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百合组织培养

紫百合组织培养

一、紫斑百合的组织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魏卓,张先昂,张越,刘小珍,叶琴霞,李贻沛,张汉尧[1](2020)在《黄心中华猕猴桃多倍体诱导及鉴定》文中研究表明中华猕猴桃因其拥有独特的风味、肉色和高维生素C,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通过多倍体诱导,可促进中华猕猴桃种质改良。本研究对中华猕猴桃‘Hort16A’开放授粉后代优良单株‘SWFU02’的愈伤组织,使用秋水仙碱混培法与浸渍法分别进行诱导,并以形态学、气孔、染色体测定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混培法中处理组合5 (168 h的处理时间和0.15%的秋水仙碱)的诱导率最大为20%;浸渍法中处理组合5 (36 h的处理时间和0.15%的秋水仙碱)的诱导率最大为6.67%。使用混培法诱导率显着大于浸渍法诱导率(20%>6.67%)。本研究为培育中华猕猴桃新种质提供了技术方法与科学依据。

张琰[2](2020)在《六个油茶品种的授粉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山茶属,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油茶自交结实率较低,严重影响产量,因此需要配置授粉树。本文以湖北省六个主栽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开花物候、花粉特性、花粉授粉萌发特性及授粉结实性研究,以便为油茶品种的授粉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对于油茶种植及杂交育种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开花物候(1)品种花期:‘鄂油63号’、‘长林166号’、‘鄂油81号’及‘鄂油102号’的盛花期主要集中在11月初至11月中下旬;‘长林53号’、‘长林55号’的盛花期约晚7d。(2)单花花期:晴朗天气时花期历时6~8d;低温阴雨天气时花期历时7~10d。(2)花部特征及花粉特性(1)花部特征:6个品种的花朵直径排序为‘鄂油63号’>‘鄂油102号’>‘鄂油151号’>‘长林166号’>‘鄂油81号’>‘长林53号’;雄蕊均高于雌蕊;雄蕊数差异显着,‘长林53号’最多(108.83±1.62个),‘鄂油81号’最少(80.33±1.36个);胚珠数介于17~24个之间,‘长林53号’最多(24.33±0.88个),‘鄂油81号’最少(17.17±0.60个)。综合花部器官分析,这6个品种的杂交指数都为4,繁育系统属于异交型。(2)花粉形态:6个品种的花粉均属中等大小花粉,等极和辐射对称极性,椭圆形或卵圆形赤道面观,三裂圆形极面观;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3)单花花粉量排序:‘鄂油102号’(22.2万粒)>‘长林53号’(20.8万粒)>‘鄂油81号’(20.6万粒)>‘鄂油151号’(20.02万粒)>‘鄂油63号’(20.0万粒)>‘长林166号’(16.6万粒)。(4)花粉生活力:采用MTT染色法测得6个品种的花粉生活力介于57.96%~85.17%之间,除‘鄂油81号’为57.96%外,其它5个品种均高于70%。常温储藏的花粉生活力下降呈现‘快-慢’趋势,第10d生活力基本消失,4℃储藏的花粉生活力下降呈现‘平缓-慢’趋势,第10d生活力40%。(3)柱头可授性及花粉授粉萌发特性(1)‘长林53号’整个花柱是由3~5个独立花柱构成,可分为分离区和合生区两部分;花柱中空,由外表皮、基本组织和内表皮构成;柱头分布有紧密的乳突细胞。(2)‘长林53号’的柱头有效可授期为开花前第3d~开花后第3d,共6d;最佳可授期为开花前2d~开花后第2d,共4d。(3)授粉后4h,异交的花粉萌发明显较自交的少;授粉后24h,自交与异交的花粉管均已伸长至花柱1/2位置;授粉后36h,自交和异交的花粉管均伸长至花柱基部;授粉后60h,自交的花粉管出现弯曲和明显放缓生长的趋势,异交的花粉管未出现异常。(4)授粉结实(1)自交结实:‘长林166号’的自交结实率(24.17%)与自然授粉的相差不大,但成果率极低(1.67%);‘长林53号’及‘鄂油81号’的自交结实率和成果率均较低。(2)品种间异交结实:19个异交授粉组合中,有8个组合的结实率和成果率都高,成果率都在60%以上,成果率最高的3个组合为‘长林53号’ב长林55号’(80.83%)、‘长林53号’ב鄂油81号’(80.83%)及‘长林53号’ב鄂油63号’(79.17%);‘鄂油102号’ב长林166号’、‘长林166号’ב长林53号’及‘长林166号’ב鄂油81号’3个组合的初期结实率较高,但成果率较低。(3)果实生长动态:同母本的不同授粉组合的果实生长动态基本一致。(4)果实性状:同母本不同授粉组合的果实性状有一定差异。(5)成果率高、品质好的授粉组合有:‘长林53号’ב长林55号’、‘长林53号’ב鄂油81号’、‘长林166号’ב鄂油81号’、‘鄂油63号’ב长林166号’、‘鄂油63号’ב鄂油81号’、‘鄂油81号’ב鄂油63号’、‘鄂油102号’ב长林53号’、‘鄂油102号’ב鄂油63号’。

