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本阅读理解深度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发展

提高课本阅读理解深度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发展

——新课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途径探索

钟时林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641400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当我们欣赏到高考优秀作文时,会为文章中的丰富鲜活的素材和新颖、深刻的见解而叹服。而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阅读书籍有限,知识面有限,作文素材少之又少。每每作文时,总见他们搔首弄姿,眉头紧锁。写作文就好像受一种折磨。实际上我们的课本就是一座巨大的素材库。课本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并具备典型性,既是我们学习鉴赏研究对象,在另一个角度,也应该是鲜活的写作和阅读素材。

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从课本中去挖掘写作素材,既掌握文学常识,又灵活地分析文学人物思想和行为,使课本学习思考借鉴的内容更加丰富,让学习和鉴赏能力更加向多元化、深层次发展。

一、知人——梳理文章作者身世

课本中的作品,往往都是文坛大家,其人生经历十分丰富。对其身世作恰当梳理,除了便于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之外,更便于我们用其身世的叙述来为我们的创作服务。如,对王维身世分析,使我们更能明白,一种隐逸情怀成了其后半生的整个追求;对李白身世分析,让我们明白了飘泊、浪漫为什么贯穿了他的一生;对杜甫身世分析,我们从深层角度认识了一位“忧国忧民”诗人的内心。诗人的身世反映着一个时代,一种品行,一种性格。

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开始从课本的作者介绍出发,通过收集、查阅相关的资料,一则则诗人身世简析表出炉了。

王维:从容面对隐或者仕,一个善于守护内心的仁人。21岁中进士;33岁受张九龄赏识,提升为右拾遗;由于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斥,也被贬出使边塞。41岁被召回,由于不满李林甫,政治渐起消极,半官半隐,先后在终南山辋川闲居。安史之乱被俘,担任伪职,安史之乱后,因此受到降官处分。晚年脱离政治,长斋奉佛,过着恬静隐居生活。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官僚家庭。深受儒家思想指导。7岁能诗;20岁后漫游吴、越、齐、赵;32岁结识李白,同游宋、齐、鲁,过着“裘马颇清狂”的生活;34岁到京都应试,由于李林甫作崇而落第;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举家避难,途中投奔肃宋,不幸被俘;因仕途不顺,入蜀居成都草堂。

二、知性——以作品为线认识作者性格

文学作品相对于文人,如同一群孩子相对于其父母。我们常说文坛的“多产作家”,殊不知每一部作品,每篇文章都是文人的心血写照。如,认识王维是从其:“随意春芳歇,王孙自习留”的诗文中;认识曹操一统天下的决心是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向望与追求中。从作品中,我们哪里是在欣赏一种风格,分明是在咀嚼一种人生。文人的作品创作越多,他给我们留下人生写照就越加丰富。

经过前期的阅读和思想准备,学生对文章中的形象和诗文作者的身世增加了了解,甚至产生了想与之交谈对话的欲望,我便乘势叫学生用简单的便条形式与他们作思想对白。于是便产生了如下“小便条”:

王维:我爱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和谐与宁静,也爱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达与寂廖,更喜欢“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真诚与豪爽。诗人就应该像你这样……

苏轼:浩浩长江东去,淘尽了多少英雄,而哪一个是你呢?想那当年的公谨,英姿勃发,羽扇纶巾,80万赤壁大军,也敢付之一炬,真可谓人中龙凤,英雄也!可你呢?多情善感,终无所成,哎,只有这班驳的白发,伴你度过余生了……

三、评人——辨析课本中人物形象

除了作品的作者以外,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一种时代,一种风潮下的一类人。作者的创作水平越高,其个性越鲜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便越深刻。如鲁迅笔下的阿Q、祥林嫂,巴尔扎克笔下的玛蒂尔德等。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首先也得有血有肉,有性格,那样才具有生活基础。辨析看待历史人物,有利于辩证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培养我们深刻认识事物能力,同时提高我们在文章写作中确立深刻的主题。

因此,我们在班上展开了多场有关课本人物素材的辩论。如:“忠言顺耳利于行”与“忠言逆耳利于行”——有感于《邹忌讽齐王纳谏》,“为君当仁”与“为君当智”——有感于《鸿门宴》。

四、评事——多角度分析课本中的事件

对于任何一件事,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本中的文章除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意义之外,站在不同的思考立意角度,我们可以读出其中深刻的、不同的寓意。同时,作文的立意千变万化,在一定的素材掌握下,多角度分析课本中的事件利于灵活选用素材。

“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三千,气宇非凡”。当然,仅通过阅读课本,思考和认识课本中的人物,就想达到写作“下笔如有神”的地步,阅读理解能够达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程度,那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间的交流学习,同学们开始注意课本中的文学形象,开始思考文学形象给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观,这必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影响和改变。

总之,课本中的素材丰富多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挖掘,一定会为写作搜集合适的素材,找到良好的切入点,同时培养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让课本不仅是阅读的教材,更是写作的素材库,提高学生人文修养。

标签:;  ;  ;  

提高课本阅读理解深度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