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冠臣: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问题专题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19年理事会会议综述论文

孙冠臣: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问题专题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19年理事会会议综述论文

2019年8月24日至25日,“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问题专题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19年理事会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来自3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60名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和深入交流。研讨的重要议题表现为以下四个趋向:

一、古希腊“身体”观念的再阐释

西方哲学史上系统地探讨身心关系肇始于古希腊哲学“人类中心论时期”,人类自身本性自此成为怀疑和反思的对象。与会学者对古希腊“身体”观念的研究进行了再阐释。

紫坪铺龙抬头无压泄洪洞洞内最大流速约45 m/s,经水工模型试验,将初步设计阶段反弧末端2道通气槽改为5道掺气坎,其中斜井段(龙抬头段)设置3道,导流结合段设置2道,使每道掺气设施保护段长度均小于200 m。九甸峡工程有压放空泄洪排沙洞在井塔式进水口采用旁通充水管和通气管,为防止高速水流冲蚀破坏,在闸门出口以后的泄槽(流速为 33~34 m/s)底部设垂直跌坎,以 1∶8底坡直至挑流鼻坎反弧段为起点,闸门后的泄槽两侧各突扩80 cm。

兰州大学仲辉副教授认为,亚里士多德讨论身心问题的核心视角是“质形论”,他在关注整体这一特性上优于“功能论”的立场。这一视角之下,质料性的“身体”具有三个层次:具有生命能动性的“躯体”、自然体、作为形式的原则。而灵魂则表现出身体与生命主体的相关性。在灵魂包括一切知识、生命与自然的形式的意义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其实就是宇宙论。

推移质起动流速的计算方法很多,这些方法计算得到的起动流速不仅差别很大,而且由于多数方法是在一定的粒径范围、水深范围、流速范围内推导而得的,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在实际中,冰碛坝的物质组成级配很宽,引流渠水力条件变化迅速且范围大,因此选择一个使用范围较广,且具有一定精度的推移质起动流速计算方法是模拟人工引流渠冲刷发展的关键。

上海交通大学陈勇副教授认为,康德的经验实在论呈现出两个面向:作为一种自然态度,心灵与物质的实在性无可怀疑、无需证明;赋予外感知而非内感知以优先性,这是对传统观念论的一种批判。同时,康德在其先验观念论中将心灵与物质都规定为心灵中的表象而非自在之物。为解决这两种视角即日常经验(自然态度)与理论(理论态度)之冲突,我们需将二者规定为非平行的——赋予任一以优先性。

二、笛卡尔身心哲学的反思与超越

山东师范大学崔永杰教授认为,在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体系中,心灵作为唯一无限实体——“神”的有限样式,是一种以人身为对象的观念和知识。同时,人的心灵在起源、对事物的理解及其永恒性诸方面都依赖于身体。这种心灵具身性思想是从根本上克服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一种尝试,开启了近代关于身体的形而上学追问和具身认知思潮。

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居俊指出,对康德“灵魂不朽”公设的大多数责难并未从自我意识理论的角度切入。康德批判哲学中自在自我在理知世界的实存、经验自我和自在自我之间关于不朽公设的抵牾,表现了康德的不朽观在时间性和有限性的个体自我维度之缺失。康德在主体性内部置入超越性的同时,为现代个体自我向超越维度保持了开放。此外,陈永庆博士讨论了康德“驳斥观念论”中的身体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宋宽锋教授从笛卡尔哲学中身心区分与身心统一的解释困境出发,提出实体性的“身心区分”必然导致“自我”在逻辑上表现为内在分裂的三种样态,即:作为心灵或灵魂的自我、作为身体的自我、作为身心结合体的自我。笛卡尔的错误就在于将“意识”的两种不同面向和研究“意识”的两种不同视角当成了两种实体的区分及其差异。

清华大学王路教授指出,将康德“negativ”译作“消极的”乃至由此推论康德对逻辑持批评态度,这是有待商榷的。通过分析康德对“矛盾律”及其作用的阐述,王路认为,在康德论及判断和表达时,可以将negativ译作“否定”的,但在谈论逻辑及其评价乃至逻辑规律或判断或标准时,不宜译作“消极的”。进一步而言,康德更多地是借助逻辑来谈论问题的,逻辑是康德先验逻辑的基础。要对逻辑和康德对逻辑的看法有正确的认识。