郭朋辉,吴景芝,王玉英,郑冉冉,吴红芝[3](2019)在《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及杂交障碍克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野生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及克服杂交障碍的措施,为野生紫斑百合资源开发利用及具有绿色、清香、抗性等优良性状的百合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云南地区野生紫斑百合及栽培品系东方百合(7个品种)和OT百合(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切割花柱(CS)和常规授粉(NP)两种方法进行远缘杂交,分析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的远缘杂交亲和性,通过荧光显微技术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并通过染色体法鉴定F1代的倍性。【结果】常规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中仅紫斑百合×索邦(NP)、紫斑百合×西诺红(NP)和紫斑百合×布卡迪(NP)3个杂交组合的亲和性相对较好,其他9个组合(NP)均杂交不亲和,存在受精前障碍,但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均具有不同程度亲和性,其中,紫斑百合×罗宾娜(CS)杂交亲和性最佳,其子房膨大率、有胚率、杂种胚萌发率和亲和指数分别为40.00%、15.12%、43.08%和6.05。以紫斑百合为父本的6个杂交组合在两种授粉方式下的杂交亲和性整体较差,仅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的罗宾娜×紫斑百合(CS)的子房膨大率和有胚率分别为20.00%和10.71%,其他5个杂交组合的子房假膨大或授粉后不久枯萎衰败。紫斑百合×索邦(CS)授粉后其花粉管到达子房胚珠的时间比紫斑百合×索邦(NP)提前4 d,有利于减少花粉管伸长过程中的营养消耗及杂交障碍的克服。西诺红×紫斑百合(NP)和黄天霸×紫斑百合(NP)2个杂交组合授粉8 h后花粉均在雌蕊柱头上萌发,花粉管沿着花柱向下延伸,黄天霸×紫斑百合(NP)的花粉萌发量较西诺红×紫斑百合(NP)少,但二者均在花柱和胚囊两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胼胝反应,花粉管扭曲缠绕,阻碍花粉管伸长及伸向胚珠完成受精。紫斑百合×白色眼睛(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为24条,属二倍体;但紫斑百合×斯特腾(CS)和紫斑百合×维拉布兰斯(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分别为26和28条,为非整倍体植株。【结论】切割花柱授粉法可较好地克服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远缘杂交受精前杂障碍,提高各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有胚率和杂种胚萌发率,且紫斑百合正反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性差异明显,紫斑百合作母本的杂交组合较其作父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好,说明其杂交亲和性具有单向性。

段苏微[4](2019)在《铁炮百合及OT百合的倍性育种研究》文中认为百合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花卉,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开展多倍体育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百合的观赏品质、增强其抗逆性。本论文对铁炮百合’清纯’(Lilium longiflorum‘Qingchun’)体细胞加倍技术、OT百合可产生未减数配子品种的筛选及其杂交技术和杂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分析等进行了研究,为百合倍性育种技术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获得的优良株系为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铁炮百合’清纯’的无菌再生体系,对外植体的灭菌方式及丛生芽的切割方式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二次灭菌(即先用次氯酸钠溶液灭菌一段时间,蒸馏水洗净后再次灭菌)可以显着降低污染率。另外,不同的切割方式对丛生芽的继代增殖有一定的影响,将丛生芽切割成包含1个不定芽的芽块时,其增殖系数为6.90±0.35,显着高于切割成含2个或3个不定芽的芽块。2、研究了铁炮百合’清纯’试管小鳞茎的体细胞加倍技术,并对诱变剂的种类、浓度以及处理时间进行筛选。结果显示:预培养12d左右较适宜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浓度0.1%、处理时间36h时,诱导率最高,达14.44±5.09%;氨磺乐灵浓度0.01%、处理时间24h时,诱导率最高,达12.22±3.85%;但氨磺乐灵对铁炮百合’清纯’的毒害作用较严重,多数鳞片在氨磺乐灵浸泡后丧失了分化能力,鳞片褐化及腐烂的情况严重,而秋水仙素处理对鳞片分化的损害程度较轻。总体而言,秋水仙素的诱变效果优于氨磺乐灵。3、对铁炮百合’清纯’染色体加倍后的多倍化效应进行初探,结果显示:四倍体植株的叶片长度、宽度及厚度均较二倍体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体现了多倍体的巨大性;对四倍体植株进行继代增殖、生根,变异植株在初期的增殖及生根均较困难,初代四倍体丛生芽的增殖系数仅为2.90±0.03,生根率为73.33±3.34%,均显着低于二倍体植株;随着继代次数的不断增加,多倍体的增殖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第二代四倍体丛生芽的增殖系数提高至3.73±0.07,但总体慢于二倍体植株(增殖系数为6.01±0.32),可见多倍体植株具有明显的生长延缓的特点。4、对OT百合可产生2n花粉的品种进行筛选,并比较OT百合的花蕾于高温期所处的减数分裂阶段与2n花粉产生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处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的OT26花蕾受到高温作用后,并未产生2n花粉;而高温作用于细线期-双线期的OT14、OT15、OT23和OT41这四个品种则产生了一定比例的2n花粉,可见高温作用的时期对于2n花粉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5、开展不同倍性OT百合与东方百合之间的杂交,结果表明OT百合柱头粘液的分泌量与人工授粉结果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柱头粘液对于杂交授粉时的花粉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ocossa’与’Siberia’杂交存在受精前障碍,在柱头乳突细胞、花柱通道细胞、胚珠以及花粉管中均有不亲和现象的发生,且正反交差异明显,反交时花粉管不能进入胚珠;OT系列与东方百合杂交,约30d后部分膨大的子房逐渐皱瘪和枯黄,说明杂种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败育现象,应及时进行胚拯救。6、对三倍体杂种OT百合4#的正反交后代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做父本,4#做母本与东方百合杂交所得的子代染色体数目的类型更丰富(共8种类型),染色体数在24条至33条之间。由此可见,胚囊对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忍耐性较强。另外,子代染色体数目趋向于二倍体的类型更多,且非整倍体的比例远高于整倍体。对4#做亲本杂交所得的子代株系的分化情况进行观测,结果显示:不同株系间的分化方式及速度与亲本类型和子代株系的染色体数目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4#与Raizan‘3’杂交所得的株系多需经愈伤阶段再分化,而其余株系多为直接分化不定芽;就分化速度而言,4#与‘Entertainer’杂交所得的株系分化速度最快;另外染色体数目趋向于三倍体的株系分化速度较快。

