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量子点论文-交叉信息学院

中心量子点论文-交叉信息学院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心量子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量子点,量子信息,石墨烯,朗道能级

中心量子点论文文献综述

交叉信息学院[1](2016)在《清华量子信息中心首次实现基于电势调控的叁层石墨烯量子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前,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量子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宋祎璞、教授段路明研究组在《纳米快报》上发表了题为《基于电极调控的少层石墨烯量子点中的库伦震荡》的研究论文,在实验中首次实现了基于电势调控的叁层石墨烯量子点,观察到量子点朗道能级的带间杂化。石(本文来源于《新清华》期刊2016-10-14)

[2](2013)在《纳米中心合成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具有近红外激发、避免光毒作用和光漂白、自发荧光干扰弱及较深的组织穿透深度等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中受到极大关注。开发具有高双光子吸收截面、生物相溶性好的材料作为双光子荧光探针,是活细胞和深层组织成像研究领域的关键和热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宫建茹研究组以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N,N-二甲基甲酰胺作氮源,合成了氮掺杂的(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孙丽芹[3](2013)在《量子点激光器阈值电流特性及深中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点激光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半导体激光器,由于量子限制效应,使得量子点激光器具有更为优越的性能,与其它材料的激光器相比,具有更低的阈值电流密度、更高的温度稳定性和更宽的调制带宽等优点。本论文主要介绍了量子点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基于InAs/GaAs、InAs/InP量子点激光器,对阈值电流密度、影响阈值电流密度的因素、深能级缺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量子点激光器阈值电流测量系统。本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概述了量子点激光器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量子点激光器的性能逐步提高,InAs/GaAs、InAs/InP量子点激光器,通过改变量子点尺寸发射波长范围可以在0.9-2μm之间,覆盖光纤通信的1.3和1.55μm两个重要的低损耗通信窗口,在光纤通信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同时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概念。阐述了半导体材料包括量子阱、量子线、量子点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特点,给出量子点材料的生长方法和制备机理以及量子点激光器的工作原理。2.介绍了量子点激光器的阈值电流密度特性:首先通过公式理论分析了阈值电流密度与腔长L、温度T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层之间的关系,然后测试了InAs/InP量子点激光器在腔长分别为1.5mm、1.75mm、2.0mm、2.5mm时的阈值电流密度,由测量结果计算得到了腔长为无限长时对应的阈值电流密度为403A/cm~2,同时测试了InAs/InP量子点激光器在不同温度和原子层数时的阈值电流密度。3.设计了量子点激光器阈值电流测量系统,通过量子点激光器调制光信号的二次谐波来确定阈值电流。整个系统由驱动电源、光电转换和选频滤波电路、串口数据传输叁个模块组成,使用LabVIEW软件完成对二次谐波的采样、传输、接收和处理,二次谐波幅值最大时对应的偏置电流即阈值电流。同时对测量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了仿真。4.介绍了深能级瞬态谱(DLTS,Deep Level Transient Spectroscopy)的基本原理以及描述深能级性能的叁个参数—深能级的位置、浓度和俘获截面积的计算方法,对InAs/GaAs量子点激光器材料进行I-V、C-V和深能级瞬态谱测试,得到了深能级在禁带中的位置为E_C0.40eV,深能级的浓度为1.7×10~(16)cm~(-3),俘获截面积为2.1×10~(20)cm~2。(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刘东明[4](2009)在《抛物势下脱离中心带负电荷的施主量子点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量子点是一种叁维受限的低维半导体量子结构,具有量子尺寸约束、量子隧穿、库仑阻塞等特殊物理效应,是近年来国内外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在有效质量近似条件下,利用矩阵对角化的方法和Talmi-Moshinsky系数研究了脱离中心施主杂质量子点的束缚能。我们进一步讨论了束缚势、杂质离子的位置D和电场对施主杂质量子点束缚能的影响,而且结果也说明了所谓的量子尺寸效应。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系统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方法,量子点系统所具有的一些特性,比如表面效应,尺寸效应,库仑阻塞效应等,以及量子点半导体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第二章,关于理论模型和方法,具体介绍了谐振子乘积基展开法,推导了叁维N体系统的Talmi-Moshinsky变换系数和叁维叁体系统的Talmi-Moshinsky变换系数。第叁章,我们采用精确对角化的方法,对抛物势下脱离中心带负电的施主量子点进行了研究。计算了系统基态的束缚能,它们与限制势的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我们发现,杂质的位置对系统的束缚能有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通过量子限制效应来解释。而且,我们对脱离中心带负电的施主杂质D~-和中性杂质D~0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揭示了束缚势、杂质位置对脱离中心带负电的施主量子点系统束缚能的影响。第四章,抛物势场下电场对脱离中心施主杂质量子点束缚能的影响,研究了处于外加电场中、束缚势为抛物势的GaAs/AlAs量子点中施主杂质系统的束缚能。我们发现位于任何位置的杂质束缚能强烈取决于杂质的位置。此外,对于限制在大半径的量子点,电场会较大程度地改变杂质基态的束缚能。通过对中心和脱离中心杂质量子点系统束缚能的特征曲线进行比较,揭示了外加电场、杂质位置对施主量子点系统束缚能的影响,同时阐明了与量子点尺寸的关系,给出了它们定性和定量上的异同。第五章,总结全文主要计算结果及研究结论,指出不足之处并作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09-05-01)

