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误码技术论文_张丹妮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误码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误码,视频,差错,技术,信道,空域,标准。

抗误码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妮[1](2014)在《基于JPEG2000的图像抗误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大量的信息通过图像、视频的形式在网络中广泛传输。但是由于传输信道受到带宽的限制,我们通常采用一些数据压缩技术来减少数据传输量,在图像方面,主要是通过去除像素空间上的冗余度来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但是在码率减少的同时,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将大大增加。如果一些对重建图像贡献值很大的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错,就会对解码造成很大的影响,原始图像可能无法恢复。因此,近年来图像的抗误码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了图像处理的重点。网络传输环境往往会受到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我们希望即使图像数据部分发生了一些误码或丢失时,也能被正常地接收和解码,并且得到质量比较好的重建图像。抗误码方法有许多种,需要和相应的压缩算法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信源编码以及特定的信道特点采用对应的解决方法。JPEG2000是一种图像压缩标准,被认为是JPEG的替代者。它有许多优点,也提供了多种图像抗误码工具。本文在充分了解JPEG2000码流质量特性的基础上,引入抗误码性能出色并且译码简单的信道编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采用一种递归的二分搜索算法对LDPC码的信道码率进行分配,有针对性地保护码流,是一种不等差错保护方法。并且针对错误相互关联的突发误码,提出一种码流重要部分重迭交织传输的解决方案,在不改变码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方案确实有效地提高了图像在高斯突发信道下传输的抗误码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12-02)

陈海波[2](2012)在《无线网络H.264视频传输的抗误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通信已发展成为无线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主要业务。H.264/AVC标准作为新一代高效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不仅具有优异的压缩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网络亲和性。但由于H.264使用了多种高效压缩编码算法,视频码流对信道传输误码十分敏感,导致无线、Internet等网络中进行视频传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保证压缩视频流在网络中可靠的传输,研究有效的抗误码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研究了两种视频传输中的抗误码方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将信息隐藏技术与视频传输误码恢复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隐藏的H.264视频传输误码恢复方法。该方法基于场景切换信息在编码端自适应提取视频帧的边信息,并隐藏到视频流分组中,从而在解码端可提取边信息采用自适应算法实现视频传输误码恢复,提高了各种丢包环境下H.264视频传输质量,特别是对场景切换和大运动画面有较好的误码恢复效果。同时,通过利用RTP报文头部的扩展字段,实现数据隐藏,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视频帧重要数据隐藏空间不够的问题,同时并不破坏原始视频编码数据,提高了视频重建质量。(2)将基于LDGM码的不等差错保护方法和实时FEC视频传输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LDGM Triangle-UEP的实时H.264视频传输抗误码方法。该方法在发送端采用LDGM Triangle码对各个Sub-GOP进行不等差保护。在接收端,视频解码器仅需要Sub-GOP中的某一帧的分组就可以解码并显示该帧。如果该帧分组在传输中丢失而出现误码,则解码器采用误码掩盖技术直接对该帧进行误码恢复。由于解码器不需要等待Sub-GOP中的所有分组都接收,因此解码端无时延引入。接着,当Sub-GOP中的所有分组都接收完成后,LDGM Triangle译码器尝试恢复丢失的分组。若LDGM Triangle译码器恢复出该Sub-GOP中所有的丢失分组,则视频解码器对该Sub-GOP中所有分组进行重新解码并更新参考帧,从而阻止误码掩盖的失真扩散到后续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整个实时视频传输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2-03-01)