三、康德研究的新维度和相关问题

心流体验理论[10]是研究愉悦感内在动机的一种方法。在这个框架内,内在动机被概念化为一种体验状态,当个体在参与目标明确、能够获得及时反馈,以及能力与要求相匹配的活动时,会全神贯注地融入到活动情境中。能否进入心流体验的状态取决于是否建立一个感知能力和感知挑战相匹配的平衡点。[11]因此,学者们将心流体验定义为,个体在自身所拥有的技能与所接受任务的挑战之间形成相对平衡的比例[12];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即在特定服务情境中,人们在所接触到的挑战中能够感知到自身技能的匹配性,并由此形成绝佳体验。

南昌大学程党根教授认为,柏拉图开辟了哲学化的爱若斯发展之路,并视“缺乏”为爱欲的结构性本质。在此路径上,黑格尔把否定作为意识发展的引擎的欲望观是“哀悼的”,海德格尔眼中此在追求整全存在的“向死之在”的欲望观是“抑郁症的”。德勒兹重拾了为柏拉图所贬抑的身体爱欲观,将身体欲望视作物质性的、生产性的、肯定性的和积极性的,由此根本反转了灵魂(理性)欲望路线。此外,文聘元教授进行了柏拉图与奥古斯丁灵魂思想的比较。

笛卡尔的“我思”是西方哲学实现近代认识论转向的关键,西北大学张学广教授从三个维度概述了维特根斯坦对笛卡尔“我思”的语法分析及其内在困境,即:“我思”的可能语境因其不完整而无法生成意义;第一人称“我”直陈式的优先性不支持无条件的“我思”;“怀疑一切”的立场违反常人的生存处境,超越一切语境的怀疑是没有意义的。

四、自我、心灵与人工智能、人工心智

山西大学梅剑华教授依据《我是个怪圈》指出,物理主义者将人视为一个纯粹的物理存在,人们在自我感知和发明中锁入了“我的”幻境。在侯士达看来,以形式化推理模型为基础的强人工智能是不可能达致的,类比作为人与世界打交道的基本方式,是人和机器的根本区别之所在。研究类比就是研究真正的人工智能。

3.1.1 树立环保意识,倡导社区参与。旅游活动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除了旅游者和旅游企业,还有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他们也是利益主体。旅游业的发展只有不损害旅游目的地居民利益,并且能让社区居民分享到部分旅游红利,才能保证旅游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2017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提出构建社区协调发展制度。社区参与旅游的模式能够最低限度地保留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原真性,进而能发动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力量保护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因此,旅游开发者和政府要积极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鼓励当地居民投入到旅游业的发展建设上去,让他们能够参与旅游业,提升生活水平。

澳门的周柏乔教授认为,意识来自心灵,遍及个人内在与外在的存在之所以成为意识的对象,主要在于意识在此过程中有所感受。在关于记忆的思想实验中,仪器作为外在的解读器不具备意识,形成不了感受,故而无法认识心灵的状态和活动。博弈范例的分析证明,机械程序所展现的智能虽与人类智能相若,但可能无法成为意识的对象。

中山大学方向红教授认为,人工心智在情感和意志的尺度上区别于人工智能,但它成为个体存在者的进程目前还停留在现象学个体化的第二个层次,即:由意识支撑的独立的个体。在第三层次即在他人维度中确立的个体者,才是交互主体性意义上真正的个体,这亦是对人工心智未来的一种展望。张再林教授和王振林教授亦从现象学视角对身心问题进行了阐发。

此外,朱志方教授指明了反心理主义的内在张力;常旭旻教授讨论了阿伯拉尔心灵之意向与道德推论;王恒教授认为,探讨西方哲学语境中的心灵问题不应该忽视神人关联这一背景。

收稿日期:2019-08-26

作者简介:孙冠臣(1970-),山东平邑人,哲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德国哲学。

何振乾,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康轩玮,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标签:;  ;  ;  ;  ;  ;  ;  ;  ;  

孙冠臣: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问题专题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19年理事会会议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