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益生菌干预对高脂血症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间歇益生菌干预对高脂血症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益生菌干预对高脂血症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作用规律。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利用实验室保藏的具有较好降胆固醇效应的Lactobacillus plantarum 67、Lactobacillus fermentum 83,以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GG为阳性对照,结合"5:2轻断食法",对模型大鼠进行一周五次的益生菌干预,干预6周后测定粪便中六种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Lactobacillus plantarum 67干预后,丁酸和戊酸含量分别增加了37.97%和41.22%(p<0.05),丙酸含量增加了1.25%(p>0.05),乙酸含量降低了3.19%(p<0.05),异丁酸和异戊酸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11%和14.16%(p>0.05);混合菌株干预后,丙酸、丁酸、戊酸和异丁酸含量分别增加了31.25%、70.92%、103.98%和24.48%(p<0.05),乙酸含量降低了23.38%(p<0.05),异戊酸含量降低7.38%(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Lactobacillus plantarum 67能显著提高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分别提高了31.69%、40.33%和82.83%(p<0.05),戊酸含量提高12.74%(p>0.05),丙酸含量降低了23.58%(p<0.05),丁酸含量降低2.38%(p>0.05);混合菌株能显著增加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含量,分别增加4.23%、20.37%、78.44%、62.84%和109.48%(p<0.05),丙酸含量降低0.94%(p>0.05)。结果表明单一益生菌及混合益生菌干预可通过改善肠道SCFAs的含量,有助于调节肠道环境稳定,且以混合菌株的作用效果更佳。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菌株
  •     1.1.2 实验动物及饲料
  •     1.1.3 仪器
  •   1.2 方法
  •     1.2.1 灌胃样品
  •     1.2.2 动物分组及处理
  •     1.2.3 血清制备及血脂水平检测
  •     1.2.4 粪便收集及SCFAs检测
  •       1.2.4. 1 粪便收集
  •       1.2.4. 2 样品处理
  •       1.2.4. 3 标准曲线绘制
  •       1.2.4. 4 色谱分析条件[18]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模型大鼠的建立
  •   2.2 标准品色谱分离及标准曲线
  •   2.3 益生菌对大鼠粪便SCFAs的影响
  •     2.3.1 益生菌对大鼠粪便乙酸含量的影响
  •     2.3.2 益生菌对大鼠粪便丙酸含量的影响
  •     2.3.3 益生菌对大鼠粪便丁酸含量的影响
  •     2.3.4 益生菌对大鼠粪便异丁酸含量的影响
  •     2.3.5 益生菌对大鼠粪便戊酸含量的影响
  •     2.3.6 益生菌对大鼠粪便异戊酸含量的影响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黄玉军,姚瑶,周帆,顾瑞霞

    关键词: 益生菌,高脂血症,短链脂肪酸

    来源: 现代食品科技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扬州大学江苏乳品生物技术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1855),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7KJA550004)

    分类号: TS201.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9.12.001

    页码: 1-7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2045K

    下载量: 233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间歇益生菌干预对高脂血症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