龙雪雁[5](2019)在《毛酸浆多倍体诱导及鉴定》文中研究指明毛酸浆(Pysalis pubescens L.)是茄科酸浆属草本多用途园艺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观赏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目前,市场上的毛酸浆品种存在果实偏小、果内种子数量太多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外观、风味、口感和生产加工。多倍体育种是园艺作物上常见的育种方式,通常会导致果实变大、种子减少、果品质量提高。本研究通过秋水仙素诱导三种毛酸浆栽培品种形成多倍体,构建不同毛酸浆栽培品种的诱导技术体系,为毛酸浆品质改良提供种质材料,也为促进毛酸浆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毛酸浆栽培品种’大黄菇娘’、’铁把青’、’粒粒甜小菇娘’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率存在差异:随着温度的提高,种子发芽率提高,最适温度为37℃,其中’大黄菇娘果’品种发芽效果最好。常温保存的毛酸浆陈种子会出现休眠的现象,4℃冷处理(1d、2d、3d、4d)后能正常发芽。其中,冷处理1d效果最好,发芽率达83.45%。随着冷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下降。’大黄菇娘果’品种新种子4℃冷处理不同时间(1d、2d、3d、4d),发芽率与正常处理相比显着下降。2.浸泡法诱导毛酸浆多倍体的研究发现,秋水仙素处理7d为3个毛酸浆品种萌发旺盛时期。除清水对照外,其萌发数目最多的处理均为100mg/L处理12h。3个毛酸浆品种在7d、12d、30d时加倍效果最好的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浓度分别为:’铁把青’12h,400 mg/L;12h,200 mg/L;12h,100 mg/L;’大黄菇娘果’:12h,100mg/L;12h,400mg/L;12h,100mg/L;‘粒粒甜小菇娘,均为:12h,100mg/L。组织培养法诱导3个品种毛酸浆多倍体的研究发现:处理时间3d、5d下胚轴膨大效果最好,秋水仙素浓度分别为50 mg/L、100 mg/L;三个品种不同时间处理下表型加倍效果最好秋水仙素浓度均为50 mg/L;死亡率最高秋水仙素浓度均100 mg/L。比较两种多倍体诱导方法的效果发现,组织培养法优于浸渍法。3.对毛酸浆四倍体和二倍体的比较发现:三个品种四倍体毛酸浆果实更大,叶片畸形皱缩粗糙、叶脉变化明显,茎变粗等;气孔长度变大,密度减小;花粉粒变大且花粉活力降低;经流式观察发现加倍的毛酸浆植株其DNA含量倍数增加,同源四倍体毛酸浆植株峰值位置大致为二倍体植株的2倍。

李碧丝[6](2019)在《氟乐灵、二甲戊灵诱导野鸢尾(Iris dichotoma)多倍体的研究》文中认为野鸢尾(Iris dichotoma),为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生态适应性强,但是野鸢尾花朵较小,植株较高且易倒伏。本试验以野鸢尾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氟乐灵和二甲戊灵两种除草剂,通过浸泡加倍法和组培加倍法两种处理方法对野鸢尾进行加倍诱导,分析不同除草剂浓度与不同处理时间对野鸢尾的加倍效果,对处理后的野鸢尾种子的发芽率、成活率、变异率和加倍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形态学鉴定、气孔特征鉴定和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的方法对加倍效果进行统计,奠定了野鸢尾倍性诱导技术的基础,为开展四倍体野鸢尾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实验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除草剂氟乐灵、二甲戊灵均对野鸢尾具有加倍作用。在同样的处理方法下,二甲戊灵比氟乐灵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更强,氟乐灵诱导的效果比二甲戊灵效果好。使用相同除草剂作为诱导剂的条件下,组培加倍法处理效果要好于浸泡加倍法。2.二倍体野鸢尾染色体数目为2n=2x=32,四倍体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64。可以使用形态学鉴定及气孔特征鉴定对变异植株进行初步鉴定,植株可以使用根尖染色体计数法进行最终鉴定。3.本试验采用氟乐灵浸泡加倍法、二甲戊灵浸泡加倍法和二甲戊灵组培加倍法诱导野鸢尾种子,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采用氟乐灵组培加倍法诱导野鸢尾种子,最适浓度为50 mg/L,处理5 d。4.本试验采用氟乐灵浸泡加倍法诱导,共得到13株四倍体植株;采用二甲戊灵浸泡加倍法诱导,共得到6株四倍体植株;采用氟乐灵组培加倍法诱导,共得到11株四倍体植株;采用二甲戊灵组培加倍法诱导,共得到6株四倍体植株。