张惠敏,朱锦[3](2008)在《H.263抗误码技术在CDMA2000 1x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H.263视频编码标准为基础,针对CDMA2000 1x无线网络的特点,在抗误码技术方面,分别研究并提出了基于编码器的帧内刷新和重同步标识技术、信道编码的非等重FEC技术、解码器的差错隐蔽方法等,为无线视频传输中的差错控制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石婧[4](2008)在《无线环境下基于H.264的抗误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以及带宽的增加使得无线环境下视频的传输成为可能。但视频数据量非常庞大,而为移动服务所付费用又与无线链路上传送的数据量成正比,因此,无线视频传输就迫切需要一种高压缩效率的编解码标准,H.264应运而生。但也正因为H.264的高压缩率,去除了尽量多的冗余,加上无线信道传输环境的恶劣,使得压缩的码流对误码非常敏感。所以对H.264编解码标准在无线环境下的抗误码技术进行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和紧迫感。本文首先对视频传输中的各种差错控制、错误检测和错误隐藏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H.264标准中特有的数据分割、灵活宏块排序(FMO)等差错控制技术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本文还对基于内容的错误隐藏技术进行了介绍。在对各种抗误码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基于图像分割的FMO联合模式差错控制方案中存在的前景分割及码率过高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和实现。同时利用无线信道仿真工具(MobileIP)搭建实验环境,并按照工具说明对多个标准序列进行了测试。本文从编码比特率、编码时间、解码时间及解码后亮度峰值信噪比(PSNR)等方面对原方案和改进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案能有效地降低编码比特率和解码时间,而且对于大多数序列PSNR值也有所提高,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抗误码技术多种多样,一个发展的趋势是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来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联合使用多种方法。基于内容的错误隐藏方式以良好的性能及更贴近人的视觉特性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1)

容宝祺[5](2008)在《H.264解码器抗误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264/AVC作为ITU-T VCEG组织和ISO/IEC MPEG组织联合制定的最新视频编码国际标准,在近年来已经在学术界和工程界得到深入研究,并开始引入实际应用领域。本文着眼于当前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发展和适合于丢包网络的视频标准,分析了新一代网络视频通信的要求,对H.264解码器端的误码掩盖技术,提出了自己的误码掩盖算法,纵观全文,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概括地描述了丢包网络,包括因特网以及无线网络的系统架构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介绍了信号在传输中差错的分类,几种解码器后向误码掩盖算法。接着又对常用的Intra帧空域掩盖以及Inter帧的时域掩盖作了分析,讨论了误码的错误检测方法。研究了Xin.Li的LMS滤波器误码掩盖算法,该算法认为图像是局部平稳高斯过程,通过最大后验估计进行点序列预测,恢复出误码像素。本文根据其多方向扫描补偿以及图像局部平稳的建模思想,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边缘检测LS掩盖算法。针对视频流中的Intra帧,应用Sobel算法和均方值算法对误码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判断出误码点中是否有边缘经过。其中Sobel算法适用于低误码率情况,均方值算法则适用于高误码率情况。经过边缘检测,我们对不含有边缘的像素点,采用线性插值的算法;对于含有边缘的像素点,采用最小二乘(LS)算法,利用周围的像素点,建立最小二乘滤波器模型,然后通过多方向的扫描方式以及调整各方向的权值系数,利用各方向预测值加权求和的方法,得出最终预测值。通过改进,本文算法比Xin.Li算法的复杂度要低,有了更高的图像恢复质量。最后描述了H264解码器的结构以及解码的详细流程,针对Intra帧以及Inter帧,介绍了SI以及BMA两种算法。在x264的解码器加入了SI和BMA的差错掩盖方法,结合本文前面章节讨论的边缘检测LS掩盖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误码掩盖算法。通过叁种算法的互补和结合我们得到改进的算法。这种改进的算法不依赖于编码器的信息也不增加很多计算复杂度。尤其在运动剧烈和场景转换的时候,仿真结果的主客观质量与原来算法相比有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01-01)

高峰[6](2007)在《视频抗误码技术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第3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基于无线的视频抗误码技术成为多媒体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以H.263视频编码标准为基础,根据实时视频传输的特点,提出2种可用于无线的视频抗误码技术,即基于反馈的帧内刷新和插入重同步标识。经CDMA2000 1x网络的测试,这2种方法在少量增加编码比特率的情况下,能较大程度地改善因传输误码而引起的视频质量恶化情况,适合于实时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通信》期刊2007年02期)

高峰,刘彦明[7](2007)在《H.263抗误码技术在cdma2000 1X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第叁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基于无线的视频抗误码技术成为近年来多媒体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H.263视频编码标准为基础.针对cdma2000 1X无线网络,分别对信源编码端的鲁棒熵编码和参考帧选择技术,信道编码所采用的非等重FEC技术,解码端的误码检测和差错隐蔽方法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07年01期)

