块均衡器和最小均方误差块均衡器)对TD-SCDMA集群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考虑到集群系统的特点,当同目标群组的用户分别在不同的小区的时候,宏分集技术可以用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联合检测算法和宏分集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系统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宏分集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中捷,陈燚雷,曹世明,朱翠涛.一种蜂窝移动用户小区切换的宏分集方案[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

[2].沈小祥,智慧,邵世祥.TD-SCDMA集群系统中多小区联合检测和宏分集技术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唐宏,刘杰珍,王玮.TD-SCDMA集群系统中部分宏分集组网前向容量分析[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

[4].邹应全,李春国,杨绿溪.多基站协作的闭环宏分集发射方案的最优设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

[5].刘杰珍,唐宏.TD-SCDMA集群通信系统中二基站宏分集性能分析[J].电信科学.2011

[6].刘洋,赵慧,周小平,吴斌,王文博.高维度满速率的宏分集空时编码方案[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

[7].肖丽媛,杨家玮,姚俊良.WiMAX系统宏分集切换算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许方敏,陶小峰,许晓东,张平.一种支持宏分集策略的软分数频率复用方法[J].电子学报.2007

[9].杜海涛,辛阳,钮心忻,杨义先.宏分集下实现组播同步的方法[C].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10].程卫军,李育红,胡健栋.瑞利-对数正态联合衰落下多跳宏分集的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

标签:;  ;  ;  ;  ;  ;  ;  

宏分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