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组织论文_田佳琦,丁哲学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产业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等教育,产业,组织,学校,椒江,股份制,互联网。

教育产业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田佳琦,丁哲学[1](2017)在《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主导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考验。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基于产业组织理论,探索和研究企业主导型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实现资源共享与校企深度合作,从而获得规模效益。(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17年24期)

卓泓良,段玉[2](2016)在《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传统产业"赋予了传统产业新的生命力与活力,而"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结合,催生出传统教育的新模式—在线教育。"互联网+教育"由于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形式多样,针对性强,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优先选择。针对这一新兴业态,本文采用产业组织的经典范式"SCP",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3个方面揭示"互联网+教育"业的产业组织现状及特征。发现互联网教育市场是个低集中寡占型,市场上各机构通过产品的品牌差异化和广告等市场行为实现企业的盈利,在数以千计的机构中脱颖而出,同时这种市场行为也的确是有效果的,企业利润率的高速增长以及各个企业机构的大量融资都是最好的反映。(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6年27期)

卢跃生,李国渝[3](2008)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产业组织结构及其效率的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远程高等教育市场由成长向着成熟阶段发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产业组织结构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变化,并由此推动了组织效率和创新能力的迅速提高,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角度集中剖析了几种远程教育产业组织结构及其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08年09期)

廖东升,郭勤,郭静[4](2005)在《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产业组织政策理论,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组织政策的粗浅意见。(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05年01期)

钟卫东[5](2005)在《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组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人类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历程,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更多地依靠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并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中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是国家实现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原动力。在21世纪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必须用新的思路去探索产业的发展,制定具有前瞻性、合理性、可执行性的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组织的创新和优化,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论文对国内外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系统综述,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等方面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科学地概括。 论文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范围进行了界定。从高等教育市场的产品因素和地理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把高等教育市场界定为国内市场。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产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的测算,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是个低集中度的市场。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产品差异化进行深入研究,指出部分高校培养学生的规模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市场中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大,但是几乎垄断了所有成绩优异的学生,良好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使高等教育产业市场产品差异化程度很高,这部分高校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高等教育产业固定成本投入较大,且需要足够的教学和科研人员,这些对潜在的市场进入者形成了较大威胁,市场存在较高壁垒。经研究得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结构类型为低集中度的寡头垄断市场这一结论。 论文对我国高等教育产业规模经济进行了研究,从高等教育成本入手,对高等教育成本与经济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我国高校的在校生规模和生均教育支出情况分别进行曲线拟合,计算出高校最优经济规模区间,并对高校教育成本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和显着性检验。 论文对我国高等院校合并进行了分析,对高校合并的活动、技术、规则、目标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四要素间的结构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系统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原理对高校合并的效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并可以提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5-03-01)

杜朝晖,窦现金[6](2004)在《知识产业组织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等教育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知识产业组织发展历经个人才能、机构多样化、垂直一体化、技术合作到专业化的知识生产企业或机构几个发展阶段,其发展演变和相互结合对知识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业组织发展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已经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对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教研究》期刊2004年04期)

陈宝瑜[7](2003)在《关于新型教育产业组织形式的研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新型教育产业组织形式进行了论述,认为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以发展集团的形式,可以充分扩展融资渠道;从发展的眼光看,教育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办学的组织形式。(本文来源于《海淀走读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陈宝瑜[8](2003)在《综观新型教育产业组织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关于教育产业问题的争论,与教育股份制问题的讨论相伴。应该看到,争论有效地推动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更新。教育的产业属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教育股份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教育作为整体上的公益性,不防碍某些教(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03年17期)

周栋良[9](2003)在《教育产业组织的集团化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集团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产业组织形式,其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教育市场、教育产业的产物。本文第一部分采用历史的观点比较分析了教育集团与传统的教育产业组织形式——单体学校各自的产生背景、类型。认为教育集团在今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单体学校仍将继续存在并发挥重要的作用,二者相得益彰。第二部分较全面地分析了教育集团的优缺点。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教育集团,正因为有优点,所以教育集团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正因为有缺点,所以教育集团不可能全面取代传统的单体学校。第叁部分提出主张和建议。现行学校要不要组建教育集团,必须分析内外条件,不能“一窝蜂”,教育集团并非一定优于传统的单体学校;具备条件的学校又该如何组建教育集团,其程序如何;己组建的教育集团在实际运作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扬长避短,这些问题都逐一进行了论述。 教育集团是新鲜事物,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视角去探索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快速扩张学校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但教育集团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理论准备不足。所以,本文力图从现行教育集团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理论成果,以供实践者参考,理论者共鸣。(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3-04-01)

教育产业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传统产业"赋予了传统产业新的生命力与活力,而"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结合,催生出传统教育的新模式—在线教育。"互联网+教育"由于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形式多样,针对性强,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优先选择。针对这一新兴业态,本文采用产业组织的经典范式"SCP",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3个方面揭示"互联网+教育"业的产业组织现状及特征。发现互联网教育市场是个低集中寡占型,市场上各机构通过产品的品牌差异化和广告等市场行为实现企业的盈利,在数以千计的机构中脱颖而出,同时这种市场行为也的确是有效果的,企业利润率的高速增长以及各个企业机构的大量融资都是最好的反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产业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田佳琦,丁哲学.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主导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7

[2].卓泓良,段玉.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J].时代金融.2016

[3].卢跃生,李国渝.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产业组织结构及其效率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

[4].廖东升,郭勤,郭静.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组织政策研究[J].船山学刊.2005

[5].钟卫东.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组织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6].杜朝晖,窦现金.知识产业组织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J].中国高教研究.2004

[7].陈宝瑜.关于新型教育产业组织形式的研讨[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3

[8].陈宝瑜.综观新型教育产业组织形式[J].教育与职业.2003

[9].周栋良.教育产业组织的集团化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第二篇 企业集团2—11 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与...第二篇 企业集团2—11 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与...第二篇 企业集团2—11 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与...第二篇 企业集团2—11 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与...第二篇 企业集团2—11 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与...第二篇 企业集团2—11 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与...

标签:;  ;  ;  ;  ;  ;  ;  

教育产业组织论文_田佳琦,丁哲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