董长富,宋渝,郭超平[8](2006)在《H.264中采用的几种抗误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H.264标准中采用的数据分割、参数集、灵活的宏块排列次序和冗余片等四种抗误码技术,分析了这四种技术的基本特点,同时对这四种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电子元器件应用》期刊2006年10期)

李艺霞[9](2006)在《低速率视频传输的抗误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误码掩盖是在无线信道进行低速率视频传输的一种抗误码技术。本文在比较和分析了现有几种误码掩盖方法优劣势后,提出了一种混合误码掩盖法。该算法在没有过多增加解码端运算复杂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恢复图像的质量。(本文来源于《无线通信技术》期刊2006年01期)

计文平,沈兰荪[10](2005)在《视频通信中的抗误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第叁代移动通信和宽带无线技术的发展,视频抗误码与纠错技术是近年来多媒体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从视频通信的系统模型出发,对视频通信中抗误码方法的研究及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别对信源编码端的抗误码、信道的差错控制技术、信源信道联合编码、解码端误码检测和误码隐藏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评述,并总结了国际编码标准H.263+、H.263++、MPEG-4、H.264中的抗误码技术的发展,同时,指出了视频抗误码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5年04期)

抗误码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通信已发展成为无线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主要业务。H.264/AVC标准作为新一代高效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不仅具有优异的压缩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网络亲和性。但由于H.264使用了多种高效压缩编码算法,视频码流对信道传输误码十分敏感,导致无线、Internet等网络中进行视频传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保证压缩视频流在网络中可靠的传输,研究有效的抗误码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研究了两种视频传输中的抗误码方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将信息隐藏技术与视频传输误码恢复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隐藏的H.264视频传输误码恢复方法。该方法基于场景切换信息在编码端自适应提取视频帧的边信息,并隐藏到视频流分组中,从而在解码端可提取边信息采用自适应算法实现视频传输误码恢复,提高了各种丢包环境下H.264视频传输质量,特别是对场景切换和大运动画面有较好的误码恢复效果。同时,通过利用RTP报文头部的扩展字段,实现数据隐藏,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视频帧重要数据隐藏空间不够的问题,同时并不破坏原始视频编码数据,提高了视频重建质量。(2)将基于LDGM码的不等差错保护方法和实时FEC视频传输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LDGM Triangle-UEP的实时H.264视频传输抗误码方法。该方法在发送端采用LDGM Triangle码对各个Sub-GOP进行不等差保护。在接收端,视频解码器仅需要Sub-GOP中的某一帧的分组就可以解码并显示该帧。如果该帧分组在传输中丢失而出现误码,则解码器采用误码掩盖技术直接对该帧进行误码恢复。由于解码器不需要等待Sub-GOP中的所有分组都接收,因此解码端无时延引入。接着,当Sub-GOP中的所有分组都接收完成后,LDGM Triangle译码器尝试恢复丢失的分组。若LDGM Triangle译码器恢复出该Sub-GOP中所有的丢失分组,则视频解码器对该Sub-GOP中所有分组进行重新解码并更新参考帧,从而阻止误码掩盖的失真扩散到后续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整个实时视频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误码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丹妮.基于JPEG2000的图像抗误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2].陈海波.无线网络H.264视频传输的抗误码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

[3].张惠敏,朱锦.H.263抗误码技术在CDMA20001x中的应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石婧.无线环境下基于H.264的抗误码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5].容宝祺.H.264解码器抗误码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6].高峰.视频抗误码技术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7

[7].高峰,刘彦明.H.263抗误码技术在cdma20001X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07

[8].董长富,宋渝,郭超平.H.264中采用的几种抗误码技术研究[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6

[9].李艺霞.低速率视频传输的抗误码技术[J].无线通信技术.2006

[10].计文平,沈兰荪.视频通信中的抗误码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

论文知识图

一9Foerman序列H.263!MPEo一4与H.264编...中FMO的模式示意图使用综合抗误码技术和没有使...使用了IERM方法和没有使用任何抗误采用H.264标准及相应抗误码技术)H.264标准及抗误码技术b)H....

标签:;  ;  ;  ;  ;  ;  ;  

抗误码技术论文_张丹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