陈姝男[7](2018)在《宝兴百合组织培养和试管鳞茎膨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宝兴百合(Lilium duchartrei Franch.)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球根花卉,也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卷瓣组百合,多生长于云、川西北部地区以及贵、藏等地湿润且寒冷的高原草甸上。由于宝兴百合不仅极具观赏价值,亦具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市场前景即为广阔,与此同时人为性过度开采造成宝兴百合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关于宝兴百合的研究和报道常见于资源调查和群居核型分析方面,有关引种驯化、资源保存等详细研究报道较少,缺少对组织培养体系的完整研究。本文以宝兴百合鳞片作为外植体,分别探讨了宝兴百合试管苗的获取途径和诱导试管鳞茎形成与膨大的影响因素,通过鳞片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和生根培养,重点探讨了温度、蔗糖浓度、NAA浓度、铵硝比以及PP333浓度等对鳞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以期建立完善的宝兴百合离体再生体系。结论如下:(1)以野生宝兴百合外层鳞片进行不定芽诱导,最佳消毒时间组合为乙醇处理15 s、HgCl2处理16 min,其污染率为3.33%,死亡率为8.33%;鳞片近轴端向上平放的不定芽诱导率>近基部端竖直插入;抑制褐化效果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6-BA+1.0 mg/L 2,4-D+1.0 mg/L AC,褐化率仅为13.33%;而添加AC的培养基为MS+0.5 mg/L 6-BA+1.0 mg/L 2,4-D+0.1 mg/L AC时能保证较低褐化率的同时具有较高分化率。(2)宝兴百合试管苗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NAA,增殖系数为11.00。(3)添加蔗糖有利于鳞茎的形成和膨大,当浓度为60 g/L时,分化率为75.00%,鳞茎鲜重增重4.82倍;添加NAA有利于鳞茎的形成和膨大,当浓度为0.5 mg/L时,分化率为100.00%,鳞茎鲜重增重3.33倍;提高NH4+-N:NO3-N-比有利于鳞茎的形成和膨大,当NH4+-N:NO3-N-比数为60 mmol/L:40 mmol/L,即总氮量为100 mmol/L时,分化率为95.00%,鳞茎鲜重增重3.33倍;选择适宜温度有利于鳞茎的形成和膨大,当温度为23±1℃时,分化率为96.67%,鳞茎鲜重增重2.50倍;添加PP333有利于鳞茎膨大,当PP333浓度为5 mg/L时鳞茎鲜重增重3.87倍。(4)宝兴百合试管苗瓶外生长培养基质为草炭土:蛭石:珍珠岩=1:1:1,最终成活率可达到93.33%。

李旦,罗一然,韩国伟,张雪,吴英英,何承忠[8](2017)在《野生紫斑百合多倍体诱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野生紫斑百合丛生芽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多倍体新种质。【方法】以野外采集的野生紫斑百合为材料,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分别采用浸泡法和混培法处理野生紫斑百合试管苗不定芽,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方式、不同质量浓度及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野生紫斑百合的诱变效果,并通过形态、气孔和细胞学观测鉴定变异植株。【结果】用浸泡法进行多倍体诱导,秋水仙素的最佳浓度为0.3%,最佳处理时间为12 h,变异率达到10.0%;用秋水仙素混培法进行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浓度为0.7%,诱变率达到46.67%。通过鉴定,初步筛选出了野生紫斑百合的四倍体植株。【结论】秋水仙素的浸泡法和混培法均可诱导获得野生紫斑百合的多倍体,但以混培法诱导效果较好。

赵阔[9](2017)在《亚洲系盆栽百合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文中指出盆栽百合具有花枝挺立、花朵硕大、颜色艳丽和可移动等特点,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目前盆栽百合种球大部分依赖进口,而国内种球需求量不断增加。组织培养可以提高种球繁殖效率,减少污染,适于产业化生产。本试验分别以亚洲系盆栽百合’ Sprout’、’TinyDino’和’TinyBee’无菌苗的鳞片、叶片和花器官作为外植体,接种在不同类型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探讨各种离体材料对不同组合诱导的反应。明确了三种盆栽百合培养过程中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扩繁、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及炼苗移栽的最适条件,分别建立了三种盆栽百合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以期为我国盆栽百合的产业化栽培奠定技术和理论基础。1.’Sprout’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1)以NAA/6-BA组合诱导无菌苗鳞片,通过直接再生途径生成不定芽。光培养效果好于暗培养,光下不定芽诱导率为100%,诱导系数为3.2。以NAA/TDZ组合诱导无菌苗叶片通过直接再生途径生成不定芽,暗培养下诱导效果好于光培养,诱导率和诱导系数分别为85.0%和2.1。以NAA/PIC组合诱导无菌苗鳞片、叶片,均通过间接再生途径先产生黄色颗粒状愈伤,进而分化成不定芽,且光培养下分化效果要好于暗培养,鳞片和叶片的愈伤诱导率分别为97.2%和82.1%,分化系数分别为2.6和2.2。从不同的花器官外植体来看,花瓣不定芽诱导率高于花丝和子房,为75.2%。因此,亚洲系盆栽百合’Sprout’的最优离体培养条件为:以无菌苗鳞片为外植体,接种在MS+ 0.2 mg·L-1 NAA + 1.0 mg·L-1 6-BA培养基中光培养,光照强度36 μmol·m-2·s-1,每天持续光照培养16h。(2)不定芽扩繁的最佳培养基为MS+ 0.2 mg·L-1 NAA+ 2.0 mg·L-1 6-BA,增殖率为85.5%。培养基为1/2 MS+ 0.5 mg·L-1IBA时,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100%,生根系数为6.4。最佳移栽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V)=1:1:1,移栽的成活率为79.3%。2.’Tiny Dino’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1)以无菌苗鳞片为外植体,接种在MS + 0.2mg.L-1NAA+1.0mg.L-16-BA培养基中,通过直接再生途径生成不定芽,光培养效果好于暗培养,诱导率可达100%,诱导系数为3.7。无菌苗叶片接种在MS+1.0 mg.L-1 NAA+0.01 mg·L-1TDZ培养基中,通过直接再生途径生成不定芽,暗培养下诱导效率显着高于光培养,诱导率为83.3%,诱导系数为2.2。以NAA/PIC组合诱导无菌苗鳞片、叶片生成愈伤组织通过间接途径获得不定芽。光培养下愈伤分化效果要好于暗培养,鳞片和叶片愈伤诱导率分别为94.5%和81.7%,分化系数分别为3.4和2.4。花器官中花丝不定芽诱导能力最强,污染率为0,花丝在MS + 0.1mg·L-L-1NAA+0.2mg·L-1培养基中,不定芽诱导率高达92.1%,诱导系数为4.3。因此,亚洲系盆栽百合’Tiny Dino’的最优离体培养条件为:以花丝为外植体,接种在培养基为MS + 0.1 mg·L-1 NAA + 0.2 mg·L-1 TDZ中光诱导,光照强度36μmol·m-2·s-1,每天持续光照16h。(2)最佳扩繁培养基为 MS + 0.5 mg·L-1 NAA + 1.5 mg·L-16-BA,增殖率为 85.3%。生根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5 g.L-1 IBA,生根率达100%,根诱导系数为6.5。炼苗移栽至草炭:蛭石:珍珠岩(V)=1:1:1基质中,移栽的成活率最高,为78.6%。3.’Tiny Bee,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1)以无菌苗鳞片为外植体,不定芽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 0.2 mg·L-1 NAA + 1.5 mg·L-1 6-BA 和 MS + 0.2 mg·L-1 NAA + 1.0 mg·L-1 PIC 时,光培养效果好于暗培养,不定芽诱导率为100.0%,诱导系数为3.5,愈伤诱导率为89.2%,分化系数为2.5;以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暗培养效果优于光培养,接种在MS+0.5 mg.L-1 AA+0.02 mg·L-1TDZ的培养基中,不定芽诱导率为83.6%,诱导系数为2.2;接种在0.5 mg·m-1NAA+ 1.0 mg·L-1 PIC培养基中,愈伤诱导率为82.2%,分化系数为2.3。花器官诱导不定芽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花瓣、子房、花丝。以花瓣为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率为75.5%,诱导系数为4.2。综上,亚洲系盆栽百合’TinyBee’的最佳离体培养条件为:以无菌苗鳞片为外植体,接种在MS + 0.2 mg·L-1 NAA + 1.5 mg·L-1 6-BA培养基中光培养,每天持续光照16h。(2)不定芽扩繁、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均与’Sprout’相同,不定芽诱导率82.7%,诱导系数为3.5,生根率为100%,平均每个鳞茎的生根数为6.4。最佳移栽基质也为:草炭:蛭石:珍珠岩(V)=1:1:1,移栽成活率为81.1%。

