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体会

邓珮沛王秀敏(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1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与遗传及免疫有关的非特异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其癌变率与患病时间呈正相关[1]。我们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对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康复新液、连栀矾溶液、外用溃疡散、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加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柳氮磺吡啶栓纳肛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对我院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局限于乙状结肠及直肠的患者共41例进行灌肠治疗。其中女性19例,男性22例,平均年龄为36.6岁。经肠镜检查和临床诊断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41例患者均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

1.2药物及用法每日用康复新液50ml、连栀矾溶液(我院院内制剂)50ml、外用溃疡散0.5g、庆大霉素8万U保留灌肠治疗,每日上午大便后洗净肛周后灌肠;美沙拉嗪缓释颗粒0.5g,每日三次口服;柳氮磺吡啶栓0.5g纳肛,每日一次。记录给药完毕后的第1次排便时间,每日排便次数,大便性质,及自觉症状。

1.3方法提供整洁、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保持病室适度的温度,湿度。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一般选择左侧卧位,插管长度为10~15cm。选择质地柔软、无破损较细的肛管。患者每日早晨解尽大便后洗净肛周,然后灌肠。灌肠药液温度一般38~41℃为宜。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后插管,动作要轻,嘱病人放松腹部,做排便动作,插入前亦可涂石蜡油于肛门外,将肛管插入肛门内。灌肠袋挂于输液架上,距离床面不可过高,压力要低,灌肠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药液流速要慢,一般在6分钟灌完。如患者出现便意,嘱其深呼吸,放松腹肌,降低腹内压,解除肠道痉挛,防止药液外溢。注意动作要轻柔,忌粗暴,以防损伤黏膜。灌肠完毕,嘱患者卧床休息,仰卧及侧卧交替进行,仰卧时臀部可抬高10~15厘米,每个部位保持30分钟左右。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易迁延,难治愈,易复发,患者易产生焦虑,抑制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患者交流,向患者介绍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诱发加重因素,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疑虑,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向患者讲解综合灌肠灌肠治疗的目的、优点及已取得的经验和疗效,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灌肠时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不断与患者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治疗期间,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静心修养,以促进健康提高疗效。

2.2灌肠护理采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15cm,左侧卧位时,乙状结肠、降结肠处于下方,可使注入的药液借助重力作用,顺利内流,利于病变部位药物的吸收;插管时,嘱病人深呼吸,使肛门处括约肌松弛,利于肛管的插入,同时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用石蜡油涂肛管至插入深度约15~20cm,顺直肠生理弯曲,勿用力过强,防止损伤肠黏膜。若插入受阻,可退少许旋转后再插,插入的深度一定要适度。灌肠液温度要适宜,控制在38~41℃。

2.3健康教育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建议患者进食软质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宜少量多餐,忌烟酒,辛辣食物、牛奶等乳制品,勿食生、冷等刺激性的食物、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加重本病,在配餐上根据患者的口味,食品应多样化,使其增加食欲,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防止营养不良。可适量食用柿子、石榴、苹果等以起收敛止泻作用。

2.4出院指导溃疡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有:卫生保健常识薄弱,进食蔬菜少,有溃疡性结肠炎家族史,过敏史,大便习惯不正常。同时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感染,擅自停药等也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常见病因。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其依从性,能有效降低复发比例。

讨论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也有遗传因素作为背景,而感染和精神因素可能只是诱发因素[2]。康复新液因其具有去腐生肌、促进肉芽组织增长、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胃肠黏膜创面微循环、加速机体病损组织修复再生、抑菌抗炎、消除水肿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受到临床大量应用,并取得起效快、治疗方法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及使用方便安全,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较理想的药物。外用溃疡散具有生肌、收敛、消炎等作用。其最大特点是去腐生肌、收剑、促进组织再生修复,加速糜烂面的自然愈合,具有药物附着性好、愈合快、治愈率高、治愈后不留瘢痕等优点,但因其含有重金属,要控制使用期限,不能长期使用。连栀矾溶液是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制剂室提供的一种外用制剂,由黄连、栀子、明矾等药物组成,经特殊工艺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止血功效。方中黄连、栀子清热解毒燥湿,二者功效相似,作用叠加,相得益彰,《别录》中称黄连“主五脏胃肠结热”,善治“久下泻癖脓血”,有“调胃厚肠”之功,且黄连可以透过细胞膜,清除细胞中的氧自由基[3],抑制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明矾等收涩药具有加强黏膜保护,促进黏膜表皮生长因子作用,而使黏膜修复[4]。综合临床上常用的庆大霉素,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治疗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34-739.

[2]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245-1259.

[3]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67

[4]岳朝驰,杨向东.连栀矾溶液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3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1(11):39-41.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