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万文彬(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8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110-02

【摘要】目的探讨是否运用稀释肝素液封管在老年科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0月老年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运用5ml稀释肝素液脉冲式封管法,对照组则以5ml0.9%氯化钠注射液脉冲式封管法。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及输液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效率优于对照组,但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更适合于凝血机制不够好的老年人。结论老年科静脉留置针在采用肝素脉冲式封管的同时应该注重考虑老年人的凝血机制,防止并发症出现。

【关键词】肝素液脉冲式封管0.9%氯化钠注射液脉冲式封管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applicationofheparinsolutioninthedepartmentofgerontology’sveininfusionment.MethodWechose100patientstreatedingerontologydepartment,fromJanuarytoOctomberin2012.Thepatientswere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witheach50examples,theobservationgrouputilizedthepulsetypetubewith5mlheparindilution,thecontrolgroupuse5ml0.9%Nacl,observedpatient’sveinsandthesolutionsituationoftwogroups.ResultTheinfusionspeedofobservationgroupwasmorerapidthanthecontrolgroup,butNaclwassuitableforthepeoplewhohavealawenergyofbloodcoagulationmechanism.ConclusionPulsetypetubeisimportanttotheold,andconsiderabouttheirbloodcoagulationmechanismisnecessaryatthesametime.

【Keywords】PulsetypetubewithheparindilutionPulsetypetubewith0.9%NaclSenilepatientsVeinleavingneedleVenoustransfusion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普遍,逐渐替代了头皮针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尤其是老年人血管普遍弹性降低,身体机制相对下降,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更为广泛。但是留置针护理不当易发生静脉炎和堵管或治疗达不到要求,甚至发生其他并发症,例如对凝血机制的进一步破坏,而对有血管内凝血等症的老年人来说,肝素液封管是最佳的选择。因此是否运用肝素液进行脉冲式封管在老年科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现将两种封管方式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封管护理比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10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治疗并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60~85岁,其中70岁以上老年患者30例。排除标准:穿刺不当引起留置针脱落的老年病人。参与本研究的病人均取得主管医生的知情同意。2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药物应用两组患者均用临床普遍应用的抗炎补液药物。

1.3使用工具均使用洁瑞公司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型号为20,固定均用3M透明敷贴。

1.4封管液采用5ml稀释肝素液脉冲式封管(观察组)、5ml0.9%氯化钠注射液脉冲式封管(对照组)。

1.5封管方法观察组—留置针输液完毕后使用5ml稀释肝素液封管,推注时压力不可过大,防止造成患者血管胀痛。对照组—留置针输液完毕后使用5ml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两组在封管时均采用脉冲式推封管液,且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的正压封管。封管后夹闭滑动活塞(延长管前3/1段),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3-4cm处[1]。

1.6评价方法我们在静脉穿刺上均选择上肢比较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在操作及封管上规范化,并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在不输液时尽量避免穿刺侧肢体取下垂姿势,或频繁、过度活动,减少由于局部血栓形成而造成的堵管。记录每例单次静脉留置针留置至拔管期间静脉炎、堵管、老年人凝血机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及输液速度。

静脉炎的判断:穿刺点局部组织疼痛,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堵管:挤压液体后不滴,缓慢推注有阻力,回抽无回血。拔管时间标准:按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护理标准规定留置时间为72h[2]。

1.7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比较2种不同封管液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影响。

2结果

两组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的静脉炎、堵管发生率、留置时间及输液速度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静脉炎、堵管发生率、留置时间、输液速度的比较

注:留置时间是指平均留置时间;输液速度是指输液中可以调节出的平均最快速度。

统计两组封管方式事件发生率的比值,观察组封管方式取得的留置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因此静脉输液的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文素质的不断进步,对医疗质量也有着更大的要求。静脉留置针在输液中的应用,一定程度的减少了患者在输液中反复穿刺的痛苦,并且在保护血管的过程中,也更方便临床按时间给药,提高工作质量,解决了一定的输液问题,而封管是决定静脉留置针保留持续通畅应用的重要步骤[3]。临床上基本认同封管应采用肝素液脉冲式正压封管,使留置针套管内及套管附近血管内的药物得到完全的冲净,减少残留液对血管的刺激和对留置针套管的损伤,因而减少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堵管、输液缓慢、留置时间短暂等问题[4]。而在老年科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住院,有凝血机制缺陷障碍的病人也较多,外加老年人凝血功能随着机体的老化也相对减弱,因此在老年科封管液的选择更为重要。