王雅楠[10](2017)在《新疆百合鳞片和叶片离体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百合(Lilium martagon var.pilosiusculum Freyn)为百合科(LiLi1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球根花卉,是中国境内除藏百合(L.p?aradoxum)、青岛百合(L.tsingtauense)和东北百合(L.distichuum)外4种轮叶百合之一。新疆百合花朵下垂、紫红色,观赏价值高,鳞茎可食用,亦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但新疆百合分布范围狭窄,原产地环境日趋恶劣,加之人为过量破坏和采集,该珍贵的野生资源群体数量已逐年降低。目前,关于新疆百合的报道只限于核型分析和药用价值方面,未见对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本文以新疆百合鳞片及叶片为外植体,建立新疆百合离体再生体系,分别探讨了新疆百合离体再生中的诱导、增殖、生根和移栽等关键技术,不仅对新疆百合这一珍贵的野生百合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且为新疆百合后续的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及分子育种奠定组培基础。主要试验结果如下:以新疆百合鳞片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结果表明:新疆百合鳞片最佳消毒方法为70%酒精处理30 s后,再用0.1%HgCl2浸泡15 min;不同部位鳞片诱导率依次为内层>中层>外层、中部>下部>上部;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 + 1.00 mg·L-1 6-BA+ 1.00 mg·L-1 NAA,诱导率可达78.66%。以20 d苗龄的新疆百合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不同部位叶片诱导率依次为下部>中部>上部;叶片的放置方式直接影响试管苗后期长势,近轴面向上放置植株长势健壮,且诱导率高于远轴面向上;新疆百合叶片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 + 1.00 mg·I-1 6-BA +0.50 mg·L-1 NAA,诱导率达 75.89%。对新疆百合不定芽进行增殖培养,结果表明: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 + 0.50mg·L-16-BA+0.05mg·L-1NAA,增殖系数达3.46;试管苗继代次数以第3次为宜,每个芽可增殖4个左右,分化率较高。当蔗糖浓度为60 g·L-1时,鳞茎鲜重增重10.49倍,鳞茎直径增大至1.15 cm;当NAA浓度为2.00 mg·L-1时,鳞茎鲜重增重3.82倍,鳞茎直径增大至1.00 cm;当IBA浓度为1.00 mg·L-1时,鳞茎鲜重增重3.81倍,鳞茎直径增大至0.90 cm;对比光照处理,暗处理对于试管苗小鳞茎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新疆百合试管苗进行生根培养,结果表明: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 0.20 mg·L-1 NAA + 0.20 mg·L-1 IBA,生根率达100.0%;0.50 g·L-1的活性炭可以促进试管苗生根,且根系质量好;草炭:珍珠岩:蛭石(1:2:1)的混合基质更有利于新疆百合试管苗移栽后生长,可加速成苗。成活率达71.12%。

二、紫斑百合的组织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斑百合的组织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黄心中华猕猴桃多倍体诱导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多倍体诱导
    1.2 多倍体鉴定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材料处理与检测
作者贡献