袁建辉[5](2009)在《抛物量子点中偏离中心杂质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分子束外延等现代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各种形状的低维半导体结构,如量子阱,量子线,量子点等都可以通过实验生长出来,并且,这些半导体材料的形状也可以在试验中得到控制。由于在低维结构中载流子的运动在空间受到封闭性限制,从而使其有与叁维块材料非常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十分丰富的光学现象和效应。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电子在叁个维度方向上都要受到空间上的限制,因此,量子点材料在未来的各种半导体光电和微电子量子器件的设计和制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此,人们迫切需要了解这类体系的电子、杂质等各方面的物理特性。采用光学方法研究量子点的特性是比较便捷的,特别是光的吸收系数。大量研究均表明可以人工合成的低维半导体材料是非常理想的非线性光学材料之一。而随着体系尺寸和维度的减小,其非线性光学特性将更加明显,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因此,低维半导体量子点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研究也成为非线性光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绪论。简述半导体低维量子点的一般知识:介绍本论文理论研究方法及其量子点的研究现状。第二章,研究球形半导体量子点中的杂质态的能级。在有效质量近似情况下,采用量子力学微扰理论以及变分方法,对比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分析微扰理论满足的强受限条件,获得一些杂质态的能谱,并通过对称性对这些杂质态的能谱进行分类。第叁章,研究半导体球量子点中偏离中心的质态的能量以及束缚能。运用量子力学简并微扰理论推导出能量以及束缚能的表达式。讨论简并微扰理论所得出的结果和C.Bose等人研究结果之间的不同和联系。并对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解释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第四章,研究半导体球形量子点中偏离中心的杂质对非线性光学吸收系数的影响。利用微扰理论,我们可以得到偏离中心的杂质系统的近似能量及其近似波函数,并且通过密度矩阵方法给出吸收系数的线性以及叁阶非线性系数的表达式,从理论上去探讨量子点的尺寸,入射光场的光强以及杂质的位置对光学吸收系数的影响。第五章,总结全文主要计算结果及研究结论,指出不足之处并作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09-05-01)

谷娟,梁九卿[6](2005)在《施主中心量子点能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效质量近似下,使用数值矩阵对角化的方法,得到了高斯束缚势下施主中心量子点的能谱,并与简谐势相比较.结果显示施主中心量子点基态及低激发态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量子点的尺寸、束缚势的强度及形状.(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解文方[7](2002)在《D~-中心量子点的极化子效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少体物理的方法 ,研究了半导体量子点中负施主杂质低激发态能谱的极化子效应 ,发现随着量子点的尺寸改变 ,有和没有电—声相互作用的影响 ,其能级顺序的改变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面 ,我们计算了负施主杂质中心的基本束缚能随量子点半径的变化关系 ,发现电—声耦合相互作用对束缚能有明显增强效果(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中心量子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具有近红外激发、避免光毒作用和光漂白、自发荧光干扰弱及较深的组织穿透深度等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中受到极大关注。开发具有高双光子吸收截面、生物相溶性好的材料作为双光子荧光探针,是活细胞和深层组织成像研究领域的关键和热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宫建茹研究组以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N,N-二甲基甲酰胺作氮源,合成了氮掺杂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心量子点论文参考文献

[1].交叉信息学院.清华量子信息中心首次实现基于电势调控的叁层石墨烯量子点[N].新清华.2016

[2]..纳米中心合成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J].人工晶体学报.2013

[3].孙丽芹.量子点激光器阈值电流特性及深中心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4].刘东明.抛物势下脱离中心带负电荷的施主量子点的理论研究[D].广州大学.2009

[5].袁建辉.抛物量子点中偏离中心杂质的性质[D].广州大学.2009

[6].谷娟,梁九卿.施主中心量子点能谱分析[J].物理学报.2005

[7].解文方.D~-中心量子点的极化子效应(英文)[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标签:;  ;  ;  ;  

中心量子点论文-交叉信息学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