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硅渣论文_李小斌,刘井辉,王一霖,曾璐,彭志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钠硅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铝,水化,湿法,石榴石,氧化铁,热力学,物理化学。

钠硅渣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斌,刘井辉,王一霖,曾璐,彭志宏[1](2018)在《钠硅渣在氧化铝熟料烧结过程中的物相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相关热力学计算结果,推测钠硅渣在氧化铝熟料烧结法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多级反应及其产物组成,并通过研究钠硅渣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行为,验证中间相Na2-xAl2-xSix O4的存在及其溶出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硅系数x为0、0.05、0.25、0.35、0.45、0.55、0.85的Na_(2-x)Al_(2-x)Si_xO_4均可以生成;烧结产物组成形态受反应温度和生料配比影响;当配钙比为2、烧结温度由750℃升高至1200℃时,或当配钙比由1.0升高至2.5、温度为900℃时,反应产物的硅系数x均可由0.85逐渐下降至0;硅系数决定反应产物的溶出性能,当x≤0.25时,Na_(2-x)Al_(2-x)Si_xO_4中间相可以溶解于铝酸钠溶液。(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会宾,涂赣峰,于海燕,潘晓林[2](2015)在《钠硅渣石灰烧结法工艺探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钠硅渣熟料配方及烧结温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进行探索性工业溶出试验。结果表明,钠硅渣熟料应采用高钙比(C/S=2.1~2.2)配方,熟料烧结温度宜在1 200~1 270℃;由于熟料品位低,使得溶出液固含高、溶出二次反应剧烈,溶出浆液必需进行快速分离,以获得较好的溶出效果。(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5年07期)

王月娇,丁健,马淑花,郑诗礼,张懿[3](2013)在《高铁赤泥中氧化铁与钠硅渣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碱介质湿法处理高铁赤泥,脱除赤泥中钠硅渣并使其中的氧化铁在渣相中富集.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溶液Na2O浓度、苛性比(Na2O与Al2O3的摩尔比)及液固比等对终渣化学组成及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初始溶液Na2O浓度530 g/L、苛性比15、液固比6 mL/g、反应30 min的条件下,赤泥终渣Fe2O3含量由33.56%提高到46.27%,Na2O含量由4.99%降至0.87%.经碱介质处理后赤泥的主要物相由方钠石和钙铁榴石转化为较单一物相钙铁榴石.(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郑洁[4](2012)在《钠硅渣中氧化钠和氧化铝回收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钠硅渣,即水合铝硅酸钠(Na2O·Al2O3·xSiO2·yH2O)是碱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产量大,且其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钠和氧化铝,必须加以回收。拜耳法生产中,钠硅渣大多随赤泥外排,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的浪费;烧结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普遍采用返回烧结法配料技术,但大大降低了烧结法熟料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熟料折合比,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热力学计算和实验,进一步深入研究了钠硅渣湿法处理新技术,该技术包括脱碱、分解和溶铝叁个过程;并对分解过程和溶铝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具体如下:(1)钠硅渣与石灰在水体系中反应生成水化石榴石和氢氧化钠,通过液固分离就可以实现氧化钠的回收。实验研究了CaO/Na2O分子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脱碱过程的影响,其中CaO/Na2O分子比对脱碱率影响最为显着;最佳工艺条件为:CaO/Na2O分子比4、反应温度90-100℃、反应时间3小时、液固比10,最高脱碱率达到95%左右。(2)实验研究了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和CO2浓度对水化石榴石与CO2在水体系中反应的影响,并对该反应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水体系中水化石榴石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合硅酸钙和结晶不完善的氢氧化铝,其中反应温度对分解过程影响最为显着,温度越高分解效果越好,实验过程中选择90-100℃。水化石榴石与CO2的反应存在两种反应方式:反应初期,主要以水化石榴石的电离为主,水化石榴石在水中电离出Ca2+、A1(OH)4-、SiO2(OH)22-和OH,然后进一步与CO2反应生成CaCO3、A1(OH)3和水合硅酸钙;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此时水化石榴石直接与HC03-反应生成最终产物。(3)实验研究了苛碱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溶铝过程CaO-Na2O-CO2-SiO2-Al2O3体系的影响,并对溶铝过程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溶铝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苛碱浓度Na20k约75g/L、温度70-80℃、溶出时间45min、液固比10,氧化铝回收率最高达到53%。热力学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都表明,溶铝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二次反应,造成氧化铝损失,其中CaCO3在铝酸钠溶液中的反苛化反应是二次反应的根本原因;CaCO3在纯NaOH溶液中的反苛化率很低,而在铝酸钠溶液中能发生显着的反苛化反应,说明A1(OH)4]能显着促进碳酸钙反苛化反应的发生。碳酸钙的反苛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苛性分子比αk的减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αk约为3时出现极大值。反苛化反应的发生使溶液中的碳酸钠浓度升高,加剧了二次反应的发生,因此要提高氧化铝溶出率,就必须抑制CaCO3的反苛化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5-01)