(2)六个油茶品种的授粉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油茶简介
        1.1.2 课题的提出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开花物候特性研究概况
        1.2.2 花粉特性研究概况
        1.2.3 授粉亲和性研究概况
        1.2.4 品种配置研究概况
    1.3 本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研究方法
        2.3.1 花期物候观测
        2.3.2 花部特征及花粉特性观测
        2.3.3 柱头可授性及花粉授粉萌发特性
        2.3.4 授粉实验
        2.3.5 授粉结实与果实生长动态观测
        2.3.6 果实性状测定
        2.3.7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期物候
        3.1.1 各品种花期
        3.1.2 单花开放历期
    3.2 花部特征及花粉特性
        3.2.1 花部特征
        3.2.2 花粉形态
        3.2.3 花粉量
        3.2.4 花粉生活力
    3.3 柱头可授性及花粉授粉萌发特性
        3.3.1 花柱及柱头显微结构
        3.3.2 柱头可授期
        3.3.3 授粉后的花粉管生长动态
    3.4 不同授粉组合的结实性
        3.4.1 结实情况统计
        3.4.2 结实率分析
        3.4.3 落果率分析
        3.4.4 成果率分析
        3.4.5 ‘长林53号’为母本的座果率变化
        3.4.6 ‘长林166号’为母本的座果率变化
        3.4.7 ‘鄂油63号’为母本的座果率变化
        3.4.8 ‘鄂油81号’为母本的座果率变化
        3.4.9 ‘鄂油102号’为母本的座果率变化
    3.5 不同授粉组合的果实生长动态
        3.5.1 ‘长林53号’为母本的果实生长动态
        3.5.2 ‘长林166号’为母本的果实生长动态
        3.5.3 ‘鄂油63号’为母本的果实生长动态
        3.5.4 ‘鄂油81号’为母本的果实生长动态
        3.5.5 ‘鄂油102号’为母本的果实生长动态
    3.6 果实性状分析
        3.6.1 果实数量性状比较分析
        3.6.2 果实含油率比较分析
        3.6.3 果实脂肪酸含量比较分析
        3.6.4 果实性状主成分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开花物候期
        4.1.2 花部特征及花粉特性
        4.1.3 柱头可授性及花粉授粉萌发特性
        4.1.4 授粉结实特性
        4.1.5 优良授粉组合
    4.2 讨论
        4.2.1 气象因子对油茶花期的影响
        4.2.2 自交和异交的花粉管生长差异
        4.2.3 影响落果的因素分析
        4.2.4 影响果实大小的因素分析
        4.2.5 不同授粉组合对授粉结实的影响
        4.2.6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3)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及杂交障碍克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野生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远缘杂交及胚抢救
        1.2.2 远缘杂交亲和性荧光观察
        1.2.3 杂交后代组培苗的倍性及形态观察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的远缘杂交结果
        2.1.1 紫斑百合作母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
        2.1.2紫斑百合作父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
    2.2 远缘杂交母本雌蕊中花粉管生长动态荧光观察
        2.2.1 紫斑百合作母本的花粉管生长情况
        2.2.2 紫斑百合作父本的花粉管生长情况
    2.3 杂交后代组培苗形态及倍性观察
3 讨论
4 结论

