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矿捕收剂论文_路亮,赵志强,张行荣,罗思岗

导读:本文包含了硫化矿捕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浮选,铜矿,氧化铜,氰酸,丙基,组合,丁基。

硫化矿捕收剂论文文献综述

路亮,赵志强,张行荣,罗思岗[1](2019)在《新型捕收剂BK916浮选云南某硫化铜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某硫化铜矿主要元素铜、金、银的品位分别为0.28%、2.30 g/t、17.90 g/t。采用新型药剂BK916为捕收剂开展了选矿条件试验,并与传统浮选药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石灰为抑制剂、BK916为捕收剂,通过1粗2精2扫闭路流程试验,最终可获得铜品位17.96%、铜回收率83.99%的较好指标;与以传统浮选药剂Z-200为捕收剂的浮选效果相比,铜回收率提高了4.08个百分点,同时金、银回收率分别提高了2.02和4.32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表明,BK916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硫化铜矿捕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10期)

曾维伟,尧学林[2](2019)在《新型捕收剂在某硫化铅锌矿浮选中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郴州某细粒硫化铅锌矿,在研究矿石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条件试验研究了磨矿细度、新型捕收剂YS-B和调整剂等对该矿浮选的影响,确定了各个条件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小型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铅品位60. 95%、回收率90. 71%的铅精矿,锌品位44. 91%、回收率87. 10%的锌精矿,在铅粗选不加石灰的情况下较好地实现了铅锌的高效浮选回收。(本文来源于《湖南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1期)

印万忠,孙乾予,李东,唐远,付亚峰[3](2019)在《组合捕收剂硫化浮选氧化铜的机理和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浮选试验、芘荧光探针、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组合捕收剂丁钠黄药(NaB X)和十二胺(DDA)对氧化铜浮选的影响。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在pH7~11条件下,NaBX+DDA的浮选效果优于NaBX,其中NaBX与DDA的最佳摩尔比为2:1。实际矿的浮选试验表明,NaBX和DDA的用量为(100+54) g/t时,精矿中铜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5.93%和76.73%。芘荧光探针结果表明,NaBX+DDA可降低胶束在矿浆中形成的浓度。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NaBX+DDA通过化学吸附、氢键吸附和静电吸附作用在孔雀石表面,并生成黄原酸铜和铜胺络合物。(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1期)

梁爽,路亮,吴桂叶[4](2018)在《硫化矿捕收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硫化矿捕收药剂、混合药剂及组合用药在硫化矿浮选中的应用。开发易降解、高效的浮选药剂是未来浮选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8年S2期)

卢绿荣,陈建华,李玉琼[5](2018)在《硫化矿浮选捕收剂分子结构与性能的电子态密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子态密度研究了黄药、黑药和硫氨酯等硫化矿浮选捕收剂的电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电子态密度的离域性和轨道杂化作用较好地反映浮选药剂捕收性和选择性的强弱;黄药分子中双键硫原子的态密度最活跃,而黄药离子中单键硫原子的态密度最活跃;直链黄药(C_2~C_5)的态密度随烃基碳链的增长逐渐增强;丙基黄药和丁基黄药异构体的态密度强于相应的正构体的态密度,而正戊基黄药的态密度稍强于异戊基黄药的态密度;黑药中3418A的电子态密度相对最大,表现出更强的电子活性;不同结构的硫氨酯其氮原子的态密度变化比硫原子的大,这有利于改善硫氨酯捕收剂的螯合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刘学勇,韩跃新[6](2018)在《捕收剂烯丙基异丁基硫氨酯在硫化铜矿表面的吸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烯丙基异丁基硫氨酯(ATC)是新一代酯类选矿药剂,它对黄铜矿捕收力强,黄铁矿捕收力弱,是铜硫分离的优良捕收剂。为了考察ATC对黄铜矿和黄铁矿分离的影响及吸附机理,在纯矿物浮选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动电位、吸附量测量试验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ATC在试验pH范围内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强于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ATC的捕收力及选择性均强于传统捕收剂Z-200;在pH=9.0、ATC用量为11.8 mg/L时,黄铜矿与黄铁矿回收率相差55个百分点;矿浆pH对黄铜矿可浮性影响较小,对黄铁矿可浮性影响大;ATC用量对黄铜矿电位影响大,对黄铁矿电位影响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TC在黄铜矿表面是化学吸附,在黄铁矿表面是物理吸附。(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8年01期)

