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社会养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农民社会养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社会养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养老保险,农民,模式,社会,宝鸡,社会养老,合意。

农民社会养老模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徐强[1](2013)在《供需均衡视角下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合意模式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养老保险适度水平计算模型,从需求视角分析了农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与实际水平的差距;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给视角研究了政府养老保险财政支出最优规模与实际规模的差距;最后基于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从加强公共财政投入的视角,进行了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合意模式的构建。本文认为,通过对现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模式进行部分调整和完善,引入"地方补助养老金",实现从"两账户"向"叁账户"的转变,可以在多方面使制度得到优化,实现"帕累托改进"。(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3年04期)

鲁全[2](2011)在《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标志性事件,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覆盖的重要措施。但是,原定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计划严重滞后于农民养老需求和制度发展要求,存在极大隐患,且制度模式存在缺陷。因此,应当在完善现有试点方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为名义账户制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来源于《保险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葛芳[3](2010)在《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征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类特殊人群。随着被征农民的不断增加,为被征地农民建立合适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我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四种主要模式,笔者从制度设计的价值理念、制度的运行效果、制度的适应性、制度的可持续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评估。(本文来源于《西北人口》期刊2010年05期)

林源[4](2010)在《我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探讨——基于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能力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养老问题已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启动,于是不少人士认为农民养老可以通过社会养老模式来解决。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能力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应构建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区集体养老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根据农民的不同年龄、不同收入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养老模式。(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杨斌,贺琦[5](2009)在《影响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因素分析——基于宝鸡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农民福利改进的一种主要途径。本文通过构建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函数,分析政府在新农保中的投入、政府构建的新农保制度、农民收入、农民对养老保险模式的偏好以及农民参保后的收益水平是如何影响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并在此基础上以宝鸡模式为例,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因素作用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机理,最后,依据合作思想提出了促进新农保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商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岳花艳[6](2009)在《农民分化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民群体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分化的农民有着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而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比较单一,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民群体分化的现实。因此,根据不同农民群体的实际需要,构建一个既能保障所有成员的基本养老又能满足不同农民群体需求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09年11期)

周建越,苏菁,陆晓华,徐允上,王芬兰[7](2009)在《86万老农按月领养老金》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年内,全国10%的县市、区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是基本原则。就全国而言,这是继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政府为农民办的又一件大事。   在苏州,农村居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养老保险,早已不(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09-07-14)

张长有[8](2008)在《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的劳动力价值构成中应该包含劳动者个人及其父母的一部分养老费用,依此为基础,把中国传统的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养老整合成本文的目标模式——复合养老模式。该模式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社区居家养老制度两个层次,前者主要提供养老保障资金,后者主要提供养老保障的生活服务和精神慰籍。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有农民基本养老金、社会养老金和计划生育养老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费管理采用与目前我国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相同的制度。考虑到我国巨大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差别,社区居家养老则因地而异。计划生育养老金的设置是为了减缓本文的一些制度设计可能对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黄智饶[9](2007)在《广东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逐步增多,广东珠江叁角洲等地区不断探索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本文在总结广东各地探索和实践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所形成叁种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村》期刊2007年06期)

马莉[10](2007)在《分类保障: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现实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民已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叁者在职业、收入、居住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其社会养老保险也应有所别:对纯农户,应采取"基础养老保险"+"附加养老保险"模式;对农民工,应实行"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模式;对失地农民,应探索"个人账户"+"基础养老金账户"+"储备金账户"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纯农户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配套制度;明确失地农民主体地位,完善失地补偿安置制度,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07年10期)

农民社会养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标志性事件,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覆盖的重要措施。但是,原定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计划严重滞后于农民养老需求和制度发展要求,存在极大隐患,且制度模式存在缺陷。因此,应当在完善现有试点方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为名义账户制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社会养老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徐强.供需均衡视角下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合意模式构建[J].经济管理.2013

[2].鲁全.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保险研究.2011

[3].葛芳.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J].西北人口.2010

[4].林源.我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探讨——基于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能力的实证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0

[5].杨斌,贺琦.影响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因素分析——基于宝鸡模式的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

[6].岳花艳.农民分化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探析[J].现代农业.2009

[7].周建越,苏菁,陆晓华,徐允上,王芬兰.86万老农按月领养老金[N].苏州日报.2009

[8].张长有.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

[9].黄智饶.广东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研究[J].南方农村.2007

[10].马莉.分类保障: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现实选择[J].农村经济.2007

标签:;  ;  ;  ;  ;  ;  ;  

农民社会养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