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明:高职院校中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现状分析论文

于海明:高职院校中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现状分析论文

摘 要: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党员作为学校中思想先进分子,是我党在高职院校重要战斗堡垒,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现状及问题进行浅析,对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改善提出几点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党员 党性修养 教育

一、前言

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相对较为特殊的党员,同时具有思想活跃,职业能力较强,平均年龄较低等特点,是党员队伍中重要的新生力量。高职院校学生党性教育已经是党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党性修养问题已经是一直都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对其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职业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特殊性分析

(一)就业指向性相对于其他层次学生较强

高职院校顾名思义要为担任国家培养高级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入学那一刻就确定了着以后要从事的工作的方向。学生党员作为这些学生中优秀分子,除去一小部分选择升本深造后,绝大部分的学生党员选择工作。在工作的选择上,因自身所学专业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就业指向性较强。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是动态的过程,不是建成后就永久不变。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动态发展,根据经济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变化,随着专业技术不断的更新,实训基地建设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实训基地的设备更新与专业技术结合,专业技术的发展,设备的配套采购要相适应。让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可持续性,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才能做到持续发展。

(二)学生党员之间素质差距不一,在校时间较短

每一个党员都是一个战斗堡垒,高职院的学生党员也不应例外,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起到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但是仍会有部分的学生党员没有在学习工作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没有真正的做到党章中规定的奉献义务,入党动机不纯,认为党员是对自己优秀的体现,是对以后个人的发展起作用而忽视了党员最重要的本质。大学生党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对于自己本职工作以外其他工作视而不见,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对党员身份的不认同。[1]一般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特别是在2+1情况下,两年的学生生涯并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党性修养。

(三)个别学生对党的理论学习不足,党性素养参差不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重要的理论来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研究不透彻,部分学生党员服务意思单薄,在学习生活中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入党动机不纯。这也是很多高校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但是在高职院校,这种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在入党名额相对较少的高职院校,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其次,要建立学生党员的跟踪系统。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离校后几乎就脱离了学校党组织的控制,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建立学生党员的跟踪系统,特别是预备党员的跟踪系统,这对党性教育的持续性有着很大的好处。从学生提交入党申请那天算起,跟踪评价每一名学生党员,特别是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的学生党员,对其表现和党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跟踪调查,严把党员的出口关。

三、高职院校学生党性教育现状分析

(一)支部活动形式与内容相对单调,支部间缺乏沟通

高职院校在2+1教育模式下,在校时间仅仅不到两年,从提交入党申请书,到发展为党员,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党性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教育,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为党员,并接受党的教育,虽然不能说效果不好,但是相对于本科院校近四年的党性教育,高职院校的党性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在校党性教育时间短,发展党员考察时间短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支部大部分已系部支部和学生支部为主,系部支部主要以专业为主,学生支部主要以团委学生处为主要依托。这种支部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入党积极性,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学习或者传达文件,导致支部学习活动内容形式十分单一。而且学生支部与系部支部之间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党总支,虽然都是学生党员,但是支部间沟通学习的机会很少。

(三)大部分高职院校党性教育无特色

因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好多高职院校在党的教育上完成“规定动作”之后便没有了后续的培养,在部分学生认为入党就是终点的错误思想下,党性教育没有得到很高的贯彻。高职院校是技能指向性特别强的高等院校,部分高职院校很少的把行业精神加入到党性教育中去,只是灌输式的培养,一成不变的内容,单一的形式,甚至是枯燥的宣讲。导致着这类高职院校学生党性教育毫无特色可言。

四、高职院校党性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首先,要彻底做到党对高职院校的绝对领导。完善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严肃党的组织管理制度,让高职院校学生的党性教育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高职院校应完善自己的党员培养教育规划,建立完善的党性教育体制,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甄别,培养政治素质高、思想要求进步、具有奉献精神和带头模范作用的学生党员。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2596所高校,在校生为2695.8万人,其中高职 (专科)院校共有1359所,地方企业创办47所、民办317所,在校生达到了1082.8万人。[2]显而易见,高职院校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招生数量不断的扩大,也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数量的壮大,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乡建需要回归本土文化、传承历史记忆、保留地域特色[12]。文化复兴不仅树立了村民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从而积极投身于家乡建设,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旅游发展,刺激经济消费。一些乡建从物质文化入手,改造传统建筑,活化内部空间;另一些乡建着眼于非物质文化,挖掘本土风俗,重现历史记忆。

再次,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党建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方向性很强,在进行党性教育的同时,要不行业特色,职业奉献精神融入到党性教育中去,做到自己的教育特色。这样更加大了学生的党性学习兴趣,也加大了党在各个行业里的影响力。

最后,充分利用网络,加大培养时间。不能说学生离校了,党性教育就结束了,要把党性教育深深的刻入学生内心,让学生终身受益。现在的“学习强国”软件就是加大学生党性培养时间的最好利器,对学生进行分数要求,让学生党员把接受党性教育成为一种习惯,并保持下去。

实验用的污泥取自合肥市望塘污水厂二沉池,污泥浓度为15 g/L,静置后去除上清液,将污泥均匀倒入反应装置。厌氧发酵实验在水浴恒温振荡器中进行,以维持其厌氧发酵温度并防止菌群结集,温度设为30°C,转速为80 r/min。

2017年新发展学生党员已达到全国发展党员总数43.4%,说明学生党员已成为我们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3]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直接关乎着党员整体素质的高低,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关乎着以后我党党建的基石,关乎着以后各行各业,各个一线基层岗位默默奉献的党员们的初心。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党建工作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需要高职院校全方位,全时段的对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

三是找到科学的公允会计计量途径。即根据金融市场运行的规律建立起公允会计计量的多元化的定价模型和测试方法,特别是要在公允会计计量规范下科学地比较不同定价模型和测试方法的优劣;在公允会计计量规范下对不同产品进行数量、品种、市场价格和长短期限等方面进行价值对比,建立健全与金融工具定价有关的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并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等[17]。在公允会计计量规范下针对金融监管给金融市场带来的顺周期性进行科学规范,这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陶祚.论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J].法制与社会,2018(23):178~179.

[2]宋亚军.谢秉宸.新时代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J].校园心理,2018,16(04):292~295.

[3]何伟全.新时代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05):147~156.

作者简介:于海明(1980-),男,满族,辽宁沈阳人,硕士,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党建。

标签:;  ;  ;  ;  ;  ;  ;  ;  ;  ;  ;  ;  

于海明:高职院校中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现状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