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加热炉用风机系统,包括传动系统,传统系统包括有传动支架,于传动支架上至少通过两组轴承座可转动地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与电机动力连接,风扇设置于传动轴的另一端,于传动轴上设置有惯性轮。传动轴通过多组轴承座安装在传动支架上,其相比于电机轴而言,传动轴旋转的稳定性非常高,这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加热炉用风机系统的第一道增稳。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传动轴上设置了惯性轮,惯性轮、传动轴以及风扇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惯性轮能够增加该整体的转动惯量,这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加热炉用风机系统的第二道增稳。相比于传统的电机直连风扇的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加热炉用风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加热炉用风机系统,包括有电机(1)以及风扇(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有传动支架(3),于所述传动支架上至少通过两组轴承座(4)可转动地设置有传动轴(5),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动力连接,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于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惯性轮(6)。
设计方案
1.一种加热炉用风机系统,包括有电机(1)以及风扇(2),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有传动支架(3),于所述传动支架上至少通过两组轴承座(4)可转动地设置有传动轴(5),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动力连接,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于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惯性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用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通过皮带系统与所述传动轴动力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用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配重装置(7),所述配重装置与所述传动支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炉用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传动轴以及所述风扇之间设置有增稳支架(8),所述增稳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增稳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扇固定连接;
所述增稳支架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增稳支架环绕所述传动轴等间隔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炉用风机系统。
背景技术
风机是加热系统中常用的鼓风装置,一般情况下,风机都是包括有电机以及风扇,风扇采用直接安装的方式固定设置到电机的电机轴上,受装备精度以及制造工艺的限制,风扇的重心很难与电机轴的轴线重合,这样就会造成风机在运行时的振动,这样风机运转的稳定性就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风机运行的稳定性,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炉用风机系统,包括有电机以及风扇。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传动系统,所述传统系统包括有传动支架,于所述传动支架上至少通过两组轴承座可转动地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动力连接,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于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惯性轮。
优选地,所述电机通过皮带系统与所述传动轴动力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与所述传动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于所述传动轴以及所述风扇之间设置有增稳支架,所述增稳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增稳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扇固定连接;所述增稳支架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增稳支架环绕所述传动轴等间隔设置。
(三)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炉用风机系统中,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了一套传动系统,传统系统包括有传动支架,于传动支架上至少通过两组轴承座可转动地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与电机动力连接,风扇设置于传动轴的另一端,于传动轴上设置有惯性轮。传动轴通过多组轴承座安装在传动支架上,其相比于电机轴而言,传动轴旋转的稳定性非常高,这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加热炉用风机系统的第一道增稳。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传动轴上设置了惯性轮,惯性轮、传动轴以及风扇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惯性轮能够增加该整体的转动惯量,这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加热炉用风机系统的第二道增稳。相比于传统的电机直连风扇的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加热炉用风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炉用风机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
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电机1、风扇2、传动支架3、轴承座4、传动轴5、惯性轮6、配重装置7、增稳支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炉用风机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炉用风机系统,包括有电机1以及风扇2,为了提高加热炉用风机系统运行时的稳定性,降低加热炉用风机系统运行时的振动情况,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传动系统,通过传动系统实现电机1与风扇2之间的传动。
具体地,传统系统包括有传动支架3,传动支架3为金属传动支架3,例如由不锈钢角铁焊接而成的不锈钢传动支架。在传动支架3上至少通过两组轴承座4可转动地设置有传动轴5,轴承座4即能够实现传动轴5的转动安装,又能够提高传动轴5旋转时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座4至少设置了两组,本实用新型以设置三组为最有设计方案。
传动轴5的一端与电机1动力连接,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机1通过皮带系统与传动轴5动力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机1通过齿轮系统与传动轴5动力连接。
风扇2设置于传动轴5的另一端,由电机1带动传动轴5旋转,再由传动轴5带动风扇2旋转。
本实用新型还在传动轴5上设置有惯性轮6,通过惯性轮6增加传动轴5旋转的稳定性。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炉用风机系统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配重装置7,配重装置7可以为铅块配重,或者是铸铁配重。配重装置7与传动支架3固定连接,能够增加加热炉用风机系统的整体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加热炉用风机系统运行稳定性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改进重点:本实用新型在传动轴5以及风扇2之间设置有增稳支架8,增稳支架8的一端与传动轴5固定连接,增稳支架8的另一端与风扇2固定连接;
增稳支架8设置有多个,全部的增稳支架8环绕传动轴5等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炉用风机系统中,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了一套传动系统,传统系统包括有传动支架3,于传动支架3上至少通过两组轴承座4可转动地设置有传动轴5,传动轴5的一端与电机1动力连接,风扇2设置于传动轴5的另一端,于传动轴5上设置有惯性轮6。传动轴5通过多组轴承座4安装在传动支架3上,其相比于电机1轴而言,传动轴5旋转的稳定性非常高,这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加热炉用风机系统的第一道增稳。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传动轴5上设置了惯性轮6,惯性轮6、传动轴5以及风扇2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惯性轮6能够增加该整体的转动惯量,这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加热炉用风机系统的第二道增稳。相比于传统的电机1直连风扇2的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加热炉用风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9035.X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43190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F04D25/08
专利分类号:F04D25/08
范畴分类:28D;
申请人:佛山市南海研明热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佛山市南海研明热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高边六溪工业区顺能联发不锈钢有限公司侧自编12号(住所申报)
发明人:徐其明;兰绍礼;高茂杰;徐冶
第一发明人:徐其明
当前权利人:佛山市南海研明热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曾燕玲
代理机构:1126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