3.2影响成功封管的因素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封管液的选择及封管的技术;二是病人年龄、环境温度、输注药物的性质及浓度等。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使用150ml生理盐水加12500U(2ml)肝素钠封管效果最好,既延长了留置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减少了卫生资源的浪费。因此,老年科临床宜选用此浓度的封管液进行封管[5]。

3.3肝素是抗凝剂,如果本身的凝血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建议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就算凝血功能好但如果不是专业人员不懂得配制比例,不小心浓度剂量用不好也是很危险的。只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比较安全但这样留置针是比较容易堵管的,如果一天封两次以上管,会加大护理人员工作量,影响我们的护理工作质量。封管用的肝素液浓度可以配成20IU/ml。也可以用低分子量肝素5000IU溶解到250ml生理盐水中配制而成,每次取2-5ml封管,这种封管方式是比较安全可靠的[6]。

3.4稀释肝素液脉冲式封管降低堵管率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堵管是其面临的第二大问题。大多数堵管皆是因为在封管时不彻底使血液回流到套管内并受到套管内残留药物的刺激形成凝血而堵塞。一般0.9%氯化钠注射液推注封管,患者治疗结束后,会有一段留置针的留置停用时间,在此段时间里血液逆流很难避免血液回流进入套管内而凝固。稀释肝素钠脉冲式封管时可在套管内形成大的压力,减缓了血液的回流速度,将血液完全的冲出套管内,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凝血堵管。

3.5输液前脉冲式冲管的应用封管留置针启用输液前脉冲式冲管可加快输液速度,同时也起到了对留置针及静脉的保护。常规的留置针冲管只是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推注冲管,无法将套管内及周围临近血管的残留液冲走。因此无法完全打开套管,影响某些要求快速输入药物的应用。采用稀释肝素钠脉冲式冲管在输液前用注射器先缓慢推注一点封管液观察有无阻力,防止引起栓塞,无阻力时再使用脉冲式冲管,可彻底的冲开套管,提高输液速度,达到药物治疗要求。

3.6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留置针由于留置在人体血管内,对人体组织存在一定的刺激。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如果不能将残留药物冲净,使局部组织发生病变,尤其在使用高渗性药物时尤为明显。如果静脉留置针得不到充分的冲管,残留药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刺激局部组织形成静脉炎,影响了留置针的持续应用。另外回血凝血堵管也必须停止留置针的应用。由于药物的药性需求必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例如:甘露醇。如果输液前套管没有得到完全的冲管干净,滴速很慢,也必须重新穿刺。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封管降低了静脉炎和堵管的发生率,进而延长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7]。

3.7从上述观察组采用两种封管液来对静脉留置针封管,虽然考虑到老年人的凝血机制或其他自发性出血倾向的问题,但因为封管液的肝素钠浓度比其用于药物治疗时的浓度低很多,不良反应会相应减少,甚至没有,药物停留在管内,少量进入身体,并不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影响。既然药物用量少并不会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同时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少堵管、增加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那么在老年科还是应尽量推广稀释肝素液封管,减少对老年人身体机制的刺激。对特别的确诊有凝血机制缺陷障碍的患者,可特殊标记应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何艳,景水丽.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部对封管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0(5):20.

[2]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M].第二版.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09,3(11):25.

[3]张莉.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时间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医学杂志,2004,2(12):679-680.

[4]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原因分析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10年01期,18(6A).987.

[5]李冬梅,何艳,景水丽.浅静脉留置针不同封管方式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09年03期,12(5).

[6]李秀云,张冬林.常用药物的使用观察及护理[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2月修订,341-342.

[7]刘合营.肝素钠预防留置针性静脉炎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9年10期,15(8),71-72.

标签:;  ;  ;  

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