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论文和设计-刘立创

全文摘要

一种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包括履带底盘、动力箱、电源、监测箱、隔板、支撑板、监测模块、电机、移动板、第一固定台、导向杆、第二固定台、支架、影像采集模块、无线接收器、无线发射器、处理器、控制器和线夹;履带底盘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动力箱设置在履带底盘上;电源设置在动力箱内部;隔板竖直设置在监测箱内表面上,隔板将监测箱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采集腔和第二采集腔;两个第二固定台之间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与移动板滑动连接;影像采集模块设置在支架顶部。本实用新型采用履带底盘,便于移动,通过性更强,影像采集装置能上下移动,灵活性更好,且能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监测模块,针对性更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底盘(1)、动力箱(2)、电源(3)、监测箱(4)、隔板(5)、支撑板(6)、监测模块(7)、电机(8)、移动板(10)、第一固定台(11)、导向杆(12)、第二固定台(13)、支架(14)、影像采集模块(15)、无线接收器(20)、无线发射器(21)、处理器(22)、控制器(23)和线夹(24);履带底盘(1)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动力箱(2)设置在履带底盘(1)上;电源(3)设置在动力箱(2)内部;监测箱(4)设置在动力箱(2)顶部,监测箱(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1)和第三通孔(43),第一通孔(41)位于监测箱(4)顶部,第三通孔(43)位于监测箱(4)外周面上,多个第三通孔(43)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隔板(5)竖直设置在监测箱(4)内表面上,隔板(5)将监测箱(4)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采集腔和第二采集腔;第一固定台(11)和两个第二固定台(13)均位于第一采集腔内部,且均设置在监测箱(4)内表面上;电机(8)位于第一采集腔内部,电机(8)设置在监测箱(4)底部,电机(8)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丝杆(9);丝杆(9)与移动板(10)连接,丝杆(9)与第一固定台(11)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台(13)之间连接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与移动板(10)滑动连接;支架(14)设置在移动板(10)顶部;影像采集模块(15)设置在支架(14)顶部;支撑板(6)位于第二采集腔内,支撑板(6)水平设置在监测箱(4)内表面上,多个支撑板(6)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支撑板(6)与第三通孔(43)一一对应;监测模块(7)设置在支撑板(6)上;还包括远程终端,远程终端与无线接收器(20)通讯连接,无线接收器(20)与控制器(23)通讯连接;控制器(23)与履带底盘(1)内的驱动装置控制连接;控制器(23)与电机(8)控制连接;监测模块(7)与处理器(22)通讯连接;影像采集模块(15)与处理器(22)通讯连接;处理器(22)与无线发射器(21)通讯连接;无线发射器(21)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电源(3)与履带底盘(1)内的驱动装置电性连接;电源(3)与电机(8)电性连接;线夹(24)上设置有限位槽(241),多个线夹(24)设置在监测箱(4)内表面上。

设计方案

1.一种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底盘(1)、动力箱(2)、电源(3)、监测箱(4)、隔板(5)、支撑板(6)、监测模块(7)、电机(8)、移动板(10)、第一固定台(11)、导向杆(12)、第二固定台(13)、支架(14)、影像采集模块(15)、无线接收器(20)、无线发射器(21)、处理器(22)、控制器(23)和线夹(24);

履带底盘(1)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动力箱(2)设置在履带底盘(1)上;电源(3)设置在动力箱(2)内部;监测箱(4)设置在动力箱(2)顶部,监测箱(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1)和第三通孔(43),第一通孔(41)位于监测箱(4)顶部,第三通孔(43)位于监测箱(4)外周面上,多个第三通孔(43)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

隔板(5)竖直设置在监测箱(4)内表面上,隔板(5)将监测箱(4)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采集腔和第二采集腔;第一固定台(11)和两个第二固定台(13)均位于第一采集腔内部,且均设置在监测箱(4)内表面上;电机(8)位于第一采集腔内部,电机(8)设置在监测箱(4)底部,电机(8)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丝杆(9);丝杆(9)与移动板(10)连接,丝杆(9)与第一固定台(11)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台(13)之间连接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与移动板(10)滑动连接;支架(14)设置在移动板(10)顶部;影像采集模块(15)设置在支架(14)顶部;支撑板(6)位于第二采集腔内,支撑板(6)水平设置在监测箱(4)内表面上,多个支撑板(6)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支撑板(6)与第三通孔(43)一一对应;监测模块(7)设置在支撑板(6)上;