宋振国,K,Corin,J,G,Wiese,C,T,O'Connor[7](2017)在《磨矿介质材质与捕收剂添加方式对某铜镍硫化矿浮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磨矿和浮选试验研究了低碳钢和不锈钢两种磨矿介质与捕收剂添加方式对某铜镍硫化矿(Nkomati矿)浮选的影响。试验研究使用实验室用圆筒形棒磨机和机械搅拌式挂槽浮选机完成,通过浮选水回收率、精矿产率和有用矿物回收率分析了磨矿介质和捕收剂添加方式对铜镍硫化物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对矿浆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和溶解氧(Do)等溶液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以考察磨矿介质及捕收剂添加方式对溶液化学性质的影响。磨矿介质对Nkomati矿的矿浆溶液化学性质和浮选行为具有显着影响,经低碳钢磨矿后,具有较高的铜、镍和磁黄铁矿回收率,EDTA可浸出铁的含量更高,Do值更低。不同磨矿介质磨矿条件下,捕收剂添加方式对铜镍矿浮选的影响规律不同,低碳钢磨矿时,捕收剂添加在浮选槽中的铜回收率较高;不锈钢磨矿时,捕收剂添加在磨机中的铜和镍的回收率较高。(本文来源于《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2017年06期)

卜显忠,杨璐,史娟娟[8](2017)在《新型选铜捕收剂在铜锌硫化矿浮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难题,研发了一种新型选铜捕收剂BL。为了考察其捕收铜的性能,以广西大厂铜锌矿物为浮选对象,进行了系列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mm占85%,矿浆pH=9.5,BL用量60g/t,亚硫酸钠+硫酸锌用量1000+1000g/t,2#油用量40g/t的条件下,浮选试验可得到品位18.51%、回收率82.07%的铜精矿,铜精矿中锌品位9.92%、回收率1.03%,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浮选指标。(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7年08期)

曹海英,李琳,李永峰[9](2017)在《捕收剂NH-03浮选次生硫化铜矿石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纯矿物和实际矿石浮选试验,采用丁基黄药、Z-200和NH-03作为捕收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辉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对比试验,并通过吸附量测试,研究NH-03对辉铜矿和黄铁矿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H-03对辉铜矿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及选择性,在弱碱性环境下即可实现同黄铁矿的有效分离。实际矿石闭路试验结果显示:在原矿含铜0.92%、含硫7.51%的情况下,可获得含铜21.16%、铜回收率为80.50%的铜精矿,含硫38.92%、硫回收率为66.13%的硫精矿。吸附量测试结果表明:在整个p H值区间内,辉铜矿对NH-03的吸附能力均强于黄铁矿,辉铜矿表面NH-03的吸附量受p H值的影响较小,而黄铁矿在高p H值区间内,对NH-03的吸附能力很弱。(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7年01期)

王彦军,刘学勇,张平军[10](2016)在《新型硫化矿捕收剂烯丙基硫氨酯合成与选矿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使用新催化剂S-2,成功合成出烯丙基硫氨酯,经选矿试验验证,该药剂产品选矿指标优异。(本文来源于《矿业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硫化矿捕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郴州某细粒硫化铅锌矿,在研究矿石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条件试验研究了磨矿细度、新型捕收剂YS-B和调整剂等对该矿浮选的影响,确定了各个条件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小型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铅品位60. 95%、回收率90. 71%的铅精矿,锌品位44. 91%、回收率87. 10%的锌精矿,在铅粗选不加石灰的情况下较好地实现了铅锌的高效浮选回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化矿捕收剂论文参考文献

[1].路亮,赵志强,张行荣,罗思岗.新型捕收剂BK916浮选云南某硫化铜矿试验研究[J].现代矿业.2019

[2].曾维伟,尧学林.新型捕收剂在某硫化铅锌矿浮选中的试验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19

[3].印万忠,孙乾予,李东,唐远,付亚峰.组合捕收剂硫化浮选氧化铜的机理和应用(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4].梁爽,路亮,吴桂叶.硫化矿捕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矿业.2018

[5].卢绿荣,陈建华,李玉琼.硫化矿浮选捕收剂分子结构与性能的电子态密度研究[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6].刘学勇,韩跃新.捕收剂烯丙基异丁基硫氨酯在硫化铜矿表面的吸附机理[J].金属矿山.2018

[7].宋振国,K,Corin,J,G,Wiese,C,T,O'Connor.磨矿介质材质与捕收剂添加方式对某铜镍硫化矿浮选的影响[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7

[8].卜显忠,杨璐,史娟娟.新型选铜捕收剂在铜锌硫化矿浮选中的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7

[9].曹海英,李琳,李永峰.捕收剂NH-03浮选次生硫化铜矿石试验[J].现代矿业.2017

[10].王彦军,刘学勇,张平军.新型硫化矿捕收剂烯丙基硫氨酯合成与选矿应用研究[J].矿业工程.2016

论文知识图

纯净物质以乙酸乙酯为溶剂的气象色谱...pH对黄铁矿回收率的影响丁黄药用量试验结果一4浮选回收率与矿浆电位的关系矿浆电位对黄铜矿无捕收剂浮选的影响3 硫化矿浮选试验流程表 5 硫化矿浮选捕...

标签:;  ;  ;  ;  ;  ;  ;  

硫化矿捕收剂论文_路亮,赵志强,张行荣,罗思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