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湿度、边界层及逆温层与霾的长期变化特征的关系研究

近十年湿度、边界层及逆温层与霾的长期变化特征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2009—2018年天津地区空气污染资料、天津滨海国际机场METAR报文、探空站资料及Era再分析数据就天津地区近十年湿度、逆温层、边界层与霾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深入探究湿度、逆温、风场与霾的变化特征,并对2016年12月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大气层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相对湿度较大时,PM2.5浓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时,PM2.5浓度较低。(2) 12时最低逆温层的平均厚度普遍比00时的最低逆温层平均厚度大; 500hPa以下出现多层逆温,而第一逆温层层底高度在925hPa以下、厚度23.3hPa以上,更有利于严重污染天气的产生。(3)发生霾天气时,近地层主导风向是偏南风,静风所占比例较低,多为4.5m/s以下的风速;边界层垂直方向上,各高度层的霾日月平均风速明显小于该月月平均风速。

论文目录

  • 1 数据与方法
  • 2 近十年霾日数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   2.1 近10年霾日数年变化特征
  •   2.2 成因分析
  •     2.2.1 湿度分析
  •       2.2.1. 1 霾日数与相对湿度的历年变化趋势分析
  •       2.2.1. 2 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
  •       2.2.1. 3 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分析
  •     2.2.2逆温层分析
  •     2.2.3 边界层分析
  •       2.2.3. 1 10m处风速风向分布分析
  •       2.2.3. 2 边界层垂直风速分布
  • 3 一次典型雾霾天气过程分析
  •   3.1 温度露点差与PM2.5浓度的关系分析
  •   3.2 逆温层分析
  •   3.3 边界层分析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钟晖子,李子祎,何创芝,周耀旗

    关键词: 湿度,逆温层,边界层

    来源: 科技风 2019年2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气象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分类号: X513;P42

    DOI: 10.19392/j.cnki.1671-7341.201929120

    页码: 146-149

    总页数: 4

    文件大小: 1902K

    下载量: 120

    相关论文文献

    • [1].克拉玛依区域逆温层特征分析[J]. 科技视界 2019(17)
    • [2].济南地区逆温层特征及其对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019(04)
    • [3].临江市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J]. 气象灾害防御 2018(04)
    • [4].台湾海峡以北逆温层季节变化特征及机理分析[J]. 海洋测绘 2013(02)
    • [5].瑞利激光雷达探测北京上空中间层低逆温层[J]. 空间科学学报 2017(01)
    • [6].青岛逆温层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J]. 海岸工程 2014(04)
    • [7].四川盆地逆温层特征对空气污染的影响[J].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02)
    • [8].台州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02)
    • [9].逆温层对成都地区雾霾影响的研究[J].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0(01)
    • [10].天津市滨海新区持续性重度雾霾成因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7(06)
    • [11].山上气温高于山下成因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S2)
    • [12].基于瑞利激光雷达对格尔木地区中间层逆温层特征分析[J]. 空间科学学报 2019(01)
    • [13].山东省一次大雾气象条件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S1)
    • [14].金昌市工业新区近地层高度逆温层形成的原因剖析[J].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0(01)
    • [15].雾霾帮凶:逆温层[J]. 地球 2016(02)
    • [16].华北地区一次平流雾过程的特征分析及预报[J]. 天津科技 2014(06)
    • [17].郑州市雾霾天气的低空气象要素特征分析[J]. 河南科技 2013(02)
    • [18].逆温层在上海市空气颗粒物积聚过程中的作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S1)
    • [19].安徽省沿江地区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分析[J]. 绿色科技 2019(14)
    • [20].雾霾产生的根源——热源污染[J]. 环境与发展 2018(03)
    • [21].海口美兰机场冬季一场大雾的机理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3(S1)
    • [22].盘锦地区一次重度雾霾天气过程的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14)
    • [23].庐山2008和2009年两次冰冻天气对比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0(02)
    • [24].2008年初江西省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温度变化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S2)
    • [25].1981—2014年四川不同强度霾时空特征及气候成因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12)
    • [26].茶园无人直升机防霜试验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3(05)
    • [27].中国东部一场持续性大雾的诊断分析[J]. 气象 2009(09)
    • [28].辽宁地区一次中到重度霾天气过程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10)
    • [29].2012年10月24-25日哈尔滨机场大雾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9)
    • [30].秦皇岛市一次持续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J]. 环境与发展 2018(04)

    标签:;  ;  ;  

    近十年湿度、边界层及逆温层与霾的长期变化特征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