还包括远程终端,远程终端与无线接收器(20)通讯连接,无线接收器(20)与控制器(23)通讯连接;控制器(23)与履带底盘(1)内的驱动装置控制连接;控制器(23)与电机(8)控制连接;监测模块(7)与处理器(22)通讯连接;影像采集模块(15)与处理器(22)通讯连接;处理器(22)与无线发射器(21)通讯连接;无线发射器(21)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电源(3)与履带底盘(1)内的驱动装置电性连接;电源(3)与电机(8)电性连接;

线夹(24)上设置有限位槽(241),多个线夹(24)设置在监测箱(4)内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监测箱(4)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42);还包括堵盖(17)、转动件(18)和限位件(19),堵盖(17)和转动件(18)设置在监测箱(4)顶部,堵盖(17)和转动件(18)均与监测箱(4)转动连接,堵盖(17)和转动件(18)分别位于第一通孔(41)水平方向两侧;堵盖(17)外轮廓尺寸大于第一通孔(41)尺寸,堵盖(17)上设置有限位孔(171);转动件(18)为L形结构,转动件(18)与限位件(1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监测模块(7)为气体检测仪、烟雾传感器、风速测定仪和温湿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槽(241)为环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台(11)底部、两个第二固定台(13)相对的一侧表面上均设置有缓冲垫(16)。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监测装置是为保障已建、在建、将建的建筑工程安全,在建设全过程中对与建筑物有关的地基、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建筑结构进行监测的一种装置。

现有工程监测装置只是固定的设置在某一区域,灵活性差,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采用履带底盘,便于移动,通过性更强,影像采集装置能上下移动,灵活性更好,且能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监测模块,针对性更好。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包括履带底盘、动力箱、电源、监测箱、隔板、支撑板、监测模块、电机、移动板、第一固定台、导向杆、第二固定台、支架、影像采集模块、无线接收器、无线发射器、处理器、控制器和线夹;

履带底盘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动力箱设置在履带底盘上;电源设置在动力箱内部;监测箱设置在动力箱顶部,监测箱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监测箱顶部,第三通孔位于监测箱外周面上,多个第三通孔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

隔板竖直设置在监测箱内表面上,隔板将监测箱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采集腔和第二采集腔;第一固定台和两个第二固定台均位于第一采集腔内部,且均设置在监测箱内表面上;电机位于第一采集腔内部,电机设置在监测箱底部,电机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丝杆;丝杆与移动板连接,丝杆与第一固定台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台之间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与移动板滑动连接;支架设置在移动板顶部;影像采集模块设置在支架顶部;支撑板位于第二采集腔内,支撑板水平设置在监测箱内表面上,多个支撑板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支撑板与第三通孔一一对应;监测模块设置在支撑板上;

还包括远程终端,远程终端与无线接收器通讯连接,无线接收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控制器与履带底盘内的驱动装置控制连接;控制器与电机控制连接;监测模块与处理器通讯连接;影像采集模块与处理器通讯连接;处理器与无线发射器通讯连接;无线发射器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电源与履带底盘内的驱动装置电性连接;电源与电机电性连接;

线夹上设置有限位槽,多个线夹设置在监测箱内表面上。

优选的,监测箱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还包括堵盖、转动件和限位件,堵盖和转动件设置在监测箱顶部,堵盖和转动件均与监测箱转动连接,堵盖和转动件分别位于第一通孔水平方向两侧;堵盖外轮廓尺寸大于第一通孔尺寸,堵盖上设置有限位孔;转动件为L形结构,转动件与限位件连接。

优选的,监测模块为气体检测仪、烟雾传感器、风速测定仪和温湿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限位槽为环形槽。

优选的,第一固定台底部、两个第二固定台相对的一侧表面上均设置有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工作人员通过远程终端控制履带底盘和电机,从而通过履带底盘内的驱动装置实现装置的移动,履带底盘的通过性更强,装置移动非常方便,能移动位置监测不同区域的施工环境,适用范围更广,电机驱动丝杆转动,进而实现移动板、支架和影像采集模块的移动,能根据装置使用环境调节影像采集模块的高度,以获得最佳的采集高度,使影像采集模块采集的影像更加清晰、完整,不受障碍物的影响,影像采集模块在竖直方向上的调节非常方便;影像采集模块和监测模块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发射器传输至远程终端,以用于工作人员直观的观察并分析数据。

当影像采集模块向下移动,直至穿过第一通孔进入监测箱内部时,转动堵盖至第一通孔上方,调节转动件和限位件,使限位件由上至下依次插入第二通孔和限位孔,从而限定堵盖的位置,实现对影像采集模块的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中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中堵盖、转动件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履带底盘;2、动力箱;3、电源;4、监测箱;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第三通孔;5、隔板;6、支撑板;7、监测模块;8、电机;9、丝杆;10、移动板;11、第一固定台;12、导向杆;13、第二固定台;14、支架;15、影像采集模块;16、缓冲垫;17、堵盖;171、限位孔;18、转动件;19、限位件;20、无线接收器;21、无线发射器;22、处理器;23、控制器;24、线夹;24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中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包括履带底盘1、动力箱2、电源3、监测箱4、隔板5、支撑板6、监测模块7、电机8、移动板10、第一固定台11、导向杆12、第二固定台13、支架14、影像采集模块15、无线接收器20、无线发射器21、处理器22、控制器23和线夹24;

