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的探索阿布都拉•斯拉依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的探索阿布都拉•斯拉依曼

阿布都拉•斯拉依曼新疆巴楚县第四小学843800

【论文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关键词】情境导入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课外应用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4-119-02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好帮手。

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一些简单易行方法,把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

成功的一节课,离不开良好的情景导入。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我从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语言、游戏活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模拟生活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请进课堂,让学生经历“数学——生活----数学”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感到自然、有趣,迸发出探究新知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兴奋点,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我在执教《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一课中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导课环节:王丽(本班学生)同学一家7人和邻居李阿姨家3人,“十一”长假到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游玩,李阿姨家3人共花987元,照这样计算,王丽家7人共花多少元钱呢?全班同学先是乐呵呵的看着王丽同学,紧接着我说:“假如你们是王丽,请自己尝试解决,有信心吗?”全班同学情绪激昂,很快就有了答案。这样将枯燥的混合运算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又如:在教学人民币这个新知识时,小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可以问学生你们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你带了多少钱?买了什么物品,是怎样付钱的?然后多媒体课件出示人们买东西的生活情境,从中留下悬念,如果我买一条35元的裤子,可以怎么付钱?小朋友一一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后,然后再次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欢乐购物”活动,让学生拿着钱购买需要的商品,并且算一算付了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这样在实际购物中既让学生巩固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购物的过程,并与小伙伴们培养起合作、交流、讨论的能力,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愉悦。总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变成了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创造性地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使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把生活中的鲜活数学题材移进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是熟悉的、常见的,但也是新鲜且富有挑战的,并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一)引用生活实例,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生动鲜活的生活现实,学生就能感悟、领会所学知识,从而构建数学模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利用星期六星期天休息时间观察城市道路上红绿灯的变化情况及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然后再在课中提问:“红绿的变化有规律吗”?经过讨论,学生从这一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很快理解了循环小数中的几个重点词“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为学习循环小数的知识找到了生活事实。

(二)模拟生活情景,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目的是为了应用,可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我们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因此我在教学百分数(二)有关打折的问题时,模拟了一个这样的生活情景:三个商场同时搞促销活动,一支标价30元的钢笔,甲店打八折,乙店满10元减1元,丙店买三支送一支,先让学生讨论,怎样买划算,然后把学生分成三组,组长做老板用粉笔代替钢笔,让学生排队购买钢笔,并将怎样付款写在一张纸条上,如果计算对的就能买上钢笔,反之买不上钢笔。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方法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一课时,我提问:“咱们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学生告诉我:男生22人,女生18人。我接下去说:“体育课上,老师拿来20个篮球,请你来分给男、女同学,你认为怎么分比较合理”?经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课外应用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课后数学练习应该成为“学”与“用”之间的枢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而布置生活化的数学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体会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学习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

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练习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也能更好地完成类似学习任务,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及巩固。本着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我在布置作业时,有时要求学生回家收集一些数学信息,如: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和角,广告牌上的数字广告及数字编码,然后组织大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有时还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一课后,我带着学生们走出课堂,让他们拿着直尺和卷尺去测量学校长方形花池的长和宽,并让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出花池的面积?这样就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将已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亲近数学、爱上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而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迎来数学课改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2]王红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2012年2月27日.

标签:;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的探索阿布都拉•斯拉依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