郑洁[5](2012)在《钠硅渣中氧化铝回收工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钠硅渣,即水合铝硅酸钠(Na2O·Al2O3·1.7SiO2·2H2O)是碱法处理铝土矿时最重要的反应产物,产量大,且其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钠和氧化铝,因此必须加以回收利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钠硅渣中氧化铝的回收方法和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火法、湿法和生物法。同时对这些方法的工艺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高压水化学法和钠硅渣湿法处理新技术应用前景较好,应加强其基础理论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南有色金属》期刊2012年02期)

张亚莉,于先进[6](2011)在《湿法处理钠硅渣回收氧化铝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钠硅渣脱碱后的水化石榴石通入CO2气体转型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了温度、时间、改性次数、Na2CO3浓度对转型效果的影响,并且研究了转型后渣溶铝过程中,苛性碱浓度、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钠硅渣脱碱后形成的水化石榴石能被CO2分解,在分解过程中硅化合物易形成CaO.S iO2.H2O、6CaO.6S iO2.H2O。反应时间的延长,适当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水化石榴石的转化率,同时改性处理也可以提高转化率。在溶铝过程中,时间延长,液固比提高,碱浓度升高,以及适宜的反应温度均可提高溶铝效率。试验最佳工艺条件为:转型最佳工艺为时间2 h,液固比5~10,温度50℃,改性一次;溶铝最佳工艺为温度50℃,液固比为10,时间1 h,碱浓度大于50 g/L,最优条件下氧化铝溶出率达60%以上,弃渣中铝硅比A/S小于0.6。(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1年03期)

张亚莉,于先进,张丽鹏,李德刚,彭志宏[7](2010)在《钠硅渣湿法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工业中处理钠硅渣的方法,且介绍了国内外处理钠硅渣的几种方法,其中包括高压水化法、水热法、碳酸钠法、和最新开发的苛性碱法,并且对这几种方法的工艺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苛性碱法是钠硅渣湿法处理工艺中最有前景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轻金属》期刊2010年11期)

