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山东省宁阳第二十一中学271400

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名人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很清楚地表明,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开始,是学习的开端。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首小诗,更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把“问题意识”的作用推到了极至。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动因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强调问题意识能促使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在此过程中,人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会得以发展。

2.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知识。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找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就会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就会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他们会由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个性品质得到锻炼,主体性逐步形成和发展。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个性不是先天的,必须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才能形成。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是发展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一切自己感到怀疑的现象,形成个体的差异性与倾向性,以及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生活风格,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发展。以往的课堂教学,大多强化学生“执行任务”的行为,尤其强调严格的管束和严明的课堂纪律。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下尽管也注重问题引路、以疑激趣,但课堂语言交往行为相当程度上存在对象上的选择性。教师对课堂参与机会的控制一方面造成被动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还造成不同程度的“阶层分化”,教室里存在着被教师遗忘的角落。这样,学生是难以形成独立的个性的。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环节。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想问”。所谓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新而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梯度,要富有启发性、开放性、现实性。

2.教学平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敢问”。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机,能互相引发推动努力思考、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实现教学平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更新”:一是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形成面向未来的态度,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更新知识观念,明确知识是不断更新或扩展的过程。怎样取得知识,包括怎样选择处理知识,比拥有知识更为重要。三是更新学生观念,明确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等待灌输知识的容器。只有更新了观念,才能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民主平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才能够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3.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会问”。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根本理念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性的人格而不是依附性人格,要以创造为本位,要让学生不只是学会,而且要会学。因而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悬念法、比喻法、演示法与实践法、辅助教学法、成果展示法。

4.积极创造条件,让问题意识养成常规化,让学生“常问”。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我们教师都能意识到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努力让“问题意识”培养成为教学中的常规,那么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强化。

教学实践中,我校不少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他们的做法是:(1)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每节课,课前预习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提出几个自己认为很重要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2)课中确定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问题有深有浅,也有很多学生问题相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问题,确定重要的、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教学就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3)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随着课堂的逐步深入,学生课前、课中提出的问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解决。但是,课堂中的学习只是解决了一些比较“常规”的问题,书本中还蕴涵着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去挖掘,这些问题就得不到发现,学生的问题探究就不会深入。

标签:;  ;  ;  

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