(4)铁炮百合及OT百合的倍性育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1.1 体细胞加倍技术的研究
        1.1.1 有丝分裂抑制剂的种类
        1.1.2 植物体细胞加倍的影响因素
        1.1.3 多倍体的鉴定
        1.1.4 多倍体的稳定
    1.2 有性多倍化技术的研究
    1.3 非整倍体的育种研究
        1.3.1 非整倍体的产生
        1.3.2 非整倍体的应用
    1.4 百合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概述
        1.5.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5.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铁炮百合'清纯'的体细胞加倍技术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
        2.1.1.1 外植体的灭菌
        2.1.1.2 丛生芽的继代
        2.1.2 体细胞加倍预培养时间的确定
        2.1.3 诱变剂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的筛选
        2.1.4 多倍体的鉴定
        2.1.4.1 气孔鉴定法
        2.1.4.2 流式细胞仪鉴定法
        2.1.4.3 根尖染色体计数法
        2.1.5 四倍体和二倍体组培苗形态特征比较
        2.1.6 四倍体和二倍体植株的分化及增殖能力比较
        2.1.6.1 鳞片分化能力的比较
        2.1.6.2 丛生芽增殖能力的比较
        2.1.7 四倍体和二倍体植株的生根能力比较
        2.1.8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灭菌方式对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2.2.2 不同切割方式对丛生芽块增殖的影响
        2.2.3 不同预培养时间的鳞片分化情况
        2.2.4 诱变剂处理对鳞片分化方式的影响
        2.2.5 诱变剂处理对鳞片分化能力的影响
        2.2.6 诱变剂处理对植株外部形态的影响
        2.2.7 多倍体的鉴定
        2.2.7.1 气孔鉴定结果
        2.2.7.2 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
        2.2.7.3 根尖染色体压片结果
        2.2.8 变异率和不同处理间的关系
        2.2.9 四倍体和二倍体组培苗的外部形态差异
        2.2.10 四倍体和二倍体植株的增殖分化能力的差异
        2.2.10.1 鳞片分化速度的差异
        2.2.10.2 丛生芽增殖系数的差异
        2.2.11 四倍体和二倍体植株的生根能力差异
    2.3 讨论
        2.3.1 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
        2.3.2 多倍体的诱导
        2.3.3 多倍体的鉴定
        2.3.4 多倍体的增殖
3 OT百合2n花粉的产生及其与东方百合杂交技术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高温时期花蕾长度的测量
        3.2.2 花粉生活力及直径的测定
        3.2.3 柱头粘液分泌量的观测
        3.2.4 OT系列柱头粘液对东方百合花粉萌发的影响
        3.2.5 杂交授粉
        3.2.6 果实发育情况的观测
        3.2.7 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
    3.3 结果与分析
        3.3.1 2n花粉的产生与高温作用时期的关系
        3.3.2 OT百合柱头粘液的分泌情况
        3.3.3 O1花粉在OT百合柱头粘液内的萌发情况
        3.3.4 不同杂交组合授粉结实性的差异
        3.3.5 OT百合与东方百合杂交障碍的探究
        3.3.5.1 OT8和O2正交花粉管生长动态
        3.3.5.2 OT8和O2反交花粉管生长动态
    3.4 讨论
        3.4.1 2n配子的产生
        3.4.2 OT百合与东方百合的杂交育种规律
4 以三倍体OT百合为亲本的杂交后代生长差异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杂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检测
        4.2.2 不同株系组培苗的增殖分化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染色体组成分析
        4.3.2 杂交后代不同株系的增殖分化差异
        4.3.2.1 鳞片分化方式与亲本的关系
        4.3.2.2 不同株系的分化能力差异
    4.4 讨论
5 结论与创新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5)毛酸浆多倍体诱导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毛酸浆的研究综述
        1.1.1 毛酸浆栽培管理技术
        1.1.2 毛酸浆保鲜技术研究
        1.1.3 毛酸浆营养成分分析及加工利用
        1.1.4 毛酸浆药理特性分析与应用
    1.2 多倍体育种
        1.2.1 多倍体的诱导方法
        1.2.2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技术
        1.2.3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1.3 多倍体育种的应用
        1.3.1 多倍体育种在果树上的应用
        1.3.2 多倍体育种在花卉上的应用
        1.3.3 多倍体育种在蔬菜上的应用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毛酸浆种子萌发试验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种子
        2.1.2 化学药品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种子萌发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滤纸法检测毛酸浆种子萌发效率
        2.3.2 组织培养条件下毛酸浆种子萌发效率
第三章 毛酸浆多倍体诱导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种子
        3.1.2 化学药品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两种方法诱导毛酸浆多倍体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浸渍法诱导毛酸浆多倍体
        3.3.2 组织培养法诱导毛酸浆多倍体
第四章 毛酸浆多倍体的鉴定
    4.1 化学药品
    4.2 试验仪器
    4.3 试验材料与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流式细胞仪鉴定
        4.4.2 染色体数目鉴定
        4.4.3 细胞学观察鉴定
第五章 四倍体与二倍体毛酸浆形态学观察比较
    5.1 试验仪器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形态学观察鉴定
第六章 讨论
    6.1 采用滤纸片法进行三品种毛酸浆种子萌发试验
    6.2 低温前处理对毛酸浆种子萌发的影响
    6.3 浸渍法、组织培养法诱导毛酸浆多倍体
    6.4 毛酸浆多倍体的倍性鉴定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及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6)氟乐灵、二甲戊灵诱导野鸢尾(Iris dichotoma)多倍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浸泡加倍法诱导多倍体
        1.2.1.1 不同氟乐灵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野鸢尾种子浸泡法加倍的影响
        1.2.1.2 不同二甲戊灵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野鸢尾种子浸泡法加倍的影响
        1.2.2 组培加倍法诱导多倍体
        1.2.2.1 不同氟乐灵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野鸢尾种子离体诱导法加倍的影响
        1.2.2.2 不同二甲戊灵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野鸢尾种子离体诱导法加倍的影响
        1.2.3 植株倍性鉴定
        1.2.3.1 形态学倍性鉴定法
        1.2.3.2 气孔观察计数倍性鉴定法
        1.2.3.3 根尖染色体数目计数倍性鉴定法
        1.2.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除草剂浸泡加倍法对野鸢尾种子存活及加倍的影响
        2.1.1 不同氟乐灵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野鸢尾种子浸泡法加倍的影响
        2.1.2 不同二甲戊灵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野鸢尾种子浸泡法加倍的影响
    2.2 两种除草剂组培加倍法对野鸢尾种子存活及加倍的影响
        2.2.1 不同氟乐灵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野鸢尾种子离体诱导法加倍的影响
        2.2.2 不同二甲戊灵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野鸢尾种子离体诱导法加倍的影响
    2.3 野鸢尾倍性鉴定
        2.3.1 形态学鉴定
        2.3.2 气孔特征观察鉴定
        2.3.3 染色体计数法鉴定
    2.4 不同倍性野鸢尾形态特征比较
3 讨论
    3.1 多倍体诱导剂的选择
    3.2 多倍体的诱导方法
    3.3 多倍体的染色体计数鉴定
    3.4 四倍体野鸢尾的形态特征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宝兴百合组织培养和试管鳞茎膨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百合的生态特征和经济价值
        1.1.1 百合的生态特征
        1.1.2 百合的经济价值
    1.2 百合组培体系的建立
        1.2.1 外植体的选择、消毒与放置方式
        1.2.2 培养基与激素配比
        1.2.3 环境因素
    1.3 百合组培鳞茎形成与膨大研究进展
        1.3.1 植物生长调节剂
        1.3.2 铵硝比和蔗糖浓度
        1.3.3 培养温度
    1.4 百合组培生根与移栽研究
    1.5 宝兴百合的研究现状
        1.5.1 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
        1.5.2 其他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 目的与意义
第三章 试验内容、材料和方法
    3.1 技术路线
    3.2 研究内容
    3.3 试验材料处理
    3.4 初代培养
        3.4.1 鳞片放置方式
        3.4.2 AC与2,4-D浓度配比
    3.5 继代培养
    3.6 鳞茎形成与膨大影响试验
        3.6.1 蔗糖浓度对鳞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
        3.6.2 NAA浓度对鳞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
        3.6.3 铵硝比对鳞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
        3.6.4 温度对鳞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
        3.6.5 PP333对鳞茎膨大的影响
    3.7 炼苗与移栽
    3.8 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
    3.9 数据处理及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初代培养
        4.1.1 鳞片灭菌时间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4.1.2 鳞片不同放置方式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4.1.3 不同AC与2,4-D浓度配比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4.2 继代培养
    4.3 鳞茎形成与膨大培养
        4.3.1 蔗糖浓度对鳞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
        4.3.2 NAA浓度对鳞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
        4.3.3 铵硝比对鳞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
        4.3.4 温度对鳞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
        4.3.5 PP333浓度对鳞茎膨大的影响
    4.4 炼苗移栽
第五章 讨论
    5.1 外植体的筛选和消毒处理
    5.2 培养条件的筛选
    5.3 激素影响
    5.4 铵硝配比的影响
    5.5 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8)野生紫斑百合多倍体诱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浸泡法
        1.2.2 混培法
        1.2.3 多倍体鉴定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浸泡法对紫斑百合多倍体诱导效果
    2.2 混培法对紫斑百合多倍体诱导效果
    2.3 形态学观察
    2.4 气孔鉴定
    2.5 细胞学鉴定
3 讨论

