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弹药论文_黄亨建,陈科全,陈红霞,陈翔,宋乙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钝感弹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药,研讨会,材料,海口,西安,炸药,近代。

钝感弹药论文文献综述

黄亨建,陈科全,陈红霞,陈翔,宋乙丹[1](2019)在《国外钝感弹药危害缓解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弹药在意外刺激下反应烈度的缓解技术是钝感弹药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弹药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致力于提升弹药综合性能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在分析国外有关缓解技术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针对降低弹药在热、力及其复合刺激下反应烈度的结构缓解和防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认为其核心是降低意外刺激能量和控制装药反应演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研究装药的点火及其反应演化机制、复合壳体技术、装药-结构-缓解一体化设计技术叁个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徐露萍,王琼[2](2018)在《欧洲防务局钝感弹药与老化研究项目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弹药安全性研究一直是弹药全寿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随着各种新型钝感弹药的研制和应用,迫切需要对以前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介绍了2006年在欧洲防务局支持下法国牵头,法、英、德、捷克、荷兰、芬兰、瑞典等国共同参与启动的钝感弹药与老化研究(IMA)计划,就参与国家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2018年04期)

黄亨建,路中华,刘晓波,蒋治海[3](2017)在《欧美钝感弹药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20世纪60~80年代四次航母重大事故和一次次弹药事故的惨痛教训,促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并决策研发钝感弹药(Insensitive M unition,IM),走过了一条"从概念到政策"、"从定义到标准"和"从研制到装备"之路。不敏感含能材料、缓解技术、试验与评估技术等IM关键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了解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于提升我国弹药的综合性能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7年08期)

闫丽,王雨时,闻泉,张志彪,殷瑱[4](2017)在《国外钝感弹药技术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钝感弹药技术,介绍了基本概念及军事需求。在分析弹药危险环境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钝感弹药不敏感性的技术途径,主要包括钝感炸药及装药技术、泄压结构技术、热/力冲击缓冲技术等,并总结了国外钝感弹药试验标准及产品发展现状。(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2017年08期)

[5](2016)在《2016'(第七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含能材料是重要的国防战略物资,钝感弹药是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11月3日至5日,2016年(第七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在海口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90多家单位的400多名同行汇集,共同研讨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领域的最新学术和技术进展。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物院)、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海南大学、中国兵工学会爆炸与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6家单位联合主办,中物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6年12期)

[6](2016)在《2016年(第七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轮)》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第七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定于2016年11月中下旬在海口市召开。一、征文范围·含能材料、钝感弹药和安全弹药发展新趋势;·单质炸药的理论设计、合成、改性与绿色制备技术;·混合炸药、烟火剂、推进剂的设计、制备与应用技术;·含能材料理化分析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6年06期)

[7](2016)在《2016年(第七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轮)》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第七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定于2016年11月中下旬在海口市召开。一、征文范围·含能材料、钝感弹药和安全弹药发展新趋势;·单质炸药的理论设计、合成、改性与绿色制备技术;·混合炸药、烟火剂、推进剂的设计、制备与应用技术;·含能材料理化分析新方法;·弹药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评价;·钝感弹药与安全弹药的试验与评估技术;·新型点火器件的设计技术;·含能材料与弹药的处置与循环利用技术(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6年05期)

张光全,刘晓波,黄明[8](2016)在《钝感弹药技术凸显压制工艺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武器系统的设计既要注重摧毁目标所需的爆轰能量,又要注重武器系统对意外刺激的感度要求,钝感弹药就是在这种需求下发展起来的。纵观西方国家钝感炸药的研制,他们相当多的努力是放在浇注固化聚合物粘结炸药(PBX)和钝感熔铸炸药的研究之上。浇注固化工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后陆续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浇注固化炸药配方中,粘结剂作为惰性基质包围着炸药粒子,降低了炸药对冲击和热刺激的易损性,其含量一般为(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6年04期)

[9](2014)在《2014年(第六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第六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于2014年11月21日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兵工学会爆炸与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安全弹药研发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会议由中国工程物哩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聂福德副所长主持,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航天科工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公司等55个单位近200名含还能材料与钝感(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4年06期)

王震宇,杜力民,冯成良,任明[10](2014)在《国外钝感弹药发展脉络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国外钝感弹药(IM)从萌芽、概念提出到形成军队、行业、国家共识,直至上升成为美国、北约标准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国外钝感弹药发展特点及对我国钝感弹药事业的启示,对摸索、开创符合我国国情的钝感弹药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议,对我国钝感弹药事业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2014’(第六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11-21)

钝感弹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弹药安全性研究一直是弹药全寿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随着各种新型钝感弹药的研制和应用,迫切需要对以前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介绍了2006年在欧洲防务局支持下法国牵头,法、英、德、捷克、荷兰、芬兰、瑞典等国共同参与启动的钝感弹药与老化研究(IMA)计划,就参与国家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钝感弹药论文参考文献

[1].黄亨建,陈科全,陈红霞,陈翔,宋乙丹.国外钝感弹药危害缓解设计的原理和方法[J].含能材料.2019

[2].徐露萍,王琼.欧洲防务局钝感弹药与老化研究项目介绍[J].飞航导弹.2018

[3].黄亨建,路中华,刘晓波,蒋治海.欧美钝感弹药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含能材料.2017

[4].闫丽,王雨时,闻泉,张志彪,殷瑱.国外钝感弹药技术新进展[J].飞航导弹.2017

[5]..2016'(第七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J].含能材料.2016

[6]..2016年(第七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轮)[J].含能材料.2016

[7]..2016年(第七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轮)[J].含能材料.2016

[8].张光全,刘晓波,黄明.钝感弹药技术凸显压制工艺的重要性[J].含能材料.2016

[9]..2014年(第六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J].含能材料.2014

[10].王震宇,杜力民,冯成良,任明.国外钝感弹药发展脉络及其启示[C].2014’(第六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论文知识图

火箭发动机满足IM要求的一种系统方案...1.1“企业号”航母爆炸现场热漪试脸系统示密用日口.8了抽以”阮峨...适用于EFI热烤试验系统照片填充RDX的碳管的FT-IR典型战术级复合材料壳体火箭发动机结...

标签:;  ;  ;  ;  ;  ;  ;  

钝感弹药论文_黄亨建,陈科全,陈红霞,陈翔,宋乙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