履带底盘1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动力箱2设置在履带底盘1上;电源3设置在动力箱2内部;监测箱4设置在动力箱2顶部,监测箱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1和第三通孔43,第一通孔41位于监测箱4顶部,第三通孔43位于监测箱4外周面上,多个第三通孔43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

隔板5竖直设置在监测箱4内表面上,隔板5将监测箱4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采集腔和第二采集腔;第一固定台11和两个第二固定台13均位于第一采集腔内部,且均设置在监测箱4内表面上;电机8位于第一采集腔内部,电机8设置在监测箱4底部,电机8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丝杆9;丝杆9与移动板10连接,丝杆9与第一固定台11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台13之间连接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与移动板10滑动连接;支架14设置在移动板10顶部;影像采集模块15设置在支架14顶部;支撑板6位于第二采集腔内,支撑板6水平设置在监测箱4内表面上,多个支撑板6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支撑板6与第三通孔43一一对应;监测模块7设置在支撑板6上;

还包括远程终端,远程终端与无线接收器20通讯连接,无线接收器20与控制器23通讯连接;控制器23与履带底盘1内的驱动装置控制连接;控制器23与电机8控制连接;监测模块7与处理器22通讯连接;影像采集模块15与处理器22通讯连接;处理器22与无线发射器21通讯连接;无线发射器21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电源3与履带底盘1内的驱动装置电性连接;电源3与电机8电性连接;

线夹24上设置有限位槽241,多个线夹24设置在监测箱4内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工作人员通过远程终端控制履带底盘1和电机8,从而通过履带底盘1内的驱动装置实现装置的移动,履带底盘1的通过性更强,装置移动非常方便,能移动位置监测不同区域的施工环境,适用范围更广,电机8驱动丝杆9转动,进而实现移动板10、支架14和影像采集模块15的移动,能根据装置使用环境调节影像采集模块15的高度,以获得最佳的采集高度,使影像采集模块15采集的影像更加清晰、完整,不受障碍物的影响,影像采集模块15在竖直方向上的调节非常方便,影像采集模块15连接的导线一部分被夹在线夹24上,另一部分弯曲设置,不会造成导线的散乱,影像采集模块15向下移动时,导线弯折,影像采集模块15向上移动时,导线伸直,但均位于监测箱4内,导线不会限制影像采集模块15的移动;影像采集模块15和监测模块7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发射器21传输至远程终端,以用于工作人员直观的观察并分析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监测模块7为气体检测仪、烟雾传感器、风速测定仪和温湿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需要说明的是,监测模块7多样化设置,能根据应用场景灵活设置多个。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槽241为环形槽。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导线截面为圆形,环形槽对导线的限位效果更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台11底部、两个第二固定台13相对的一侧表面上均设置有缓冲垫16。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板10沿竖直方向移动时,缓冲垫16用于防止移动板10和监测箱4之间发生刚性冲击,降低了装置的运行噪音。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中堵盖、转动件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监测箱4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42;还包括堵盖17、转动件18和限位件19,堵盖17和转动件18设置在监测箱4顶部,堵盖17和转动件18均与监测箱4转动连接,堵盖17和转动件18分别位于第一通孔41水平方向两侧;堵盖17外轮廓尺寸大于第一通孔41尺寸,堵盖17上设置有限位孔171;转动件18为L形结构,转动件18与限位件19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影像采集模块15向下移动,直至穿过第一通孔41进入监测箱4内部时,转动堵盖17至第一通孔41上方,调节转动件18和限位件19,使限位件19由上至下依次插入第二通孔42和限位孔171,从而限定堵盖17的位置,实现对影像采集模块15的防护。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设计图

一种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9595.0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250755U

授权时间:20190813

主分类号:H04N 5/232

专利分类号:H04N5/232

范畴分类:39C;

申请人:广东稳固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稳固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公路东涌段316号自编2栋(仅限办公)

发明人:刘立创;郭权兴;朱建科;周志华;刘俊伟;陈衣盈;肖燕;邝炳添;张办阳

第一发明人:刘立创

当前权利人:广东稳固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代理人:邓声菊

代理机构:1148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方便使用的工程监测装置论文和设计-刘立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