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共同富裕,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中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对全人类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也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价值。因此,结合中国实际,加深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共同富裕按劳分配社会主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理,在总结建国30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实际情况,首次大胆地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原理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为什么要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

首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符合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其本身也是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资料还不够充足,还存在旧社会的痕迹,劳动仍然还是一种谋生手段,所以,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作为同一尺度衡量每个劳动者,主要根据劳动者劳动的好坏、技术的高低、贡献的大小进行产品分配。由于劳动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劳动者身体素质、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那么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也会产生区别,因此就会导致收入的不同以及富裕程度的不同。即使劳动者付出了同等的劳动,获得同等报酬,但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实际人均收入也是有重大区别的。贯彻按劳分配,必然要承认劳动者之间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即承认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行的按劳分配制度与马克思当年的设想存在很大差异。它不是以单一的公有制,而是以多种公有制为基础的;它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以货币作媒介进行的。由于不同部门、地区、企业的劳动者存在着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因此,按劳分配就不能像马克思当初设想的那样,不管部门、地区、企业之间的利益差别,在全社会范围内以劳动作为同一尺度衡量每个劳动者,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我国现实的客观条件,决定了现阶段的按劳分配必须是多层次的。也就是说,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停供的“劳”,按照它们对社会的贡献来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此外,对劳动者个人来说,劳动尺度的同一性只存在于特定的范围内,超出特定的范围,劳动尺度就不是同一的了。因为不同部门、地区、企业先富起来,不同部门、地区、企业的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会呈现较大的差异。因此,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符合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其本身也是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

其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即是对价值规律的尊重和遵循,也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经济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就要发挥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交换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商品生产者只有实现商品惊险的一跃,才能获得利润。商品生产者能否通过市场售出产品,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对比关系。现实生活中,只有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商品生产者就能够在补偿生产消耗的同时,获取更多的利润;反之,当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商品生产者便会入不敷出,甚至破产。正是由于价值规律所发挥的作用,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果商品生产者想要获取利润,就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常胜将军”。今天,这部分商品生产者处于领先地位;明天,则可能被其他商品生产者超过,成为落伍者。先富者不会永远先富,后来者有可能居上。商品经济就是在相互竞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出现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情况。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和发展方向

共同富裕是不能动摇的社会主义原则和发展方向。因此,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他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一是共同富裕。”然而,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不可能是一个大家在同一条线上齐步走、平均地提高富裕程度的过程。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平均主义的“大锅饭”绝不是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目标之路。如果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追求完全平均地同步富裕,只会导致共同贫穷。因此,邓小平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只能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率先致富。一方面,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影响周边人群,带动周边人群的积极性。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较快地富裕起来。另一方面,先富起来的地区才能增强国家的总体实力,国家的实力增强了,才能帮助落后地区,推动它们的发展。

邓小平在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特别强调共同富裕。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他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1922年的南巡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把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就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3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龙平平.邓小平的历史贡献和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J].党的文献,2013(01):54-61.

3张志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价值内涵与深刻启迪[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2):28-32

标签:;  ;  ;  

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