(9)亚洲系盆栽百合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百合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进展
        1.2.1 百合离体培养的发生途径
        1.2.2 不同品种百合的无性繁殖能力
        1.2.3 外植体的选择
        1.2.4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1.2.5 生长调节剂在百合组织培养中的影响
        1.2.6 光周期调控
        1.2.7 组培苗的生根和移栽
    1.3 本试验的技术路线
2 以无菌苗鳞片为外植体组培体系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外植体预处理及培养条件
        2.2.2 初级外植体培养
        2.2.3 次级外植体的初代培养
        2.2.4 继代培养
        2.2.5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浓度NAA、6-BA对无菌苗鳞片光诱导下的影响
        2.3.2 不同浓度NAA、6-BA对无菌苗鳞片暗培养下的影响
        2.3.3 不同浓度NAA、PIC对无菌苗鳞片光诱导下的影响
        2.3.4 不同浓度NAA、PIC对无菌苗鳞片暗培养下的影响
        2.3.5 不定芽扩繁
    2.4 讨论
        2.4.1 外植体的选择及分化
        2.4.2 不同发生途径的差异
        2.4.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
3 以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组培体系的建立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叶片的初代培养
        3.2.2 继代培养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浓度NAA、TDZ对无菌苗叶片光诱导下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NAA、TDZ对无菌苗叶片暗培养下的影响
        3.3.3 不同浓度NAA、PIC对无菌苗叶片光诱导下的影响
        3.3.4 不同浓度NAA、PIC对无菌苗叶片暗培养下的影响
    3.4 讨论
        3.4.1 NAA、TDZ对无菌苗叶片诱导的影响
        3.4.2 NAA、PIC对无菌苗叶片诱导的影响
4 以花器官为外植体组培体系的建立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外植体预处理及培养条件
        4.2.2 初代培养
        4.2.3 继代培养
        4.2.4 生根培养
        4.2.5 炼苗移栽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浓度NAA、TDZ对'Sprout'花器官诱导的影响
        4.3.2 不同浓度NAA、TDZ对'Tiny Dino'花器官诱导的影响
        4.3.3 不同浓度NAA、TDZ对'Tiny Bee'花器官诱导的影响
        4.3.4 三种盆栽百合生根培养
        4.3.5 炼苗移栽
    4.4 讨论
        4.4.1 花器官的选择及诱导能力
        4.4.2 不同发生途径的差异
        4.4.3 NAA和TDZ对花器官的影响
        4.4.4 生根培养
5 结论
    5.1 不同外植体的分化能力
    5.2 三种亚洲系盆栽百合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5.2.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差异
        5.2.2 光诱导的差异
图版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疆百合鳞片和叶片离体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野生百合分类研究
    1.2 百合组织培养研究
        1.2.1 外植体选择
        1.2.2 外植体消毒
        1.2.3 培养基选择
        1.2.4 影响试管小鳞茎膨大的因素
        1.2.5 试管苗的驯化移栽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材处理及培养条件
        2.2.2 新疆百合鳞片离体培养诱导不定芽
        2.2.3 新疆百合叶片离体培养诱导不定芽
        2.2.4 新疆百合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
        2.2.5 新疆百合试管苗生根培养
        2.2.6 新疆百合试管苗驯化移栽
        2.2.7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疆百合鳞片离体培养诱导不定芽
        3.1.1 不同消毒时间对鳞片消毒效果的影响
        3.1.2 鳞片不同部位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1.3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鳞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2 新疆百合叶片离体培养诱导不定芽
        3.2.1 不同部位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2.2 不同放置方式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2.3 不同激素浓度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3 新疆百合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
        3.3.1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3.2 继代次数对新疆百合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3.3 不同培养条件对新疆百合小鳞茎膨大的影响
    3.4 新疆百合试管苗生根培养
        3.4.1 不同激素及浓度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4.2 活性炭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5 新疆百合试管苗驯化移栽
4 讨论
    4.1 不同消毒方式对新疆百合鳞片消毒的影响
    4.2 不同外植体部位对新疆百合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4.3 激素对新疆百合离体再生的影响
    4.4 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鳞茎膨大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四、紫斑百合的组织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黄心中华猕猴桃多倍体诱导及鉴定[J]. 魏卓,张先昂,张越,刘小珍,叶琴霞,李贻沛,张汉尧.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2)
  • [2]六个油茶品种的授粉配置研究[D]. 张琰.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3]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及杂交障碍克服[J]. 郭朋辉,吴景芝,王玉英,郑冉冉,吴红芝.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9)
  • [4]铁炮百合及OT百合的倍性育种研究[D]. 段苏微.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6)
  • [5]毛酸浆多倍体诱导及鉴定[D]. 龙雪雁. 云南大学, 2019(03)
  • [6]氟乐灵、二甲戊灵诱导野鸢尾(Iris dichotoma)多倍体的研究[D]. 李碧丝.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7]宝兴百合组织培养和试管鳞茎膨大研究[D]. 陈姝男.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8]野生紫斑百合多倍体诱导研究[J]. 李旦,罗一然,韩国伟,张雪,吴英英,何承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4)
  • [9]亚洲系盆栽百合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D]. 赵阔.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1)
  • [10]新疆百合鳞片和叶片离体培养研究[D]. 王雅楠.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1)

标签:;  ;  ;  ;  

紫百合组织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