杨会宾[8](2010)在《钠硅渣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氧化铝工艺生产过程中,氧化硅是流程中最主要的杂质,需要在流程中除去。脱硅即是除去流程溶液中存在的氧化硅,脱硅的产物为方钠石型含水铝硅酸钠,在氧化铝行业中通常称为钠硅渣。钠硅渣含有33%的氧化铝,33%的氧化硅和20%的氧化钠,以及14%的结晶水。除了氧化硅和结晶水外,其它成份都是氧化铝生产的有用成份。所以,在氧化铝生产中,钠硅渣是返回配料的,但做为原料,由于其品位低,给流程带来了一定负担,增加了流程消耗,造成氧化铝生产成本升高。生产上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把钠硅渣从流程中彻底分离,并加以有效利用。结合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主要开展了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进行了钠硅渣分离的工业试验;二是钠硅渣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包括用钠硅渣制备4A沸石和从钠硅渣中回收氧化钠。同时对钠硅渣综合利用的其它方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通过研究,证明了采用增加常压脱硅、提高一段脱硅温度的两段脱硅控制新工艺,可以实现钠硅渣的有效分离。在钠硅渣制备4A沸石研究方向上,突破了控制沸石结晶的技术难题,制备出了钙交换大于300mg/g的4A沸石,产品其它指标也达到了Q/Chalco A021—2004标准要求,并得出了优化工艺条件;钠硅渣回收氧化钠的研究方向,通过强化脱钠过程控制,氧化钠脱除率可以达到80%。这些成果如果能在生产上应用,可以有效利用钠硅渣、降低烧结法氧化铝成本,增强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的竞争力。(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0-05-01)

张亚莉,张邦胜,于先进,彭志宏[9](2010)在《钠硅渣湿法处理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力学理论对钠硅渣湿法处理过程中含硅化合物的稳定性及相互间可能存在的转化进行理论分析,主要涉及到不同饱和系数的水化石榴石的分解条件及水合硅酸钙可能稳定存在的物相和生成条件。结果表明,钠硅渣加石灰反应可以生成水化石榴石,回收其中的氧化钠。水化石榴石渣在通入CO2气体过程中,易于分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水合硅酸钙。钠硅渣湿法处理工艺路线理论上可行,能够回收其中的碱和氧化铝。(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期刊2010年01期)

杨长付[10](2009)在《钠硅渣湿法溶出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烧结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硅渣回头配料对高A/S熟料烧成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研究新的硅渣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试验采用水热法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配料〔C/S〕,配料L/S、溶出原液NT浓度等多因素试验研究钠硅渣的湿法溶出性能。探索钠硅渣中氧化钠及氧化铝的溶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寻找合理的钠硅渣的处理途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轻金属》期刊2009年03期)

钠硅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钠硅渣熟料配方及烧结温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进行探索性工业溶出试验。结果表明,钠硅渣熟料应采用高钙比(C/S=2.1~2.2)配方,熟料烧结温度宜在1 200~1 270℃;由于熟料品位低,使得溶出液固含高、溶出二次反应剧烈,溶出浆液必需进行快速分离,以获得较好的溶出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钠硅渣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斌,刘井辉,王一霖,曾璐,彭志宏.钠硅渣在氧化铝熟料烧结过程中的物相变化[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2].杨会宾,涂赣峰,于海燕,潘晓林.钠硅渣石灰烧结法工艺探索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5

[3].王月娇,丁健,马淑花,郑诗礼,张懿.高铁赤泥中氧化铁与钠硅渣的分离[J].过程工程学报.2013

[4].郑洁.钠硅渣中氧化钠和氧化铝回收的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12

[5].郑洁.钠硅渣中氧化铝回收工艺的研究进展[J].湖南有色金属.2012

[6].张亚莉,于先进.湿法处理钠硅渣回收氧化铝工艺研究[J].矿冶工程.2011

[7].张亚莉,于先进,张丽鹏,李德刚,彭志宏.钠硅渣湿法处理技术研究[J].轻金属.2010

[8].杨会宾.钠硅渣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9].张亚莉,张邦胜,于先进,彭志宏.钠硅渣湿法处理热力学分析[J].有色金属.2010

[10].杨长付.钠硅渣湿法溶出性能研究[J].轻金属.2009

论文知识图

一6絮凝剂与高压钠硅渣作用后的红...一5絮凝a,J与常压钠硅渣作用后的...钠硅渣XRD衍射图C/N分子比与钠硅渣脱钠率的关系浆液液固比与钠硅渣脱钠率的关系一2纯钠硅渣的衍射图

标签:;  ;  ;  ;  ;  ;  ;  

钠硅渣论文_李小斌,刘井辉,王一霖,曾璐,彭志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